(八十二)叙事



醉龍歌

有序

鄭春霆

  澳門昔於四月初八日鮮魚行有舞醉龍之會,蓋循古香山(今中山縣)農村舞木龍而且轉龍頭之俗也。是日也日將暮矣,盛筵陳席於營地街市三街會館前,席地而坐,大碗酒大塊肉,盡情痛飲,有覷其貪杯而强健者益勸之飲,但使酩酊然後以壯夫兩人左右挾持之,授以木龍高舉而舞,龍爲堅木所製,長約三尺許,分龍首龍身龍尾三截,雕刻龍鱗漆以金硃,頻舞頻呼“生箇來”,彼其意寓祝魚蝦蟹之生動鮮活也。中有龍王飾鹿角掛白鬚,爲群龍之首,必須年逾花甲者始有資格舞之。於是導以鼓樂魚燈飄色等,遍遊全埠街市,途中有酒醒者又强灌之飲,若不肯飲則含酒噴之,務令不醉不休,而醉人性必好勝,彼此不肯相讓,期所舞者生動過人,醉態百出,往往使人絶倒,而旁觀者亦爭呼“生來”,斯時也龍鼓大鳴,以助聲勢,舞益烈,大有俗語“亂龍”之概,轟動一時,蔚爲奇觀,深宵始散。


香山古澳門 華夷乃異俗 三街舊會館 故事賽神福
每以四月八 魚欄聚水族 營地街市前 宴集陳酒肉
捉弄最醉人 舞龍堪捧腹 龍身塗金硃 其製用堅木
醉人皆醺然 舞勢倦手足 左右挾持之 灌酒恐不足
如其不肯飲 含酒噴面目 中有白髯龍 舞者必老禿
雖或不甚醉 亦自態可掬 東倒復西斜 彼起此又伏
龍鼓撾鼕鼕 應節相追逐 群呼生箇來 取義在鮮淑
夜半舞方止 路人皆駐矚 此風今已朁 盛會無由續
舉杯三嘆息 新潮易舊俗


  錄自鄭氏《捲簾樓詩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