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二)叙事



淹留曲

黃尊生

  淹留曲者,篇名也。蘋盦以之自陳也。庾信江關,杜陵身世,愴懷家國,發而爲詩,凡諷咏、謄寫、裝訂、校讎,胥一手自任,每卷以半月出,洵古今罕有之手寫刊物,蔡孑民先生極稱之。江海棲遲,以此見志,爲賦一曲,以報故人。



燕子磯頭筷子基(一)王孫飄泊不能歸 家山萬里論烽火
誰識天涯一布衣 憶從胡虜張皇日(二)故宮秋草荆駝泣
博浪椎翻革命師 如雲露布揮椽筆 漢幟重光舊國門
英雄一夜意亡秦 圮橋從此隨黄石 屠狗功名那足論
風流廿載如雲水 燕酒吳歌看未已 賸有雄心慰國殤
直將彩筆傳青史 朅來心事向菰蒲 十畝鄉園傍水隅
小閣飛花看庾信 短籬斜日瘦林逋 紫籐數世書盈屋
墨簡陳編應萬軸 閒取丹青寫越山 每歌古調題黄竹
武威門巷月輪高 顧影浮觴感鬢毛 酒醒有時思看劍
陶潛原似卧龍豪 忽聞嶺外驚鼙鼓 轉眼佗垣已焦土(三)
忍見牽羊袒肉哀 鄉邦詎肯羞黄祖 挾銃憑河誓死生
八鄉子弟盡奇兵 衝鋒幾度殺聲起 硝煙彈火爭飛鳴
村民力盡徒沾臆 江頭幾處凝殷碧 鐵騎傳聞入鳳城(四)
紛紛老幼逃鋒鏑 間關一夜出江湄 去國倉皇到水涯
從此海山鄉夢斷 夕陽遺恨泣荒祠 馬交東畔沙蘭涘(五)
有客行吟同屈子 未死鬚眉負疚生 烈士暮年心未已
故鄉回首淚潺湲 望斷寒畦白板門 春玄木墀空作蕊
蝶來桑拓已無根 東溪舊是清涼土 石徑紆迴村廟古
幾樹疏煙似輞川 片帆斜日同牛渚 釣艇遲遲畫網垂
鰣魚甘美鱖魚肥 不知江上煙簑客 劫後生涯付與誰
淹留俺留在荒浦 客心日日馳桴鼓 不管崇朝毀百城
終教他日亡三户 閒從松嶺望旌旗(六)異域棲遲願未違
我有陰符開士氣 石濤書畫杜陵詩 艱難此日論風雅
一卷韋編躬自寫 憔悴風塵著作郎 前無古人後來者
七寸裁成玉版牋 墨痕濃淡染秋煙 開編一幅米家畫
孤村煙水迴峯巒 我亦淹留到天涯 故鄉東望渺仙槎
為君一洒江山淚 願與江山共歲華


  原註:(一)筷子基在澳門北,近關閘。(二)指清帝退位,民國成立。(三)日軍侵華,廣州淪陷,中國採焦土抗戰政策。南漢時趙佗建都廣州。(四)順德縣亦稱鳳城。(五)在澳門市區東畔,俗名沙爛頭,因瀕臨海邊,又稱沙蘭涘。(六)東望洋山亦稱松山,為澳門最高處。
  按:廖平子,號蘋盦,廣東順德人,能書擅詩。日軍侵廣州乃逃澳,售所作詩詞為生,初名《淹留集》,後易名《天風》、《予心》,每期親自繕寫裝釘、祇二十份,每份售銀圓一元以維生活。本詩錄自黄氏《小滄桑齋詩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