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18世紀末期,中國沿海爲海盜所肆虐。朝廷海軍力量薄弱,使海盜得以滋生,從交趾支那和福摩薩(臺灣)來的逃犯又增強了海盜的力量。海盜結盟使他們的勢力達到了頂峰。盟主鄭一覬覦皇位,但不久在颱風中喪生。他的遺孀是一位非同尋常的女人,她接任盟主,組織了一支艦隊,頒佈法令,使部隊紀律嚴明,又任命臭名昭著的張保仔(此人又被稱爲張保)爲副指揮官。這支艦隊分爲兩個分隊,第一支分隊懸掛紅旗,由張保仔直接指揮,第二支懸掛黑旗,由郭婆帶指揮,據說此人和張保仔一樣,都是女盟主的親戚。這些海盜的帆船特別適合搶劫和作戰,不滲水,比普通帆船快而且靈活。船體設計精良,噸位通常在70-150噸。最大的海盜船配有20或25門砲,200名海盜。他們有的手持短劍,有的握着長矛。每艘帆船還配備一條有6支或8支回旋槍的划艇,通常用於夜間偸襲岸邊的村莊,徵收稅金。海盜同盟定期收到貢品,簽發通行證。這些通行證絕對有效。據記載,女盟主曾給一艘持有通行證而遭搶的船隻以豐厚的賠償。海盜首領帶着小分隊到各個港口去收保護金,遇到拒交則把港口洗劫一空。
  早在1792年,香山縣令就希望澳門能裝備兩艘船,以保衛廣東水道。這項建議是以公共利益的名義提出的。然而,當澳門提出以恢復澳門從前享有的特權爲條件時,這一建議便不再提起了。顯然中國官員傾向於將一個強大的海港人口的幸福置於他們的司法管轄和不十分有效的保護之下。由於葡方的要求,協商破產,香山縣令對葡方的要求提出質疑。
  恢復葡萄牙對直到關閘的澳門半島及其屬地氹仔,銀坑,灣仔,蠔田和馬騮洲的領主權一事就這樣被避而不談:葡萄牙人的職責不是治理這些島嶼,而是將外國船隻從這些地方趕走。葡人衹能趕走或禁止那些人品不好的中國人在澳門居住。在處理中國人欠債、違反合同,或非法拒不歸還基督敎徒資金時,不允許沒收中國人的財產:任何違反合同之事都應交中國官員處理。懲罰中國犯人的特權也被似是而非的理由給免除了:中國人有自己的法律;旣然葡萄牙人受葡萄牙法律管理,中國人當然應歸中國法律管理。根據中國官員的話,基督徒殺人犯與中國殺人犯都應該在廣州被處決,但葡萄牙人害怕中國犯人會在途中逃走,中國官員就允許在澳門處死殺害基督徒的中國兇手。檢察官簽發的來往於廣東的通行證的效用以及衹依照朝廷關稅表徵收關稅一事受到了質疑,理由是來往的道路向來未被禁止,但根據規章,由中國官員簽發的通行證要接受檢查,而且不同路程的關稅是固定的。最後,檢察官總是向兩廣總督抱怨地方官員的不當行爲,這使中國高層官員認識到,假如他們不公正對待葡萄牙人又不及時改正的話,葡萄牙人是不會忍氣吞聲的。
  朝廷顯然是通過一些謊報的奏折才知曉了海盜同盟的活動。朝廷艦隊根本無法對付這些海盜,第一次與張保仔交戰就損失了28艘帆船,500門砲和8000名士兵。接下來又是兩場遭遇戰,朝廷艦隊損失慘重。有一次,那成將軍的部隊打得敵人四散奔逃。但不久,他被前後包圍,又吃了敗仗。新的將軍接任,結果又被徹底打敗。這位將軍於絕望中自盡。
  於是,中國政府試圖切斷海盜的供應線以降服他們,下令凡受海盜侵擾的海岸沿線船隻不得出海。作爲報復,海盜到處燒殺搶掠,抓到朝廷的官員、士兵後就給他們開腸剖肚。這使帝國軍艦恐懼萬分,以致一碰上海盜就驚慌失措,四散奔逃。
  海盜並不滿足於僅僅劫掠中國人,他們又開始攻擊外國船隻,甚至膽敢闖進澳門要塞範圍內來截擊殖民地的補給船。
  澳門政府決心成立海岸防衛隊。他們用了28天的時間在加爾各答造了一艘重120噸,配有16門砲的海岸砲艦“卡洛塔公主(Princesa Carlota)”號。當這艘軍艦駛達澳門時,海盜的勢力已經很大,氣焰非常囂張,澳門又裝備了一艘船“阿里亞加(Arriaga)”號,把它命名爲“尤利西斯(Ulisses)”號。此外,還有一艘三桅帆船“萊昂(Leão)”號,裝備有旋轉式榴彈砲一門,旋砲4門,由勇敢的澳門籍領航員安東尼奧·貢薩爾韋斯·卡羅沙(António Gonçalves Careocha)指揮。“萊昂號”是爲補給船護航的,但也創下了輝煌的戰績;它給海盜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使他們惱羞成怒,一直尋找機會想捕獲它,卻未獲成功。
  1807年5月6日,在澳門附近,葡萄牙人取得了對海盜巨大的勝利。那天,葡萄牙艦隊遭遇海盜艦隊,打了起來。海上槍彈紛飛,戰鬥異常激烈。海盜頑強抵抗了一個多小時後,損失慘重,開始逃跑,衹剩下旗艦與“卡洛塔公主”號進行激戰。這一旗艦是一特大型帆船,裝備有20門砲,約300名士兵。“卡洛塔公主”號的指揮官巴雷托上尉發現他的船的火力沒有敵艦強,就決定靠近敵旗艦作戰。於是,雙方愈來愈近,終於短兵相接。海盜猛擲下一個大桶,幾乎使“卡洛塔公主”號陷於一片火海。巴雷托飛快地把它扔進海裡,飛身爬上了敵艦的後甲板。他手持一把彎彎的鋒利短劍,殺敵無數,給敵人以沉重打擊。跟在他後面的30個人上了甲板,發現上面躺滿了屍體。沒有一個海盜投降,一部分跳了海,其他的都戰死了。海盜頭兒看到已無法再抵抗下去,就兇狠地殺死了自己妻子,抱着屍體跳進大海。當巴雷托他們帶着戰利品返回澳門時,那些衝船上來祝賀的市民都被甲板上血淋淋的場面驚呆了。這次戰鬥使海盜們膽顫心驚。從此以後,他們不再在澳門近海出沒,並把巴雷托稱爲“海上猛虎”。
  半島戰爭中,葡萄牙王室逃往里約熱內盧。議事會選派安東尼奧·若阿金·德·奧利維拉·馬托斯(António Joaquim de Oliveira Matos)爲代表到新宮廷覲見。“尤里西斯”號負責運送代表。這艘船滿載着禮品,由巴雷托指揮,到里約熱內盧後交由王室使用。作爲報答攝政王提昇巴雷托爲上校,並通過1810年的一份特許狀授予澳門議事會“忠貞”的稱號。從此,議事會就成了“忠貞議事會”
  巴雷托剛剛離開澳門,海盜又開始騷擾近海海域。一艘就要抵達澳門的葡萄牙方帆雙桅船遭到一群懸掛黑旗的海盜的襲擊。經過一番殊死搏鬥,海盜殺死了大部分船員,捕獲了此船。他們饒了幸存者的命,逼迫他們訓練海盜使用歐式槍砲。這艘不幸的方帆雙桅船的船旗拖在海水裡,海盜拉着這條船到澳門海面上來回炫燿。澳門人被這種挑戰和令人傷心的場面所激怒,發誓要奪回此船,以報船旗被辱之仇。“卡洛塔公主”號和倉促裝備來的“貝利薩里奧(Belisério)”號出海追擊。砲長索薩負責這起作戰行動,他還親自指揮“卡洛塔公主”號,“貝利薩里奧”號由布拉加(Braga)指揮。此次行動非常倉促,兩艘船連給養都未能帶。“萊昂”號又帶着給養追了上去。“萊昂號”給它們補充完給養在返回途中遭到16艘平底帆船的襲擊。卡羅沙早就做好了應急準備。他用旋轉式榴彈砲向那些敢於駛近的敵人猛烈射擊,有效地阻止了敵人的進攻。中國海盜傷亡過半,但他們驍勇異常,不顧一切地向前衝,“萊昂號”上半數船員(包括訓練有素的華人船員)死的死,傷的傷,但卡羅沙仍然堅守在榴彈砲位上。最後,8個幸存的船員被海盜嚇破了膽,他們抓住卡羅沙,捆住他的手腳,魂不附體地逃回了澳門。爲逃避罪責,這些臨陣脫逃者狡辯說,他們這樣做是爲指揮官的安全着想,但憤怒的卡羅沙還是把他們給開除了。與此同時,“卡洛塔公主”號和“貝利薩里奧”號遇到了颱風。這次颱風使那艘被擄獲的帆船絕處逢生:船上的幸存者趁海盜急於尋找避風處之機,砍斷了掛船的纜繩,憑借着強勁的東風,把船駕到了氹仔。最後,1809年9月15日,“卡洛塔公主”號和“貝利薩里奧”號在黃埔附近遇上了敵紅、黑分艦隊,張保仔派手下最精銳的船隻從正面撲向葡艦,但葡艦的舷砲打得他們焦頭爛額。後面衝上來的海盜船也是不堪一擊。葡艦猛烈的復仇砲火使敵船互相碰撞,亂作一團。最後,海盜艦隊整個撤退了。葡艦也未追擊,因爲這些船隻本已受颱風侵襲,現在又在戰鬥中損傷巨大,需立即返回澳門修理。由商船改裝的“貝利薩里奧”號幾乎完全喪失了戰鬥力,船體彈洞纍纍,有的地方都被打裂了開來。
  布拉加上尉是一名海軍軍官,但他卻得聽命於不是海軍出身的阿爾科福拉多(Alcoforado)陸軍上尉連長。此次追擊行動開始時,布拉加海軍上尉不去考慮個人利益,容忍了這一不公平的事實。返航後,布拉加尋求改善自己的地位,但此次行動的組織者阿里亞加沒有理睬他。布拉加對此心懷不滿,就將阿里亞加的像掛在“貝利薩里奧”號的桁端上。結果,他被撤了職,並被監禁在三巴砲臺,後因精神錯亂,被送回了果阿。
  與此同時,張保仔卻福星高照。他利用下屬的迷信思想,耍了個極圓滑的手腕,使他們把他看作是通天的神人。每次行動前,海盜頭目們總要聚集到主艦隊一直拖着的浮塔上請求神諭。張保仔先是偸偸告訴和尙將要行走的路線,然後就在會上大談他的看法。在和尙的配合下,他的話總是與神諭一致。這使那些虔誠的頭目們驚奇萬分。他們都篤信神諭,所以每次張保仔的計謀都能得逞。他受到了海盜們的頂禮膜拜,手下擁有8萬人和600多艘帆船。他甚至想爬上中國皇帝的寶座。他利用人們對韃靼人根深蒂固的偏見,在廣東煽動起義。當然,大多數起義者都是效忠於他的。
  起義已經開始,兩廣總督又組織了一支帝國艦隊。這時,人們認爲東印度公司已做出暗示,如果需要,中國可以從孟買(192)獲得援助。據推測,這促使阿里亞加向中方提供澳門的幫助。他頗得朝廷官員的好感,他讓人將一封詞藻華麗的信件交給兩廣總督,建議裝備6艘葡艦以支援大淸帝國的艦隊,還得提供一筆爲期5年的貸款。他還在信中指出,幾個大淸官員親眼目睹了“卡洛塔公主”號和“貝利薩里奧”號的勇敢行爲,那些關於葡萄牙缺乏士兵和彈藥的謠言是建立在有利於造謠人自己和損害另一方的價値基礎上的。在同樣華麗的答覆中,總督對葡萄牙人從大淸帝國得到了比其他國家人多得多的恩寵表示恭賀;同時高度讚揚了他們與中國同仇敵慨的態度。他宣稱,外國的援助不是必要的,但葡萄牙船隻護衛大淸艦隊的建議他可以接受,並允諾將對葡人的辛勞給予豐厚的報酬。(193)
  這樣,兩廣總督派南海、香山和前山寨的官員宋(194)、彭(195)、朱(196)來澳門與眉額和檢察官巴羅斯進行談判。1809年11月23日於澳門通過了一項協定。大意是:
  一支由大淸帝國艦隊和6支葡艦組成的海岸警衛隊將於虎門和澳門之間巡邏6個月,以將海盜逐出這一水域。中國政府負責籌集8萬兩銀子,澳門政府同意立即調遣所屬2艘武裝船隻,其餘也將陸續派出,一方遭到攻擊,另一方立即援助。巡航的區域限制在確定的範圍之內,兩國政府平分戰利品。此次行動結束後,澳門將重享先前的特權。簽約雙方應不折不扣地執行上述規定。
  此時,議事會的財力嚴重不足,阿里亞加自己從葡商手中貸得大筆款項。東印度公司提供了大量的彈藥,協定簽署後的第6天,葡萄牙海軍中隊在熱烈的歡送中駛離港口,這支艦隊由下列船隻組成:旗艦“無敵(Inconquistível)”號重400噸,配26門砲,160 人,阿爾科福拉多爲艦隊司令;“帕拉斯(Pallas)”號,18門砲,130 人,艦長盧伊斯·卡洛斯·米蘭達(Luís Carlos Miranda);“印第安納”號,24門砲,120人,艦長阿納克雷多·若澤·達·席爾瓦(Anacleto José da Silva);“卡洛塔公主”號,16門砲,100人,艦長卡羅沙;“聖米格爾(Sío Miguel)”號,16門砲,100人,艦長若澤·費利克斯·杜斯·雷梅迪奧斯(José Fílix dos Remídios);“貝利薩里奧”號,18門砲,120人,船長若澤·阿爾韋斯(José Alves)。所有船員中僅有百餘人是葡萄牙人,其餘都是馬尼拉和柬埔寨的水手。
  大淸艦隊有60艘帆船,1,200門砲,18,000名士兵,但戰鬥力很差,因此葡方決定單獨行動。
  幾次小規模戰鬥後,12月11日,掛紅旗的3個海盜中隊在澳門近海被擊敗。大約15艘帆船被擊沉。阿爾科福拉多奉政府之命,敦促張保仔到澳門投降,接受大淸皇帝的大赦令,出任朝廷高官。他宣佈,海盜要是不投降,他一定會消滅所有的海匪。張保仔答覆道,他希望和葡人共處,但絕不懼怕葡人;他也決不會向皇帝投降。
  淸政府在廣東貼出了赦免令,葡軍也使盜匪恐懼。這些引起了海盜內部的分裂。黑旗軍的首領率180艘裝備良好的帆船投降了。在另一次對張保仔成功的進攻後,阿爾科福拉多規勸張保仔趕快投降,切勿一意孤行。衆叛親離的張保仔毫不瞻怯,他甚至宣稱要建立一個中華王朝。爲了離間葡方與大淸朝廷的關係,他鄭重許諾,假如葡萄牙人能支援他4艘軍艦,他可以給他們兩到三個省份。至於要他向一個韃子投降——永遠不行。紅旗軍會實現他的意圖,很快就會將淸廷的艦隊徹底擊敗。
  鑒於阿爾科福拉多採取了敵對態度,張保仔派出一支小的分艦隊牽制他,而將主力隱蔽在淺水道中。與此同時,他的死黨正在接受英美砲手的訓練,準備施行一次決定性的打擊。
  英國還供給海盜彈藥。顯然,它希望海盜的力量能超過葡萄牙和中國的艦隊,就這會迫使中國向英國請求援助。在給殖民大臣的公文中,果阿總督談到消滅海盜的策略時就是這樣說的。(197)
  1810年1月21日晨,葡萄牙海軍中隊正停靠在大嶼山。此時,遠處檣帆雲集,張保仔趕來決戰了。敵軍有300多艘船,1,500 門砲,20,000人;而葡萄牙海軍中隊衹有6艘軍艦,118門砲,730 人。但是,葡軍以少勝多的戰績是數不勝數的。阿爾科福拉多站在“因孔基斯塔韋爾”號的甲板上,利劍在陽光下閃着耀眼的光芒。隨着他的一聲令下,葡軍冒着煙火,向敵軍先頭艦隊猛烈進攻,俟敵軍進入射程後,又用毛瑟槍向海盜狠狠打去。敵軍先頭部隊一艘接着一艘受到重創。敵人改變戰術,派一個分隊遶到背後,對葡軍前後夾擊。阿爾科福拉多的大砲發出了吼聲,舷砲齊發,掀起滔天巨浪,把船都快震翻了。不久,張保仔的意圖就顯示出來了:登上葡艦並制服它們。他把自己的艦隊分成6個分隊,每個分隊包圍一艘葡艦。阿爾科福拉多對敵人的這種佈置一點也不擔心,因爲葡軍的排槍射擊可以擊退敵人,葡軍的大砲威力更大。而敵方帆船圍成圓圈,反而給自己造成混亂,他們每一砲都可能打到己方船上。激戰中,“帕拉斯”號在沙灘上擱淺。敵人展開瘋狂的進攻,企圖從船舷和船尾登上它,但被葡軍連續的射擊所阻。葡艦上的水手也參加了戰鬥,協助砲擊。敵人的射擊大猛,打塌了幾個射孔,幾乎蓋住了葡軍的砲聲。絕望中,艦長米蘭達要求全體船員堅持到最後一人。他們挫敗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給敵人以重大創傷。就這樣,“帕拉斯”號被敵人圍困了一個多小時,隨時都可能被攻破,幸虧後來潮水上漲,衝走了它。“卡洛塔公主”號給了敵人一個決定性的打擊。艦上卡羅沙發現了敵方的浮塔,決定不顧一切去摧毀它,因爲浮塔的神諭在決定敵方命運中起着重要作用。敵人的幾艘船護衛着他們神聖的浮塔,但葡方的火力異常猛烈,終於擊沉了它。敵人失去了賴以取得勝利的浮塔,不禁沮喪萬分,軍心大亂,一部分敵艦開始逃跑,其餘的也跟着跑了。葡軍勇猛追擊,一直將敵人趕到香山澳,堵住了他們的退路。
  最後,張保仔同意投降,條件是阿里亞加許諾的投降條件必須全部兌現。阿里亞加將這一要求通告了兩廣總督,兩廣總督又將此上奏皇上,請求批准。
  在此關頭,佩肖托來到澳門接任阿里亞加王室大法官一職。他就職後,又試圖在調解問題上也取而代之。然而,在談判雙方的一致要求下,阿里亞加的職位得以保留。
  敵人仍被葡軍封鎖。他們邀請阿爾科福拉多去拜訪他們首領,以便結識這位勇敢的英雄。阿爾科福拉多徵詢部下的意見,大家懷疑這是個圈套,勸他不要輕易冒險。但是,阿爾科福拉多從不知道甚麼叫害怕。他決定乘坐一艘快艇去敵營。他吩咐手下,萬一他遇難,一定要爲他報仇。海盜們敲鑼打鼓,歡迎他的到來。張保仔反復陳述了他向阿里亞加投降的條件,還利用這一機會交出了船長、英國和美國俘虜。阿爾科福拉多返回時,葡軍士兵站滿了甲板,鳴槍向他表示敬意。
  此時,阿里亞加、朝廷欽差大臣、兩廣總督和府衙官員正在香山舉行會議。會議提議受降儀式在澳門舉行,海盜艦隊可以掛自己的紅旗駛抵澳門,但通過媽閣要塞後必須降下紅旗。但是,出於某些毫無根據的懼怕,以及澳督區華令嘉的蓄意反對,澳門未能享有這一榮耀的場面。
  受降地點最終定在靠香山城附近的芙蓉沙。兩廣總督指令張保仔將艦隊開到此處,同時要區華令嘉下達解除封鎖的命令。但區華令嘉遲遲不發命令,結果當海盜艦隊起錨時,阿爾科福拉多認爲他們企圖逃跑,遂下令準備戰鬥。朝廷欽差大臣趕快來解釋原委,試圖代澳門向葡軍發號施令。然而,阿爾科福拉多嚴格按軍紀辦事,在接到澳督命令前拒不解除封鎖。張保仔率270艘船、16,000名士兵、5,000名婦女、7,000把刀劍和1,200門砲投降了。在一次協商受降條件的會上,張保仔稱讚了阿里亞加對此次受降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時,他自豪地對中國官員說,他讓他們擔驚受怕了14年。他提醒道,要不是葡萄牙人,他現在還在揮舞着海上統治的權杖呢。他之所以坐在會議桌上,是希望自己能被當着一個無所畏懼的自由人對待。會上,有人認爲應處死一些惡貫滿盈的海盜和罪犯,以便殺一儆百。張保仔列舉了14個人,聲稱自己從未支持過他們的殘暴行逕(198)。他還指出,還有一支80艘船的分遣隊被他派去漳州收貢品了,他答應讓這支隊伍投降。
  大約一個月後,消息傳到廣州,這支隊伍拒絕投降。兩廣總督問張保仔怎麼辦,張保仔自告奮勇,願率他以前的60艘船去捉回他們。爲免遭猜疑,他願意留下2個兒子作人質。這一建議未被採納。兩廣總督派一支由200艘船組成的艦隊去圍剿海盜,但很快被擊潰,狼狽而回。兩廣總督求救於阿里亞加。阿里亞加勸他採納張保仔的建議,甚至可以不要他的兒子作人質,因爲他是誠心誠意的。兩廣總督終於採納了這一建議。結果,這支拒絕投降的隊伍被他們昔日的首領抓獲了。
  張保仔被授予閣老(199)一職,而淸政府卻對澳門背信棄義。澳門舊時的特權沒有恢復。在討論分配戰利品時,阿里亞加僅接受了一些砲以獻給葡萄牙攝政王,其餘的都交由大淸皇帝處置。澳門如此慷慨,而淸政府卻不再支付部分當初答應的銀兩。另一方面,由於中國海軍力量不足,澳門爲消滅海盜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從1804年以來共達480,053兩銀子。這些錢主要貸自愛國的市民,從未得到償還。這些市民爲阿里亞加慷慨激越的呼籲所打動,紛紛解囊相助。現在,他們發現情況變了,中國政府要恢復澳門特權的許諾是假的,他們成了美好幻覺的犧牲品。
  儘管如此,澳門的勇猛和克制還是取得了輝煌的結果。澳門重新塑立了昔日的威望,外國人和中國人都意識到了澳門在商業和航海業方面做出的偉大犧牲。兩廣總督在廣州編年史中,恰如其分地記錄了阿里亞加的功勞。東印度公司新任商務監督向國內報告說,澳門的愛國壯舉爲葡萄牙政府贏得了榮譽,也使所有的商業國家獲得了旅行於中國海面的自由。中國人也彈冠相慶,慶賀終於征服了長期以來一直無法降服的敵人。
  爲記錄這一輝煌的戰績,人們正式建議在議事亭裡豎二塊石碑,上面用中葡兩國文字刻上碑文。這一建議被熱情地接受了,但最終並沒有付諸實施。
  然而,誹謗攻擊是不會消聲匿跡的。一份中文材料將剿滅安撫海盜歸功於朝廷的大赦令以及澳門的醫生周飛熊(200)的斡旋活動,一份日期爲1809年12月8日的英文材料也極力貶低阿爾科福拉多的勇武(201),但令人頗感意外卻非常高興的是,龍思泰在這件事上公正地評價了葡萄牙人的勇敢。他還抱怨說,澳門不應該因爲沒有得到中方的大量報酬而讓大好的受降機會過去了。(202)
  無需多說,阿爾科福拉多回到澳門時受到了隆重的歡迎。各個砲臺禮砲齊鳴,敎堂的鐘聲也歡快地響了起來,衆人一起祈禱感謝上帝,整個城市燈火通明,詠唱了感恩讚美詩。這一切都是爲了紀念澳門歷史上這一最値得驕傲的時代。(203)
  註釋:
   (192)龍思泰《早期澳門史》,波士頓版,第112頁。
   (193)丁韙良《中國》,第1卷,第374-375頁。
   (194)金註:宋其煒。
   (195)金註:彭昭麟。
   (196)金註:全名待考。
   (197)參見儒迪士·比克《條約集》,第11卷,第277頁。
   (198)均在澳門被斬首,首級被懸掛於地峽處示衆。
   (199)金註:所授之職爲千總。
   (200)引自紐曼《海盜史》。
   (201)同上,《中國叢報》上也摘引了,第3卷,文章題爲《中國海盜》。
   (202)龍思泰《早期澳門史》,波士頓版,第113-115頁。
   (203)詳見安德拉德《澳門史實備忘錄》及蘇亞雷斯《海事紀》,第2卷,第33章。
  在一舊著中有首米蘭達·利馬高度讚揚阿里亞加的詩:


在你盼望已久,
成蔭的橄欖樹下,
多虧萬能的造物主,
我看到了你,傾倒的祖國。



環繞你的茫茫大海中,
已不見敵人的凶惡旗幟,
再也聽不到地平線上,
傳來的隆隆砲聲。

往昔發送
致命彈丸的火藥,
如果今天你仍然塡滿鐵槍管,
那是爲了嗚槍慶賀。

路上兇虎出沒,
在你的腳下張牙舞爪,
脆弱的少男少女,
將你奉爲父母,依順上帝。

啊!阿里亞加,你這慈祥的父親,
降服了這些猛虎,
披荊斬棘,
栽下了你面前的這棵繁茂的橄欖樹。

人們再也不會,
用這位葡萄牙人英雄的英名冒險;
今天慶祝你的凱旋,
以碧綠的棕櫚遮蓋你的額頭。

你獲得了勝利的徽章,
爲你獻上美麗的鮮花,
這位利西亞門徒身上的美德
光彩奪目。

桂葉、葵花永遠圍繞
那照亮其他行星的太陽,
我們的英雄
永遠忠於布拉甘薩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