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韋督治澳,脚踏實地
韋奇立抵澳履任之後,鑑於前幾任澳督“好頭唔好尾”的敎訓,鑑於蘇亞雷斯總統和施華高總理的重托,爭取在“九九”之前,營造好一個經濟繁榮、社會安定、民生富足的澳門,及創造好妥善的條件,將澳門順利地移交給中國,在葡國人“五百年航海史”的最後一頁,寫上最光輝最體面的一筆。爲此,他在到任之後,作出了否決新口岸七幅土地開投,暫時擱置“道路法典”的執行,委出反貪污專員等幾個“大動作”,令澳門居民歡呼了一陣,中方亦暗自歡喜。但在此後,卻顯得有點力不從心。各項工作都幾乎處於原地踏步的狀態,甚至因爲財政出現赤字而延期實行免費敎育,收緊各政府部門的權力等,而引起了人們的失望之情。
正在這時,韋奇立於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中旬訪問北京,他在與中國領導人接觸之後,發現東方人和西方人,包括北京領導人和澳門政府,澳門民間和政府官方,在文化背景和思維習慣方面,都存在着極大的差異。如果缺乏對話溝通,就往往會發生嚴重的隔膜甚至是誤會,有時出於好心作出一項決定,也有可能會被對方誤解,弄至關係緊張,不利於社會的穩定和中葡關係的發展。在前任澳督文禮治和護督范禮保的在任期間,都出現了這樣的情况。因此,應當做好對中方的研究和溝通工作,並組成有關的智囊班子。
隨後,澳督在返葡述職並與施華高總理會談時,說出了自己的這一構思,而獲得了總理的贊同和支持。事實上施華高本人就是在其施政過程中,十分注意調查民情,搜集民意的工作,邀請一批社會學家擔任其顧問,從社會學、心理學和行爲學的角度,找出國民對政府施政不滿意的地方,對症下藥地進行整改,而在作出一項新措施之前,深入民間進行調查研究,徵詢民間對這些措施的意見,務求使其符合國民的意願和社會的實際。因此,施華高內閣在短短的幾年間,就改善了葡國的經濟環境和民生條件,也令葡國政治逐步走向融洽和平,得到越來越多國民的擁護和支持。爲此,施華高向韋奇立推薦了幾位正在協助自己進行這方面工作的社會學家,到澳門擔任韋奇立的“智囊”。
這些顧問於一九九一年十二月間抵達澳門後,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熟悉了澳門的情况,就開始了調查研究的工作,從澳門居民心理習慣的角度去進行研究,並私下徵求一些熟悉澳門社會情况,了解本地居民心理狀態人士的意見。另外,盡量透過適合的渠道,了解中方對澳府每一個與中國有關的政策和措施的態度,在堅持澳門政府“九九”前對澳門地區的合法管治權的同時,盡量避免與中方產生矛盾衝突,甚至是主動與北京、廣東、珠海搞好關係。
此後,韋奇立的內外政策,都有了顯著的轉變。在內政方面,韋奇立內閣特別關注改善民生質素的問題,並打算在近期內就澳門居民意見較多的經濟、房屋、交通管理等方面進行整改。在對外政策方面,則是推行了一條睦鄰路線,尤其是注意搞好與中國的友好關係,並在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做好合作互補的工作。他的這一新路線,充分反映他於二月十七日晚出席中華總商會會長馬萬祺春茗宴會上致詞上——“爲着澳門的穩定發展,必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在政策上有良好的諒解,與中國南部地區特別是廣東和珠海的合作關係的發展,以及與香港政府及澳門主要民間社團的相互了解及對話溝通。”
據筆者搜集到的資料顯示,從一九九二年一月份起,韋奇立“與中國搞好關係”的態度越來越明顯,主要的事例有以下幾點:
——當得悉廣東省人大會議選舉朱森林爲省長的消息後,立即打電報向朱森林祝賀,表示將會與朱省長友好合作,還邀請朱森林在適當的時候訪問澳門。而在香港,未見官方作出同樣的親善行動。事隔幾天,當得悉朱森林的太太、廣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郭煥之,隨“陳愛蓮藝術團”到澳門演出的消息後,韋奇立曾主動與其接觸,並交換了禮物。
——在國際機場問題上,採取主動與中方合作的態度,除了在跑道區堤壩與塡海工程方面,以其誠意爭取到中方的全力支持之外,據說韋奇立還將會按照中國總理李鵬關於“希望澳門機場的造價越低越好”,及“收益高而不會爲未來特區帶來財政負擔”的談話內容,反省跑道體的“椿柱方案”,希望能把機場的造價,在可能的範圍內降至最低。
——在前往里斯本參與接待中國總理李鵬的前後,作了幾次公開談話,都強調必須藉李鵬訪問葡國的機會,進一步改善澳門與中國的關係。他在葡國接受《快報》記者訪問時,更明確地表示,希望在“九九”離澳時,澳門有一個平穩安定的過渡期,澳門治權能夠順利移交給中國政府,未來的澳門特別行政區能維持澳門目前的狀况。韋立奇還表示,鄧小平近期到鄰近港澳地區的深圳、珠海視察,表明中國對港澳地區在中國的發展,現代化及對外開放政策中所擔任的角色的信任,對澳門居民是一種鼓勵。韋奇立在返抵澳門時,在碼頭上的一番談話,尤其是澳門將在發揮聯繫中葡兩國關係的紐帶作用方面多做工作的內容,在被新華通訊社轉發後,國內許多報章都以顯著位置予以刊載。
——雖然明知關閘延關長期化在技術上仍存在一定的困難,亦會對澳門的建置地產,飲食和娛樂業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仍以大局爲重,同意珠海市的要求,並很有禮貌地對珠海市表示,這是“澳府在猴年中送給珠海的第一份禮物”,搞好與珠海關係的誠意,溢於言表。接着,又派出黎祖智和高樹維兩位政務司訪問珠海,尋求在敎育、旅遊等方面的合作。
——在分別出席澳門新華社新春酒會和中總馬萬祺春茗宴會的致詞中,都反覆強調要擴張對話途徑,加強對話與合作。
(19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