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屆甲子《華僑報》
鄧祖基*
去年11月20日,在置地廣場舉行了一個盛大而隆重的酒會。澳督韋奇立將軍、新華社澳門分社王啓人社長、宗光耀副社長、立法會林綺濤主席、多位政務司,各界社團代表等千餘人出席,營造出罕有的熱鬧場面。
歷盡時代風霜,服務社會宗旨不變
這是華僑報慶祝創刊六十周年紀念酒會。本來一家報社的創刊紀念,就和一些商業機構的開業紀念那樣,是比較平凡的。然而,一份報紙經營了整整一輩子,歷盡時代變化的風霜,毫不停歇地每天都付出了它的辛勞,服務於公衆,因而,慶祝他的六十生辰,那就毫不簡單了。
華僑報誕生於漫天烽火的抗日戰爭時期,那時適逢盧溝橋事變之後,全國到處是宣傳抗日的呼聲,國內外同胞都關心時事,報紙大有需求。當時澳門報紙不多,條件有限,印刷能力薄弱,如果能有一份水準較佳,稍具規模的報紙出版,不但在澳內有一定的銷路,還可遠銷各鄕。
於是華僑報的已故老社長趙斑斓與故前總編輯雷渭靈受香港華僑日報之托,並作爲一種合作的關係,到澳門創辦澳門華僑報。
經過四個多月的緊張籌備,1937年1月20日,華僑報便和讀者見面。
華僑報創辦於抗日時期,歷史的背景造成他的使命是喚起民衆,宣傳抗日救亡,亦向讀者提供精神糧食,在華僑報創刊詞當中,這宗旨是明白地揭示了。翻看該報的創刊詞,首先引論“國家的至爲重要,而推動文化力量,捍衛民族精神亦係必需”,然後提到“我國國難嚴重,至於斯極,救國之道,非發動民族精神不爲功”,因此,“創辦斯報,盡國民一份子之責”,並指出“華僑之民族精神,其發揚程度,至爲蓬建,同人等亦華僑一份子,竊願以華僑地位,繼前輦贊助革命之豐功,致力於文化事業,喚起海外僑胞,國內同胞,齊一步驟,向救國之途邁進,因名本報曰‘華僑報’”。
可見華僑報的創辦,充滿了偉大的愛國情操。
華僑報的六十年,經歷了不同的歷史時期,包括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誕生、成長,直至現在。在不同的內外環境當中,華僑報作爲海外同胞喉舌,牢牢把持着“熱愛祖國、立足澳門、服務社會”的宗旨。
長期以來,華僑報在團結同胞、爭取權益、宣傳愛國等方面,作了本份應作的大量工作。因爲抱着服務社會的宗旨,華僑報不單純是提供資訊,針砭時弊,而且還參與各項社會活動,如支持社會福利事業,濟貧助學,舉辦靑少年活動、設立趙斑斕文化藝術館,出版各類參考書籍,推動文化事業等等。
60年來,華僑報走過的道路坎坷而艱幸。1938年10月21 日,華僑報經香港電台接獲廣州淪陷的消息,刊出後,引起市民的懷疑和不滿,因爲早一天,當時的廣東省長余溪謀還發表文告說“守土有責,廣州人心安定。”因此,有人指華僑報造謠,甚至向報館擲石。過兩天,證實廣州確於21日陷敵,說明華僑報的報導準確,於是公信大增,更獲讀者的擁戴。
香港淪陷期間,澳門表面上保持中立,事實上,日本勢力已深入每個角落,整個澳門都在其控制之下,日本特務機關的鷹犬,到處橫行,稍有不利日本的消息,都被橫加干預,言論大受壓制。當時的報館常出現了不少“×”與缺字,其實那是“意會”的報導,“無言”的抗議。至於出外採訪的記者,也常被日本爪牙跟踪,隨時被傳到日本特務機構問話拘押。那時,華僑報的負責人因爲報導內容令日人不滿,也曾被無理拘留多天。
艱苦辦報,精益求精
在那三年零八個月的苦難日子,不但環境困難,物資亦缺乏,因爲沒有白報紙供應,報社曾以玉扣紙印刷,澳門報業,在艱苦困難中咬緊牙關撑持着。
抗戰時期,旅澳同胞紛紛返國復原,市面冷淡,報業亦受打擊。而當時澳門的特殊環境,也成爲政黨角力的另一舞台。華僑報曾因一陣風波,被迫停刊15天;那是因爲一段報導中被插入“龜仔”李秉碩字句,被指詆譭國民黨要員。結果除半月停刊外,排字領班亦被撤職。
全國解放後,接着是朝鮮戰爭和禁運,澳門因此大受打擊,商場冷落,報紙經營更困難。華僑報爲了堅持服務市民的出版事業,全報員工節衣縮食,折扣支薪,共度難關。
直到1967年間,社會經濟情况好轉,報紙銷途日廣,華僑報亦適應環境,作出各項改革由平板機改爲風喉機,先後添置兩部機器,增加印刷速度和印量。
70年代初,已故老社長趙斑斓以當時香港華僑日報與澳門華僑報路向有所不同,於是將華僑報股份全部收購,獨資經營。並更新業務,力求發展,1973年投下巨資購置柯式滾筒印刷機,其後,增至三部,加強印刷能力,開創了澳門報紙採用柯式印刷的先河。
繼往開來,再創新業
1977年,趙斑斓老社長辭世,故社長趙汝能接任,改革業務,銳意進取。爲了擴闊澳門讀者的視野,採用英文電腦機,使華僑報能更快更詳盡地將世界大事向讀者報導。踏入80年代,率先採用中文打字機,電腦植字,取代了舊式的鉛粒印刷。80年代末期,着手電腦化、彩色化,使本報追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趙汝能故社長不幸於1996年9月22日去世,遺孀鄭秀明女士接任社長,繼承了兩位故社長的精神和事業,肩負着更艱巨的責任。事實上,鄭社長接任華僑報的時代,是極不尋常的境况。可以看到,大氣候是處於資訊爆炸的時代,面臨各種更替和劇烈競爭;而澳門的小氣候是經濟低迷、百業不振,缺乏各種資源。而另一方面,澳門又正處於後過渡期的關鍵時刻,傳媒責任更見艱巨,在這麼複雜的情况下,報業的道路是何等崎嶇、艱苦?!
不過,鄭秀明社長和華僑報的員工們,都把持着堅定的信念,“立足澳門,服務澳門”,厥盡報人責任、努力以赴,迎接更大的永無休止的挑戰。
作爲報社的一份子,希望以此作爲目標,也作爲鼓勵。
*澳門華僑報總編輯、澳門新聞工作者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