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中學發展課外活動的概況調查分析
王國強(澳門大學) 楊暖英(瑪大肋納嘉諾撒學校)
一、前言
本文爲1997年年中筆者對澳門中學發展課外活動的槪況調查報告,由於內容具有一定的資料性與參考性,經敎育界友人多次催促,眼見時間已不容有誤,決定把調查內容重加整理,並按(一)問卷內容分析;(二)澳門中學發展課外活動的建議等兩部份說明。
二、問卷內容分析
本調查的目的是爲了更進一步了解澳門中學發展課外活動的槪況,筆者於1997年6月至8月間對本澳中學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名爲【澳門中學發展課外活動之硏究】,共向本澳中學發出問卷28份,收回15份,回收率爲53.57%。整份問卷共計九題,現將結果分析如下:
(一)本澳中學負責課外活動統籌工作之部門,其調查結果爲:
1.敎務處 40%(6間) 6.校長 13.333%(2間)
2.秘書處 0% 7.科任或級任 20%(3間)
3.體育組 20%(3間) 8.全校老師 6.667%(1間)
4.課外活動組 40%(6間) 9.沒有一定 13.333%(2間)
5.學生輔導處 6.667%(1間) 10.生活輔導老師 6.667%(1間)
結果顯示,15間中學以敎務處及課外活動組負責統籌課外活動工作爲最常見,各佔40%,說明了不少學校爲方便安排敎學內容及配合課外活動的發展,由敎務處作爲統籌工作的部門。此外,從調查中發現,澳門已有部份中學設立了專職的課外活動組來統籌各種活動,雖然其中有兩所中學是與體育組共同負責,但已說明課外活動亦被校方所重視。
然而,各校以體育組及由科任或級任老師負責課外活動,各佔20%,另有各一間學校是由學生輔導處及生活輔導老師負責,而由校長負責則衹有兩間,明顯地說明了大部份校長已把權力下放至各部門。由全校老師負責爲一間,沒有一定爲兩間。
(二)學校每年資助課外活動的金額爲:
l.少於1,000元 0%
2.1,000-4,999元 13.333%(2間)
3.5,000-9,999元 0%
4.l0,000-14,999元 13.333%(2間)
5.15,000-19.999元 0%
6.20,000元以上 60%(9間)
7.不知道 13.333%(2間)
結果顯示15間中學中其舉辦課外活動的經費在每年20,000元以上最多,佔60%,共計有9間。每年在1,000-4,999元及10.000-14,999元各佔13.333%,各兩間,亦有兩所學校表示不知道。反映出大部份被訪學校都給予舉辦課外活動的經費上的支持。
(三)各校是否規定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的情況為:
1.有規定 46.667%(7間)
2.沒有規定 53.333%(8間)
結果發現本澳15間中學有八間是沒有規定學生參與課外活動,而有七間則有規定學生參與最少一門課外活動,但其中兩所中學衹在初中課程才有所規定。
(四)學校舉辦課外活動是否有收取費用:
1.有收取 20%(3間)
2.沒有收取 80%(12間)
調查顯示15所中學中有12間沒有收取學生費用,其餘三間雖有收取費用,但金額不高,一間爲每年30元,另一間爲每年20元,還有一間爲全年280元,其主要用途爲材料工本費及聘請專科導師,如弦樂導師。
(五)各校在過去三年曾參與的校際比賽活動,依次序爲:
全澳學生繒畫比賽 86.667%(13間)
全澳學生朗誦比賽 86.667%(13間)
全澳學生書法比賽 80%(12間)
全澳學屆田徑比賽 66.667%(10間)
全澳校際歌唱比賽 60%(9間)
全澳校際話劇比賽 60%(9間)
學校廢物利用勞作比賽 53.333%(8間)
趣味科學比賽 46.667%(7間)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比赛 46.667%(7間)
全澳校際舞蹈比賽 33.333%(5間)
全澳靑少年漫畫故事創作 26.667%(4間)
筆者分析15間中學所參與的校際活動,排名前四位主要是一些較傳統的校際比賽,如繪畫、朗誦、書法及田徑運動項目,可能是由於主辦比赛活動的單位有較具影響力及組織力,如澳門中華敎育會、澳門學生聯合總會等。此外,由於那些比賽的發展歷史亦較長,如田徑比賽已有近三十年的歷史。至於其他類型的校際比賽,如國際數學奧林匹克比賽、舞蹈比賽、趣味科學比賽等,由於內容較新穎、變化較多、難度較高、所需的準備時間較多、發展的歷史較短、加上導師不足……等種種因素,均影響各校參與比賽次數。
(六)澳門中學過去三年曾舉辦之課外活動項目有:
項目 l997 1996 1995 項目 1997 1996 1995
運動類 學術類
運動日 9 9 10 普通話班 7 7 7
水運會 0 0 0 日語班 0 0 0
乒乓球 11 12 11 英語班 3 5 5
籃球 14 15 15 葡語班 2 1 1
網球 4 5 3 電腦班 11 11 11
足球 7 8 8 拼音班 2 1 1
壁球 1 0 0 地理班 0 0 0
游泳 2 1 1 宗敎班 11 11 11
田徑 10 10 10 打字班 3 3 3
排球 6 6 6 興趣類
體操 1 1 1 旅行 9 12 11
藝術類 園藝 2 2 2
音樂比賽 7 7 7 編織 2 3 3
戲劇 10 10 8 剪紙 0 0 0
美術 9 9 9 陶瓷 0 0 0
結他 3 4 3 標本製作 5 5
舞蹈 7 6 6 工藝班 4 5 5
美術設計 4 4 4 家政 1 2 2
素描 2 3 3 棋藝 5 6 6
攝影 4 4 4 天文 0 0 1
合唱團 9 10 10 烹飪 2 2 2
樂隊 4 3 3 集郵 1 1 2
書法 8 8 9 童軍 5 5 5
小提琴班 6 5 5 服務類
水彩班 1 1 1 學生會 10 11 10
管弦樂班 1 1 1 社會服務 6 6 6
詩歌班 7 7 7 風紀員 11 11 11
樂理 3 3 3 功課輔導員 3 3 3
壁報比賽 10 12 12 圖書館管理員 8 8 8
朗誦 12 11 11 淸潔糾察員 4 3 3
其他
綜合晚會 4 6 4
結果顯示過去三年澳門中學所舉辦活動項目亦相當豐富,在筆者參考香港中學最常見的58項活動中,包括運動類(11種)、學術類(9種)、藝術類(18種)、興趣類(13種)、服務類(6種)及綜合類(1種),其中有學術類2項、興趣類2項及運動類1項,合計5項沒有開設,即水運會、日語班、陶瓷、剪紙、地理等五項。全部開設的項目爲53項,以藝術類佔l8種最多,其餘依次爲興趣類(11種)、運動類(10種)、學術類(7種)、服務類(6種)及綜合類(1種)。反映出澳門中學普遍喜愛主辦與藝術相關的項目。
筆者再進一步分析過去三年最多學校舉辦的項目依次序排列如下:
排名 1997 間次 1996 間次 1995 間次
1 籃球 14 籃球 15 籃球 15
2 朗誦 12 壁報比賽 12 壁報比賽 12
3 宗敎班 11 旅行 12 旅行 11
4 乒乓球 11 乒乓球 12 乒乓球 11
5 電腦班 11 電腦班 11 電腦班 11
6 風紀隊 11 宗敎班 11 宗敎班 11
7 戲劇 10 學生會 11 風紀隊 11
8 學生會 10 風紀隊 11 朗誦 11
9 壁報設計 10 朗誦 11 田徑 10
10 田徑 10 田徑 10 合唱團 10
10 合唱團 10 學生會 10
10 戲劇 10 運動會 10
結果顯示三年以來均以籃球爲最多學校開設的項目,可能由於籃球運動比較普及,場地亦容易找到之故。而壁報設計在1995及1996 年均爲排名第二位,至1997年下降至第九位。相反朗誦項目卻上升至第二位,這與近年各校踴躍參加全澳學生朗誦比賽有很大的關係。至於其餘各項活動,衹有旅行及運動會兩項未能保持在十大之列,考其旅行一項下降之原因,可能是澳門的戶外活動地方太少,學生不喜歡重複旅遊相同的地方多次。比較有趣是三年來學術類活動均以電腦班及宗敎班穩守十名以內,電腦班爲實用科學,故較受學生歡迎,而宗敎班則由於被訪學校多爲天主敎或基督敎學校之故。
(七)澳門中學進行課外活動的形式有:
活動項目 非比赛定期活動 個人、小组比赛 班際比赛 校際比赛 社際比赛
運動類
運動日 3 8 8 2 2
水運會 0 0 0 0 0
乒乓球 4 4 7 6 0
籃球 4 3 9 9 0
網球 3 1 2 l 0
足球 3 l 6 3 0
壁球 l 0 0 0 0
游泳 1 0 0 0 0
田徑 5 1 5 5 0
排球 2 2 4 5 0
體操 3 0 0 0 0
藝術類
音樂比赛 1 5 6 2 0
戲劇 8 0 2 5 0
美術 5 0 1 2 0
結他 4 2 0 0 0
舞蹈 4 0 0 4 0
美術設計 1 2 2 0 0
素描 2 0 0 0 0
攝影 3 0 0 0 0
合唱團 5 1 2 6 0
樂隊 3 1 0 2 0
書法 6 2 5 4 0
小提琴班 5 1 0 1 0
水彩班 0 0 1 0 0
管弦樂班 1 0 0 0 0
詩歌班 6 0 0 1 0
樂理 1 0 0 0 0
壁報比賽 2 0 11 0 0
朗誦 1 4 4 9 0
學術類
普通話班 5 0 0 0 0
日語班 0 0 0 0 0
英語班 3 1 0 0 0
葡語班 2 0 0 0 0
電腦班 8 1 1 1 0
拼音班 2 0 0 0 0
宗敎班 8 1 0 0 0
打字班 4 0 0 0 0
興趣類
旅行 8 0 1 1 0
園藝 1 0 0 0 0
編織 2 0 0 0 0
剪纸 0 0 0 0 0
陶瓷 0 0 0 0 0
標本製作 2 0 0 4 0
工藝班 5 0 0 0 0
家政 0 1 0 0 0
棋藝 4 0 0 0 0
天文 1 0 0 0 0
烹飪 0 1 0 0 0
集郵 1 0 0 0 0
童軍 4 0 0 1 0
服務類
學生會 8 0 1 0 0
社會服務 6 0 0 0 0
風紀員 9 1 0 0 0
功課輔導員 2 0 0 0 0
圖書館管理員 8 0 0 0 0
淸潔糾察員 3 0 0 0 0
其他
綜合晚會 1 1 2 0 0
184 45 80 74 2
47.792% 11.688% 20.779% 19.221% 0.52%
結果顯示,本澳15間中學在課外活動的進行方式,以採用非比賽定期活動最多,佔47.792%,共184次。考其原因是非比賽定期活動主要爲個人興趣項目,若以比賽形式進行將增加學校與敎師在籌辦活動的行政負擔,所以比較喜歡採用非比賽形式進行,而且又不以比賽形式進行;次之爲班際比賽方式,佔20.779%,共80次,以壁報比賽佔73.333%、籃球佔60%、運動日佔53.333%。主要原因爲活動項目比較適合以比賽形式進行,一方面可增加學生參與的興趣,建立團隊合作精神與歸屬感,另一方面爲用作比賽的活動項目大多爲學校的熱門項目,或是由於已舉辦多年的歷史或傳統項目,故不可不辦,而且駕輕就熟,可達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校際比賽亦與班際比賽比率相當接近,加上校際比賽多由具有組織力強的敎育團體所舉辦,往往一年一度,各校亦可籍此建立友誼,更可收到交流經驗之效,故亦佔19.221%,以籃球及朗誦均爲60%爲最多。以個人及小組比賽形式進行項目僅佔11.688%,以運動日53.333%最多。最後以社際比赛爲最少,僅佔0.52%,共2次,這是由於被訪學校,大部份均沒有設立社的組織所致。
(八)澳門中學舉辦課外活動的困難有:
困難問題 主要因素 次要因素 不重要
1.財政不足 53.333%(5間) 13.333%(2間) 53.333%(6間)
2.導師不足 66.667%(10間) 13.333%(2間) 20% (3間)
3.學生不參與 13.333%(2間) 33.333%(5間) 53.333%(4間)
4.功課壓力大 20% (3間) 20% (3間) 60% (5間)
5.場地不足 60% (9間) 13.333%(2間) 26.667%(2間)
38.8% 18.6% 42.6%
從上表得知本澳中學舉辦課外活動的困難,其主要因素是在於導師不足佔66.667%,共10間中學;而另一主要因素則爲場地不足佔60%,共9間學校。可見若要發展本澳的課外活動,必須先從人材培訓及增加各種場地與設施著手。至於功課壓力大、學生不參與及財政不足等問題,並不是舉辦課外活動所面對的主要因素。
此外,從訪問中,亦有部份學校反映出課外活動的種類繁多,使學生未能集中參與,或是部份學生對所參與的活動之興趣漸失,經常有半途而廢的現象出現,或是因爲敎育曁靑年司舉辦類似的活動而引致學生人數流失。上述的因素,學校在籌劃活動時必須加以考慮,不要舉辦太多的活動,亦要保持學生參與的興趣與持久性,而且還需要留意敎育曁靑年司或相關團體所辦的各種活動項目,避免重複主辦及浪費人力及資源。
(九)澳門中學對舉辦課外活動的目的是否已達到其敎育的目的:
目的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不能達到
1.協助學生尋求知識 13.333%(2間) 80%(12間) 6.667%(1間)
2.協助學生發展潛能 13.333%(2間) 86.667%(13間) 0%
3.協助學生組織活動 20%(3間) 66.667%(10間) 13.333%(2間)
4.協助學生發展人際關係 13.333%(2間) 80%(12間) 6.667%(1間)
5.協助學生認識自我 0% 93.333%(14間) 6.667%(1間)
6.協助學生認識社會 6.667%(1間) 73.333%(11間) 20%(3間)
7.協助學生建立正確人生觀 6.667%(1間) 73.333%(11間) 20%(3間)
8.提供學生生活的輔導 20%(3間) 66.667%(10間) 13.333%(2間)
9.促進學校的團結及凝聚力 33.333%(5間) 53.333%(8間) 13.333%(2間)
10.促進師生感情 33.333%(5間) 60%(9間) 6.667%(1間)
16.6% 73.4% 10%
從表中可得知本澳15所中學中平均有73.4%被訪學校,認爲目前學校舉辦的課外活動,衹能部份達到上述十點課外活動敎育的目的。然而,平均有16.6%的學校認爲已完全達到目的,最後平均有10%的學校認爲目前課外活動並不能達到所期望的效果。此外,有33.333%的中學認爲,課外活動能完全達到促進學校團結及凝聚力與促進師生感情的兩項目的。
(十)總結
本問卷調查雖然未能訪問所有中學,主要由部份中學的行政制度太保守,不想給別人知道自已的情況,這是在澳門學校間早已存在的問題,幸好問卷回收率亦超過半數,其結果亦有一定的可信性。在9題的問題中,我們大槪可知道課外活動在澳門的發展如下列各重點:
1.部份學校已設立了課外活動組來統籌各項活動。
2.敎務處仍然在課外活動的按排上佔重要的角色。
3.每年分配在課外活動的經費超過20,000元以上的學校,佔被訪者六成以上。
4.半數以上的學校是沒有規定學生必須參與課外活動。
5.九成以上的學校並沒有收取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的費用。
6.本澳學校在過去三年中,較多參與由中華敎育會或中華學生聯合總會舉辦的校際活動。
7.本澳學校在過去三年以舉辦運動類項目最多,其中尤以藍球最熱門。
8.本澳學校多以非比賽的定期活動方式進行課外活動。
9.導師不足及場地不足是目前本澳發展課外活動所面對困難的最主要因素。
10.大部份學校認爲目前課外活動的發展衹能部份達到預期的敎育功能。
三、澳門中學發展課外活動的建議
以下爲筆者根據澳門的情況,再參考香港的經驗與上海從應試敎學改革爲素質敎學的三大板塊中,有關活動板塊推行的方法,對本澳中學發展課外活動提出一些建議,並分別按澳門整體學校的發展及個別學校發展的階段說明如下:
(一)澳門整體學校的發展
1.必須得到政府的支持
參考香港及上海成功的經驗,主要由於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在澳門推行課外活動課程,必須先從敎育立法著手,制定課外活動敎育法,明確學校必須開設課外活動,分別在中學不同的階段加入適當的活動的數量、內容及程度爲必須科。此外,在籌劃工作的部門及人選……等亦應有所規定,使各校依法遵從。
2.設立專職統籌
由於舉辦課外活動所需的人力、財力及物力不少,必須立法在學校加設專職統籌的課外活動主任,負責協調及組織校內師生參與校內外活動的情況,聘請各項活動的導師,分配經費及場地設施的租用……等工作。此外,敎育曁靑年司的學校體育曁課餘活動事務處亦應擴大其職能與編制,以便監察及輔導各校推行課外活動。
3.增加經費的資助
澳門有九成以上的學校是私校,若要推行課外活動,各校因本身的經濟條件不同、設施及人力資源不同,政府必須給予各校經費的支持,並按各校學生參與活動的人數、活動項目的數目、導師的專業程度、校內老師所負擔課外活動的工作量、場地及設備的增加與維護,適當的分配經費資助。
4.專業課程的設立
爲使推行課外活動的素質提昇,節省摸索的時間與管理的技巧,必須在本澳的師範敎育中開設課外活動的文憑課程,或在師範課程中開設最少一門有關課外活動理論的課程,以解決目前人材缺乏的問題。
5.活動多元化
爲使學生能積極參與課外活動,校方必須不斷增加及更新活動的內容與項目,以便吸引學生及保持其參與的興趣。此外,學校可考慮多開設一些體育類的比賽活動,一方面可舒發學生過盛的精力,亦可增加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然而,民間社團及官方機構亦應繼續舉辦適量的校際比賽活動,鼓勵學校參與。
6.強制學生參與
爲避免浪費學校的資源,必須效法香港及上海的經驗,強制學生最少參與一門課外活動。
7.提供正確的課外活動之觀念
在澳門中學生升讀大學的壓力並不太大,要使家長及學校老師明瞭舉辦課外活動的作用,使其鼓勵其子女及學生參與,政府及校方應不時對他們提供正確的課外活動的槪念,以便推行活動。
8.良好的城市規劃
政府在城市規劃時,必須配合學校課外活動發展的政策,提供足夠的場地與設施舉辦課外活動。此外,在建設新學校時亦應擴大學校露天的面積及設立學生活動中心。
9.設立公益少年團及獎勵計劃
成立公益少年團讓靑少年多參與社會服務及設立獎勵基金對參與課外活動有出色表現的同學,提供獎勵。
(二)學校本身發展課外活動的階段
筆者參考周耀榮先生,認爲學校本身發展課外活動可有下列三階段進行:(1)
1.策劃期
在此時期的主要目標是拓立一個良好的制度、合理的分工,由老師作領導,樹立好的模式與規範,其具體內容如下:
(1)明白課外活動的目的;
(2)確立課外活動行政架構與分工;
(3)設立高效率的檔案制度;
(4)訂定行事步驟與明確規則;
(5)製訂有關表格;
(6)闡明津助及財政方針及支付方法;
(7)編訂工作手冊。
2.推動期
在這時期由學生擔當主要的角色,如果順利發展,會使課外活動更興盛,更活躍。反之,則會萎縮,各校將會失去積極參與活動的學生,故這時期要注意下列各點:
(1)重視領袖的人材培養,舉辦領袖訓練班;
(2)編訂學生課外活動工作手冊;
(3)修訂或改善活動內容和方式,初由敎師與學生一起領導;
(4)推選學生擔任負責一些較易的全校性活動,如司儀、介紹、報告等工作;
(5)敎師與學生經常保持聯絡,並按時檢討工作表現、成果及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適當的指導。
3.鞏固期
在這時期學生活動和參與人數均較固定,全由學生擔當重任,學校及各導師應注意下列各點:
(1)留心各職員工作量的分配及有否影響學業;
(2)關注接棒人之培養及訓練;
(3)協助建立正確社會之精神及良性競爭之態度;
(4)經常作內部檢討及改善,並拓立工作目標及草擬工作計劃;
(5)鼓勵多吸取經驗,愼防老化及停滯不前的現象出現;
(6)鼓勵參與社區義工活動、參與公開比賽及硏討會等活動。
四、結語
希望本文的內容能爲澳門各中學及敎育機構在籌劃課外活動時,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雖然部份學校已設立了課外活動組,但是大部份的學校在課外活動的安排上,仍然以敎務處、體育組等部門負責,由於各部門已各有自己應有的職務,無法專責統籌課外活動,建議各校今後能設立專責部門來統籌課外活動。此外,澳門政府能利用本身在權力與資源的優勢,考慮給予及增加學校有關這方面的資助,政府、學校及民間社團在舉辦課外活動時,應各具其特色,避免大家所辦的項目重複,引致互相競爭,流失學生。筆者亦建議敎育司能多舉辦校際的課外活動,改變已往給人衹有民間社團才可辦大型校際活動的印象,並鼓勵學生參與校際比賽活動,一方面可增加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另一方面比賽得獎的隊伍或同學,盡量安排到外地參賽或觀摩,讓得獎學生增大其視野,更可多結識世界各地的朋友,此外敎育司更可考慮多舉辦一些需要較多經費或設備場地的活動,而這些活動爲非一般學校所能負擔的,如天文、航海、小型賽車等項目。衹要大家明白課外活動的重要性,以目前開展課外活動的現況,衹要政府加以重視,從速進行敎育立法,相信課外活動不久在本澳定必有所發展。
最後,本文由構思至撰寫歷時約半年,其中在收集資料及問卷調查時間約佔兩個多月,撰稿時間約爲三個星期,期間得到導師李方敎授的指導,梁惠芬女士及廖忻怡先生協助問卷調查,李美燕小姐及楊暖碧小姐繕打問卷,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提供剪報資料最後感謝所有塡答問卷的學校及老師們。如沒有上列人士的支持,本文將難以順利完成,特此向各位參與協助的人士再三致謝。
五、參考書目
1.周陳文婉著,【學生活動手冊】,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9。
2.馮以浤編,【課外活動硏究】,香港:廣角鏡,1988。
3.馮以浤編,【小學課外活動】,香港:廣角鏡,1986。
4.馮以浤著,【中學課外活動的理論與實踐】,香港:廣角鏡,1992再版。
5.陳德恆編,【課外活動:香港課外活動主任協會十週年文集】,香港:廣角鏡,1994。
6.孫亢曾著,【敎育槪論】,台北:正中,1963.
7.周耀榮,【如何有效推行課外活動】,課外活動通訊,第四期(1989年5月),P.3-6。
8.Reeder, Ward, G.,“A first course in Education,” New York : Macmillan, 1958。
9.Bossing, Nelson L., “The principles of secondary education,” Englewood Cliff: Prentice- Hall, 1955。
10.Miller, F. A., Moyer, J. H. and Patrick, R. B., “Planning student activities,”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 - Hall, 1956。
11.Fretwell, E. K., “Extra - curricular activities in secondary schools,”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31。
註釋
(1)周耀榮,【如何有效推行課外活動】,課外活動通訊,第四期(1989年5月),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