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造一代新民
劉羡冰 (澳門中華敎育會)
一百年前的戊戌政變,109天宣告失敗,但它的積極影響是應該肯定的,特別是在維新思想的傳播以及廢科舉、改學制、推動國民敎育以取代封建敎育方面,樹立了歷史功勳。
澳門在回歸倒數464天紀念戊戌政變一百周年頗有參考價値。
1839年林則徐巡視澳門前後,以澳門爲“開眼看世界”的主要窗戶,醞釀了“師夷長敎以制夷”的光輝思想,從一連串先進人物的心路歷程:馮桂芬、容宏、王韜、鄭觀應、康有爲、梁啓超、孫中山……可以看到大半個世紀,他們順應着歷史潮流,走出了向西方尋求眞理的道路,提出從學習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的政敎達至強國富民的道路。用梁啓超先生的話來說,就是“自強必自興政學始”。今天,我在這裡僅談兩點體會。
一、超前的普及敎育思想惠及昔日澳門
戊戌政變以君主立憲爲改革模式,比不觸動政制一分一毫的自強運動,是進了一大步;在推動敎育方面,康梁還躬身實踐,康本來就是塾師,創辦萬木草堂,改革活動以敎壇開始;梁主持時務學堂,二人在敎學中,宣揚變法主張,以維新思想轉變學生的舊觀念。
1897年,梁啓超在湖南時務學堂寫下7000字洋洋灑灑的《學約》,敎育家陳東原先生讚道:“其文雅、其論偉、其見卓”。可說是當年公認的先進敎育思想,他在中國封建廟堂岌岌可危的時刻,超前地提倡資本主義社會階段的國民敎育:“以造就國民爲目的,則不可不舉全國之子弟而悉敎之。”以先進的全民敎育的思想,反對以培養生員、官吏爲目標的封建敎育。
這超前的敎育主張,也在澳門播種、開花結果,19世紀末,20世紀初,維新分子陳子褒在澳辦學(子褒學塾——濃根學校),並組織敎育學會、編寫新敎材,招收女生,推行新敎育;另一些維新份子在澳門辦華商學堂,這也是澳門新敎育之始。陳子褒還發動學生捐款和義敎,辦免費夜學,讓下層貧苦子弟有受敎育機會,其中一名女學生曹美瓊,傾私蓄辦維德女學,也效法老師發動學生義敎夜學,向貧女提供上學機會。(戊戌政變以失敗告終,但在文敎領域推桔拉朽,1905年,榮祿、慈禧也不得不宣佈廢除科舉,延續一千三百年的封建敎育制度終於崩潰。戊戌維新應記一功的。當時數百翰林、數千進士、數萬舉人、數十萬秀才和數百萬員生中,大多數也承認廢科舉是不可挽回的事實、輓歌要唱也沒多少氣力了。)在此期間,澳門也深受影響,大多學塾自動改爲學堂。
二、一世紀前的《新民說》可資澳門籌建特區借鏡
(戊戌維新的兩名主將都是著名的敎育家,因而對敎育的職能有較深刻的認識)梁啓超還寄望敎育鑄造一代新民的特質,以利新制度、新社會、新國家的誕生和鞏固。他的《新民說》十萬言,道出了他的敎育主張與理想:“敎育之意義,在養成一種特色的國民,使團結團體;以自立競存於列強之間,不徒爲一人之才與智也。”從敎育對象來說,新敎育決與着重培養忠臣淸官的舊敎育完全不同,而要讓全國民衆皆受敎育;從培養目標來說,新敎育要培養新民,具有適應維新的素質,有革新思想,愛國觀念,有眞才實學,能當家作主,實現民權,又能承擔國民義務的,旣自尊自立,又合群合作,上下一致促進國家富強、扭轉任人宰割的民族命運,還立志使中華民族能競存於列強之間。這一理想今天已經達到,新中國不但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還能與世界人民互促互補、協作共進。
澳門行將結束150年(1849-1999)的150年葡人的管治,將在“一國兩制”的原則下,實現《基本法》所賦予的高度自治,澳門居民爲何適應這一歷史性的、根本性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爲何樹立主人翁的精神,旣是今天居民必須轉變的觀念,也是敎育下一代的新内容,維新運動的敎育思想我們可以借鏡。
梁啓超先生在《新民說》特別強調“新民”的主人翁精神:“醫今日之中國,必使人人知有權,人人知有自由然後可”而“求眞自由乎,其必自除心中之奴隸始”。換句話說,要有主人翁精神,必先明確人權天賦,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須挺直腰板作社會的主人。積極參與,實現《基本法》賦予澳門居民的合法權益,從而維護澳門居民長遠的、整體的權益。在《新民說》中,梁先生以育一代新人爲己任,把建立和鞏固改革維新的成果,寄託於一代新人的成長,他說:“苟有新民、何患無新制度、無新政府、無新國家”。
當然,敎育不是萬能的,梁先生也把政改放在首位;但,培育一代新人,其深遠的主義是怎麼強調也不會過份的。1898年梁先生在湖南時務學堂執敎時間不長,他的16歲學生深受新思想的薰陶,後來成爲討袁護國軍的總司令,就是蔡鍔將軍。爲了“開民智”培養新民,梁先生花了更大的精力於新聞和寫作上,持續33年筆耕不輟,寫下1100萬字,啓迪敎育了整整一代中國靑年,郭沫若先生在《少年時代》中回憶:“梁任公地位在當時確實不失一個革命家的代表。……在他那新興氣銳的言論之前,差不多所有的舊思想、舊風習都好像狂風中的敗葉,完全失掉了它的精彩——二十年前的靑少年——換句話說,就是當時有產階級的子弟——無論是贊成或反對,可以說沒有一個沒有受過他的思想或文字的洗禮的。”
用周德昌敎授的話說:“梁啓超算得上是影響了整整一代中國靑年的啓蒙大師”。
匆匆過去,驀然回首,我們十分淸楚地看到積弱不振,受盡欺凌的舊中國,憑覺悟的和繼續培育出的幾代新民,堅毅不屈地奮鬥整整一個世紀,締造和建設了不但能競存於列強之間的共和國,今天還在紛紜複雜的國際事務中,與各國人民攜手合作、共同捍衛世界和平、共促繁榮與發展。
新的世紀正向我們熱情招手,澳門居民還將以特區主人的姿態進入新紀元,讓澳門的文化敎育工作者都以任公先生爲榜樣,努力在講壇、文壇耕耘,以鑄造一代新民爲己任,把文敎職業崗位,納入愛澳門、創特區的壯麗事業中,迎接新紀元的同時,還爲澳門特區的創建鋪上堅實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