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何廷光營救經元善
徐新 (澳門文化司署編輯)
何廷光,字穗田,廣東香山人,世居澳門。他是一位同情革命志士,支持維新運動,反對封建獨裁制度的澳門巨商。他少入葡萄牙籍,且有爵位,慷慨好義、古道熱腸。他一生中除了幫助孫中山在澳門開業行醫;支持康梁變法親任《知新報》總理,並且在澳門與維新派人士積極參與了引起海内外關注的“經元善案”。
自1898年“戊戌政變”後,慈禧太后重新臨朝訓政。她在封建保守勢力支持下,將光緒軟禁在中國南海瀛台,同時以“康有爲學術乖謬,大悖聖敎,命銷毀其所有書籍版片”,同年十月一日慈禧太后命粵督總督譚鍾麟查抄康有爲、梁啓超原籍財產,並嚴拏其家屬。
之後,慈禧太后處心積慮要廢除光緒皇帝,以免後患,但又無合法的理由。因此就不斷製造光緒患病的消息,1899年1月9日,慈禧太后宣佈光緒有病,“詔停止年内及明年正月應行殿一切筵宴。”不到二十天,在1月28日,慈禧太后又連日召見溥字輩幼童十餘人,爲廢黜光緒皇帝另立接班人作準備。
1900年1月1日,慈禧太后又宣佈光緒皇帝有病,“所有年内及明年正月應行升殿及一切筵宴,均着停止。”連續兩年剝奪了光緒皇帝的自由和公開對外的官方活動。二十三天後,即1月24日,慈禧太后公然宣佈“封端郡王載漪之子溥儁爲皇子(大阿哥),繼承穆宗毅皇帝(同治)爲子,派崇綺爲師傅授讀,並派徐桐常川照料(是所謂“己亥建儲”。據傳擬於光緒庚子廢立,改元“保慶”)。消息傳出,全國嘩然,特別是廣大的知識分子看穿了慈禧太后反對改革堅持獨裁的本質,尤其在上海,更加群情激昂,以上海電報局總辦經元善爲首,聯合了一千二百三十一位文人和紳商,其中包括:葉瀚、馬裕藻、章炳麟、唐才常、丁惠康、蔡元培、黃炎培等,聯名發電報到總署爭廢立,反對慈禧大后“立大阿哥”。謂“各國有調兵干預之說”,“務請聖上力疾臨御,勿存退位之思。”矛頭直指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看到她的陰謀被揭穿,老羞成怒,2月8日命令在上海擔任電報督辦大臣的盛宣懷於一個月内將經元善交出治罪。三天後又命令將經元善革職嚴拏,並命令浙江巡撫劉樹堂將經元善老家上虞的家產查抄。
在慈禧太后的政治迫害下,經元善於2月中旬由鄭觀應安排擺脫了淸廷的緝捕,輾轉逃到澳門。電報督辦大臣盛宣懷面對慈禧太后抓人的壓力,爲開脫自己的責任,捏造經元善“虧空款項逃走”的罪名,請求兩廣總督李鴻章將經元善“誘獲”。於是李鴻章就派遣道員劉學洵等人前往澳門,要求澳葡當局將經元善引渡回内地。澳葡當局開始不了解内情,就根據淸政府的要求於2月25日將經元善逮捕囚禁於大炮台,準備引渡交淸政府處理。澳門的何廷光和其他維新保皇人士,對經元善“全力相庇”據理力爭營救經元善。而在此時,淸政府官員劉學洵攜帶重金到澳門,大肆活動,軟硬兼施,一度使書生氣十足的經元善鬆懈了意志,“情願解省就質”。幸虧何廷光等澳門友人竭力勸阻:“到省而竟遭不測,豈不凋零皇上枝葉?”經何廷光等人的勸阻,使經元善堅定信心改變了投誠之意。何廷光等澳門友人又多方設法,耗費重金,對經元善全力營救,香港上海等地人士和海外華僑也通過報刊,通電紛紛聲援,英國政府也表示關注,流亡海外的梁啓超又致函《知新報》,何廷光等人:“蓮老(經元善)來澳及被逮之事,弟從報紙中僅見之。旣有英人竭力維持,想可無慮。望諸兄致敬盡禮,以待此老,方是惺惺惜惺惺,好漢惜好漢之意。當久而敬之,不可移時遂生厭倦也。”
澳葡當局知道了事實眞相後,按照國際公法,指出經元善是政治犯,拒絕將他引渡給淸政府。李鴻章的爪牙到澳門控告經元善“拐款逃走”是刑事犯,又派假證人赴澳門對質。何廷光就繼續耗費重金,利用他在澳門的社會關係和地位,爭取釋放經元善。在中外輿論的監督下,澳葡當局於5月12日正式照會李鴻章,指出有關經元善“短解公款”的消息皆不確實,此後他欲有所問,“可直接照會澳政府相詢”。淸政府爪牙仍不甘心失敗,又進行上訴。經過里斯本葡國高級法庭的覆核,當年年底葡國政府秉公斷案,最後確認經元善是政治犯,予以釋放並給予政治避難權。在營救經元善的過程中,何廷光旣出錢又出力,表現出高度的政治智慧和正義感。由於何廷光熟悉國際公法,敢於抵制慈禧太后和李鴻章的政治壓力,成功的打贏了這一場轟動海内外的“國際官司”。
在二十世紀初淸王朝的封建統治下,何廷光營救經元善的過程,充分說明民主和法治精神在中國開始萌芽,封建獨裁者爲所欲爲一手遮天的局面再也維持不下去了。它標誌着中國人和澳門人的覺醒,它是澳門歷史上一個光輝的紀錄,也是中國人民在人權問題上的一座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