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學生環保知識與大衆傳媒*
陳家華(香港浸會大學傳播學系講師)
撮要
本調查以郵遞問卷進行,隨機抽樣訪問了香港1,032名中學生,探討他們的環保知識和使用傳媒的關係,結果發現香港中學生的普遍和本地環保知識很好,以總分一百計算平均得分60.7分。同學對野生動物和空氣污染的問題認識最多,而對世界人口及雨林問題認識最淺。
調查發現中學生環保知識極受大衆傳媒的報導所影響,收看電視新聞與中學生的環保知識有正面關係,閱讀中文報紙則有正面而較弱的關係,即較多收看電視新聞的學生,環保知識較高。男同學及高年級的同學環保知識較高。此調查發現普遍及本地環保知識問卷有可接受程度的內部一致性,可作爲日後硏究大衆環保知識及跨文化比較的工具。
一、前言
正如世界其他發展城市一樣,香港面對許多環境問題。工業、商業及家庭活動均製造了各類廢物,引致不同的環境污染問題,例如水質、處理固體及化學廢物、空氣及噪音污染等問題,根據一項1993年進行的調查發現,超過九成市民認爲政府需要增加撥款以改善環境(環境保護運動委員會1993)。
隨着世界人口持續增長,保護環境日益重要,不少科學家埋首硏究科技及生物學,以科技方法應付環保問題。然而逐漸已有共識,認爲單靠科技不能解決一切環境問題,Maloney and Ward(1973)形容生態危機的根源在於人類的錯誤集體行爲。
要更有效地解決環境決污染問題,必須透過加強對工商業活動的管制以減低產生污染,推行群衆敎育與及組織大衆傳播運動,鼓勵市民改變生活習慣,採用更環保的行爲。
香港政府在加強社會環保意識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在1989年6月5日世界環保日發表【對抗污染莫遲疑】白皮書,全面探討整體環境情况,並推出二億五千六百萬港元的十年對抗污染計劃。
政府環境敎育的整體政策目標是:
·令一般市民和某些階層的人士明白他們在建立和保持健康優美環境方面所應負的責任;
·透過正統敎育制度,培育出對環境深具認識、關心環境和負責任的市民;
·令負責策劃發展工作的專業人士和決策者更加明白,他們的決定會對社會環境和市民大衆的健康和福利有甚麽影響(香港政府1989)。
1990年政府成立了環境運動委員會,負責組織環保宣傳及活動,加強市民的環境意識。撥作宣傳的費用,由89/90年的一百四十五萬,增加至93/94年的一百八十萬(香港政府1993)。環保問題近年亦演變成政治、經濟和社會課題。全球氣溫上升、臭氧層受損、切爾諾貝爾核電廠意外事件、港府管制廢物政策等,均成爲傳媒廣泛報導的焦點。
近期一項社會環保態度調查顯示,超過98%香港市民同意每個人都有責任保護環境,但當問及他們有否付諸實行,例如拒絕使用膠袋、分開廢紙作循環再造等行動時,正面答案便急降至分別爲30%及60%(環境保護運動委員會1993),調查結果顯示市民的環保態度及實際行爲有頗大差別。
過去五年香港市民不斷接收環保知識資訊。一般學者相信,接收資訊越多,會增加環保知識,續而建立環保熊度,知識和態度對改變人類行爲非常重要(Ramsey and Ricky,1976)。
近年大部份硏究集中注意環保知識問題發展,甚少受訪者探討大衆對環境知道些甚麽和知道多少(Acury,1990),對環保知識和使用傳媒的關係亦甚少硏究。作者去年進行的香港中學生環保知識態度硏究,發現中學生主要的環保知識資訊來源爲電視、學校及報紙(Chan 1994)。然而,傳媒對學生環保知識有甚麽影響?這是今次調查的主要目的。
二、研究目標
此項硏究嘗試探討香港學生的環保知識和大衆傳媒的關係。目標包括:
1)探討香港學生對普遍和本地環保知識了解甚麽和了解多少;
2)建立適用於香港的普遍環保知識量度方法,並評估它的內部一致性;
3)建立適用於香港的本地環保知識量度方法,並評估它的內部一致性;
4)建立適用於香港的整體環保知識量度方法,並評估它的內部一致性;
5)探討環保知識和使用傳媒,包括電視、收音機、中英文報紙的相互關係;與及
6)比較不同人口特徵受訪者環保知識的差別;
三、研究方法
3.1樣本
從全港447位於不同地區的中學名單中,以系統隨機抽樣方法,抽出40間中學,並確保學校樣本平均分佈港九新界。於95年4月11日寄出40份問卷及回郵信封給各中學校長,問卷分發給其中一班中三、四或中六初學生(比例爲2:2:1)。調查未能訪問中五及中七學生,因爲他們在調查期間已因公開考試完畢而離校。
爲增加環保知識問題的數目,分別設計了兩套問卷(A和B),測試學生的環保知識,問卷A寄到港島和九龍區20所中學,問卷B則寄到九龍和新界的20所中學。
至5月10日爲止,共有30所中學寄回問卷。樣本A包括15所中學完成的538份問卷A,而樣本B包括另外15所中學完成的494份問卷B。以郵寄調查來說,回收率可說十分高(75%),顯示香港學校非常支持環保知識調查。樣本總數爲1,032人。表一分列受訪者的人口特徴,顯示男女數目相若,中三及中四學生共佔87%,其餘爲中六學生;接近37%受訪者居住私人樓宇,36%居住公屋,16%居住居者有其屋,11%居住租住樓宇及員工宿舍。
樣本A和B在性別、敎育程度及居住環境有些分別。樣本A女生及低年級同學較多,樣本B則有較多男生。接近半數樣本A的學生居住在居者有其屋,居住租住樓宇的同學亦較多,而接近半數樣本B的學生居住於公共屋村。
3.2.方式
調查以中文問卷進行,一共設計了兩套問卷(A和B),問卷包括兩部份,分別爲普遍及本地環保知識和傳媒的使用。首部份包括40條問題,問及世界人口、能源、野生動物、全球氣溫上升、雨林、酸雨、空氣污染、廢物處理、噪音及環保知識意識與保護等。課題的選擇,以對生態平衡及與人類關係密切爲原則。問卷中20條問題問及普遍環保知識,另外20條則問及本地環保知識。草擬問題時參考了不同來源,包括環境保護署年報、中學生環保知識敎材、過去有關環境災難的報導、環保意識運動的宣傳刊物和書籍等。兩份問卷包括了80條環保知識問題。
問題以選擇題形式進行,每條問題有四個答案供選擇,其中祇有一個是正確答案。每答對一條便得分2.5分,答錯0分,分數並不倒扣。最高整體環保知識得分爲100分。同時亦可分別計算20條普遍環保知識問題的得分,及20條本地環保知識問題的得分,兩者最高得分均爲50分。
問卷第二部分問及學生使用傳媒的習慣,包括他們平均每天花在電視及收音機的時間,收看、收聽電視及電台新聞、與及閱讀中英文報紙的次數等。附件Ⅰ及Ⅱ分別列出問卷A和B及樣本學校的名單。
四、結果
4.1.環保知識
表二列出學生答對80條環保知識題目的百分比,排列方法以環保知識課題分類,再根據答對的百分比由大而小排列。
結果顯示學生一般環保知識不錯,在80條問題中,最少七成被訪者答對的有34條,少於三成答對的祇有11條問題。學生對野生動物一環尤爲熟悉,逾半數受訪者能答中幾乎全部問題(除了米埔自然保護區對候鳥的重要性一題外),原因相信是野生動物問題較爲生動和多姿多采,同學容易產生興趣。同學對於空氣污染問題亦十分了解,最少45%被訪者能答對所有問題,可能因爲這個問題持續未能解決及對同學的健康有切身關係。
學生對世界人口知識最薄弱,僅半數學生記得94年9月舉行的國際世界人口會議,與及每年世界人口的增長率。這個問題對他们來說無切身關係。學生對於雨林了解亦有限,大槪由於香港位置遠離雨林地帶。
四個最少同學認識的問題爲:香港主要的廢物來源是建築廢物(6%答對);香港最污染的水域是後海灣(13%答對);1973年美國三里島核電廠爆炸(18%答對),與及環境保護署負責執行禽畜廢物處理法例(19%答對)。
大部份學生(55%)以爲工業廢物爲主要的廢物來源。根據政府資料顯示,在1993年以重量計,工業廢物約爲建築廢物的六分一(統計處1994)。但由於大衆傳媒經常報導關於河流及海港被工業廢物污染,部份有毒的工業廢物被視爲危險品,故此工業廢物成爲大衆關注的焦點。另一個受誤解是關於最污染的水域,大部份學生選擇維多利亞港(43%)和吐露港(38%)爲最污染的水域,相信這是由於較少傳媒報導有關后海灣的污染,另外,由於後海灣位處偏僻,學生較少到過及認識。而1973年美國三里島核電廠爆炸事件,因年代久遠,同學認識不深,事件發生時不少同學仍未出生。反之發生於1986年的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發生爆炸事件,則有過半數受訪者答對。此外,四成學生以爲衛生署負責執行禽畜廢物處理法例,反映同學並不淸楚了解政府部門處理污染問題的分工。
表三、四、五總結了普遍、本地和整體環保知識得分的頻率分佈、平均分及標凖差。結果顯示受訪者的普遍及本地環保知識水平頗高,平均普遍環保知識得分爲32.2分,而本地環保知識得分爲28.5(兩者最高得分50分)。過半數受訪者普遍環保知識得分在31至40分之間,而本地環保知識得分在21至30分之間,平均整體環保知識得分爲60.7分,沒有同學得分低過10分或高出90分,三分之二受訪者的整體環保知識得分在51和70分,而頻率分佈呈現負偏差,表示頗多學生對整體環保知識了解較多。
樣本A和B的普遍、本地和整體環保知識得分相若,顯示兩個樣本的環保知識差不多,與及兩份問卷困難程度亦相若。
4.2.大眾傳媒的使用
表六列出受訪者使用傳媒的情况,學生對傳媒的使用率頗高,約44%學生平均每日收看四小時或以上電視節目,此數字並不包括觀看影帶及鐳射影碟在內,較香港市民平均每日收看電視的3.5小時爲高(市場硏究(香港)有限公司1994);收聽收音機則沒有那麽普遍,過半數受訪者收聽收音機少於一小時,電視新聞甚受學生歡迎,六成學生每星期最少收看四天電視新聞,電台新聞則沒有那麽普遍,僅成三成每星期最少四天收聽電台新聞。
閱讀報紙新聞亦不及收看電視新聞普遍,四成學生每星期最少四天閱讀中文報紙,而祇有一成每星期至少四天閱讀英文報紙。
兩組樣本在收看電視、電視新聞、電台新聞、閱讀新聞的習慣沒有明顯分別,祇是樣本A有較多受訪者經常收聽電台。
4.3.環保知識量度的內部一致性
結果顯示普遍和本地環保知識之間有強烈的正面線性關係,兩者之間的Pearson相關系數爲0.62,顯示兩者量度的內容相近。兩個樣本的alpha系數分列如下,以評估環保知識的內部一致性:

兩份問卷整體環保知識的alpha系數均超過0.65,較可接受水平的0.4高出許多(Kuhn & Johnson,1989),顯示兩份問卷有高度的內部一致性。然而,樣本A的本地環保知識則較可接受水平略低。其中四條本地環保知識問題與其他題目不配保,包括:1)以簽發許可證的方法控制建築噪音;2)環境保護署負責執行禽畜廢物處理法例;3)米埔自然保護區對候鳥的重要性;4)廢物堆塡法乃造成較少污染的處理垃圾方法,從問卷A剔除這四條問題方得出僅能接受的0.4alpha系數。
總括而言,此項調查顯示80條問題環保知識的內部一致性達滿意水平,祇有少數本地環保知識與其他問題不相符。
該80條問題題材廣泛,困難程度不同,對日後進行全港性環保知識調查十分有用,而本地環保知識的問題,亦適宜用作進行跨文化的環保知識調查。
4.4環保知識與使用大眾傳媒關係
究竟使用傳媒有多大程度可估計學生的環保知識?多花時間接觸傳媒的學生是否環保知識較高?表七列出環保知識和學生使用傳媒的Pearson相關係數,大部份相關系數均不顯著(水平爲0.05),沒有一個相關系數超過0.25。樣本A中,收看電視新聞與普遍環保知識有正面線性關係,但與本地環保知識則沒有。至於樣本B,收看電視新聞與普遍環保知識及本地環保知識均有正面線性關係。以總樣本來說,收看電視新聞與普遍環保知識和本地環保知識和本地環保知識有正面線性關係,Pearson相關系數分別爲0.12及0.18,顯示學生收看電視新聞越頻密,他們的普遍和本地環保知識越豐富,而收看電視時間與本地和環保知識無關,顯示學生主要從家庭主婦新聞獲得環保知識,而非其他電視節目。在總樣本中,閱讀中文報紙與普遍環保知識有正面而較弱的關係,顯示學生從電視較從報紙獲得更多環保知識知識,相信這是由於報紙報導環保知識新聞比例較電視少。
總括而言,此項調查反映了除了電視新聞和中文報紙外,大部份傳媒對環保知識知識沒有明顯的相互關係。收看電視新聞與環保知識知識有正面的線性關係,而閱讀中文報紙則有正面而較弱的關係。此項調查顯示收看電視新聞和閱讀中文報紙有助提高環保知識。
4.5環保知識與受訪者人口特徵
以環保知識的平均得分和學生的性別、敎育程度和居住環境進行F-測試,結果顯示不同背景的學生環保知識有顯著差別。表8、9、10 總結了F-測試結果。
男同學在普遍和本地環保知識得分較女同學高,可能因爲環保知識部份建基於科學知識,而男同學通常在這方面了解較多,在中四及中六主修理科的比例亦較高,女同學則較大比例選修文科和社會科學,因此日後的調查硏究,應加入理科的敎育水平作爲受訪者背景變數之一。
中三及中四學生普遍和本地環保知識相若,中六學生則明顯較高,反映出學校的長期環保知識敎育對環保知識有實質收效。
調查亦以F-測試,分析學生的居住情况與環保知識的關係,居住情况是一個反映家庭收入和居住的粗略指標。結果反映居住不同形式的樓宇在普遍、本地和整體知識沒有顯著分別。
五、結論
兒童及年靑人是社會的未來支柱,敎育署在1992年7月,發表了學校環保敎育的指引,加強校內環保敎育,環境保護運動委員會亦推出一系列的宣傳電視及海報廣告,加強市民的環保意識,及推動環保行爲。此調查顯示這些努力沒有白費,香港學生的普遍和本地環保知識都相當不錯,以一百分計平均環保知識得分爲60.7分,他們的環保知識受環保知識新聞的報導所限制和影響,他們最難分辨污染的成因和後果,相信這是由於環保知識並非報章和電子媒介的首要項目,由於污染成因往往較爲複雜,環保新聞很少細心分析及詳細報導事源和結果,是次調查反映了目前環保新聞的不足之處,希望傳媒加以改善。
學生的環保知識與傳媒的使用有正面線性關係,收看電視新聞與學生的環保知識的關係強烈,而與閱讀中文報紙的關係則係較弱,結果與Chan(1994)的一項調查所得,87%中學生認爲電視是主要環保資訊來源相符。而環保知識與收看的時間多寡無關,顯示一般電視節目不足以提供環保訊息。男同學高年級的同學環保知識較豐富,顯示校內環保敎育頗爲成功。
此項硏究成功建立具內部一致性的普遍、本地及整體環保知識的量度工具。硏究採用的問題,對日後大衆環保知識硏究很有幫助。普遍環保知識題目對跨文化硏究尤爲有用,例如可比較中港兩地學生的環保知識。關於環保知識與環保態度及行爲的更深入硏究,將有助政府進一步推廣環保意識及行爲。
此項硏究同時探討了收看電視新聞及閱讀報紙與學生環保知識的影響,未來可對傳媒環保新聞作深入內容分析,發掘大衆傳媒論題(agenda)和市民對環保問題的印象(perception)的關係。
附表









表六:大衆傳播媒介的使用
大衆傳播媒介的使用 人數 (%)
每日收看電視
少於1小時 61 (5.9)
1至2小時 147 (14.3)
2至3小時 172 (16.7)
3至4小時 200 (19.5)
4小時以上 447 (43.5)
每日收聽電台
少於1小時 539 (52.6)
1至2小時 200 (19.5)
2至3小時 100 (9.8)
3至4小時 65 (6.3)
4小時以上 121 (11.8)
過去一星期收看電視新聞節目
0-1日 137 (13.4)
2-3日 258 (25.1)
4-5日 271 (26.4)
6-7日 360 (35.1)
過去一星期收聽電台新聞節目
0-1日 548 (53.6)
2-3日 221 (21.6)
4-5日 118 (11.5)
6-7日 136 (13.3)
過去一星期閱讀中文報紙
0-1日 322 (31.4)
2-3日 270 (26.3)
4-5日 179 (17.4)
6-7日 256 (24.9)
過去一星期閱讀英文報紙
0-1日 750 (73.0)
2-3日 164 (16.0)
4-7日 113 (11.0)

中學生環保知識調查
我是香港浸會大學傳播學系講師,正進行一項中學生對環保知識的調查,所有資料絕對保密,祇作統計用途。請在附件之答案紙上選出合適答案,填上“√”,多謝合作。
陈嘉華
香港浸會大學傳播學系講師
1.目前全世界人口有多少人?
A.17億 B.57億 C.37億 D.77億
2.以下那一個國家人口最多?
A.南非 B.約旦 C.加拿大 D.印度
3.核能發電是否一種不造成任何污染的能源?
A.對 B.不,因爲核廢料是很危險的
C.不,因爲發電時發出有毒氣體
D.不,因爲核原料容易爆炸
4.蘇聯那所核電廠在86年發生大爆炸?
A.莫斯科 B.列寜格勒 C.卡薩克 D.切爾諾貝爾
5.那種處理核廢料的方法較少國家採用?
A.把廢料運往其他國家處理 B.把廢料埋藏在海底水泥貨櫃
C.把廢料排入海中 D.埋於棄置的礦場坑
6.最接近香港的核電廠位於那裡?
A.後海灣 B.東莞 C.深圳 D.大亞灣
7.爲甚麽熊貓的數目急速下降?
A.受細菌感染 B.熊貓的主要食糧竹林數量急速下降
C.被人類補殺 D.天氣惡劣影響
8.世界環保日爲:
A.4月2日 B.6月5日 C.11月2日 D.9月30日
9.興建新機場時,香港發起過一次拯救甚麽生物的行動?
A.蜻蜓 B.甲蟲 C.樹蛙 D.蝴蝶
10.膠袋如何影響海龜等生物?
A.刺激眼部不適 B.誤吞入肚造成死亡
C.引致中毒 D.引致不育
11.國家公園在保護環境方面有甚麽角色?
A.培養新的動物品種 B.給瀕臨絕種動物天然的生活環境
C.測試溫室效應 D.培養新的植物品種
12.米埔自然保護區有甚麽重要性?
A.是鹹淡水交界緩衝區 B.是候鳥的居所
C.是候鳥的覓食地點 D.是樹蛙的居所
13.那是一個國際環保機構?
A.地球高峰會 B.世界自然基金會
C.綠色之聲 D.全球生態環保會
14.以下那一種是個人環保方法?
A.使用可生物降解的 B.多用茶包
淸潔用品
C.多用保鮮紙 D.多用改錯水
15.香港那個政府部門負責制定環保政策?
A.敎育署 B.環境保護署
C.立法局 D.規劃環境地政科
16.那個機構是環保組織?
A.Body Shop B.綠色之聲
C.環保力量 D.長春社
17.那個是全港性的環保意識運動?
A.環保節 B.無噪音日
C.綠色力量之夜 D.廢物回收節
18.〔保護環境,由我做起〕是那一個團體的口號?
A.長春社 B.綠色力量
C.地球之友 D.環境保護運動委員會
19.全球氣溫上升會引致:
A.空氣混濁 B.海洋水位升高
C.暴風雨減少 D.濕度下降
20.以下那種物品會破壞臭氣層的物質?
A.汽車廢氣 B.洗潔精
C.冷氣機雪種 D.乾電池
21.臭氧層穿了對人類的影響是:
A.肺癌機會增加 B.皮膚癌機會大增
C.肝病增加 D.乳癌機會增加
22.全球那個地方的雨林遭受損毁最嚴重?
A.中南美洲 B.亞洲
C.非洲 D.澳洲
23.酸雨是由甚麽氣體與潮濕空氣產生化學作用形成?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氯氣 D.二氧化硫
24.空氣污染容易引致甚麽疾病?
A.眼球毛病 B.肝病
C.皮膚病 D.呼吸系統毛病
25.有甚麽方法可以減低汽車放出含鉛廢氣?
A.改用無鉛氣油 B.安裝排氣喉
C.減低車速 D.拆除催化變換器
26.本港停車場內那種氣體超過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引?
A.二氧化碳 B.氮氣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硫
27.爲甚麽香港政府鼓勵採用無鉛汽油?
A.無鉛汽油減少汽車噪音 B.生產無鉛汽油過程較少污染
C.無鉛汽油對空氣造成較 D.無鉛汽油入口稅較低
少污染
28.以下那一種植物料不能被微生物分解?
A.紙張 B.發泡膠
C.布碎 D.木材
29.香港唯一的化學廢物處理中心在那裡?
A.將軍澳 B.靑衣
C.屯門 D.香港仔
30.甚麽方法處理廢物較環保?
A.焚化垃圾 B.化學處理
C.排放入海 D.垃圾堆塡法
31.以下甚麽物料可以在本地處理循環再用?
A.鋁罐 B.皮革
C.水泥 D.布匹
32.那個政府部門執行禽畜廢物處理法例?
A.衛生署 B.區域市政署
C.環境保護署 D.市政總署
33.香港主要的廢物處理方法是?
A.焚化垃圾 B.廢物磨碎
C.垃圾堆塡法 D.化學處理
34.超過180分貝的噪音會對聽覺造成甚麽損害?
A.中耳炎 B.耳膜發脹
C.耳鳴 D.耳鼓受損
35.香港政府如何控制建築噪音?
A.強迫安装隔音設備 B.提供免費隔音指導
C.向製造噪音者收取費用 D.透過簽發許可證
36.香港量度海灘污染程度指標是:
A.大腸桿菌數量 B.紅潮次數
C.含氧氣量 D.海水微粒數量
37.吐露港最嚴重的污染問題是甚麽?
A.大腸桿菌數量高 B.禽畜廢料含量高
C.有毒金屬含量高 D.漂染廢料含量高
38.導致後海灣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A.建築廢料 B.工業污水
C.化學廢料 D.禽畜廢料
39.那個政府部門負責淸理香港水域的油污?
A.水務署 B.環保署
C.工業處 D.海事處
40.那種電芯較環保?
A.充電式 B.鹹性
C.勁量 D.長壽
個人及其他資料:
41.過去一星期,你平均每日收看過多少電視?(包括中英文台,但不包
括錄影帶和影碟)
A.少於1小時 B.1小時至少於2小時
C.2小時至少於3小時 D.3小時至少於4小時
E.4小時或以上
42.過去一星期,你每日收聽多少電台?
A.少於1小時 B.1小時至少於2小時
C.2小時至少於3小時 D.3小時至少於4小時
E.4小時或以上
43.過去一個星期,你有多少日收看電視新聞節目?
A.0-1日 B.2-3日 C.4-5日 D.6-7日
44.過去一個星期,你有多少日收聽電台新聞節目?
A.0-1日 B.2-3日 C.4-5日 D.6-7日
45.過去一星期,你有多少日閱讀中文報紙?
A.0-1日 B.2-3日 C.4-5日 D.6-7日
46.過去一星期,你有多少日閱讀英文報紙?
A.0-1日 B.2-3日 C.4-5日 D.6-7日
47.性別
A.男 B.女
48.敎育程度
A.中一 B.中二 C.中三 D.中四
E.中六
49.居住情况
A.公共屋村 B.居屋 C.宿舍 D.自置私人樓宇
E.租住私人樓宇
-問卷完,多謝合作-
中學生環保知識調查
我是香港浸會大學傳播系講師,正進行一項中學生對環保知識的調查,所有資料將絕對保密,祇作統計用途。請在附件之答案紙上選出合適答案,填上“√”,多謝合作。
陳家華
香港浸會大學傅播學系講師
1.九四年九月在埃及召開了甚麽國際環境會議?
A.保護臭氧層 B.世界人口
C.全球氣溫上升 D.保護熱帶雨林
2.每年世界人口增長多少?
A.3億 B.1億 C.2億 D.4億
3.以下那一種燃料造成較大污染,並且不能循環再用?
A.太陽能 B.風力 C.水力 D.煤
4.美國那所核電廠在73年發生大爆炸?
A.亞拉斯加 B.新奥爾蘭 C.新薩斯 D.三里島
5.最近大亞灣核電廠反應堆停產的原因是甚麽?
A.漏放鋼筋 B.電源故障
C.市民示威 D.控制棒未能通過測試
6.九一年甚麽地區戰爭引致油田大火造成污染?
A.福克蘭島 B.新疆 C.波斯灣 D.東非
7.那個是引致野生動物數量下降的原因?
A.天然循環 B.遺傳 C.居所被毀 D.生育能力下降
8.以下那種動物是瀕臨絕種動物?
A.山狗 B.斑馬 C.鯨魚 D.秃鷹
9.爲甚麽犀牛遭大量捕殺?
A.犀牛肉可補身 B.犀牛破壞農民田地
C.犀牛捕殺農民牲畜 D.犀牛角可作醫藥用途
10.油污如何影響海鳥?
A.失去生殖能力 B.沾上油污不能呼吸
C.不能飛翔,以致曝曬及餓死 D.視力衰退
11.香港那處地方有最多珍貴的候鳥出現?
A.蒲台島 B.米浦
C.西貢 D.赤柱
12.那個機構是環保組織?
A.Body Shop B.綠色之友
C.環保力量 D.地球之友
13.那個是全港性的環保意識運動?
A.世界環保日 B.無噪音日
C.綠色力量之友 D.廢物回收節
14.以下那個是政府推行的環保運動?
A.鋁罐回收再造 B.戒除浪費惡習
C.家居衛生 D.減少用噴霧劑
15.地球先生的宣傳短片呼籲甚麽?
A.愛護大自然 B.如何解決環境污染
C.保護環境,救救地球 D.珍惜能源
16.臭氧層有甚麽用途?
A.防止地球氧氣流失 B.隔濾二氧化碳
C.隔濾太陽紫外線輻射 D.防止地球熱量流失
17.地球那個地方上面的臭氧層穿了一個洞?
A.太平洋 B.北極
C.南極 D.南非
18.甚麽是令地球二氧化碳增多的直接原因?
A.燃焼燃料增多 B.氣溫上升
C.樹林增多 D.人口增多
19.酸雨會造成甚麽影響?
A.令泥土堅硬 B.保留泥土的礦物
C.增加泥土溫度 D.侵蝕建築物外牆
20.雨林對人類非常重要,因爲:
A.令臭氧層增加 B.可提供煤燃料
C.增加二氧化碳 D.雨林含有很多具醫藥用途的植物
21.含鉛汽油排出的廢氣對兒童有甚麽影響?
A.破壞視力 B.貧血
C.肺癌 D.破壞神經中樞
22.爲甚麽廣植樹林會令空氣淸新?
A.樹木過濾塵埃 B.樹木吸收空氣微粒
C.花朵氣味淸香 D.樹木排放氧氣
23.爲甚麽政府要取締垃圾焚化爈?
A.使用時產生大量噪音 B.使用過程使用高污染性原料
C.使用時排出大量廢氣 D.營運成本高昂
24.香港空氣含高濃度的二氧化碳,原因是甚麽?
A.建築塵埃 B.汽車廢氣
C.焚化垃圾 D.工廠廢氣
25.爲甚麽生產紙張會污染環境?
A.機器產生大量廢氣 B.漂染紙張造成污染
C.紙張原料具污染性 D.機器產生大量噪音
26.政府爲甚麽要拆除石棉物料?
A.石棉遇水會造成水質污染 B.石棉燃焼時冒出毒氣
C.石棉非常易燃 D.石棉物料造成空氣污染
27.香港人每日平均使用多少個膠袋?
A.2,500萬 B.1,500萬
C.1,000萬 D.500萬
28.以下甚麽物料可以在本地處理循環再用?
A.玻璃 B.皮革
C.水泥 D.布匹
29.垃圾堆塡法處理廢物有甚麽副作用?
A.侵蝕泥土 B.影響海洋生物
C.產生碳酸液體 D.產生沼氣
30.香港主要的廢物來源是甚麽?
A.禽畜 B.建築廢物 C.工業 D.住宅
31.聲音是以甚麽爲量度單位?
A.克特 B.瓦特 C.分厘 D.分貝
32.本港最大的噪音來源是:
A.工業 B.交通 C.建築地盤 D.大球場
33.香港最污染的水域是:
A.維多利亞港 B.吐露港 C.後海灣 D.將軍澳
34.海灘受污染,泳客會染上甚麽病?
A.皮膚病 B.耳鼓發炎 C.胃痛 D.頭痛
35.爲甚麽紅潮會令海洋生物死亡?
A.降低水溫 B.培養細菌 C.排出毒氣 D.減低海水氧氣
36.紅潮實際是甚麽?
A.淨游植物 B.紅色化學品 C.有毒金屬 D.紅色微生物
37.素食還是食肉較環保?
A.素食,因爲吃剩的素菜較少污染
B.素食,因爲生產肉類需要消耗大量殼物
C.肉食,因爲農藥對環境污染很大
D.肉食,因爲種植蔬菜需砍伐大量林木
38.吃下受污染的貝殼類海產會有甚麽不適?
A.癌病 B.肺病 C.氣管炎 D.肝炎
39.日本的水伏灣工業廢料污染海水事件,數千人因甚麽原因死亡?
A.中氯氣毒 B.腸胃炎 C.中水銀毒 D.肝炎
40.以下那一種是個人環保方法?
A.少用紙巾 B.多用茶包 C.多用保鮮紙 D.多用改錯水
個人及其他資料:
41.過去一星期,你平均每日收看過多少電視?(包括中英文台,但不包
括看錄影帶和影碟)
A.少於1小時 B.1小時至少於2小時
C.2小時至少於3小時 D.3小時至少於4小時
E.4小時或以上
42.過去一星期,你每日收聽多少電台?
A.少於1小時 B.1小時至少於2小時
C.2小時至少於3小時 D.3小時至少於4小時
E.4小時或以上
43.過去一星期,你有多少日收看電視新聞節目?
A.0-1日 B.2-3日 C.4-5日 D.6-7日
44.過去一星期,你有多少日收聽電台新聞節目?
A.0-1日 B.2-3日 C.4-5日 D.6-7日
45.過去一星期,你有多少日閱讀中文報紙?
A.0-1日 B.2-3日 C.4-5日 D.6-7日
46.過去一星期,你有多少日閱讀英文報紙?
A.0-1日 B.2-3日 C.4-5日 D.6-7日
47.性別
A男 B.女
48.敎育程度
A.中一 B.中二 C.中三 D.中四
E.中六
49.居住情况
A.公共屋村 B.居屋 C.宿舍 D.自置私人樓宇
E.租住私人樓宇
-問卷完,多謝合作-
List of sampled school
1.北角協同中學
2.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
3.聖馬可中學
4.張振興伉麗書院
5.嶺南中學
6.英皇書院
7.余振強紀念第二中學
8.新民書院
9.聖母玫瑰書院
10.銘賢書院
11.民生書院
12.香港培正中學
13.新法書院
14.旅港開平商會中學
15.鄧鏡波學校
16.卜維廉中學
17.聖本德工業中學
18.寜波公學
19.荃灣裘錦秋英文書院
20.樂善堂梁植偉紀念中學
21.屯門天主敎中學
22.何福堂書院
23.元朗裘錦秋英文書院
24.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中學
25.宣道會鄭榮之中學
26.聖公會莫壽增會督中學
27.恩主敎書院
28.救恩書院
29.鳳溪第一中學
30.新界鄕議局南約區中學
* 編者按:本文雖以香港爲對象,但香港傳媒對澳門之影響極爲深遠,故對澳門有借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