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庙始建一段古

  50年代居于三巴门,也曾到过包公庙广场散步、看神功戏,没想到该庙今已成百年古庙。
  包公庙坐落镜湖医院左侧之福庆街,左连医灵殿及吕祖仙院,三间并列,建筑相同,想当年可能同属一庙宇,后来才各自立门户。
  包公庙始建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至翌年落成,庙内立有“宪论遵守碑志”,记载建庙缘起。原来在建庙前一年,澳门瘟疫流行,死人无数,人心凄惶。当时有迷信者认为是鬼魅作祟,于是三巴门居民乃向佛山请迎包公神像来澳巡游保安。其时,疫症已大减,而居民又为了迎神而搞好环境卫生,燃放炮竹,也可杀灭病菌的硫磺气味弥漫,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防治疾病。惜当时科学还未昌明,一般人以为神灵镇压了疫魔,遂建庙以供奉包公。据知,当年置放包公神像巡游的轿子,迄今仍保留在庙内,已成文物。此外,还有开庙时的铜钟、铜印及皮鼓等物,均具有历史价值。
  庙内外有几对楹联及众多牌匾,都是赞扬包公的。包公为宋朝人,名包拯,官至丞相,廉洁自守,不畏权势,被誉为清官,在民间流传不少有关的故事,如《夜审郭槐》、《怒铡陈世美》等。不过,迷信者以其正直无私,故神其说,谓他能兼理阴阳,驱邪治鬼。包公庙而今古风依然,只是门前广场已建木屋作洗衣房,而演出神功戏也成绝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