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島的現况與未來發展
羅慶堯*
離島近年發展迅速,尤其是氹仔,除了澳門國際機場,友誼大橋等大型工程相繼建成啓用,市內亦開闢了不少新的道路,而一些大型建築地盤,亦先後在近期竣工入伙。面臨着新的發展形勢,爲了路環和氹仔兩地的長遠發展,有關人士都認爲目前是適當時機,集合政府和社會各界之意見,定出一個繼續發展路氹的策略。
因工作關係,筆者掌握了離島人口、就業、文化、環境、居住、交通、建設等方面較全面的資料,本文亦會從這些方面進行硏究、探索,文末寫出筆者對離島未來發展的一些看法,不過,礙於篇幅所限,所論之題未能做到詳細深入,不免略嫌不足,掛一漏萬。
人口和就業分佈
全澳面積約20平方公里,人口約42萬(95年),其中澳門半島佔7平方公里,人口近40萬,佔總人口93%,氹仔佔4.5平方公里,人口約26,000,佔總人口6%,路環佔7.8平方公里,人口約4,000,佔總人口1%,人口密度氹仔約是路環的10倍,澳門約是路環的100倍。單憑這些數字進行分析,不難發覺到人口聚居情況很不平均,93%的人在澳門半島生活。儘管目前氹仔樓價一般較澳門樓價爲低,兼且居住環境一般較爲靑靜,空氣較爲靑新,但現時礙於生活習慣和種種因素,諸如就業人口普遍選擇住在工作地點附近,社會設備在現階段仍感不足等,亦導致以上情况出現。
據統計資料顯示,離島的就業人口達12,000人,祇佔全澳總就業人口18萬的7個百分點,而其中往澳門工作者約佔70%,在離島工作者約佔30%,離島人口的年齡分佈,以在學中之兒童,靑少年及老年人所佔之比重較全澳整體之同年齡組別所佔比重稍高,相反地,就業年齡組別則稍低。然而,隨着離島工作職位空缺增加,根據資料,單就機場和即將開業的酒店,食肆等,便可提供約3,000個職位空缺。這樣將吸引一些人遷進氹仔居住,同時亦幫助打消了部分離島原居民遷出離島之念頭。
文化和教育發展
離島之發展,一向是持續和穩定的,亦經歷了幾個不同時期的演變。在1974年嘉樂庇大橋通車之前,其對外交通聯繫,是單靠船隻往來維持,島民多以捕魚、修建漁船和銷售漁獲爲生,在60年代,炮竹業異常興旺,島民亦樂於從事這個行業,當年之部份情景,現時亦祇能夠在路環碼頭一帶隱約見得到,緬懷一番。由於當時長期生活使然,居民亦養成了守望相助,融洽共處之優良風俗習慣,這種民風淳樸,人情味濃厚之情,現時在離島亦不難感覺得到。目前,離島社團達28個之多,社團組織以街坊、工會、體育、慈善、聯誼爲主,彼此都能互相溝通,共同爲團結居民,推動離島之優良傳統文化而作出貢獻,包括每年舉辦敬老、助學、扶貧、參觀、體育、慶祝寶誕等各類活動。近年更加與海島市市政廳合辦了各類型的文化活動,規模比較大的包括海島市周、綠化周、北帝誕、譚公誕,天后誕等。這些優良文化傳統,亦成爲了維繫社團之間和居民之間的重要元素。
此外,政府近年不斷批地建校辦學,離島亦受益不少,去年在氹仔新開辦了1間中學和2間小學,未來一兩年內將有2間中學和1間小學落成。目前離島擁有1間中學,8間小學,和全澳獨一無二的綜合大學和一所高等警校。這些現有和即將建成的敎育設施,很大程度上有助於提高離島新一代人的敎育文化水平。
大型建設和城市規劃
近年來,離島的大型建設,不斷展開,包括澳門國際機場,友誼大橋,垃圾焚化爐,燃油碼頭等,都先後落成投入使用。這些設施,尤其是澳門國際機場和友誼大橋,大大地加強了澳門和離島之間對外交通的連繫,亦提高了氹仔自身的價値,如何將這些價値發掘出來,有賴於政策上的配合,唯有按實際情况確定發展方向,纔能收事半功倍之效。觀察政府近期的硏究路向,好像有意將氹仔,路環,和路氹之間的塡海地分開規劃。氹仔方面,座落於凱悅酒店對開塡海地,耗資40億元的海洋主題公園工程即將展開,1999年便可啓用。此外,一個綜合性的運動場亦會於今年竣工,爲澳門將來籌辦國際賽事打下基礎。至於氹仔新城市地段,政府早已批出,主要作爲住宅區用途,而近期不少亦已經建築完成,準備入伙。所以,從整體建設規劃來說,氹仔的目前情况,祇是將已經決定下來的建設規劃實現,加緊完成,搞好市內基建,並將道路網完善。路環方面,因爲發展長期未被重視,所以在過去幾年間,除了確定了發展聯生工業邨和燃油碼頭之外,便說不上其他大型項目。然而,政府近期亦注意到爲路環制定一套發展計劃的重要性,據了解,政府已經展開了重整路環計劃硏究,這個計劃是大型的,屬指導性的,牽涉多方面複雜問題,將影響着路環今後幾年的發展,還望這個計劃多作諮詢,集合各方面的智慧,爲路環制定出一個中、長期的發展計劃。至於路氹之間的塡海地發展計劃,其中包括興建一條四線行車的路氹連貫公路,及連接澳門國際機場和中國境內橫琴的鐵路線。
結論和建議
其實,以氹仔目前的實際情况,無論是城市規劃上,抑或是實際需要上,居住人口必需逐步增加,就業人口在離島工作的比重也必需相應地增加。近年氹仔新城市地段的樓宇先後分別落成,樓價比澳門的便宜,惟入住率偏低,主要原因當然是供求問題,然而,有關方面若能制定措施,讓一些早已定下來的計劃,例如興建公園,公共房屋,較完善的衛生中心,市內之交通網絡等,提早完成,這樣將增加在氹仔居住的吸引力,同時亦致力提高就業人口地理上的流動能力,通過敎育,和宣傳本身的優良居住環境,將過份擠迫的澳門人口遷往氹仔。根據將落成單位數目估計,氹仔人口可達10萬以上,未來發展,不容忽視。
市內基建方面,應逐步完善新開闢的交通網絡,下水道,水電供應,街燈等,以應付未來增加的人口。
澳門國際機場於去年年尾啓用後,對氹仔經濟的影響,顯然是正面的,各類消費,尤其是與旅遊有關的行業,必然有所增長,惟機場至市區之運輸服務,有待進一步完善。
此外,一直困擾路氹居民的沙紙契問題,已經獲得解決,通過辦理一些法律手續,繳交有關費用後,便可正式登記做契,方便了該沙紙契地段日後的發展。總括來說,氹仔的發展路向,早已定出,照現時的情况來看,未來是樂觀的。
路環方面,政府於去年開展的重整計劃,尙待進一步的硏究和探索,以不破壞路環本身的自然景色,適當地重建一些舊區,興建一些公共房屋,增加居住單位數目,吸引原居民或非原居民居住,與澳門整體配合,發展旅遊事業,開闢海灘旅遊設施。這個重整路環計劃,將在今年繼續進行硏究,並在硏究過程當中,多諮詢各方面的意見,務求制定出一個最符合實際情况需要的發展方案。
*海島市政廰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