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收多少字?
三種說法
《康熙字典》共收多少個字?常見的有三種說法:
一說是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個(見《辭源》修訂本第二冊1012 頁);
一說是四萬七千零二十一個(見羅君惕《漢文字學要籍槪述》第71頁);
一說是四萬二千一百七十四個(見台灣高樹藩《形音義綜合大字典》附錄第26頁)。
這三種說法,以《辭源》修訂本的說法最爲普遍。據筆者翻閱過的新版《辭海》、《詞典學槪論》、《文史哲工具書簡介》、《文史工具書手冊》、《文史工具書的源流和使用》、《中文工具書使用法》等三十多種辭典、書籍,均採用與《辭源》修訂本相同的說法。看來,這種說法似乎已成定論。
新的說法
事實並非如此。日前筆者翻閱了《詞典硏究叢刊》第四期,其中有一篇署名“《漢語大字典》湖北收字組”所寫的考證文章,提出了一個與衆不同的新說法:“《康熙字典》的收字總數應該是四萬六千九百六十四個。”
它有甚麼依據呢?這篇題爲《關於<康熙字典>的重收字》的考證文章,介紹了他們在編寫《漢語大字典》的過程中,按照一套“從形歸部的工作檢字法”,重排了《康熙字典》全部收字,發現衆辭書所說的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個字,雖然已經把重收的一千九百九十五個古文減去,但還有七十一個重收字尙未剔除,所以,《康熙字典》的實際收字總數應爲四萬六千九百六十四個。
無疑,收字組所做的統計工作是十分細緻的。按理,他們所提出的新說法也應該是正確的。不過,爲進一步核實,筆者根據文章提供的資料,再次翻閱了《康熙字典》,將他們所列出的七十一個重收字,一一加以覆核和分析,卻得出了不同的結論。
重文分析
原來,收字組所列出的七十一個重收字,經筆者的覆核和分析,實際上只有五十四個是眞正的重收字,另外的十七個卻不能算作重收字。爲甚麼呢?且看下面的分析。
眞正重收了的五十四個字,有兩種情况——
一是兩部叠見,即在兩個不同的部首中重收了同一個字。例如:“辞”字分別見於舌部和辛部;“辮”字分別見於糸和辛部;“
”字分別見於矢部和身部;“鞂”字分別見於革部和禾部;……這類重收字共有四十四個(詳見附錄)。
二是同部疊見,即在同一個部首的正文、增文或備考、補遺中重收了同一個字。例如:“菚”字分別收入艸部的正文和增文;“
”字分別收入食部的增文和備考;“
”字分別收入鳥部的備考和補遺;……這類重收字共有十個(詳見附錄)。
收字組誤當爲重收字的有十七個,其誤當的原因有二。
一是根本沒有重收而誤當爲重收。這種情况只有一個“磬”字。收字組的文章說“磬”字分別收入石部和受部,但筆者查遍了石部和殳部的正文、增文、備考和補遺,“磬”只出現過一次,是在石部正文,並沒有叠見。
二是將不同的偏旁誤當同一偏旁。這種情况共有十六組。爲方便讀者鑑別,特按《康熙字典》的注釋引錄如下:
欥—欥。前者從曰,音聿;後者從日,音歡。
冑—冑。前者從月(音冒),甲冑之冑,音宙;後者從肉,世冑之冑,音宙。
朊—朊。前者從月,音阮,月光微也;後者從肉,音管,胃府也。
胶—胶。前者從月,同交,日月之交道也;後者從肉,音爻,脛骨也。
一
。前者從月,音皓,同浩;後者從肉,音浩,肉也。
—
。前者從月,音聰,赤色也;後者從肉,音葱,病也。
脼—脼。前者從月,古文郎也;後者從肉,音兩,肉也,一曰多味。
—
。前者從月,音歡,
兜四兇也;後者從肉,音
,臆
也。
朣—朣。前者從月,音同,月初出也;後者從肉,音同,肥皂,亦作
。
朦—朦。前者從月,音蒙,月朦朧也;後者從肉,音蒙,大貌,一曰豐也。
朧—朧。前者從月,音籠,月色朦朧也;後者從肉,音籠,肥貌。
—
。前者從月,音篆,月落有明也;後者從肉,音馾,肉汁
滓也。
朐—朐。前者從月,音衢,同軥,車軛也;後者從肉,音劬,脯也,乾肉之屈也。
朏—朏。前者從月,音斐,月未盛之明:後者從肉,音窟,髀之近竅者。
肙—肙。前者從月,音猥,吐也;後者從肉,古文肯也。
—
。前者從舟,音
,船著不行也,又至也;後者從肉,音
夔,狂病也。
雖然上述這十六個偏旁相似的字,有些在今天已合併爲同形字,如世冑與甲冑的“冑”,月色的朦朧與肥大的朦朧,今天已沒有字形的區别了;但在當時,這些形似字還是有區別的,所以《康熙字典》在篇首的“辨似”中亦特别注明了這些字形的區別。我們統計《康熙字典》的重收字,只能從當時的字形出發,而不能以今天的字形作標準。正如今天大陸已把“复、複、復、覆”合併爲一個“复”字,但並不能因此而否定了歷史上曾經存在過的複、復、覆等字形不同的字。
本文結論
通過以上的分析,筆者認爲:《辭源》修訂本所說的《康熙字典》收字數是不準確的。《康熙字典》的實際收字總數應爲四萬六千九百八十一個,即《辭源》修訂本所說的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再減五十四!
附:《康熙字典》重收字五十四個
一、兩部叠見
攰囬冿
姿朌肭
豚


辞罤



赨
葢
籑
鞂




瞗翵



辮

二、同部叠见


娹
菚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