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全集》勘誤

  毛澤東一生寫了多少詩詞?似乎從未有個確數。只知道在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毛主席詩詞》,內有三十七首;一九七六年一月的修訂本增加至三十九首;一九八六年出版的《毛澤東詩詞選》收得最多,共有五十首。
  香港崑崙製作公司於一九九零年七月出版的《毛澤東詩詞全集》,在封底的介紹文字中號稱“包括毛澤東所寫全部詩詞”。該書收錄了毛澤東詩詞共五十六首,比一九八六年內地出版的《毛澤東詩詞選》多出六首;另外附錄了毛澤東所寫的對聯二十八副。
  《毛澤東詩詞全集》的編者劉濟昆先生在《編者的話》中寫道:“號稱‘全集’,並非本人聳人聽聞,而是自信已將毛澤東所寫詩詞搜集齊全”。
  對於劉先生在內地正式出版的五十首外再搜集增加了六首,是否就是“毛澤東所寫詩詞”的全部?或所增的六首是否準確無誤?筆者囿於資料不足,不宜妄評。但本書所附錄的對聯,就有好幾處明顯失誤的地方。爲免以訛傳訛,筆者特撰此文略加匡正。
  該書附錄的第一副對聯《輓七位同學》,是八言聯:
  為何死了七位同學?
  只因不習十分間操!
  列於題左的撰聯年份寫作“一九一三年”。
  其實,這個年份是錯的。
  誠然,毛澤東的確是在“一九一三年進入湖南第一師範學校讀書”。他在一師生活了五年,先當學生,後當敎員。但輓聯中提到的每日十分鐘課間操,是在一九一七年才開始實施的。由於操法呆板,同學們大都不願意參加。剛巧,那一年相繼死了七位同學。致死的病因雖然各有不同,但缺乏體育鍛鍊從而造成體質虛弱、抵抗力差卻是一個共同的原因。毛澤東對此事甚爲痛心,在學友會舉辦的追悼會上,特地寫了這副輓聯,借題發揮:旣諷刺徒具形式的課間操,又藉以喚醒同學們對體育鍛鍊的重視。
  旣然課間操始於一九一七年,而七個同學病死的事又在實施課間操之後,那麼,這副輓聯又怎可能作於“一九一三年”呢?
  《毛澤東詩詞全集》附錄的第二十三副對聯《輓朱德母親鍾太夫人》,是十言聯:
  為母當學民族英雄賢母
  斯人無愧勞動階級完人
  列於題左的撰聯年月則寫作“一九四四年二月”。
  這個撰聯年月,也是不正確的。
  朱德是中共十大元帥之首,當過解放軍總司令。其母鍾太夫人一生勤勞儉樸。她生有十三個兒女,因家境貧寒,無力撫養,最後只剩下八個,朱德排行第三。鍾太夫人對朱德投身革命不但從不阻撓,而且鼓勵有加,被中共譽爲“革命的媽媽”。
  鍾太夫人於一九四四年二月十五日逝世於家鄕四川儀隴,享年八十六歲。當時正是抗日戰爭的最後階段。消息傳到延安,中共中央和延安各界遂於四月十日爲她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毛澤東特意撰了此聯,送至追悼會上,以表彰鍾太夫人這位“民族英雄賢母”、“勞動階級完人”。
  由此可見,鍾太夫人逝世於一九四四年二月,毛澤東的輓聯則撰於同年四月。《毛澤東詩詞全集》的編者不察,竟然誤將鍾太夫人逝世的年月當作了毛澤東撰聯的年月。
  在附錄的第十七聯中,還有一個頗爲明顯的錯誤。這副對聯是毛澤東“與陳紹禹、葉劍英等合輓郭朝沛”的:
  先生為有道後身,衡車潛隱,克享遐齡,明德通玄趨往古;
  哲嗣乃文壇宗匠,戍幕奮飛,共驅日寇,豐功勒石勵來兹。
  郭朝沛是郭沫若的父親,字膏如,年輕時當過學生,做過釀酒、榨油、買賣、行醫,後來靠做生意發家。他爲人正直,樂善好施,在家鄕聲望很高。一九三九年七月五日於家鄕四川樂山沙灣鎭病逝,享年八十六歲。郭沫若兄弟寫了《先考膏如府君行述》一文,詳細介紹了郭朝沛的生平事蹟,寄給當時國共兩黨領導人和社會賢達,希望“賜以鴻文,藉揚潛德”。不久,郭氏兄弟先後收到三百多副輓聯和輓幛。
  此聯是毛澤東與陳紹禹(王明)、秦邦憲、吳玉章、林伯渠、董必武、葉劍英、鄧穎超聯名撰送。上聯輓郭朝沛,下聯讚郭沫若。此聯收錄在郭氏兄弟合編的石刻本《德音錄》中。《毛澤東詩詞全集》一書收錄的輓聯中的“戍幕”顯然有誤。查《辭源》諸書,沒有“戍幕”,只有“戎幕”一詞,意謂“軍府”。杜甫《到村》詩有“老去參戎幕,歸求散馬蹄”之句。輓聯中的“戎幕”當指郭沫若該年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之事。
  再印證其它專書,如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中華對聯鑒賞》、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近現代名人對聯輯注》等書,此聯均作“戎幕”,並沒有作“戍幕”的。可見《毛澤東詩詞全集》的編者,是將“戎幕”誤作“戍幕”了。

  附記
  毛澤東對聯作品傳世者不少,筆者近年搜得51副,比《毛澤東詩詞全集》中的28副要多23副,然亦未必是毛澤東聯作的全部。筆者擬於日後另文評述。
  近閱1995年4月號的《語文知識》雜誌,有文章介紹了毛澤東寫於1955年和1957年的四首舊體詩(原載《黨的文獻》雜誌1993 年第6期)。這四首詩亦未收録於《毛澤東詩詞全集》。謹附錄於後,以饗讀者。
  一是五律《看山》,寫於1955年。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飛鳳亭邊樹,桃花嶺上風。
  熱來尋扇子,冷去對佳人。一片飄颻下,歡迎有晚鷹。
  二是七絕《五雲山》,寫於1955年。
  五云山上五云飛,遠接群峰近拂堤。
  若問杭州何處好,此中聽得野鶯啼。
  三是七絕《莫干山》,寫於1955年。
  翻身復進七人房,回首峰巒入莽蒼。
  四十八盤才走過,風馳又已對錢塘。
  四是七絕《觀潮》,寫於1957年。
  千里波濤滾滾來,雪花飛向釣魚台。
  人山紛讚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