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登絕頂我為峰

  據某報“讀者之友”版所載,一位署名“詹萬成”的讀友,曾致函詢問:“海到盡頭便是岸,登山絕頂我爲峰”一語,究竟出自何處?
  當日閱報之時,驟然憶起曾在哪本書上看過類似的語句。於是,翻閱藏書,終於在北京出版社的《對聯故事選》中,找到了一副極其相似的對聯:
  海到無邊天作岸
  山登絕頂我為峰
  據傳此聯出自晚淸民族英雄林則徐之口。林則徐,自幼才思敏捷,善作對聯,名聞鄕里。有一次,一位鄰鄕名士,出了一句上聯考他:“鴨母無鞋空洗腳;”林則徐應聲對道:“雞公有髻不梳頭。”這位名士連聲稱讚:“神童,神童!”
  一七九六年,林則徐十二歲,學業大進,歲試中佾生。佾生原是孔廟祭祀的樂舞人員,又稱樂舞生。同年,再應郡試。考試結果,他和一位老童生成績最優,不分上下。考官只好對他們進行面試,出了一句上聯:“童子何知?”林則徐率先對曰:“大人利見。”老童生一時應對不上,便甘拜下風說:“老夫耄矣!”於是,林則徐便被拔擢爲郡試第一名。
  翌年,林則徐又參加科試,中了秀才,便到當時福建的最高學府“鰲峰書院”攻讀。一天,書院先生帶着衆學生到閩江口的鼓山遊玩。此山風景奇特,峰頂有巨石如鼓,每逢風雨大作,便鏗然有聲,故名。當先生和衆學生登上了鼓山的最高峰時,先生出了“山”、“海”兩字,要衆學生作一副七言嵌字對。這時,林則徐極目遠眺,只見茫茫大海,與天相連;周圍景物,盡收眼底;頓覺心胸開闊,文思泉湧,隨即吟出上述之對聯。
  此聯採用了嵌字聯中的鳳頂格,不但對偶工整、平仄相協,而且即景抒懷、氣魄宏大。他的先生和衆學生聽了,無不交口稱讚!
  由於此段軼事,書中沒有注明出處,爲求愼重,筆者又翻閱了林則徐有關的詩文傳記,果然在人民出版社的“林則徐傳”中,又發現此聯。聯中字句與前書所引完全相同。
  若將林則徐的對聯與詹讀友所引之語比較一下,無論是音韻或意境方面,均以林則徐的對聯爲優。究竟詹讀友的引語是源自林則徐的對聯,還是林則徐的對聯點化自此語?因無更多的佐證,筆者也不便妄下斷語,僅以此資料,供詹讀友及同好參考。

  附記
  此文刊出後,筆者在鄭嘉善編著的《巧聯妙對》(正輯)第六十四頁看到一副署名為陳寶琛的“巧聯”:
  海到無涯天作岸
  山登絕頂我為峰
  上聯的“無涯”與文中林則徐聯的“無邊”只有一字之差。聯左有編者的評語:“此對有心懷巨志,盡其在我之慨”。
  陳寶琛,福建閩縣人,字伯潛,字治進士,歷任由閣學士、禮部侍郎等職,以敢於上諫太后著稱。晚年成為溥儀的“智囊”。
  究竟“海山”聯之版權屬誰?看來似乎需要作進一步的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