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與“菁菁”

——兼為《辭海》《辭源》《漢語大字典》之“青青”增補義項

  范仲淹《岳陽樓記》有“岸芷汀蘭,郁郁靑靑”句,句中的“靑靑”有兩種不同的讀法。
  這兩種不同的讀法是“音隨義轉”的結果:若把“靑靑”釋作顏色靑綠,便讀如“淸淸”;若把“靑靑”釋作草木茂盛,則與“菁菁”同,讀如“精精”。
  對《岳陽樓記》中的“郁郁靑靑”,傳統的釋讀是將“靑靑”釋作“菁菁”(草木茂盛貌),讀如“精精”。
  淸初康熙年間吳楚材、吳調侯編選的《古文觀止》,明確地將“郁郁靑靑”的“靑”注讀爲“精”。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也將“靑”注音爲“精”,釋義爲“花葉茂盛貌”。高步瀛的《唐宋文舉要》注釋亦採用此說。
  不僅學者的專著將“靑靑”注讀爲“菁菁”,一些權威的辭書也將“靑靑”釋爲“菁菁”。
  《辭海》——〔靑靑〕草木茂盛貌。《後漢書·五行志一》:“桓帝之初,天下里謠曰:‘小麥青青大麥枯,誰當穫者婦與姑。’”
  《辭源》——〔青青〕①茂盛貌。《詩·衞風·淇奧》:“瞻彼淇奧,綠竹青青。”②黑色。多指鬢髮。(例句略)
  《漢語大字典》——(二)jing《集韻》子丁切,平青精。耕部。〔青青〕也作“菁菁”。茂盛貌。《類篇·青部》:“青,青青,茂盛貌。”《詩·衞風·淇奧》:“瞻彼淇奧,綠竹青青。”毛傳:“青青,茂盛貌。”陸德明釋文:“青本或作菁。”《楚辭·九歌·少司命》:“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洪興祖補注:“青青,茂盛也。”《後漢書·五行志一》:“桓帝之初,天下里謠曰:‘小麥青青大麥枯,誰當穫者婦與姑。’”
  儘管上列三部辭書的“靑靑”,均只有草木茂盛的義項而沒有顏色靑綠的義項;但今人也有將此“靑靑”釋作顏色靑綠而讀如“淸”。例如,內地出版、由十三所院校選編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便將此“靑靑”注爲“顏色靑翠”。趙不杰在《中學文學難句析疑》中也主張此說:“‘郁郁青青’連言,似釋為草色青葱為好。因為‘郁郁’是說芳香濃郁。……‘青青’言色,‘郁郁’言香,色香對舉,以狀芷蘭,於義為長。”
  筆者認爲,《岳陽樓記》中的‘郁郁靑靑’,是描寫“春和景明”時“岸芷汀蘭”的狀態。將“靑靑”釋作生長茂盛或顏色靑翠,於上下文理均無不可。按傳統習慣,取茂盛義而讀“精”固然保險;然取靑翠義而讀“淸”,與“郁郁”的花香相對,似更能突出“春”天的特“色”。
  也許有人會擔心:剛才列舉的那幾本具權威性的辭書,其“靑靑”詞目均無顏色靑綠義;若貿貿然將它讀如“淸”,會不會“依之無據”?
  筆者認爲:《辭海》、《辭源》、《漢語大字典》三本辭書,其“靑靑”詞目均只注茂盛義而不注靑綠義,似乎是編者們的疏忽。
  靑,其初義爲靑色之物或植物綠葉之色。《爾雅》:“靑謂之葱。”《釋名》:“靑,生也,象物生時色也。”“靑靑”重言,有加強靑綠程度的作用。故“靑靑”具靑綠義當無可置疑,且在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亦有多個例證。如《鄭風·子衿》:“靑靑子衿,悠悠我心。”陸德明的釋文曰:“靑,如字,學子以靑爲衣領,綠衿也。”可見此靑衿即綠衿,此“靑靑”即爲靑綠義也。又“靑靑子佩,悠悠我思”的“靑靑”,也應釋作靑綠義。
  戰國時期道家始祖莊周所著的《莊子·德充府》:“受命於地,唯松柏獨也在,冬夏靑靑。”此“靑靑”亦作靑綠義。
  漢代樂府民歌中,有相和歌《飮馬長城窟行》:“靑靑河畔草,綿綿思遠道。”余冠英在《漢魏六朝詩選》注曰:“河邊的靑草綿綿不斷,延向遠處,引起了對於遠方人的不斷思念。”季鎭惟等人主編的《歷代詩歌選》也注曰:“以春天河邊綿延的靑草,興起思婦對遠方丈夫的不絕思念。”吳奔星的《歷代抒情詩選》則注爲:“河邊的草色一片靑翠”,“表明春天已到”。王易鵬的《古代詩歌選》更直截了當地將“靑靑”注釋爲“植物少壯時新鮮的顏色。”
  另一首漢樂府民歌《長歌行》也有類似的詩句:“靑靑園中葵,朝露待日晞。”以“靑靑”的顏色喻“少壯”,引出末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哲理名言。
  《古詩十九首》之二:“靑靑河畔草,郁郁園中柳。”句中的“靑靑”,亦應釋爲靑綠義。
  又如唐代王維《渭城曲》的“客舍靑靑柳色新”,劉禹錫《竹枝詞》的“楊柳靑靑江水平”,宋代蘇舜欽《淮中晚泊犢頭》的“春陰垂野草靑靑”、辛棄疾《淸平樂·村居》的“溪上靑靑草”、姜夔《揚州慢》的“盡薺麥靑靑”中的“靑靑”,不正是草色、柳色和麥色的寫照嗎?
  至於現代以“靑靑”表靑綠義的例子更是數不勝數了。香港著名歌星林子祥主唱的“靑靑的山倒影在淡綠湖上……”,其“靑靑”不也是靑綠的顏色嗎?
  可見,“靑靑”的靑綠義自古至今都存在着和使用着。
  其實,“靑靑”的顏色靑綠義與生長茂盛義是有聯繫的。對於草木而言,顏色靑綠也就意味着生長茂盛。趙丕杰曾推斷說:“很可能‘靑靑’重言本指顏色靑葱,引伸爲生長茂盛。”此言不無道理。
  綜上所述,筆者認爲:對於《岳陽樓記》“郁郁靑靑”的“靑靑”,作靑綠義讀如“淸淸”或作茂盛義讀如“精精”,二說均可。而對於《辭海》、《辭源》、《漢語大字典》等辭書,確有必要將“靑靑”的靑綠義及其本字讀音補上,以符合“靑靑”一詞的歷史和現狀。
  下面試爲“靑靑”的靑綠義擬一釋文:
  〔青青〕qing qing 青綠色。《詩經·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朱熹注:“青青,純綠之色。”《古詩十九首》之二:“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
  附記
  《辭海》的“青青”條,不見於正編,而見於增補本。此文初刊於《澳門日報》語林版,後刊於《辭書研究》1994年第二期,題目被改為《替“青青”詞條增補義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