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叶”與“葉”
上星期五,筆者在《“輪鞅”的“鞅”》文中提到“叶韻”二字,但刊出時卻變成了“葉韻”。植字員以爲“叶”是“葉”的簡化字,故好意地將原稿的“叶”字繁化爲“葉”。
誠然,今日的大陸已將“葉”字簡化爲“叶”,但“叶”字卻並非只是“葉”的簡化字。因爲“叶”字早就有它自己特定的讀音和字義。例如,《遼史·樂志·散樂》:“截竹爲四竅之笛,以叶音聲。”又如,淸代顧炎武《日知錄》卷一:“《易》之互體卦變,《詩》之叶韻,《春秋》之例月日……”其中的“叶”字均不是“葉”的簡體字。
這裡的“叶”與“葉”是兩個音義俱異的字,它應讀如“協”音,義亦同“協”。故“叶韻”、“叶音聲”即是“協韻”(又稱“押韻”)、“協音聲”。如果將它變成“葉韻”或“葉音聲”則無法解得通。
據《漢語大字典》所載,現在的“叶”字有兩音兩義:一是音義均同“協”,一是作爲“葉”的簡化字。這種旣有本音本義、卻又要兼任着音義不同的簡化字的字,在使用時的確要十分小心,否則就會造成不必要的誤會。類似的情况還有不少。試舉數例以證。
仆,粵音“付”,意爲向前跌倒,如前仆後繼;但現在又兼任“僕”的簡化字。
宁,粵音“儲”,本是貯、佇的本字,意爲積累或久立;但現在又兼任“寧”的簡化字。
适,粵音“豁”,本義爲疾速;又作人名用字,如古人南宮适、洪适;但現在又兼任“適”的簡化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