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自序
近十年來,中葡關係及澳門史的研究在中葡學者的共同努力下,新作不斷湧現,出現了令人欣慰無比的質的飛躍。中葡雙方日益重視史料的發掘、整理及出版工作,尤其是澳門基金會在這方面作出了可喜的成績。為將來撰寫一部具有共認的澳門史,首要的基礎工程是文獻檔案資料的整理與出版工作。祇有通過雙語及多語史料彙編提供的平臺,中外學者才有學術對話的支撐。三、五年來,在編輯出版《葡中關係史料彙編》之餘,用中、葡兩種文字拉雜寫了些關於中葡關係及澳門史地的小文。數一數也有兩、三打了。因為我是“半路”出家搞澳門史地的“門外漢”,自知無力撰寫大部頭的史書,心甘情願做些專題研究,即Monograph一類的分題研究。這是科學史學必須經過的一個階段。中國學者利用漢籍得心應手,比較豐富,但對西語文獻的運用仍有間接取得的障礙,因此,我利用接觸葡語文獻檔案的便利及某些語言優勢,譯註了幾篇基本的文獻並檢以漢籍,試圖找到某些失落了的歷史環節,為雙方史學建立一些接觸點。
感謝葡中關係研究中心主任薩安東博士(Prof.Doutor António Vasconcelos de Saldanha)對我研究工作的一貫支持。吳志良博士為我提供了大量的漢語資料,在此特致謝忱。
作者
已卯晚秋識於特茹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