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咑口詞源新探

  關於司咑口的詞源,日下流行的說法是,司咑爲葡語fazenda的譯音。即便單從語音分析,此見解不免有些牽強。“咑”與fazenda中的da這一音節吻合,那麼“司”似乎很難對到fazen頭上。司咑口葡語名稱爲Praça de Ponte e Horta,其名漢語作柯邦迪前地。柯爲Horta中Ho的對音,邦迪則是Ponte的漢譯。此人全名爲José Maria da Ponte e Horta。柯邦迪實際上是他的復姓。此人1866年至1868年間出任澳門總督。除了柯邦迪前地外,群興新街的葡語名稱也是用他的姓氏命名的,葡語作Rua de Ponte e Horta。
  司咑口爲一俗名。至於“口”,即可作“水口”解,又可作“稅口”解。實際上,司咑口即是水口,又是稅口。在道光縣志《濠鏡澳全圖》中見其傍海且稱其爲“澳夷抽分館”。在《粵海關志》《澳門總口圖》中將其標爲“呞咑夷稅館”。葡萄牙國家檔案館中有一文件詳細規定了司咑口的職能“貨物入澳准由該夷馬頭赴上呞咑。至出貨之時,納淸稅餉,應由媽閣關口而出,以便稽查。不得用夷船下載出該夷呞咑馬頭,往聽黑奴等包送走私。”
  成書於1751年的《澳門記略》中將議事亭拼讀爲“事打的”,“事打的”爲葡語cidade的讀音。cidade本作城市解,但在古澳門葡語中作議事亭解,故司咑源於cidade的可能性爲大。庋藏葡萄牙國家檔案館的漢語文書中亦有稱議事亭爲“呞噠亭”或“呞咑”、“呞噠”者。並稱葡萄牙海關“呞達館”或“呞噠夷館”者。從語音上來分析司咑爲cida的對音。cidade中的de可弱讀,產生近乎cidad的音値,由此繁衍了漢語司咑一詞。從詞義而言,“呞噠亭”更是一十分奇特的語言現象。“呞噠”本身就是葡語議事亭的漢語音譯,再加一“亭”字,使其語意更加明確。從下引文獻中,我們可以看到司咑係指議事亭:“緣關前一帶舊有空地一段,……原係呞咑經管稅業。……”
  “即檄文諭澳門呞噠衆夷目……”
  “香山縣正堂許諭夷唩囄哆知悉:現據澳夷目具稟,查知我戎廳在營地街起造公館司達並未允諾,請即拆去等情。據此查澳門地方原係中華邊壤。從前,爾等番船貿易遠來多在澳門旁灣泊。嗣後,以風濤不測,難於久住,即在澳門內築室寄住並歲納地租,以舒忱悃。積久相沿,遂爲余等世居。”

  註釋:
   ①葡萄牙國家檔案館漢語文書Rol668。
   ②趙春晨《澳門記略》,廣東高等敎育出版社,1988年,第86頁。
   ③葡萄牙國家檔案館漢語文書Cx 01 R 01 0153(文件未標此號,但從前後文件次序來排列,應爲此號)。劉芳《漢文文書》,編號1528。
   ④葡萄牙國家檔案館漢語文書Cx 03 R 11 1297。劉芳《漢文文書》,編號0232。
   ⑤葡萄牙國家檔案館漢語文書Cx 03 R 11 1298。劉芳《漢文文書》,編號0233。
   ⑥葡萄牙國家檔案館漢語文書Rol 667。
   ⑦同上。
   ⑧葡萄牙國家檔案館漢語文書Rol 666,第153號文件。
   ⑨同上,第152號文件。
   ⑩葡萄牙國家檔案館漢語文書Rol 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