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國王唐·若昂五世遣中華及韃靼雍正皇帝特使出使簡記

麥德樂

  海外委員會參政大臣、議員、十字軍敕令委員會秘書、及特權持有者、基督敎團太平紳士、恩准及護照稽查、王國王家絲織廠廠長、唐·曼努埃爾王子殿下秘書
  尊敬的我主唐·若昂五世陛下收到中華及韃靼康熙皇帝通過在京廷傳敎的耶穌會會士張安多送來的禮物。據估計,已收到了上述禮品之部份,因爲大部份已在里約熱內盧燒燬。運載禮品的大船不幸起火。陛下得知了禮品的繁多及珍貴,寬宏大量的他決定以30箱奇珍異寶進行回贈。得知康熙帝駕崩的消息後,他仍然決定向繼承其王位的四子雍正回贈禮物並致謝忱。此次出使有一未加透露的秘密。名義上向新帝對其父皇仙逝表示弔唁並對其登基表示祝賀。爲此,陛下任命麥德樂爲其大使。陛下深知此君博學多聞,力勝此次託付給他的使命。他文才出衆,處事謹愼。在出使干系臘中已有所顯露。作爲使團秘書他被尊爲博學君子。
  這樣決定後,陛下下令爲其準備所必要的一切,以便他可以弘揚派遣他的君主的崇高與偉大。在爲他準備的物品中有4件名貴的織料及天鵝絨外衣。有幾件繡銀,另外幾件繡金。其他服飾亦如此珍貴;一盒葡萄牙王國中鑄造的各種貨幣;許多大小不一、裝滿瓶子的箱子。內裝露酒及其他我國生產、製造的珍貴禮物;許多珍貴的衣料及其他奇珍異寶,用來送禮並應付一切不時之需;許多供各類僕人穿用的華麗衣服,一些是旅行中穿的,另一些是在宮廷及使團正式場合穿的,一切服飾富麗高雅;向他頒發了全權證書及供其使用的全部經費;給了他許多致澳門總督及議事亭,亞洲所有主敎及敎團首領的介紹信及命令。
  作好如此充分的準備、接受指令後,帶着弗朗西斯科·沙維爾·魯阿博士(敎皇陛下的敎廷書記官、雷克索修道院院長、上訴院額定律師)作爲秘書及使團其他人員,大使於1725年4月12日登上“奧利維拉聖母號”三桅船出發。此船將送他去澳門。上船時,他受到了禮砲的歡送,全體軍官到他的艙內拜見他,海軍少將杜瓦爾特·佩雷拉在大使的艙門口派了一衛兵。
  航海旅行不無坎坷,且時間漫長。於1726年年6月10日駛入澳門港。澳城總督已事先得到消息,正在恭候葡萄牙大使的到來。一見到桅桿頂飄颺的旗幟,即刻命令軍士長登船問候大使。在未爲大使準備好寓所時,請他在其家中下榻。與此同時召集了所有軍官及議事亭官員待命,準備接受馬上將傳達的國王命令。此外,下令各快艇準備好纜繩、錨、領航員及所有急救物品。
  大使在登上大船之前,派秘書將國王陛下的信函送交總督及議事亭並附上了通知他抵達的信。總督接受了國王的信函,得知陛下身體安康後,鳴砲鳴槍致敬。隨後,派遣擔任副官長的其子來再次問候大使並請他下船後到他家中下榻。帶來的命令是,若大使不接受此邀請,他的兒子就留在船上聽候大使的吩咐。大使在感謝過這再次的問候之後,回答說在大船未進入內港拋好錨前,登陸有困難。因爲大船擱了淺,費了不少功夫才將其固定住。幸好是淤泥底,無甚要緊。
  翌日,總督登船拜訪。晤談4個鐘頭後,決定登陸並將大船駛入港內。
  12日,在停泊在內港中的幾艘船及路過的砲臺鳴放的一片禮砲中,大使船進入內港。當日登陸遇到了一些麻煩,所以改在6月13日上岸。到了那天,大使在幾位軍政及民政官員的陪同下,他的大船在許多船隻的圍護下,登上了陸地,所有船隻及砲臺向其鳴禮砲致意。在大使登陸的海灘上,搭起了一木棧橋。按當時的情況裝飾得規規矩矩,五彩繽紛,耀眼奪目。看上去就是一舒適的通道。兩連陸軍士兵、議事亭官員及總督已在那裡迎候他。在這些歡迎者及城中其他各界名流的簇擁下,大使來到了總督宅上。在此,他受到了各敎派首領、議事亭官員及本地各界名流的問候。
  當時考慮到從里斯本帶來的禮物儘管是裝箱而且封了瀝靑,或許有所破損,不宜未經查看便敬呈上去。發現甚麼損失,還可彌補。爲此決定不搞大張旗鼓的登陸儀式。將禮物運至與大使下榻之處毗連的一房屋中。打開後,發現一切完好無損。於是,以如下莊嚴禮儀將其運至總督家中保管。
  副官長率一連排頭士兵在前開路,後爲澳門城王室大法官(11),再後依次爲禮品箱,兩側爲12名軍士;禮品箱後爲兩位普通法官,其後爲指揮官,軍士長及在三桅船陸軍連陪同下的使團貴賓。成群結隊的民衆跟在這儀仗隊之後,觀看隊列中的小號及禮箱。
  以此儀式將禮品送至總督家中。總督在議事亭官員及許多公民、軍人的簇擁下已在門口迎候。總督的衛兵連迎上來陪同儀仗隊通過狹長的街道。將禮品放到專門用來存放它的房屋中後,舉行了交接儀式。總督及議事亭官員在上面簽了字。箱子送到時,上面覆蓋着綠色天鵝絨,飾以銀色綬帶。衹有6隻裝有書櫃,長椅及用我們王國出產的大理石及其他木料制作的傢俱的大箱子無此裝飾。
  大使稍事休息數天之後,外國傳敎士專程從廣州趕來向其致以問候。然後,開始討論如何按照中華帝國的禮儀進行下一步。召集了精通中國禮儀的傳敎士及兩位經推選將陪同大使出使的謹愼的澳門公民。作出的決定是,大使應寫一信致兩廣總督,通知他的抵達及其使命;但此議不果,尊敬的南京主敎(12)及其他頗受中國官員敬重的博學多才、德高望重的人仕認爲不應遞交此信,因爲中國人的傲氣可能作出某種意想不到的答覆,要求按照他們的禮儀及手續辦理。這樣一來,大使的代表很不光彩。鑒於這種評論,此議作罷。
  議事亭作爲下屬機構,必須向中國官員通報一切特殊消息。它通過劄諭(13)如同一正式文件),於6月15日通知了他們的君主從葡萄牙派來敬呈禮物,祝賀新皇帝登基的大使的抵達。
  中國官員在回文中,詢問此位先生係何人,準備何時入華,攜帶多少隨員,他乘坐的船船主係何人,是否有何談判任務?上述問題得到了圓滿的答覆。
  從此,大使開始了坎坷的歷程。所遇到的第一個及最主要的困難便是貢使這一稱謂,因爲大使派往廣州盡快辦理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的秘書告訴他說他得知總督在呈皇帝的奏疏中稱此次使團爲“進貢”,意即進呈貢品。香山縣縣令(14)的來函中亦使用了同樣的字眼並催促大使盡快成行。在此問題上,公文來公文去,毫無結果。主要的障礙是因爲兩廣總督必須親自對科舉考試進行監考。
  在最後一封公函中,大使已解釋得非常淸楚,他通過議事亭通知廣州說,他絕不以貢使的身份進入中華帝國,因爲他無納貢的義務。他代表偉大的葡萄牙國王來恭賀皇帝登基。他所攜帶的禮物係對先帝贈送葡萄牙國王禮物的回贈。葡萄牙國王有一信致中國皇帝,他已向智慧、謹愼、偉大的中國皇帝闡明了此次使團的目的,他已要求中國皇帝以於大使相符的禮遇來接待來使,下詔在京廷接見大使。他要求兩廣總督速派一信使飛報信中內容,他在澳門等侯答覆。
  此時,總督已結束了監考。他瞭解了一下這一情況,然後火速下達了命令。來函的口氣突然改變。議事亭收到香山縣縣令的第一封公函的大意是詢問大使準備何日啓程,以便做好迎接這位尊敬的大人的一切禮儀準備工作。這不是他縣官的主張,因爲總督已下令如此辦理。總督府一官員親自帶來了總督的決定。且不論他從9,000里格遠處而來,這位尊敬的大人以其國王的名義恭賀皇帝登基便應獲得最隆重的接待;進貢二字係書役筆誤,將予以更正。該書役將受到處分。
  改天,香山縣縣令又發來了第二封公函,其內容與前封大同小異。他保證說,大使先生將受到總督及各級官員的尊敬及破格接待。希望將此通知大使先生。此信由一總督的部下及香山縣第四號官員(15)於10 月6日共同送來。這二位官員按照禮儀通知議事亭理事官說他們隨身攜帶了衛兵。帶來60對徽章送給大使先生,表彰他的人品。他們派人問候總督並要求允許他們登門拜訪總督。總督欣然答應。他們還帶來了一禮物。據信上講,共計四樣東西。他們希望收下這一禮物。
  總督迎候了他們並十分隆重地收下了來禮。他們開始親自解釋書役的筆誤,是他在來函上寫上了“進貢”二字。他們還補充說,他們帶來的徽章足以證明他們對閣下的敬重。爲此,他們出示了一張紅紙,聲稱係總督所發,上有公章,不會有誤。他們要求總督設法讓他們見到大使先生。
  總督回答他們說,使團的事宜應直接與大使先生聯絡,那些解釋應向大使先生作,帶來的那紅紙公文應交給大使先生。他相信大使先生心地善良、彬彬有禮。他向他們保證說,若他們提出拜訪大使先生,大使先生肯定會以其生來具有的精神及崇高品的熱情接待他們,儘管他對欲加給他的“貢使”稱呼有理由表示不滿。
  得到這一保證後,兩位官員按照他們的禮儀,求見大使先生。改天,他們回去取禮袍。這是他們參見上司的正式服裝。來到會客廳後,他們準備下跪行禮,但大使先生要他們起身。儘管二位官員一再要求大使先生在有華蓋的椅上就坐,大使先生與他們平起平坐。受到此平等待遇(爲此他們感激不盡)後,他們開始作解釋並討論大使先生的行程及其禮遇。
  大使先生謝過了他們帶來的禮物並對他們表示說,他們來訪的美意他感激不盡。他開始解釋稱其爲“貢使”爲何毫無道理。他對他們說,因爲大家已知道這一稱呼,而且寫在一般存檔的公函上,因此按理應以一函件的形式公開糾正書役的錯誤並將現在對他的禮遇以公文的形式公佈。爲此,他等待着大皇帝對其信件的答覆。
  他們回答他說,似乎不必致函總督,因爲可以照信辦理一切。至於公開此事的要求,他命令中國官員在各處張貼告示。馬上在澳門貼了告示,其內容如下:“香山縣捕廳吳(16)爲傳諭事。照得極西大人麥來澳進京恭賀聖主。今訪得無知民庶訛傳進貢,但西洋國無進貢之例。現奉各憲接請進京。合行傳諭。爲此示諭澳屬居民等人知悉,凡有訛傳極西大人麥係進貢貢官者,許地保人等扭稟赴本廳,以憑解赴本府重究。各宜凜遵,毋違。特示。一出示議事亭、軍營前、市街。雍正四年九月某日。案。”
  此事辦妥後,二位官員決定帶着議事亭的信返回。該信對總督特遣官員來親自向大使先生作解釋及提供的身份的殊榮表示感謝。至於身份,他們知道,這是一莫大的榮譽,但大使先生無法接受,因爲他衹希望他從他的宮廷帶來的人陪同他;他接受禮物;他將通知何時前往廣州。二位官員在回去前,根據他們的習慣,又持藍帖來見大使先生。後又去使團秘書寓所。從秘書處他們得到一載有大使準備以獲得的身份進入中華帝國的條件的文件,但他的考慮是,由於貢使寫在一函件(類同一公文)上,而且此公文一般存檔備查,因此必須加以糾正。不僅通過公告,還要以公文的形式,以此方法爲以後從葡萄牙來華的使節立下規矩。得知此番意思後,二位官員告辭退去。
  來訪結束後,大使先生得知留下二華人送來的藍帖是不禮貌的。藍帖在他們中間是最客氣的,一般不收。於是,將帖子送到了他們的府上,對此他們感激不盡。同時對大使先生慷慨饋贈的歐洲及葡萄牙王國的奇珍表示感謝。大使先生攜帶了在此場合贈送的禮品。
  27日,上述二位官員送來了兩份公文,其內容如下:“香山縣正堂記錄二次張爲遵報事:雍正四年八月三十日奉本府信牌。案于雍正四年八月二十日奉布政司信牌,仰府即速撥船、委員前至澳門引伴催令麥德樂賚帶表文、方物並跟役名數刻日到省取具。到省及起程赴京日期備叙妥詳,以憑轉請。……”
  第二份公文的內容如下:“香山縣正堂記錄二次張爲遵報事:雍正四年九月十九日奉本府。信牌案于雍正四年九月十四日奉布政司憲牌。該府詳據張安多說稱,多同陳善策、麥有年並跟役六名擬於八月十三日起程進京。……”
  遞交兩份公文後,他們謝過了受到的隆重接待,但爲了完全放心,必須將被扣留在廣州的他的信確實呈送大皇帝,以便知道這些決定是不是他的意思,他現在受到了禮遇是否在全中國、在京廷同樣享受。未得到確實的消息之前,他絕不離開澳門。在此交涉之下,他的信由快郵火速送京,不得遲誤。
  快郵於11月26日將其致皇帝的信函送達北京。在信中,大使先生閣下通知皇帝陛下,他已抵達澳門。收到的兩封信給他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因爲他不是一貢國君主的使節,而是一熱情、友好的朋友不遠萬里之遙派來代表君王的大使。他此來向統治亞洲及韃靼的當朝皇帝表示友好之情,感謝先皇的恩情。葡萄牙國王陛下永遠懷念先皇。鑒此,他懇求皇帝下令其官員允許他入華前往北京覲見。
  兩廣總督爲此信又附了一信。他向皇帝的弟弟(17)叙述了大使的情況,對他已進行的解釋及他要求的禮遇若得不到皇帝的御批,絕不入華的決定。他還補充說,這位來使的確不是那種貢使。爲此,他詳細地彙報了他的隨行人員,他的彬彬有禮及在一切事物上顯示出的巨大的自主權。這足以說明他在他的宮廷中係一大員。這些消息更加激起了在北京見到此次使團的願望。
  在澳門發生此事、北京討論此事的同時,負責處理帝國事物並監查傳敎團事物的皇帝的弟弟、第十三王爺與葡萄牙傳敎士會面了數次,瞭解使團的緣由。陪同大使先生至澳門的張安多神甫回答他說,他曾與大使多次交談起使團的事宜,但他衹知使團此來爲弔唁本朝皇帝的先父及祝賀他登基,同時請求皇帝對澳門的居民及在華居住的葡萄牙子民予以保護和優待(18)
  王爺對此答覆不甚滿意,或者說皇帝不甚滿意,他不過是皇帝的代言人,因爲陛下十分擔心大使先生受命來談保護基督敎的問題。他一方面在此問題上絕不讓步,另一方面又不想讓他想接見的一大臣在公衆面前丟臉,不想讓他不高興。於是,他未將此問題挑明,卻常常向傳敎士詢問大使是否有何麻煩、難辦或會引起不快的使命。他得到的總是那個答覆:惟一的目的是客氣致謝,這是葡萄牙君主身上固有的美德,目前的國王更是如此。於是,王爺對他們說,旣然如此,他保證葡萄牙大使在路上及在京廷將受到比任何使節更爲隆重的禮遇接待。在最後一次會晤中,王爺問傳敎士們說,那兩個漢字在歐洲是甚麼意思,爲何大使如此反對使用它們?人們告訴他說,意思很不好,因爲有納貢、義務、屈服、從屬之意。王爺覺得這一解釋確有道理,他說道:我早就知道這兩個字僅適用於那些從屬我們、向我們納貢的人。無法想像的是,歐洲人遠在天涯海角怎麼會是我們的屬民貢臣。或我們要他們這樣作,但考慮到,更改舊制會帶來後果,因爲是帝國的定規,不應改變。但我與皇帝及禮部商量了兩個即符合大使身份又會令其高興的字眼。
  改天,他派人來說“進貢”二字改成了“恭賀”,意即“向皇帝致賀”。當時已決定派一高級官員,會同一歐洲人一道前往澳門將大使迎至北京。下令由內務府總管大臣挑選一可勝任執行皇帝御旨的官員。中選的官員很合葡萄牙人的意。此人在一切問題上維護葡萄牙人的利益,對他們加以保護。準備就緒後,這位官員出發了。他是刑部尙書(19)。他與一歐洲人(20)一道去將大使迎至北京。當時決定大使走水路,以便保護禮品,方便他那龐大的隨行人員的行動。
  兩位特使於12月9日離開北京。大使幾乎與此同時從澳門啓程。雙方在長江處會合。那裡準備了乘坐用的船隻。他們受到了比其他使節更爲隆重的禮遇的接待。5月12日,有消息說,大使即將抵達京廷。皇帝派人來問候並送來些禮物。14日,在距北京9里格處收到了上述禮物。在此購置了40匹馬及其他入京廷所需的物品。18日,以隆重的儀式舉行了入城儀式。百姓競相爭看。京城總管特意派人開路,在路兩側安排了衛兵,預防出事。圍觀者人山人海,甚至有人爬上屋頂觀看。最令他們吃驚的是,一路上大使讓人拋撒新的銀質十字錢。大使初次覲見皇帝時也有此舉動。
  皇帝得知大使抵達後,決定在23日接見大使,但大使遇到了一些困難。首先是如何向皇帝遞交他君王的信。京廷的習慣是將信放置在書櫃上,然後由大使敬呈皇帝,如同莫斯科公國大使履行的儀式。26 日,皇帝決定滿足大使之請。
  當日,大使被召至禮部。禮部的職責是敎習外國人及所有覲見皇帝的人禮儀。但大使認爲此種習禮與其身份不符,拒絕派人敎他。至於他,無必要敎他他了如指掌的東西。除此問題外,還有一疑問。他一路上坐8人大轎入京,因此他也想按此方式入見,但考慮到不同意他這樣拜見的原因,未在此問題上過多糾纏。在解決了其他一些問題後,決定在28日進行初次覲見。爲此,他於淸晨7時離開了寓所。隨行人員按如下禮儀安排。
  二位手持武器的官員開路,他們的身後有6名持箭及箭套的騎兵護衛;然後是16位吹奏各種樂器的樂師爲使團的行進助興;再後爲30 個精致的抬架。這些架子有供休息用的支腿,栓杠,繩子及其他抬行的用具。一律爲黃色。每個抬架上放置一禮盒。罩子也是黃色絲綢的,上有大紅飾邊及穗子;抬伕爲身着紅服的小伙子。因大小不一,有的由4人抬,有的用8人抬,甚至有多達12或16人抬的,共計262人。儘管路上已佈置了許多士兵,幾位大臣騎馬跟在抬架之後,驅散擁擠在路上的圍觀者。然後是大使的4位號手及持小號和銀鈸的鈸手。旗幟與飾穗爲綠色錦緞的,繡邊,飾有金綬,上面美麗地繡有葡萄牙王室的徽記。每人前面有一身着紅衣的步行僕人。上述號手身着帶有紫紅羊毛滾邊的藍色長衫,腳上穿同色長襪,所有服裝無論縫合,還是鑲邊及滾邊處均飾有銀色綬帶,綬帶上有黃色天鵝絨的外飾並插着白色羽毛,10 名穿制服的僕役,分成兩列隨隊前進。號手服飾相同,他們騎馬行進,每人帶有一身着紅服的佣人。2名弓箭手步行。每人持一大劍,身着飾有鑲銀紅滾邊的藍色長衫、長褲。頭戴藍色天鵝絨的帽,上有金色布及紅綢的月亮,還有用銀打制的盾形的大使族徽。隨後,依次爲馬具保管,6位紳士和使團秘書。他們身着繡有金銀的金色、銀色或絲綢布,頭戴有長大羽毛的帽子,佩戴銀短劍。每人馬前有一身着紅裝的佣人。兩名弓箭手,着紅裝,手持大劍。大使的轎子是藍色天鵝絨的,飾有精美的金銀邊和綬帶,內鑲紫紅緯緞。大使本人身着金褐色的金銀線織物。轎伕身着飾有白色絲綢的藍色絲綢衣服,火紅色的絲襪,黑絲綢鞋,頭戴飾有紅色羽毛的藍天鵝絨帽。轎子兩側有6名士兵,每側3人。他們的服飾同弓箭手,但持長槍。槍口有刺刀,槍帶,子彈袋,等等。轎後跟着兩名近侍,他們身着飾有金邊和紅色天鵝絨的藍色天鵝絨長衫。他們有兩個着紅衣的佣人。兩個近侍,一人持洋傘,另一人持墊子。兩匹馬走在右邊,佩着高貴的鞍子和韁繩,着帶有大使族徽的鑲銀邊紫紅天鵝絨馬衣,轎子是藍色緯緞的,後面跟着12頂精美的抬架。上面是大使的行李。每一抬架由8名身着紅衣的年輕人抬行。抬架上覆蓋着繡有大使族徽的藍色天鵝絨幔帳。其他佣人及官員隨行,但無定位。所有人都騎着大使的馬匹,如同都是這一龐大使團的成員。上述隊列之後是在京廷將提供幫助的翻譯神甫、懺悔神甫的轎子及其他傳敎士。這些人,一些騎馬,一些坐車。迎侯大使的大人及其他等級較低的官員攜帶許多佣人。說起使團的人員,還要包括守護抬架的士兵。他們也是使團的成員。這些成員有懺悔神甫、翻譯、8位紳士、兩位近侍、10個穿制服的僕役、8名聽差,4名號手、1名小鼓手、10名弓箭手、262名抬架工、兩名廚師、兩名配酒師、1名理髮匠、兩名買辦、1位漢語書役、5名馬伕、6名廚房及侍酒佣人、23名聽差佣人、牽馬佣人等等。總計600餘人。
  此行人馬抵達皇宮,從午門進入,來到金鑾殿。在那裡爲大使及其隨行人員舉行了晚宴。一位伯爵及大臣陪同大使。然後去另一大殿。皇帝傳令要大使衹攜帶兩名隨員。爲此,大使選擇了使團秘書和福魯圖奧佐·沙維爾·佩雷拉·平托(21)。一切就緒侯,按照此安排,他們被引至覲見大廳。
  兩位御前大臣開路,一位朝廷大官引路,隨後是雙手捧着國書的大使及由一位官員引導的使團秘書和福魯圖奧佐·沙維爾·佩雷拉·平托。以此隊列來到了金鑾殿。院中排列兩行身着朝服的官員。殿中高官雲集,分兩側就坐,共4排。皇帝居中,盤踞寶座。大使從西門入殿,由迎侯大臣引導走上了寶座的臺階,雙膝下跪,呈送國王信件。皇帝接了過去,然後遞給一官員。接見期間,他一直高舉此信。爾後起身,從同一門退出,前往中間的門。那門也敞開着。一入此門,大使及其隨行人員行過習慣的九叩大禮後被帶至寶座邊。在那裡放置了一座墊,其位在諸大臣之上。稍坐片刻之後,大使通過他身邊的翻譯,跪着向皇帝稟呈。問答過後,向他及其隨行人員賜茶。茶後,衆人退下。一切儀式肅穆莊嚴。整個覲見中,大使莊重、恭謙,每道儀式準確無誤,不慌不亂。衆人爲此吃驚不已。一切順利,雙方滿意。退下時,翻譯聽見皇帝對滿朝大臣說:此君彬彬有禮、知書識禮。應敬待之。
  以同樣的隊列,大使退回了他的寓所。一路上,向百姓散發了不少銀兩。6月7日,前往皇帝所在的一庄園面呈國王的禮物。都是些奇珍異寶。就是有更加珍貴的物品,但難有這些禮品如此巧妙、精美和優雅。
  兩位官員接過了國王和大使的禮物。他們覺得禮品盒制作精美,連鎖和鑰匙都是銀的,因此將盒帶其中的禮物一並拿到皇帝面前。皇帝龍顏大悅,令席間陪同的兩位大臣對大使說,中國的習俗是不完全接納禮品,不知歐洲是否有此同樣習俗,接納部份是否有失禮節?大使十分禮貌地回答了皇帝的問題,尤其對他呈獻的薄禮一再致歉。然後衆人道別。官員以韃靼人的握手禮告別。
  數天後,皇帝派人送來一價値千兩的禮物並帶來一極其客氣的口信。大使欣然接受並請求面謝皇帝,獲准。皇帝請大使參觀他的新皇莊和御花園。此事13日進行。皇帝如同第一次又賜宴大使。大使乘舟汎水,流覽了御花園。在啓程前的餘下時間內,大使慰問基督徒和享受爲他準備的各種娛樂。與此同時,爲國王準備盛大的禮物。當時正趕上聖·若昂節(22)。這是他的主人、國王的名字,於是大使下令演戲慶祝並在寓所舉行一盛大宴會。
  7月7日得令下午(由於炎熱的緣故)去王爺的府上過夜。王爺府在皇宮邊上,這樣他第二天早晨有精神去覲見、辭別皇帝。的確,早晨6點便舉行了儀式,在場的衹有3位大臣,但玉階上滿是身着朝服的官員在飲酒食果。走廊中有兩排樂師。搭起了一黃色幔帳,如同一大棚。裡面擺滿了各種食物,但金杯銀盞擺放在院子中。
  按照前叙隊列,大使來到了皇宮,進入了皇帝所在的大殿。皇帝坐在一寶座般的高臺上。大使坐在一爲他準備的墊子上。其餘人則站立。內府官員尊敬地爲他上了酒,然後爲他拿來了一金杯。大使雙手接了過來。然後三位大臣及翻譯將大使引至龍位邊。皇帝親自爲其斟酒,大使接過飲下並謝此殊榮。待大使回到他的座位上後,請他食用果子。那些果子擺在高高的桌子上,堆成金字塔狀。皇帝與大使交談了片刻,皇帝又多次施恩。大使請求皇帝恩准他的返期。
  此次晉間完後,給大使及其隨行人員送來了皇帝的禮物。給他看了回贈國王的35箱禮物和給他的7箱禮品並告訴他說,皇帝決定早於本月12日,遲於16日爲其返期。在此期間,大使忙於送禮收禮、廣濟博施。
  14日,朝中兩位大官代表皇帝向大使最後道別。皇帝有旨,他們將陪同大使至登船。他們又給大使送了禮。16日登上停泊在距宮廷兩里格運河中的船隻。大使及兩位大臣在船上共進夜宵。宮內御廚已準備好了一切。使團隨員則在另一條船上亦受到了隆重的招待。第二天,大臣辭別大使回京。大使則啓程返回葡萄牙。
  我要說的是,這位令人尊敬的大使在我們的歷史上應有一席之位。並不僅僅因爲派遣他的我們的君主的崇高與寬宏爲使團帶來的巨大成功,而且因爲在同一個如此微妙、如此墨守陳規的國家的交往中,力排萬難,取得了和諧的解決辦法及達成了協議。他戰勝了一切困難,甚至那些認爲無法解決的困難,保持了他的君主及整個歐洲的威望。此行之前,在京廷看來,所有來華的使節無一不爲貢臣。此位大使一入中國便名揚華夏。他精神崇高、彬彬有禮、蕭灑自如。他的宮廷闊綽,其隨員的衆多及排場的昂貴令華人刮目相視。連京廷亦吃驚匪淺,不惜費用,一睹中國從未見過的外人如此衆多的使團。這一使團體現了歐洲王子的闊綽,因此在這位使節之前,無一使節受到如此特殊的接待。皇帝旨令宮廷內外對其格外賚賞。
  儘管作爲天主敎徒,我們應該說,這是那個國家新老信徒積下的大德。他們公開、虔誠地領聖體。我們使團人員引以爲榜樣。使團成員循規蹈矩,不濫用破例違反中國習俗爲他們提供的方便。所到之處,恭謙有禮。回敬如賓,酬謝如流,實爲楷模。正是由於這些美德,上帝成全了他的一切活動,使其靑史垂名。爲不使本報告冗詞連篇,特將許多皇帝對其開恩之處略去,亦不贅述大使的許多巧妙取得的成功。
  註釋:
   ①原文爲D.JoãoV。葡萄牙第24任國王。生於1689年,卒於1750年。
   ②儒利奧·費爾米諾·儒迪斯·比克(Júlio Firmino Júdice Biker)《葡萄牙國王唐·若昂五世遣中華及韃靼雍正皇帝特使出使簡記》,里斯本,官印局,1879年,第33 -54頁。此外同一作者所著《條約、和約集(Collecção de Tratados e concertos de pazes)》,里斯本,官印局,1885年,卷6,第36-172頁上有一詳細報告。
   ③原文爲Alexandre Metello de Sousa Menezes。麥德樂係Metello之譯音。關於麥德樂使華始末,漢語方面可見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雍正朝起居注冊》,中華書局,北京,1993年,第2冊,第1175-1177頁,《大淸會典事例》,1963年臺灣版,禮部,朝貢,貢物,卷393,第12-13頁,同書,禮部,朝貢,迎送,卷398,第3頁,同書,朝儀,卷395,第5頁,同書,賜予,卷396,第11-125頁,梁廷楠《粵海關志》,道光刊本,卷22,第24-25頁,梁廷楠《粵道貢國說》,《海國四說》,中華書局,北京,1997年,第228-229頁,周景濂《中葡外交史》,1936年商務版,第158-160頁,郭廷以《近代中國史》,1979年臺5版,第1冊,第157-160頁;外語方面可參考:若澤·德·耶穌·馬利亞(José de Jesus Maria)《中國與日本亞洲(Ásia Sínica e Japónica)》,澳門文化司署,1988年,第2卷,第10篇,第5-6章,第182-192頁,埃杜爾多·布拉藏(Eduardo Brazão)《葡中外交關係史札記(Apontamentos para a História das Relações Diplomáticas de Portugal com a China)》,里斯本,海外總局,1949年,第109-162頁,及薩安東《葡中關係硏究(Estudos sobre as Relações Luso-Chinesas)》,里斯本科技大學社會曁社會科學系-澳門文化司署,1996年,第33頁,林慕士(João de Deus Ramos)《葡中外交史(História das Relações Diplomáticas entre Portugal e a China)》,澳門文化司署,1991年,費爾南多·科雷亞·奧利維拉(Fernando Correia de Oliveira)《五百年的葡中接觸(500 Anos de Contactos luso-Chineses)》,《公衆報(Público)》,東方基金會,1998年,第95-104頁及羅瑪利、金國平《梵蒂岡圖書館羅馬“維特利奧·埃曼努埃爾二世中央國立圖書館”庋藏張安多神父返華及麥德樂所率葡萄牙使團未刊文獻(Documentos inéditos da Biblioteca Apostólica Vaticana e da Biblioteca Nazionale Centrale Vittorio Emanuele II de Roma sobre a viagem de regerso à China do Padre António de Magalh~æs e a embaixada portuguesa de Alexandre Metelo de Sousae Meneses)》,澳門基金會,葡中關係硏究中心,1999 年。
   ④原文爲Príncipe D.Manuel。
   ⑤原文爲António de Magalh~æs。葬柵欄敎瑩。
   ⑥原文爲Francisco Xavier Rua。
   ⑦原文爲Requexos。
   ⑧原文爲Nossa Senhora da Oliveira。
   ⑨原文爲Duarte Pereira。
   ⑩安東尼奧·卡內羅·阿爾卡索瓦(António Carneiro Alcaçova)。
   (11)漢籍作“番差”。
   (12)曼努埃爾·耶穌·德·瑪利亞(Manuel Jesus de Maria)。
   (13)原文爲chapa。
   (14)張象乾。
   (15)俗稱“四衙”,即捕廳。
   (16)吳元。
   (17)胤祥。
   (18)此爲使團最主要的目的。
   (19)內務府郎中兼佐領常保柱。
   (20)張安多神甫。
   (21)原文爲Frutuoso Xaxier Pereira Pinto。
   (22)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