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考察



廣州北回歸線標誌塔

陸海寧

  每年6月21日(夏至日),正是太陽直射點通過北回歸線之日,從此,太陽就不再向北直射,而是向南回歸,直至南半球南回歸線夏至日直射,再向北來回移動,年復一年,始終在南北回歸線回歸。
  作為世界地理標誌線,具有特定的天文地理含意,因而歷來是地理學、測量學、地圖學、氣候學、生物學和農業科學等許多學科用以闡明事物的地理特徵的分佈界線。在學術上和生產上佔有重要地位和廣泛的實用價值。
  北回歸線通過我國的台灣、廣東、廣西、雲南四省(區)、長達二千多公里。經過的重要城鎮有廣東的廣州、汕頭、封開、台灣的花蓮、嘉義等。它經過廣州市北郊有三處:一是通往廣從公路的太平場,二是通往花縣的平山官祿布(洪秀全故鄉),三是京廣鐵路線的軍田站,均是交通要道。而廣州市北從化縣太平場,是通往從化溫泉-流溪河-南昆山的旅遊線上。這裡交通比軍田站和官祿布更為方便,東北距從化縣城(街口鎮)19公里,西南距廣州市41公里,離龍門縣的南昆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和水明如鏡的流溪河水庫國家森林公園遊覽區52 公里,距著名的旅遊勝地從化溫泉也只有36公里。據近幾年來的統計,每年國內外旅遊者30-50萬人次,特別是國外旅客眾多,是興建北回歸線標誌塔的理想之地。
  1985年12月17日,我國大陸第二座北回歸線標誌塔,在廣東省廣州市太平場建成,成爲目前我國和世界上南北回歸線上一座規模最大最高的標誌塔。標誌塔不但能使國人怠性地領略熱、溫兩帶的不同訊息,普及科學知識,並有助發展國際旅遊。
  聳立在廣州從化太平場油麻埔的北回歸線标誌塔,分主體工程、地面布局和附屬設施三部分,佔地28畝。


  宏偉的北回歸線標誌塔


  一.標誌塔主體工程:其塔型是混凝土花崗岩石砌混合结構,分塔台、塔身和塔頂三大部分。塔身高23.5米(示北回歸線緯度數),連塔台整座高爲30.4米。塔台爲天壇式,高4.5米占地1024平方米,分三層,首層高1.35米;第三層為塔底,內為半球面,呈凸圓型,直徑9米,高1.75米;每層各9級台階,共27級。一、二台階用石欄杆。塔台全部用花崗石砌成,塔台地石以象徵性八卦排列,石攔雕鑿簡單圖案,富有民族特色,寓示中國大地。塔身似火箭。基座高7米,基部蓬下圓錐形混凝土結構,貼砍假石,東南西北各有拱門,以便遊客進內站在中心可望頂球。塔底呈球面狀,正中鋪花崗岩石,雕刻一半球形輪廓,以直徑4厘米黃銅柱嵌入中心點,以示廣州位置。並沿東西向鑲嵌粗銅條,以示北回歸線繞著地球分向東西無限延伸。蓬上塔身全部用花崗岩砌成,塔身四翼,分示南東、南西、北東、北西。塔內中空,塔內徑從5米縮至1米,塔身厚由80厘米縮至20厘米圓形啣接基座,正面刻上「北回歸線標誌”(字大60×60厘米)並貼金泊,醒目大方。塔頂部是不銹鋼筒托直徑120厘米的空心銅球,是用26塊3毫米厚的銅皮焊接而成,暗含6月21日(或22日)夏至日之意。中間有一個直徑10厘米的圓孔,供太陽直射校驗,其最大誤差小於3毫米,發光的銅球上有5條紅線,中間一條紅實線代表赤道,南北23.5度兩條紅虛線代表南北回歸線,南北66.33度兩條紅虛線為南北兩極圈。同時銅球又象徵太陽在陽光的普照下,在花崗岩(石英、云母)發光的閃爍下顯得格外雄偉,當夏至日太陽直射銅球中空,光點投影到塔底球面銅柱點上,表示直照廣州,北回歸線於北經過,證實了太陽射北回歸線上,從此,太陽也就不再向北直至南半球南回歸線上夏至日直射,再向北來回移,年復一年,始終在南北回歸線間回歸。這是多麼有科學意義的實驗場所啊!


  溫(帶)熱(帶)二老


  二.地面布局:一組以標誌塔爲中心,按地形佈置一大圓圈,用花色水泥鋪成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5條緯線(路)和標誌塔通過子午線(路)的地理標誌,標誌塔正好建在子午線與北回歸線交點上,在5個緯度帶內各種熱、溫、寒五帶代表植物;在標誌塔台階下左前方,豎一高2米、寬90公分的石碑,刻上碑文,讓參觀者一覽槪況;另開一條寬5米公路與廣從公路相聯結路中心(標注紅色北回歸線)和一個停車場。並在廣從公路兩向距標誌塔100米處各立一長牌,標注「前面是北回歸線標誌塔,一切車輛和行人慢行」,以引起注意。
  三.附屬設施部分:包括圍牆、門房、管理室、展覽室、休息室和圍牆外的旅遊商店,酒家、飯店、攤擋......等。
  廣州從化太平場北回歸線標誌塔建在廣從公路之旁,從化溫泉-流溪河-南崑山旅遊線上,果園之中,遠山青,近野翠,塔影巍巍,雄偉壯觀,很有氣魄,裝點得祖國南大門更加壯麗,錦上添花。為廣州、廣東、全國人民和港澳華僑以及外國人士增添一個旅遊的好去處,為廣州市建設增添一朵科學之花。人們來到這裡,欣賞建築工藝、繪畫、雕塑三結合的標誌塔,可同時領略熱、溫兩帶的不同信息,獲得豐富的科學知識;仰望長空,又開雙腳,踏熱、溫兩帶,如碰巧是夏至日,站在這裡,更是身處春、夏兩季的交替時刻,此時此地,時間和空間是如此巧妙的結合,人們看不到自己的身影,直正領會到地球斜著身子在黃道十二宮之間轉動,太陽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回歸......這時刻攝影留念,意義雋永。
  《碑文》
  廣州北回歸線標誌塔
  北回歸線是地球上太陽能夠垂直照射的最北緯線,每年夏至,陽光正射於此,是熱帶和北溫帶的分界線。它在地學、氣候學、生物學和農業科學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
  北回歸線通過我國台灣廣東廣西云南四省(區),長達兩千多公里,它剛好穿越廣州市,值得引以自豪。為了教育國人、普及科學知識,選定從化縣太平場油麻埔(北緯23 26'28″44)興建標誌塔。
  此工程由從化縣人民政府承建,於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五日動工,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七日竣工。
  廣州市人民政府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七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