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發亮的流溪名珠
黃潔貞 陳綺雯
在考試後,我們拋開書包,合上書本,脫去校服,換上一身的便裝,便開始了一連兩日的番禺、廣州、從化考察,踏上「放眼世界,認識祖國」之路。
雖然我會名為史地學會,但我會的考察活動卻不局限於考察那些有關歷史、地理的地方,例如我們今次就參觀了一個自然與科學技術的結晶——流溪河水力發電廠。該廠位於廣州市東北部從化旅遊走廊中段,是一個新興起的旅遊勝地,故又名為流溪明珠渡假村。
流溪河——發源於從化縣呂田桂峰北麓,流經從化縣、花縣和白雲區,與白呢河相匯注入市區白鵝潭,是廣州地區北部的主要河流。因為源流由很多溪澗水匯集,故得名。由於它的豐富水力資源,所以便在此建立了全國第一座水力發電站——飛濤電站(即流溪河水力發電廠)。
電站派來了一位出口成章的導遊,她稱,流溪河水力發電廠的年發電量達1.8億瓦小時,曾是全國第一的發電廠。我們一邊聽導遊介紹,一邊跟她參觀。首先走進地下廠房,一踏進去就聽到沙沙的水聲,隆隆的機器轉動聲,不久更感到有點「陰風陣陣”。地下廠房有四台機組,是立式水輪發電機,而每個水輪每分鐘轉五百次發一萬度電,它們能發電完全是靠山上水庫流出的水,經過落差最高為110米的管道,沖到這裏時所產生的強大水力切割磁力線來產生電力的。現時因爲其他電廠的發達,故該廠發電與否是由廣州市有關部門決定的,而所發的電主要是供廣州市和本廠房使用,其餘的便會通回廠房儲存起來。還有一點是導遊再三強調的:「本廠房能順利運作完全是因爲有老天爺的照顧。」可想而知水對他們是多麼的重要。
踏出地下廠房,我們便乘車到山上遊覽那供水給電站的水庫。它是廣州市唯一的大型儲水庫,而且擁有一個雄偉壯觀的大主壩。這座混凝土單拱主壩長255.5米,高78米,上有7個溢流孔,在洩洪時便會大派用場,可以防止洪水強大的沖力破壞壩身。而這個大水庫的蓄水量達3.25億立方米,真是一個既可用又可觀的大水庫。可用?的確的。它的水既可供電站發電,同時也灌漑了從化縣、花縣和白雲區等地區的45萬畝農田、養活了二萬條以上的魚,真不知它的存在養活了多少中國人!可觀?也當然是。這裏群山萬疊、湖水翠綠、空氣淸新又怎會不吸引到一班又一班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觀光呢?又怎可以不招來一群又一群的三五知己蕩舟湖上呢?
沿壩踏下九十八級石階,就來到一個黑洞——萬福洞。萬福只是取其音,希望人們遊覽後能得到幸福,而真正意思卻是要告訴遊人這是一個有「萬隻」蝙蝠的洞。這洞的盡頭其實是一條洩洪時用的去水道,平時就供遊人參觀。我們便懷著冒險的精神走進去看看。但現在回想起當時的情景,真是不知可笑還是可驚呀!因為洞裏又濕又滑、又涼又黑,偶爾有幾隻突如其來的黑色小型戰機——蝙蝠——從前後右左飛過,嚇得我們左閃右避、哎呀鬼叫,最後大家在小心翼翼、手牽著手、互相掩護的情況下,才有驚無險地走出黑洞,「重見光明」。
發電廠發出的電曾經把流溪這地方照得光輝燦爛,得到不少的美譽,但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很多實力更大的電廠相繼出現,它的地位自然改變了。不過,正如山上的其中一句石壁題記:「山不在高,有仙則明。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雖然它的光輝不復再,現在只屬國家裏的小型電站,但它繼續為人們服務,其存在仍然是有價值和意義的,再加上它的自然魅力,把這顆流溪明珠照得更亮更光,成為新一代的旅遊勝地,讓更多人看到它新的光芒。
與女導遊合照於流溪河森林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