籐器業
方舒琪 林思敏 梁家嘉 梁劍丹 陳暢偉 陳麗靜 黃碩瑩 鄧志堅
只要有房子,就能找到傢俬的影子:椅子、書桌、梳化、書櫃、床......在這林林總總的傢俬中,有木製的、鐵製的、玻璃製的、皮製的......速有一種——籐製的。
籐製傢具、擺設、日用品的製造及銷售,在澳門已有很長的歷史,是一個頗「老」的行業。在澳門的興盛時期也很早,現已步入式微,這裏見證出一種古老行業的興衰,也代表了不同行業的同一命運。
這份報告,將會爲大家介紹到:
(1)籐及籐器的種類和售價。
(2)籐器業在不同年代的發展情況。
(3)籐器的製作過程及工具。
(4)籐器保養。
一.澳門籐器業初期的發展
在各種各樣的「老」行業中,籐器業可算是澳門歷史悠久的行業。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全澳已有五家籐器廠,大約有六十名工人。有個別的工廠更配置有車籐機等設備。相對於當時的科技先進程度來說,已是十分了不起了。尤其在澳門這個小城當中,已經算非常先進了。戰後,一九四七年到一九五零年這短短四年間,澳門的籐器廠已增加了一倍,達十多家,而工人的數目亦增加至大約一百人左右。七十年代末期,全澳已有接近二十家大大小小的籐器廠,大約有六百名工人。這些籐器廠主要集中於司打口、下環街一帶。其製成品會大量輸往外國,以外銷形式爲主,主要輸往歐、美等國家。
在中國人開放的同時,外國人亦興起一股「中國熱」;對於富有中國傳統藝術色彩的傢俱、擺設及日常用品特別有興趣。這就成這籐器業興盛的原因,籐器傢俬的線條大方、外形美觀,更有輕便、小巧的特色。而且予人一種涼快、舒適的感覺,比起笨重的木傢俬,籐製傢俬更顯精緻輕巧、又不失中國傳統特色。再加上本澳的籐器製造技術不斷提高,款式和品質力求完美,盡量適合外國人士的要求。因爲以上種種因素,在許多外國人的庭園、露台、廳堂、臥室也有籐製家具的蹤跡。
另外,六十年代澳門勞動力豐富,而且大多是年青人,其工資亦不高。據當時統計得知,專業人員月薪只有約一千二百元;普通工人有約七百元;實際上生手工人只有五百至六百元左右;熟手工人每月則有一千二百元至一千五百元不等,比香港同一行業工人的薪酬低一倍左右,替本澳的籐器業省下不少人工成本,使其競爭力大增,也吸引不少香港人特地來澳購買傢俬。
製造籐器需要較大面積的工場,在寸金尺土的香港是很難維持的;但澳門卻剛巧相反,當時正值工業開始蓬勃的時期,還被列入第三世界地區,所以廠房價格和租金都較香港廉宜;因此吸引了一批港商轉移到澳門投資設廠經營。此外,由於中國大陸在八十年代初才開放市場,所以這時期本澳的籐器業不需要面對如此大的競爭:包括人工、廠房面積、技術等,在當時來說,澳門仍處於有利無害的優越地位。
總括來說,澳門的籐器業在六十、七十年代達至鼎盛,其原因主要在於:
(一)外國興起「中國熱」,具中國傳統特色的籐器傢俬及擺設大受歡迎。
(二)勞動力豐富、人工較低,減低其人工成本。
(三)廠房價格及租金較廉宜,吸引大批港商投資。
(四)外國經濟較好,使籐器的銷售額大增。
(五)印尼對籐的出口未加以限制,原料價格很低。
但是,籐器業在澳門的發展盛極而衰,自八十年代初起,籐器業發生很大改變。
二.澳門籐器業中期的發展
在籐器業發展的中期,即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澳門的籐器業可謂遭受到打擊,籐器的原材料當然是籐,所以籐的價格變動對籐器業的影響很大。很不幸地,籐主要來源國家——印尼,在一九七九年五月開始,限制籐材出口,籐的入口數量減少,籐的入口價自然上升。自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零年間,最爲厲害,至一九八一年才稍爲回穩。一九八零年至一九八一年,灰籐的價格由二百二十元上升至四百八十元,升幅高達118%,而大籐包括籐枝則由二百七十元升至三百元,增幅達一成。至於籐心、籐皮的價格變動則不太大。
除了這個打擊,當時澳門籐器業亦碰到另一個打擊。八十年代初期,正値中國市場開放,對比起中國,澳門的人工,廠房租金及價格等種種的生產成本,都要比中國高。因此,籐器廠家便再不能在澳門設廠,遂把廠房移到中國內地。除了是因爲經濟因素,人手問題亦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澳門人漸漸不喜歡入行,舊人轉職,年青人不願入行。反而在中國內地,人手方面並不缺乏,以至當時有些本來是由香港移到澳門來的廠家,亦再進一步移向中國。
即使在雙重打擊之下,澳門籐器業發展中期的成績,卻也是中規中矩的。一九八零年,全澳持牌大小籐廠二十家,大約有六百多名工人。但在一九八二年,卻因以上種種原因而有所裁減。在出口値方面,一九八二年是較差的一年。一九八一年,藤竹草製品出口值有$11,091,810元,但在八二年則回落至$6,206,909元,降幅為44.4%。因廠房的北移,可以減低成本,售價亦隨之而降,買家自然增多。而且在八十年代後期,澳門將回歸中國,不少住在澳門的葡國人都準備離開,返回自己老家。他們多希望能帶一陸富有中國特色的紀念品回去。因為籐器是種很好的選擇,不但輕便、舒適、涼快,又耐用,無論放在房子裏或庭園中,也是美觀而耐用的家具。

在這段期間,澳門籐器業道路雖然坎坷,但仍能穩步發展。除了因為環境因素,從業者的努力和堅持,亦是不可抹煞的。
因此,八十年代可算是籐器業發展的穩定時期。進入九十年代,籐器業面對著極嚴重的問題。
三.澳門籐器業現狀及發展
經過七、八十年代,葡國人大肆「掃貨」,有這短暫"繁榮"之後,澳門籐器業的發展漸趨平淡了。
近年籐器業逐漸式微的原因,包括:
一.經濟差,市民購買意慾低—由於近年經濟蕭條,各個行業皆因生意難做,而籐器業亦不例外。儘管籐器傢俬耐用,但其價格相對亦頗高,一張籐沙發售價達二仟多元,因此人們寧選擇相同價錢的真皮傢俱也放棄購買籐器傢俬。
二.少人入行—由於學造籐器傢俱的時間挺長,據該店負責人透露,要學造好一張籐沙發要約三年以上的時間,而且體力消耗甚大(因此沒有女性參與),所以令不少現實的年青人對此行業卻步。而廠商則把廠房搬往中國大陸,如坦洲、東莞一帶,因爲大陸人工相對較低,而且手工也不俗,因此澳門有不少廠房北移發展。
由於以上兩個原因,澳門的籐器業已漸漸地走向式微的時期。
現在的籐器鋪多數採用「薄利多銷」,以吸引顧客,還是可以經營下去的。現在澳門的籐器廠均大多設立門市部。而在門市部售賣的籐器用具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給。而放在門市部的籐器多是較受人歡迎,因可供即時購買,而其他較冷門的,人們亦可自由選擇大小尺寸、款式,訂造一張合自己心意的籐器傢俬。近年由於消費者要求多,因此大多訂購。而籐器工廠爲迎合潮流所需,亦已漸漸改變籐器的樣式。一些特別而美觀(如仿歐化的)亦已應運而生。
由於澳門地小人多,對比起鄰埠香港的面積和人口,確實不成比例,因此,儘管香港租金貴,但相對價格亦較澳門高很多,而且香港家居面積小,所以嬌小玲瓏的籐椅則大受歡迎。兩埠相對而言,香港的發展潛力實在比澳門優勝得多。
究竟甚麼方法才可使式微的澳門籐器業復興呢?我們認為,籐器鋪應在報章上多賣廣告,以作宣傳,因為籐器製造業屬一冷門行業,一般市民接觸不多,因此要留住熟客,更要吸引更多新客,這一筆廣告費也是在所難免的。另外,在這經濟低迷的年代,要設計一些更精巧而又實用的產品,以刺激銷量。


四.籐器的種類
籐器傢俬是中國最古老的傢俬之一。籐器的原料是籐皮、籐心和籐枝。籐主要產地是印尼。而印尼籐亦是籐中最好的,其次是緬甸籐、馬來西亞籐和泰國籐,而中國籐則排名較後。由於印尼處於熱帶雨林區,因此十分適宜種植籐。籐野生於樹林中,因此籐本身價值比較低,籐器傢私價錢貴的原因是因為運費的成本比較高,而人工價錢亦頗高。主要分為大件和小件兩類,大件包括:搖椅、單張籐椅、整套傢私(茶几,墊子,三位椅)、籐床、屏風等……小件種類就更多:籐架、報紙雜誌架、鏡架、洗衣籮、帽、花瓶、衣架、茶几、燈罩,種類繁多。
而籐製傢私和用品中,最受歡迎的是:
(一)老人——安樂椅(搖椅)
(二)年青人——梳化,餐桌椅(一張桌子和四張椅子)
(三)普通人——籐椅(包括單張、多張),雜誌架
(四)家庭主婦——洗衣籮、籐鏡架、籐衣架
籐器的顏色有很多,除了最基本的淡黄色外,普遍還包括綠、紫、紅、啡色等,籐器的顏色是用在香港買回來的染色粉噴上去的,而籐器噴上不同顏色後,鮮艷奪目,更能引起顧客的注意,增加銷量。

五.籐器製作工序
既然說是籐器製作,首要的條件當然是買籐啦!一種優質的籐,籐身是色澤均勻、平滑無孔、沒有斑紋的;而越粗的籐,耐用性就越高,價錢當然也越貴。
選購了籐後,便將籐條拿去浸硫磺,這步驟是用來防止昆虫把籐蛀蝕。待籐條乾後,就要把籐條用碌籐機削去表層,之後才可以進行紮製;但由於籐條實在太硬,所以先要利用火槍的熱力,將籐條的籐皮軟化,然後才紮製。因為這個工序需花上很大的力氣,故此通常也只會由男技師擔當。
在籐條被紮成固定形狀後,用砂紙將每件籐器打磨光滑,再用顏色粉開成的顏料上色,常見的色粉有棕色、綠色、紫色和藍色等。
當紮製、打磨、上色的過程完成以後,便可以作最後一個步驟----塗上「光油」及「力架」,這樣會使籐器較耐用和美觀。
總括全個籐器的製作過程,大致上可分為七個部份:
(一)去籐皮
(二)浸硫磺
(三)用火槍軟化籐枝
(四)紮製形狀
(五)打磨
(六)上色
(七)塗「光油」及「力架」
製造一套籐器傢俬,大槪需要三天至十天的時間。


附錄
籐器的保養
很多人會質疑籐器的壽命,籐器只不過是由脆弱的籐,用釘等工具「湊」在一起,其壽命可以有多久呢?
其實,據籐器店的負責人透露,只要有適常的保養,籐器的壽命是可以很長的,一般可用十多年,可算是「經久耐用」的一種傢俬。
前文所提及有關籐器傢俬的製造工序中,每一個步驟都對籐器耐用程度有所幫助,其原因是:
(一)塗在籐器上的油漆、「光油」及「力架」都會使籐器受到一層又一層的保護;經得起日曬雨淋,不易損毀。
(二)「光油」及「力架”是不會滲水的,籐器不會因吸水而腐壞。
(三)家中養有貓、狗等寵物的人亦不用害怕,這一層又一層的保護使動物不能抓壤籐器的本身。
(四)對於蟲蛀方面,由於籐是一種很特別的植物,如果在加工前沒有被蟲蛀,則很少機會受到蟲的威脅。
(五)在製作過程中,工人會把籐浸在硫磺中「焗」一段時間,可進一步防止蟲蛀的危險。
故此,即使經過十多年的使用,籐器產品也不會毀壞。但如上述,保養籐器產品是極其重要的;籐器表面的「光油」、「力架”始終也會剝落,使籐接觸到空氣及水份,使其顏色變黃加深;若要「翻新”這些籐器,就需送到店子裏修補了。工人會徹底把剩餘的「光油」及「力架」用砂紙刮掉,然後再把色粉噴到籐器表面,再塗上一層「光油及「力架」;經過這兩程序,殘舊的藤器就會煥然一新了!
對於日常的打理,籐器表面的「光油」及「力架」不透水,故此,清洗籐器時用清水給籐器抹乾即可。甚至用水直接沖洗也可以,還可以用吸塵機吸出在細微地方積聚的塵埃污垢。
總而言之,籐器並不難打理,只要定期清潔,替籐器做些修補就行了。
資料來源
澳門總覽 黃漢強、吳志良主編
澳門工商年鑑 大眾報出版
鳴謝
瑞記籐器公司
健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