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紀遊
 

埃武拉——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文化古城

陳振業 歐競立 李樹仁

  由於我校在MPEI中勝出,成員的我們,便有幸能到萄國一趟。雖然之前通過Internet已對埃武拉此一萄國小城有了初步認識,但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能夠親身體驗那裏的生活環境和欣賞其歷史遺跡,當然是一次難得的經驗。
  埃武拉位於萄萄牙阿蘭特茹高原上,海拔大概爲一百五十公尺,地平綫廣闊、氣候乾燥、空氣清新、天空蔚藍、陽光普照,屬地中海型氣候。
  對於萄萄牙人而言,埃武拉是一處最令人引起回憶及最具詩情畫意的地方,散發著一種強烈懷舊味道。那陰暗的窄巷、縱棋交錯的十字路口,高低曲折的道路、哥德式的圓拱、古羅馬式的塔、遠年的城牆等,仿佛將我們帶回一個遙遠的、如詩似夢的世界一樣。
  此外,在埃武拉還存在很多不同年份、風格各異的著名建築物,如文藝復與等期的大閘門、巴洛克式的築物、宏偉的皇宮、古羅馬式的聖堂、殷理基式的噴泉、阿拉伯式的庭院等。
  在葡萄牙的所有城市中,埃武拉是最具有豐富歷史背景的一個。在羅馬帝國統治時期,最初起名爲艾保娜·史利亞尼斯。後來,此城被羅馬將軍些多里奧鞏固下來,之後便升格爲自治市。而在八世紀初,埃武拉被阿拉伯人攻佔,之後又被葡國官軍官謝柳道收服,他成了城市的堡壘長官,此後葡萄和多朝元首的宮庭皆建在埃武拉,而埃武拉後來成了國內第二重要城市,僅次於現里斯本。從那時開始,無數民用及宗教用的建築物逐漸出現,埃武拉亦開始了它的光輝歲月。
  埃武拉的藝術史也悠久豐富。羅馬帝國時,期在建築學上留下了不少如城牆和聖堂建築等藝術巨構;而當葡萄牙人在統治亞蘭將地區後,風格改變了。當約翰一世登上王位之後,埃武拉便成爲全國藝術之重要中心,宮廷興建、修院不斷擴張,遺留下很多富有特色的建築物。文藝復興建築風格最先是法國修士所引進,而其中“依斯波蘭小初”,無論在築外形和內部裝飾都算是最早期採用此種風格的代表作品之一。在十六世後半期巴洛克手法逐漸被採用,從大學教堂及謝柳廣場之噴泉等建築物裡表現出來。
  總括來說,埃武拉是葡萄牙古典藝術發展史上佔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實是一個充滿神秘和特色的地方。在八月六日,我們便由里斯本乘仕旅巴士向埃武拉進發。經過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終於到達此一古城。穿過圍繞此城的城牆,我們便到加布里爾佩雷拉的大門。此中學爲我們在進行是次比賽期間我們的‘拍擋',而該校


  羅馬神殿師生們也早已在校門前等待我們的到,訪場面頗爲熬鬧。各自介紹一番以後,我們便浩浩蕩蕩的步入校園參觀了。
  首先我們到陳列了他們參賽成品的展覽室參觀。沿途經過的課室,都比澳門學校的課室寬敞得多,而走廊的設計也頗具心思。對於我們這些習慣了擠迫學習環境的澳門學生來說,眞是有點羨慕,而看到了展覽後,都覺似曾相識,一幅幅澳門的圖片,一張張同學們繪畫的澳門風景畫——這些全部都和埃武拉同學合作的成果。看見了那些美麗的作品,滿足感油然而生。期間更進行了一個簡單而隆重的交換紀念品儀式,雖然紀念品的價值不高,卻代表了我們和埃武拉同學數個月間合作的回報,意義不能以金錢衡量。
  離開學校後,我們便前往當地的市政廳。可能之前在Internet上已有溝道,此時雙方同學和老師都已熟絡起來,開始談天說地,互換地址等,無所不談,整個隊伍也充滿著歡樂的氣氛。
  當地的市政廳非常宏偉美麗,充滿藝術氣息。又進行了一次互贈紀念品儀式。今次的意義可不同了,我們不只是代表學校而是代表澳門呢!儀式完結後,我們和埃武拉的同學便一起到城牆外的餐廳內吃午飯。可能要讓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吧,所吃的很多也是我們完全未見過的“地道美食”——一些很像通心粉的食物,湯底則用藻荷葉煮成,而那些粉和醬無甚分別。
  午飯後,我們再進入城牆,參觀埃武拉的市區。首先我們達謝柳道廣場。謝柳道廣場噴泉建於一五七一年,用白雲石所建,在噴泉之頂有一項青銅製的皇冠,另外還有八個怪像,也是用銅所塑造,接傳統,此乃象徵著那八條通經廣場之馬路。而廣場內有個露天茶座,看其人在那裏悠閒地“歎茶”,若非時間緊迫,眞的有衝動到那裏感受一下那份悠閒和舒適。之後我們便到羅馬神殿參觀。這是半島上僅存和保護得最好的羅馬遺跡。


  謝柳道廣場


  山崗上的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