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課的學習心得
陳子聰 蔡亮宏 崔偉祥 危廷 陳志毅
地理課的學習心得
我們在自然地理學中了解到地殼及地層的變動等,使我們從中學到了很多有關地理的知識,以下便是我們的一些得益——你應爲地理是一門科學嗎?
我們這組讀完了地學中的地殼部份後,對地理有了新的理解——地理是一門科學。因爲它具備了科學的基本條件:
一·具體性:
要有一定的研究對象,內容不散漫,範圍不變動,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地表上各種現象的分佈及其相互關係,這就是地理學研究的具體性。
二·正確性:
要有絕對可靠的內容及合乎科學原理的解釋。而地理學所採用的資料、數字和理論,並不抽象、誇張、籠統,且不含混,故此,其絕對可靠性是十分高的。
三·系統性:
要有前後一貫的內容和理論,凡不相干的資料和理論,雖正碓,也不採納,這便是系統性。
我們的慨嘆!
人類生活的地方是地球的表面,而地理是專門研究這方面的事,故此,人類是有義務和權利去了解地理是什麼。地理知識對於每一個人的生活及其生活環境都有密切的關係。人類的生活無論是如何地簡陋或如何地進步,都離不開與他生活的地理環境,因爲它們要有切實的配合,所以人類想改善自己的生活是必須從地理入手,而生活的改進是必須改進其居住地的地理條件。如果一旦忽略了地理條件,卻妄談改善生活必難成功。以下是我們從歷史中得到的例子:中國人生活窮困,一般人都埋怨中國的地力未能開發,儘管如此埋怨,卻很少有人來提出研究地理的系統策略,更少有人研究怎樣開發中國的地力。中國人羨慕一些發達國家的人民生活優裕,國力富強,但卻沒有明白這些國家的人民怎樣努力地開發自己本國的地方,亦很少有人注意到中國自春秋時代直到現在這悠久的時間內,有很多人研究歷史,卻很少人研究地理;歷史是了解以往的學問,而地理卻是了解現實的學問,兩者是必需密切地配合,正如德國哲學家康德所說:“時間上的敘述是歷史,空間上的敘述是地理,時間與空間豈能和我們分離呢?因此德國不僅注重歷史學,且亦十分注重地理學。雖然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戰敗,但均能迅速恢復。中國自滿清廢科舉、興學校,吸收歐美新文化。但直到現在,卻依然很少人研究地理,這不是一件奇事嗎?
有關地理課外的探求
一·地理學觀念的產生:
自從有人類以來,地理觀念已經存在的;人類爲了謀求生存,必須先注意到其居住地方的環境。人類可以安全地居住在其地上而無災禍,這種對於地域選擇,就是地理觀念的起源。
二·地理學產生的基礎:
地理學必是科學發達以後的產物,因爲它必雖依靠各種科學力量的幫助把各地方很紛亂的自然現象加以合理的解釋。
三·地理學的出現:
從上文可知人類生存最初注意到的事,便是自然環境中各種現象的變化。以後由於知識增加、慾望擴大,對於這些現象必須尋求正確的描述以及合理的解釋,這些就是地理知識起源。最初地理知識是無系統的,其中經常夾雜著不正確的地理資料,不合理的解釋。後來把這些散漫而且沒系統的地理資料整理後,就是地理學。
四·地理學的研究對象:
地球表面是人類的家庭,那麼人類對於地球表面的各種現象及其相互的關係當然要清楚地認識。每個人對於他的本鄉本土或本省本國的面貌,都希望能清楚地了解。所謂的本土本國,不論其面積的大小,位置的遠近,都是地球表面的一部份。而這一部份可稱區域,而區域便是地理學研究的對象。因此簡單說來,凡以區域爲研究對象的科學就是區域地理學。而其中又分爲兩方面的研究——
1.自然地理學它的研究對象是自然環境,即對氣候、地形、土壤、生物、礦藏及海洋等的研究,也就是我們現在學的地理了。
2.人文地理學它的研究對象是人文環境,即對人口、聚落、交通、物產和貿易等的研究,而這與自然地理也有極密切的關係。
五·地理學的發展方向:
1·由於航空、航海以及採礦等各種科技日趨進步,地球表面已不是幾何學上的球面。而是包括大氣層的下部和地殼上部,湖海和動植物也包括在內,理學環境要作爲一個有機整體來研究。
2·地理的研究對象主要仍然是人類的活動範圍內。
3·人類的活動中最主要的一項是經濟。因此,“經濟地理”可能成爲地理學最新的一個項目。
4·現在的地理學對於初學者應當從通論開始學起,然後是研究區域,這是初學者的一個方向和一種程序。
5·一個地理區域的個性是有機的。隨著時間的前進而有所改變。如果構成區域個性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有了變化,地理區域的個性必然隨著變化,且此一區域與其他區域之間的關係亦必然隨著變化。因此有機的區域地理研究,必爲研究區域地理學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