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百業
 

涼茶鋪

梁欣欣 岑嘉佩 楊旺玲 趙翠玉 羅凱華

序言:


  涼茶業屬於本澳古老行業之一,在現今社會中看來並不重要。但是,當我們感到不適的時候,它卻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涼茶店遍佈在澳門的每個角落。而涼茶與中藥的關係更是非常密切,因爲涼茶也含有與中藥一樣的治療功效。只要在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會有涼茶的出現,因爲飲涼茶已成爲中國人的習慣了。

【一】涼茶的由來:


  據傳涼茶起源於神農氏時期,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最初是起源於北方,後來傳至南方,涼茶可算是中國人所共知的藥方。歷史上嶺南爲嵐瘴之地,多雨、潮濕,先民們爲了除去濕熱,適應環境的改變,遂採集一些清熱、解毒、消暑、去熱的草藥,並經過一些具有中國醫藥知識的人長期的實踐配合,遂各施各法,創造出各式各樣的涼茶。製售涼茶的藥店、攤檔也隨著社會的需要而不斷得到發展。

【二】涼茶鋪的涼茶:


  各涼茶店的所售的各種涼茶的材料並不完全相同,各有特色,在春、夏、秋、冬的季節,各種涼茶的配料都會有所改變,而且材料的藥性繁多,令人難以學會及理解其製法,所以很多創業多年的涼茶店都是世襲的形式經營的,由一代傳一代。涼茶從古至今由於受到政府一定的限制,有些藥材不能再出售,所以也會有一些品種會遺失,但幸好數量並不多,所以我們都能嘗到眞正歷史悠久的涼茶;而現今各涼茶店都會按四季的不同轉變去創出新的涼茶秘方,以配合不同人士的需要,但是,新創的品種並不多。


  位置賣草地的涼茶鋪

【三】涼茶的功用:


  由於氣溫、濕度及氣壓的變化各有不同,就會令身體出現各方面的不適,例如:頭痛、腰酸背痛、四肢軟弱無力、疲倦不適、胸口悶熱、風濕和消化不良等病態;而各種不同用途的涼茶則能發揮其作用。多數的涼茶都是用於治病,而清熱氣的涼茶就用於預防。涼茶有多種配方,都是按其中的藥性、氣味及客人的體質去煎煮,因人而異,主要分爲:(1)苦寒瀉火除濕的;(2)甘涼清熱除鬱的;(3)甘涼清熱潤燥等三種,有單味,也有複方。苦寒瀉火除濕的涼茶,對於人在春夏和夏秋的氣候中所患流行病的疲勞症狀,非常有效。在市面上出售的王老吉茶及廿四味涼茶等,都是屬於這一類。單味的涼茶則有水翁花及三椏苦(澳門以三椏苦較普遍)。此類苦寒瀉火除濕的涼茶,其中最多用的生草藥,約有以下三十種:崗梅根、布渣葉、水翁花、金櫻根、金錢草、鴨腳皮、山芝麻、救必應、狗肝菜、金線草、五指柑、黑面神、淡竹葉、鐵包金、金絲草、火炭母、地膽草、白花茶、千層紙、葫蘆茶、路兜勒、蛇泡勒、相思藤、大頭陳、三椏苦、苦瓜乾、金剛藤等。其他用於個別的加減也有四十餘種,總括範圍都有七十多種,這是組成複方涼茶的單味生草藥。這一類苦寒的涼茶,對於身體虛弱及孕婦都不宜飲用。涼茶的配方不是越多越好,只要有適當的藥材,便能發揮其最大的功用。例如:所謂的廿四味涼茶,只是民間習慣說法,多幾味或少幾味,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出現。

【四】售賣涼茶的形式:


  在賣涼茶的方面有三種形式:第一類是專門製造涼茶的大小包或小盒的就品成葯店號,它屬於‘半製成品'的性質,專門批發給中葯店經銷。顧客買回來自己煎服,或開水沖飲。第二類是爲了方便人們,就會在通衢大道設肆販售已經煲好的現成涼茶。第三類的就是個體攤檔。一般多是向中葯店購回‘涼茶包'經過加工煎製,然後以瓷碗或水盃出售。其中也有自購草葯來配製涼茶的。此外,還有一些老弱婦孺,以流動形式向路人兜售一些雲霧茶、銀菊茶、五花茶等。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涼茶業也發生了大改革,不少老字號把葯茶濃縮成顆粒小包,以便沖服;有些還改成紙包裝清涼飲料,這樣,涼茶不但更爲普遍也更方便顧客。雖然是這樣,但大多數人都是自己煲或到涼茶鋪買涼茶來飲,因爲涼茶熱飲的功效較大。

【五】涼茶的製法:


  涼茶的製法大多數是買回材料後,將材料及配料清洗乾淨,再用慢火煲一、兩小時便完成。以沙溪涼茶爲例:將此藥用清水三碗傾入瓦煲內慢火煎至一碗服用。如身體衰弱者,可將此藥加米少許放於熱鑊中炒勻,見米稍現微黃色,即用清水四碗傾入鑊內,俟鑊中水沸,即過入瓦煲內慢火煎至一碗服用。症重者可此藥二劑、清水五碗煲至一碗服用,故涼茶的製法大多相同。

【六】涼茶的成份:


  涼茶的成份有很多種,通常都是用植物(樹根、樹葉、樹皮、花、種子)作材料的。而涼茶鋪內的涼茶成份多是因人而異,每個人所飲涼茶的成份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廿四味的主要成份如下:鴨腳皮、葫蘆茶、金錢草、雞骨草、冬桑葉、火碳母、黃牛茶、田基王、布渣葉、三椏苦、蘇梗葉、魚腥草、白芷扇、枇杷葉、榕樹鬚、淡竹葉、山芝麻、金沙藤、地膽頭、扳藍根、銀花藤、鬼針草、崗梅根等,但也可以加多幾種材料,使之變成“廿八味”。

【七】藥材的來源:


  涼茶店中的材料(資源)有些是自己種出來的,以便製出獨家秘方,因此有些是保秘的。但大多數都是由國內的代理商購買回來的,澳門也有代理商,但數量很少,所存材料的種類也不多。但主要的藥材來自藥廠(全國各地都有藥廠),加工製造後用車運的方法分發到全國各地。

【八】涼茶的外表與味道:


  涼茶常見的顏色爲黑色和棕色,顏色較深,但其實利用其他的材料配合,也能造出其他不同顏色的外表。或許有很多小孩也不喜歡飲涼茶,因爲涼茶味道非常苦,所以涼茶鋪都會在涼茶內放進菜蜜、黃糖等,使涼茶較容易入口。其實,只要是懂得材料的運用及藥性的時候,不同的配搭也能製出功效很大的涼茶,如:感冒的時候,可以用可樂來煲薑,功效也是十分好。

【九】旺季與淡季:


  涼茶鋪的旺季多在夏天,因天氣悶熱,氣溫、濕度高,容易使人煩燥、熱氣,在這個時候只要多喝幾盃涼茶,便能清熱氣、解暑,因此,夏季時特別多顧客。而涼茶的淡季也不能完全確定是剩下來的三季,只是因這三季的氣溫、濕度等條件都比較平均,人們出現不適的情況減少而已,所以基本上涼茶鋪的淡季也可以算是不存在的。

【十】古今涼茶鋪:


  以前的涼茶鋪和現今的涼茶鋪在售賣涼茶的方式上有所不同。古時的涼茶鋪是把藥材分配好後,將分配好的藥材包裝,分類,然後再出售,並沒有煲好的涼茶賣的,市民買了涼茶包後,需要自己回家煲。但現今的涼茶鋪,所售的涼茶已經是煲好的了再分類,出售。因爲有些人要飲涼茶,又不想去煲或沒空煲,所以爲了方便這些人,現今的涼茶鋪全都是出售煲好的涼茶。但本澳門仍有一間涼茶鋪是以舊式經營的,它便是位於十月初五街的羅永濟堂。

【十一】人們買涼茶的方式:


  在澳門,買涼茶的人各式各樣,有的喜歡在店內坐著飲,有的喜歡打包涼茶。但因爲澳門上班族分秒必爭,而且,澳門的售涼茶的地方多是攤擋,想坐也不行,因此,打包涼茶的人比較多。尤其是在晚上八時以後,打包的人就更多了。在日間則相反,坐在店內飲涼茶的人較多。

【十二】沙溪涼茶的來源和功用:


  涼茶的種類有很多,各樣都是按照顧客的狀況而加以配制,最爲優秀的就莫過於沙溪涼茶了。沙溪涼茶原名爲沙溪傷寒茶,已有108年的歷史。以前,有一位家境並不富裕的中山人,名叫黃匯,他精心研究藥材,尤其是民間的配方,一直潛心钻研,終於研究出一種老少皆宜專治外感病的涼茶。因他本人的名字叫黃匯,所以就將這涼茶命名爲黃匯茶,亦即是現在的沙溪涼茶。他也因爲逐漸富裕起來,最後黃匯便當了大地主。到了解放以後,因各人都認爲“百病皆由傷寒起”,而這種涼茶對感冒特別有效,於是便將黃匯涼茶改名爲沙溪傷寒茶。沙溪傷寒茶在國內、國外的需求量都是很高的,所以就轉由地方政府來發展了。而沙溪涼茶的發源地是位於廣東省中山市沙溪鎮的塔園村。
  沙溪傷寒茶起了預防疾病的功用,其主要功用是:四時感冒,外感傳裏,四肢骨痛,胸膈飽滯,感冒伏熱,痰凝氣喘,寒熱交作,勞倦傷寒等。成爲保健的飲品,清熱,解渴,還可以治感冒,一舉數得。且沒有寒性,特別適合小兒、孕婦,因它不會有任何副作用產生。

【十三】涼茶的衰落:


  但在一九九三年以後,澳門的涼茶業就開始走下坡,但在國內則發展得比較好,可能是因爲澳門的勞工減少,工廠不發達,經濟衰退,平時最需要涼茶的日晒雨淋的建築工人也減少,因此渴涼茶的人便有所遞減。由於治安問題,導致晚上飲涼茶的人也不多了。

【十四】西藥對中國涼茶的影響:


  涼茶的衰落主要原因並不在於西方藥物的加入,因爲對中國人來說,都覺得涼茶有其長處——方便、安全而且又省時省錢。西醫的出現,反而使中藥在各地更加流行,中西一齊治療,效果更好,中藥可作爲預防的功用,而西藥只是有病時才吃,有時只是治標不治本,中藥則有苦口良藥的效果。開放改革後,有華僑的地方都帶動了涼茶的發展。

【十五】功夫茶的製法:


  功夫茶也算是涼茶的一種,對預防一些疾病頗有功用。而功夫茶的製法如下:首先把泡茶的用具拿出來,爲了衛生起見,用薄荷葉沖水洗盃,因薄荷葉含有消毒作用。爲了使茶葉更加入味,要先把茶葉磨碎,再依自己的個人喜好,加入蜜糖、女兒紅、杞子、人參粉、PINK LADY、龍眼肉及糖冬瓜等材料,至於材料的份量可依自己喜好而定。


  倒功夫茶的方法

【十六】涼茶鋪的存在價值:


  有很多人都喜歡看西醫,但也有不少人愛看中醫,因看中醫能將持續已久的疾病切斷,使不會留下後遺症,所以西醫的出現對涼茶鋪的發展影響不大。而且當感到輕微不適的時候,有些人就會因看西醫要花費的金錢問題,而轉去飲涼茶。雖然,涼茶的功效比較慢,但很方便快捷,只要多喝幾盃就會好,而且一盃涼茶只需三至六元,與看西醫的價錢差距很遠。雖然西醫的出現並不太影響涼茶業,但涼茶鋪郤因本澳近年來的經濟衰退,使很多涼茶鋪也支持不住,而導致涼茶鋪的數目遞減。此外,涼茶鋪大部分的客人都是以小孩至中年人較多,都是因爲習慣或方便的所需而定。而且,經過街頭的訪問的數據顯示,大部份的人都認爲涼茶仍有很大的存在價值。

【十七】結論:


  總括來說,涼茶鋪在現今華人社會中仍有很高的存在價值。而在上面的統計中,所得之結果爲:在中國的社會上大多數人都飲過涼茶,不論是到涼茶鋪飲或是自己去煲,所得來的意義都不會改變,所以涼茶鋪就是社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附錄


  本澳涼茶鋪的分佈情況
  本澳約有三十間涼茶鋪(攤),其分佈大致如下:




  備注:
  鳴謝:
  華生行、其昌堂、羅永濟堂提供資料。
  參考資料:
  華僑報,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