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務情報錄
 

會務情報錄

聖若瑟史地學會新組成訪問澳校進行經驗交流


  聖若瑟中學史、地老師有感組織學會有利推廣史地科學術活動,提高同學學習興趣及促進同學間之友誼,特於本年度組織史地學會並於十一月八日專誠蒞臨本校參觀並與澳校史地學會成員作交流活動。
  是日下午三時,聖若瑟中學史地科導師三人率領史地學會成員二十八人蒞臨澳校,受到李祥立校長、黃慕貞主任、澳校史地學會導師黃就順、陳子良、江葆康、姚如鳳及正、副會長何慶文、林沛基、賴智瑛同學等熱情接待。
  李校長致歡迎詞並介紹學校概況及史地學會四年來活動與學術探討的成果,何慶文會長致詞表示歡迎並闡述學習史、地科之重要,盼望今後兩學會加強聯絡,共同推動澳門史地學術之研究,隨後本校史地學會成員陪同友校眾嘉賓參觀了澳校各特別室,雙方成員邊走邊談,談話中心圍繞學習生活及史地學會工作,主客雙方咸感是次交流活動極具啓發及積極意義。
  一月廿四日本校史地學會成員二十人,在李祥立校長及三位導師帶領下,前往訪聖若瑟中學史地學會,獲該校校長、主任及史地學會導師、會員等熱烈歡迎。

史地學會年刊《紅藍史地》第四期出版


  第四期《紅藍史地》已於去年聖誕節期間出版,本期篇幅達壹佰肆拾多頁,內容比前更豐富,今期專題有:抗戰勝利、葡國航海、澳門百業、會員心聲及活動天地等。
  由於去年(9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及我國抗日戰爭勝利五十週年紀念,故本期推出了抗戰中的澳門專題。葡國航海在世界歷史上佔有重要一頁,本期選登了參加第四屆青年新聞寫作比賽的獲奬作品及葡國旅遊見聞。
  澳門百業一欄,選登了十一篇澳門各行業的歷史調查報告,分別是:澳門中藥業、澳門捕魚業、澳門巴士的發展、澳門之蟀獵活動、澳門生果業、澳門戲院業、澳門絲絹花業、廢料回收、長生業、小販業及舊式美容業。內容豐富,以中學生的角度去探討澳門社會歷史的發展,實踐了史地學會“了解澳門”的宗旨,也爲研究澳門歷史作了一些搬磚運瓦的工作。
  會員心聲、史地考察及活動天地則從各方面匯報了史地學會一年來的活動及會員們的心路歷程。
  《紅藍史地》得到教暨青年司、文化司署、紀念葡萄牙發現事業澳門地區委員會、澳門基金及社會賢達、校友及學校領導的支持得以順利出版、發行。
  在出版年刊同時,史地學會在校內也出版了《非洲圖片展覽》該會獲得澳門日報廖子馨、李明、徐擇廉及旅行家張裕提供他們在非洲旅行時拍得的精彩照片,在校園展出時,極受同學、家長歡迎。一周後再移至一些友友校作巡迴展出。

歷史教師赴葡考察


  我校歷史教師陳子良、姚如鳳、邱秀華及梁詠琴老師,今年二月獲邀參加由紀念葡萄牙發現事業澳門地區委員會主辦的澳門中學歷史教師赴葡考察團。在葡國十天的旅程中,參觀了里斯本的海事博物館、科英佈拉大學及圖書館、波爾圖的釀酒廠,散佈各地的城堡、教堂、王宮及大街小巷。還參加了三個大型研討會、學習、交流、參觀、訪問,老師們對葡國歷史、社會、文化、教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葡國面面觀》圖片展覽展出成功


  赴葡考察團的四位老師,拍攝了大量葡國風物照片,得紀念葡萄牙發現事業澳地區委員會贊助,由史地學會主辦,並在陳力志先生、莫華基老師的協助下,成功地展出了《葡國面面觀》大型圖片展覽。
  展覽會於四月十日下午在本校雨天操場舉行了剪彩儀式,並邀請了紀念葡萄牙發現事業澳門地區委員會沙華士主席、文化司署魏美昌副司長、教育暨青年司司長代表陳寶雲處長、陳滌非校董及李祥立校長主持。
  展覽期間,吸引了不少學生、家長參觀。

史地學會西安訪古行


  史地學會爲實踐認識祖國歷史文化的宗旨,於復活節期間組團往我國文化之都西安市參觀考察。這是史地學會成立五年以來,首次離開廣東的一次大型考察活動。此次活動得澳門教育暨青年司贊助,校方大力支持,由陳子良老師策劃、組織,並得鄭國康校友協助聯絡並贈送全團旅遊保險。
  西安訪古行由學會導師陳子良、江葆康、姚如鳳、邱秀華和梁詠琴帶領。學會會長何慶文、林沛基、賴智瑛任團長,團員共三十四人。
  團員參觀了半坡遺址母繫氏族村、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茂陵(漢武帝陵及名將霍去病墓)、乾陵(唐高宗與武則天合葬陵墓)、永泰公主墓、華清池、陜西歷史博物館、碑林、明代城牆及西安市容。
  對目不暇給的歷史文物、古跡,同學們都興奮莫名,全程中大家均忙於攝影、記錄、欣賞、提問、討論,咸認爲這一次訪古,將會畢生難忘。學員們拍了共二千多幀照片,回來後提交了幾十篇報告。

穗學者應邀蒞校作報告


  本校史地學會每年除出版《紅藍史地》學術專刊外還舉辦史地考察及圖片展覽,獲得一致好評。
  史地學會每年還邀請國內史地學者、專家、教授來校作講座交流地理訊息。五月九日特邀請廣州教育學院地理系譚顯巨辦公室主任及周平德副主任來校訪問,上午由李祥立校長、黃慕貞主任、黃就順、江葆康老師接待,參觀澳校各特別室。下午向中六同學作報告,先由譚主任談對澳門印象,他認爲澳門城市清潔,澳門環境寧靜,澳門市民文靜,以一個世界人口密度第一的城市,有此驕人的成績,說明澳門人的素質達到高的標準,他稱讚澳門學校培養高質素的市民語重深長,發人深省。
  周華德副主任解答同學提出最近珠海機場水浸的問題及公路排水問題,他從地理環境角度分析,理論與實踐結合。同學們對兩位學者講話深表獲益良多。

本會舉辦歷史報告展覽


  九月二十日,由培正中學史地學會主辦的《歷史報告作業展》正在本校A座行政大樓會議室展出。
  鑒於澳門是東西文化的交匯點,而澳門許多歷史問題尚需深入研究。培正中學歷史科老師有意引導及培養學生對研究澳門歷史的興趣。五年來,通過史地學會組織了不少學生進行調查研究,並將之寫成報告,在年刊《紅藍史地》發表。已累積了百多篇,這些報告是在老師指導之下,通過搜集資料,參觀訪問,實地考察,請教前輩,再綜合撰寫,然後拍攝照片,電腦打字、設計封面,裝釘成冊,才大功告成。雖是習作,也浸透了學生的心血,其中不乏佳作。
  新學年開始,歷史科又開始爲撰寫新的報告作準備,由於剛升高中的學生尚未有經驗,故除了課堂上由老師介紹基本方法之外,更須吸收師兄、師姐之實際經驗及參考其成果,而高二及中六學生通過互相觀摩,進行交流以取長補短。爲新學年之新報告作準備。故展覽開放之後,吸引了大批同學參觀,而現場更由陳子良老師對同學提出的問題當場解答。展覽將持續三天。
  對於較優秀之報告,史地學會計劃年內結集成書出版,初步訂名《澳門百業》。作者們雖是中學生,亦以能對澳門歷史的調查研究作一些搬磚運瓦的工作爲榮。該書得到澳門文化司署及有關機構之資助。兩史學會聯合主辦——

本會舉辦釣魚台圖展 安排兩老師介紹地理歷史


  九月二十五日,澳門歷史學會、培正中學史地學會合辦“釣魚台圖片展覽”已於九月廿三日在培正中學展出,爲期一周。
  今次展出內容包括不少釣魚台珍貴歷史資料及圖片,尚有大量釣魚台地理資料及新舊地圖,充分證明釣魚台自古以來屬於中國神聖的領土。今日本軍國主義欲以此爲復辟基地,試探中國人民的反應;但今日廣大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作出強烈的抗議,正好說明中國人民堅決不許日本軍國主義陰魂再現,遺害世界和平和侵佔我國釣魚台。
  史地學會每日還加插釣魚台事件發展之圖片和資料,讓學生有所跟進,希望掀起同學對事件徹底的了解。
  學校已在廿三及廿四日安排黃就順,陳子良兩位地理、歷史老師分別在高、初中小學周會作釣魚台實況報告,還印發不少資料幫助同學日後撰寫釣台事件文章。

培正史地學會祝會慶


  培正中學史地學會成立五周年紀念暨第六屆職員就職典禮已於十月三日下午五時舉行,到會嘉賓有澳門教育暨青年司陳寶雲處長,郵電司羅庇士司長,文化司魏美昌副司長,紀念葡萄牙發現事業澳門地區委員會沙華士主席,澳門基金會代表姚小姐,市政廳執行委員會委員姚汝祥,澳門社會科學學會理事長黃漢強,澳門集郵協會黃潤光副會長、聖若瑟中學史地學會代表及同學會首腦、顧問百餘人濟濟一堂,氣氛熱烈。
  先由史地學會王超會長介紹過去一年來學會的活動及未來一年的動向,繼由李祥立校長,同學會會長陳滌非,教育暨青年司陳寶雲處長,郵電司羅庇士司長,文化司魏美昌副司長及沙華士主席致詞,語多勉勵並盼史地學會能在澳門擴展至其他學校,更望與葡國學生利用國際聯網作交流,增加知識,魏美昌副司長語重深長,希望會員加深認識澳門,多調查澳門的歷史和文化特色,研究澳門與香港、國內的差異,以便未來得與鄰近地區交流,會後各位嘉賓參加酒會盡歡而散。
  廣東省地理學會二日來電祝賀史地學會慶典,校友、顧問社團亦致送花牌花籃以示祝賀。


  五周年會慶職員與嘉賓合照。


  “葡國面面觀”圖片展覽嘉賓剪彩。


  沙華士主席與四位歷史老師在葡國合照。


  歷史老師在里斯本澳門之家的研討會上。


  兩史地學會會長交換紀念品。


  聖若瑟中學史地學會會員在參觀本校歷史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