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百業
 

澳門戲院業

周聖來

序言


  電影是透過特別處理的光線,投射到銀幕上的幻影,這些電光幻影,有刻骨銘心,亦有嬉笑怒駡,多年來演繹了不少文藝學術,記傳了不少人文歷史。所以,電影可以說是現代社會思潮演變的見證者,自從電影的出現後,不同時代、地區、各式各樣的人物思想、形態及社會生活面貌,都被展現在銀幕上,電影可以說是跨越時空、地界的媒體,有別於傳統的文字敘述或純聽覺媒介。
  雖然澳門只是一個發展中的半島地區,人口不算太多,電影市場不算大,但是澳門向爲華洋雜處之地,中西文化都在此地交匯,佔了地利之優勢,當電影於一八九五年正式誕生後,很快就傳到澳門,所以澳門的戲院業歷史悠久,歷盡滄桑。

一、澳門戲院業的發展


  澳門的戲院業起源於19l5年注一,當時第一間電影院是域多利戲院,舊址位於現時的大豐銀行大廈處。最初放映的是“映畫戲”,不過其實在域多利戲院出現之前,已有一些非正式戲院例如酒樓等場所播抰“映畫戲”。域多利戲院的出現,爲澳門的戲院業史寫上了第一頁。之後,捷成戲院、崗頂馬蛟戲院亦相繼開業。
  到三十年代有聲電影興起後,澳門就出現了更多的電影院,包括國華戲院、南京戲院、清平戲院、娛樂戲院、平安戲院、海鏡戲院等都相繼開設,業務穩步發展。而澳門戲院業的黃金時代是五十年代。當時多間電影院如百老匯、東方、永樂、樂斯、金城、銀城、麗聲、仔海寶、南灣、麗都戲院等,都是在五、六十年代先後開業。
  不過,至今爲止,很多戲院卻因爲各種因素而要停業。上述的戲院除永樂戲院和改建爲迷你戲院的國華戲院兩間之外,其他都已相繼結束經營。
  時至今天的一九九五年,澳門的電影院共有九間,包括今年新開設的回力UA1、回力UA2和麗華戲院。

二、戲院的經營方式


  1.排片:澳門長期缺乏電影製作公司,雖然過去曾有富商斥資協助鄰埠電影人拍片,但其公司仍不屬本地。在八十年代,澳門第一家電影公司才方告組成,並定名爲蔡氏兄第(澳門)影業公司。但到今時今日爲止,除蔡氏公司之外,沒有其他大型影業公司在本澳組成。在這情況下,澳門電影院的片源,就唯有依賴香港方面了。戲院經營者去香港向影片公司排片,而且和香港有關的各影片公司簽有合同,保證片源不斷。每部影片上映的日期,亦由合約限定,各家影院放映的影片也因此不同。至於西片、中國大陸或台灣片,也都是經由香港代理公司所得。這種去外地租取影片回澳放映的方式依戲院的行內話就被稱爲排片了,但不可稱之爲買片,因爲買片即是買斷了某部片的版權。所以排片的意思與租片相近。
  2.宣傳廣告:一部電影的宣傳,除了口碑、影評等之外,每天報紙上刊登的電影廣告,其實是推銷電影的重要步驟之一。若廣告做得好,便有助影片上映的聲勢,增加影片的知名度。雖然其後電影的賣座力和受歡迎程度是要視乎影片本身的質素,但若一部質素好的影片,而宣傳不足的話,那就會被觀眾冷落而打入“冷宮”!
  3.競爭:如果說戲院間有競爭,不如說成是影片間的競爭。依上文所述,澳門的各間戲院放映的影片多不相同,只有在香港是聯線放映的電影,在澳門才會同時在兩家以上的電影院上映。所以每間戲院入座率的高低是要視乎所播映的影片受歡迎程度而決定。此外,戲院的設備是否完善,例如坐椅、空調、裝修、衛生和最重要的放映設備,也是戲院間競爭的條件。
  不過,爲了增加觀眾的入場人數,各間電影院都各出奇謀,用盡各種宣傳招數來招攬觀眾。這些宣傳途徑計有常見的送毛公仔,聖誕節送聖誕禮物給小朋友等;這兩年,某些戲院還在某一特定場次大送贈品,例如在下午五點之後的一場買一張戲票就贈送飲品、零食等,稱之爲下午茶專場;還有在影片首映期間贈送同名原著小說。可見戲院經營者在宣傳方面都絞盡腦汁,費煞心思,希望提高戲院的入座率。

三、戲院的其他用途


  自從澳門首家電影院開設以後,歷來的電影院除定時播映電影之外,都常有上演粵劇、話劇和其他舞台劇等,幾十年間本澳不少大小型集會也都借用其中一些戲院作爲舉辦場地。以清平戲院爲例,此戲院原爲上演粵劇而設,百多年來,屢演名班,不少天王老倌,都曾在此娛樂觀眾,表演首本戲。在一九二五年添置放映電影的設備後,就在粵劇停映時放映電影。幾十年來,粵劇和電影都有相間上演和放映。其他例如崗頂戲院,更一度上演過艷舞!還有永樂戲院和澳門大會堂等,亦時常有被各種團體借用作爲集會場地。所以澳門的戲院可謂物盡其用。

四、電影的放映及其設備的更新


  初期在澳門開設的戲院如域多利、百老匯等,當時所播映的是西方的默片,亦即“映畫戲”,沒有字幕,只設解畫員在銀幕旁,看著片中男女主角的表情動作以及劇情發展,加以繪聲繪影的講述,既似說書,又如講故事。到了三十年代,有聲電影正式出現,使澳門的電影業甚爲興旺;而到了五十年代,更是澳門電影業的黃金時代,此時更成爲至今爲止澳門戲院業最爲發達的時期。之後出現的立體聲電影、寬銀幕電影和立體電影都緊緊追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科技的發展而日新月異。由此可見,放映電影的設備與電影受歡迎程度都是息息相關的。

五、電影的票價


  澳門電影院的票價雖然沒有統一的規定,但各間戲院的票價其實大同小異,沒有太大差額。而票價亦隨著物價通漲每兩年左右調整一次。不過,早期的票價是分爲多等級的,有前座、中座、後座、優等、特等和樓上的區別,這是因爲當時的戲院多屬大戲院,所以座位亦相應分爲不同區域和價錢。而現時的戲院多爲小戲院或迷你戲院。故最多亦只分爲兩種。
  由下表可見近四十年來澳門各間戲院戲票平均最貴和最便宜的票價變化:


六、電影的片種


  在澳們上映的影片,根據1985年5月20日政府頒佈的第15/78/M號法令,所有將公開放映的影片,在上映前七十二小時要提交給映、演甄審委員會審查批准。委員會對影片的內容進行審查分組,將影片分爲五級。A級爲老少咸宜影片;B級則爲l3歲以下兒童不宜觀看的影片;C級爲未滿18歲不宜觀看和未滿13歲禁止觀看的影片,如一般性的打鬥片;D級爲末滿18歲禁止觀看的影片,如一般性裸露,有性愛、暴力、吸毒畫面的影片。P級影片爲色情影片,無論在內容、意識及語言方面,對同性戀及性愛都有過份的描寫和渲染。
  而澳門電影院的觀眾,大都是年青人,尤以十多歲至二十多歲的青少年爲主。故爲了吸引年青的觀眾,電影院在選擇放映的影片方面,盡量配合年青人的興趣,滿足青年人追求緊張刺激的要求,而電影公司大多數所製作的影片,也都是爲這些觀眾的興趣而拍攝的。

七、戲院的盈利收支


  澳門的電影院是有旺淡季之分的,最大的旺季就是每年的聖誕節、農曆新年和暑假了,其他還有各個公眾假期、節日和週末、日。在這些時期的上座率一般都在90%以上甚至接近100%。此外,不同的放映場次和上座率也是有緊密關連的。澳門現時的戲院大都將每天放映的場數分爲五場,包括二點半、四點半(公餘場)、七點半、九點半和十一點半(午夜場):有些戲院加開下什茶專場的五點九或子夜場凌晨一點半,前者多爲放映一些上畫已久的影片,後者多爲放映D級或P級的色情影片。
  而售票的收入由電影院與製片公司按比例分配並視乎影片的賣座率而定。一般來說,製片公司和電影院大約是五五分賬的,所以戲院的收益全部要依賴票房收入分賬。其他收入還包括銀幕廣告收入和借出戲院作爲集會場所等。故爲了提高票房收入,電影院除力爭名片上演外,還須注意院內的裝修、設備和維持好秩序、保持環境衛生,提高服務質量以吸引更多觀眾入場。
  支出方面,首先院內職工的收入,除了底薪外,就是將銀幕廣告收入,全部撥歸職工分配,雖然如此,但職工的薪酬並不算高。除此之外,戲院有很多支出的:例如片租、地租、保險、水費、電費和社會保險基金等,政府則從每張戲票抽取其中l0%的稅,而其中昂貴的電費更成爲電影院沉重的負擔。由此可見,經營打理一間戲院是極不容易的。

八、戲院停業的各種原因


  1.地皮有價:澳門的首間戲院域多利戲院,是在七十年代初停業,爲何域多利會結束經營呢?原因並不是生意清淡,收支不平衡以致。域多利戲院其實在結業時生意不錯,停業的原因是因爲其本身屬於八百多座位的大戲院注二,地處新馬路旺地,佔地又多,所以就因業主收回院址並與建大廈而結業。基於本澳工商業發展和人口增加、地產狂熱、樓價急升和地皮有價這些形勢下,許多戲院都因此而關門。
  2.競爭對手:本來澳門相對地少人多,娛樂設施不充足,在假期或空閑時間要找合適的和引起興趣的娛樂活動比較困難,觀看電影理應是一項普通的娛樂。但自從七十年代起,電視(特別是彩色電視)已在普羅大眾的家庭流行,電視娛樂風靡社會,電影業初遇有史以來最強勁的競爭對手。在八十年代後,雖然電視的威脅已經稍爲穩定,地皮上漲的威脅亦因建置業不景氣而暫告緩和,但新興起的娛樂器材五花八門,多不勝數,主要有錄影帶、影碟(LD)和卡拉OK投入競爭中。許多人都寧願花十元左右租影帶或LD 回家三、五知己共同欣賞,也不願意用上數十元買一張票進電影院看電影。另外,今年最新推出的數碼影音產品VCD(迷你影碟),更是具有體積小,容量大,畫面清晰和價錢便宜等優點,相信亦己成爲了電影的新競爭對手。
  3.其他:近年來,本澳社會治安日差,市內車輛日多,加上許多影片粗製濫造,故與其出街看電影不如留在家裡自尋其他娛樂消遣。例如看電視、影帶、影碟、卡拉OK或打麻雀等。
  基於上述種種原因,澳門的不少戲院都因此而停業拆建,例如百老匯戲院、南灣戲院和平安戲院等。亦有一些戲院爲了適者生存,就將本來擁有一千個左右座位的大戲院改建爲二、三百座位的迷你戲院,例如國華戲院和回力UAl、2戲院(前麗晶戲院)等。其他在這兩年新建的電影院,都是只有少數座位的迷你戲院,例如百樂門戲院和今年新建的麗華戲院等。


九、結語


  從小我就愛看電影,喜歡那寬大的銀幕,立體感的聲音,令人置身於所看的電影劇情中。這比在家看電視感覺是不能同日語的。所以在戲院看電影總令我很投入,而不同題材的戲種往往都帶給我不同的感觸,好像歡笑、悲傷或者憤怒等。
  今年是電影誕生一百周年紀念,如果形容電影是一個老人,那他不但歷尽滄桑,而且$$強如故。澳門的戲院業至今也有八十歲了,這位老人也經歷過不少風風雨雨,見證了八十年來的歷史時刻。在各間戲院內也曾經上映過此類題材的影片。所以我們好應該重視和尊重戲院業這個歷史見證者及文化藝術聚集的行業。


  1937年的平安戲院


  八十年代的平安戲院

備注



  1.資料
  部份第一手資料經由訪問已退休的前永樂戲院經理陳錦華先生
  部份二手資料分別參考自一九五九、一九六零、一九六一、一九六一、一九六二、一九六九、一九八三、一九八八、一九八九年大眾報出版的“澳門工商年鑑”;華僑報一九八三、一九八六年出版的“澳門經濟年鑒”;“澳門四百年”;“電光幻影電影研究文集”;”澳門總覽”;“明報”;“澳門日報”。
  2.注明
  注一:根據“澳門經濟年鑒”資料顯示日期爲一九一五年;在“澳門四百年”中的顯示日期爲一九二一年;而“澳門日報”專欄中資料顯示的日期則爲一九一一年。
  注二:戲院座位超過800的通常稱爲大戲院,800以下的就稱爲小戲院甚至迷你戲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