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博覽



華南水災的成因

江夏

  六月初旬江南地區入汛以來,江西、廣東、福建、湖南、浙江及廣西六省區發生暴雨洪水,造成嚴重災害,以流域來說,包括湘江、贛江、閩江、北江、西江、新安江、浦陽江等,洪水爲患最甚。

今次造成洪水爲患主要的原因有二:


  (一)六月八日,今年第三號強烈熱帶風暴(颱風羅士)在湛江市登陸,該股颱風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九級,並且以每小時十四公里速度向西北偏西移動,九日入內陸後風向轉爲北,風力減弱,至十日成爲一股低氣壓,同時並由印度半島伸展而來一股不穩定氣流,引起連場特大暴雨。據廣東天文台紀錄,颱風羅士登陸後給廣東省西江、北江流域帶來長達十三天(六月七日至十九日)的暴雨,而且在八日至十八日的十天之內,西江和北江流域平均降雨高達五百亳米,幾乎是該地年雨量的一半,由此而造成百年一遇的洪水。
  (二)颱風在六月八日登陸後,吸引北方乾燥的大陸氣流和南方的熱帶氣流在長江流域相遇,帶來不穩定的天氣,如強風豪雨及暴雨,而且不斷向南方移動,至六月十八日低壓槽已移出南海,六月廿日陽光初露轉爲晴天,在此其間靜止鋒已使長江支流贛江、湘江、新安江、浦陽江、閩江及珠江傾盆大雨,造成洪水暴漲,嚴重損害六省區人命財物,百年一遇的大災難(見附圖)。


  (a)南中國沿岸之低壓槽



  (b)沿著低壓槽的地區降雨的成因


  珠江主要是由東江、北江、西江匯合而成,西江流域最長,範圍最廣,過去西江洪水威脅下游較大,常稱「西水大」。今次西江洪水在廣西之桂平、平南、梧州及廣東肇慶地區造成嚴重災害,梧州是廣西通往港澳地區的水上門戶,素有「三江水口」之稱,廣西百分之七八十江河的水流經此,由於是次洪水來得早來得猛,全市九十八萬人口中有五十萬受災,整個梧州市幾乎完全癱瘓,直接經濟損失逾十五億元人民幣,而肇慶市的八個縣市災情亦十分嚴重,封開——南寧(經梧州)的三二一國道因此淹垮,已完全中斷交通,受災人口五十多萬(全市人口五百七十萬)。北江災情以清遠市最爲嚴重,全市有一百四十二個鄉鎮受災,佔全部鄉鎮的百分之九十七,受災人口二百零一萬,佔總人口百分之五十七,其中有五十二萬多人被水圍困,損壞的房屋達二十二萬九千多間,直接經濟損失超過二十五億元人民幣,本來已是被列爲赤貧的清遠,何堪一擊成爲今次特大的重災區、幸而控制北江洪水的西南站蘆苞站(蘆苞水閘)和北江大堤能堅守住,否則該處一旦決堤,洪水會湧向廣州大城。一九一五年廣州大水災,就是當時北江下游堤決口造成。
  珠江出口西有蕉門、洪奇瀝、橫門和虎門流入伶仃洋出南海,南有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和崖門流入南海,珠江三角洲在此入處出口。
  今次洪水流經珠江三角洲時幸有佛山大圍、中順聯圍、樵桑聯圍、江新聯圍、景福聯圍等五大堤圍保衛著江門、佛山、廣州、中山、珠海等市沿江的安全。六月廿日洪峰已到珠海市,佔一半的西江水量已經由磨刀門等順利湧入南海,解除洪水威脅,除在順德、中山、珠海、斗門圍外工廠農田部分受到特大洪水的淹没外,各大堤巍然屹立,安全渡汛,而番禺市受珠江大潮水頂托,反而出現九處決堤,成爲該市的特大洪澇,南沙至市橋公路受浸,交通中斷。
  澳門在珠江的出口,西有前山水道(南屏河),由於拱北建有水閘,可免水淹,況且對坦洲、南屏、灣仔及澳門安全至關鍵的中珠聯堤,當洪峰經過時安然無恙。
  澳門的南邊是磨刀門的馬騮洲水道及流經澳氹間的十字門水道,今次洪水安然渡過,適逢六月廿六日(農曆五月十八日)是大潮期,洪水受大潮頂托,影響澳門內港低窪地區一段路面輕微水浸,没有造成去年颱風水浸嚴重的現象。
  澳門半島面積在一九一零年只有三點三五平方公里,一九九三年底,政府地圖暨地籍司公佈面積達六點七平方公里,比原有面積增加近一倍,這一倍的面積都是塡海得來的低地,如遇水浸其嚴重情況便可理解。
  澳門如何防洪是澳門市民最關心的問題,筆者認爲:
  (一)應多與國內氣象台及防洪指揮部聯絡,注視天氣變化和各江水情的動向,早日做好一切措施,尤其與珠海的聯繫最爲重要。
  (二)澳門是磨刀門水道出口之一,西江泥沙在澳門附近沉積量增加,政府應加緊濬深河道,尤以內港水道,務使內港水道容納漲潮時湧入的海水,免使低窪地方水浸。
  (三)澳門及對岸塡海工程大規進行馬騮洲水道出口及前山河出口修窄,實對宣洩洪水不利,希望今從珠澳雙方減少大量塡海工程。
  (四)政府組織指揮部對付突發水浸事件是合理的措施,希望各機關緊密合作完成任務,不負居民所托。
  廣東省有三分二的地區受今次特大洪水蹂躏,洪水今已消退,但造成後遺症不少,如缺糧、缺水、缺藥、消滅傳染病、住房、恢復生産等等,港澳同胞「血濃於水」已大力展開緊急籌款求助,希望受災同胞早日脫離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