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廟與南山廟

澳門廟宇小組

一.掌故


  遊客來到這細小的小城時,到中國舊式廟宇之中,最為人知的當然要算是『普濟禪院』。但在一九八九年時,一所少為人知但又已屆百年歷史的包公廟。便渡過了它百周年紀念。
  而澳門的包公廟建於一八八九年農曆二月十五日,當時亦是包公八百九十歲誕辰。這所已超過一百年廟齡的廟宇,其建立的原因,正是因為當時的澳門瘟疫流行,民間相信包公不但能驅邪治鬼,還可驅除瘟疫,三巴門的坊眾乃集資建廟。此後十多年間,每屆包公誕,包公廟值理會都舉行包公神像巡遊,將包公神像迎於輿轎內,由善男信女簇擁遊行,沿途熱鬧非常。而包公廟亦曾舉辦義學,可惜如今已遺跡難尋。
  因為包公正直不貪,拜包公的善信,相傳多以清香一柱,不備其他的祭品,而包公「顯靈」之後,各方善信報以牌匾表彰,便是很自然的事。因此包公廟的牌匾、楹聯特多,成為一大特色,從而亦可說明其昔日香火鼎盛。而最有紀念性質,當然是一入廟內的右面的「憲諭遵守碑記」,這是記載了有關包公廟的管理問題,是一石刻法律,成為難得的文物資料。碑記內容基本上分為兩大部份。上部份記述「三巴門合街善信」合資創建包公廟的緣起及過程,另一部份則記述一場廟權問題的官司情形的。
  一九八九年為了慶祝包公廟一百週年,包公廟的值理會舉辦了很多慶祝活動,例如:發行明信片,這首套由澳門廟宇自己印製發行的包公廟明信片,一套六張,內容分別是:百年澳門包公廟外貌、包拯龍圖閣直學士神像、包公廟供奉包公爺爺造像、詠永壽多福、包公廟神案舍木雕刻、百年前包丞相遊澳保安輿轎,附有中葡文字說明,每張明信片均印有「澳門包公廟百年大典紀念,一九八九年三月廿二日歲次己巳二月十五」字樣,甚有紀念價值,每套零售三元六角,而且,在包公廟設立一個郵政分站為郵件蓋上紀念郵戳。慶祝活動也有請立法會副主席何厚鏵,文化學會主席彭慕治,包公廟值理會主席劉品良,副主席欧陽鴻,劉光裕等主禮和剪綵,羅梁體育館派出醒獅,龍虎武師等表演助慶,並在皇都酒樓舉行聯歡大敘餐。「包公廟百年紀念碑」的竣工,也是紀念活動之一,由語文學會副理事長譚任傑撰稿,書法家連家生書寫,利美雲石公司雕刻。值理會以包公廟建廟一百週年,在政府和文化學會協助下加以重新修葺。在收拾整理的過程中,找回失傳了四十多年的「包相寶印」。而在維修工程當中,在左側拆開一度圍牆時,發現「南山廟」。
  南山廟本為驅邪治鬼,是由鍾馗坐鎮的。但是,為何澳門的南山廟卻有「被封」的不幸呢?據說,是因為以前的人在鏡湖醫院死後,便直接在鏡湖醫院西側的門出殯,出殯時死人的魂魄也會隨棺一起離醫院,但剛剛在醫院西側的南山廟,卻是鍾馗坐鎮的,而鍾馗又是專捉鬼、吃鬼的神,所以令到當時一些有勢力的人不滿,因為會令到他們的先人不得超生,所以,南山廟就「被封」了。

二.人物介紹


  包公——原名包拯,生於公元九九九,卒於公元一零六二年,字希仁,盧州合肥人,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清官,他剛正不阿,鐵面無私,歷來為人們所稱讚,而被尊稱為包公。包拯廿八歲考上進士,此後數十年,他先後任過三司戶部副使、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等。
  包公之所受我國人民,尤其廣東人的尊敬崇拜是有很多原因的,他在戲曲和民間傳說中,剛正不阿,不畏權貴。包公為了杜絶親友「拉關係,走後門」的弊端,任官後就不與自己的親戚和故人來往,可謂「斷六親」。並告誡家中弟子不得欺壓鄉里百姓,並寫下一條家訓,後世子孫做了官,有犯貪臟枉法之罪的,不能讓他回家,死後也不得葬在祖宗的墳地裡,可說是永世趕出家門了。包公斷案明察秋毫,公正不阿,敢於冒犯權貴,懲辦奸佞。開封府就是宋朝的京城,當時的皇親國戚官宦,往往恃勢橫行,欺凌百姓,歷任府尹不是害怕,就是受賄,對這類案件大都不受理的,但當包公任了府尹後,絶不徇私,依法懲治。
  千百年來,民間疾苦多,百姓的冤屈數不勝數,能有一位如包公的剛正不阿,鐵面無私的人,出來伸張正義,主持公道,這是民間百姓的希望,所以民間日後更把包公作為神靈來供奉,不少地方設有包公神像和包公廟,以便供奉祭祀。民間亦流傳不少有關事蹟如「夜審郭槐」、「怒鍘陳世美」等。
  鍾馗——據說字正南,是終南山秀才。生得丑惡怕人,但才華出眾。唐德宗時,進京應試,不假思索,一揮而就。主考官韓愈、陸贅閲後拍案叫絶,遂點為狀元。但德宗以貌取人,聽信奸相盧杞讒言,卻將鍾馗趕出龍廷,鍾馗氣得暴跳如雷,當場自刎而死。德宗悔恨,遂將盧杞流放,並封鍾馗為「驅魔大神」,遍行天下,以斬妖邪。閻王亦賜他一文一武——含冤、負屈二將軍,奈何橋守橋小鬼化為蝙蝠,為鍾馗作嚮導。鍾馗誅除鬼魅,立下大功,上奏玉帝,被封為「翔聖除邪雷霆驅魔市帝君」。其實關於鍾馗的事跡,其傳奇性真的十分高。而粵劇亦有一幕折子劇——「鍾馗嫁妹」,可見鍾馗的深入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