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望厦條約——中美第一條不平等條約
風雲
清朝自康、雍、乾三個時代的盛世之後,在乾隆後期,由於吏治日壊,民生日困,因此,清朝國力開始走下坡。到道光年間,鴉片源源輸入,人民普遍染上毒癮。其後,林則徐到虎門銷煙,並禁止與外商來往,令鴉片主要輸出國—英國,在經濟上受到重大打擊。此後便藉口發動戰爭。這次戰爭就是鴉片戰爭,結果中國戰敗,並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這是中國對外第一條不平等條約。而一個新崛興的國家—美國,眼見英國在中國所得的暴利,故此,美國亦希望在中國分一杯羹。於是,在公元一八四四年,與中國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
望廈條約亦是一條非常之屈辱的條約。而這條約就是在澳門簽訂的。簽訂的地點,是在普濟禪院(觀音堂)東面妙香堂下的一個小花園。而在以前,普濟禪院便是位於望廈村的郊外,望廈條約因而得名。
望廈條約簽訂的背景—其實遠在一七八四年,美國的一艘名叫「中國皇后」的商船,從紐約開往中國。在海上航行了六個月後抵達澳門。數日後駛到廣州的黃埔。這是第一艘到達中國的美國船隻,亦是中美通商的開始。由於中國對通商都是抱著一種自大和給予遠人恩惠的觀念。所以,「中國皇后號」從中國帶回了很多生絲、茶葉等物。管貨員山茂召向美國國會提出一項報告,有力地說明對中国貿易可能開闢一條新的財富道路。這報告受到國會和商人的熱烈觀迎。此外,他亦寫過一本遊記,説到鴉片在中國有很好的銷路,可以走私而極之安全。旗昌洋行就是美國鴉片商中最大的一家。他們用卑鄙的手段來行賄清朝官員,如果遇到認眞禁煙的緝私人員,就以武力對抗。一八四二年十二月,美國總統泰勒在給國會的咨文上,建議美國派出専員前來中國,國會立即通過,並由加勒顧盛擔任此項任務。顧盛做過訟棍,又當過美國馬薩諸塞州的議員和國會議員。但在其國家,他的聲名就不甚好了,是個著名的口是心非的僞君子。他的家庭背景亦不好,顧盛出身販毒世家,父親曾在中國經商,堂兄在中國發了三十年財,遠房親戚羅伯特·本·福士則是一個罪惡昭彰的大販。因此,顧盛自小深受這些親友的影響,積累了不少關於如何榨取中國人民血汗的知識。
顧盛在出發前,美國政府曾對他發出一項指示:「希望你設法令中國訂立像中英條約一様的中美條約,如有機會,則訂立一個較中英條約更完全、更正規的條約。」此外,從美國政府指示他如何進行談判的信中,可以看出美國的猙獰面目:「你的任務是迅速接近北京與皇帝建立直接關係。......要在適當的方式下擺出美國的高等氣派、地位和權力。你可以談美國幅員之大,商業之盛,,海軍之強......最後,你要用很有決心的語氣,肯定的態度表示,如果中國政府給其他國家臣民特權和商業便利比美國人多。那麽,美國政府就不可能以友誼和尊重來對待中國皇帝了。」這是什麽的一副態度和語氣,簡直就是強盗打劫勒索一般。如果其他國家亦要上述要求,那麽,中國給予他國的優厚條件便無止境的加下去,這様中國的百姓就更苦上加苦了。
一八四三年五月,顧盛組成使團,乘巡洋艦「拔蘭地號」等三艘軍艦,於七月出發,翌年二月二十七日到澳門。他按照政府的指示,把住所佈置得富麗堂煌和處處表現出濶綽的氣派,吸引當地人們很大的注意。顧盛跟著便是通知當時廣東代督程矞彩,堅持要把巡洋艦駛到天津,然後轉赴北京見清朝皇帝。這一年四月中旬,他派東印度公司分遣艦隊,直闖黃埔,並開砲示威,這些「禮砲」,使怯懦的官員驚惶失措。顧盛更先發制人,無恥地闡述了一些荒謬的「道理」,如:拒絕接待友好國家的使節在西方將被看作是一種對國家的侮辱,並可成爲開戰的原因。此後,顧盛又不斷寫恐嚇信給廣東的地方官員,如果不答應美國通商的要求,則「將是中國災禍」,「將結束美國和中國間存在的和平關係」。這些話,明白地表示要發動侵略的意圖。
一八四四年六月十五日,廣州人民掀起了一場反美大示威。當時群眾聚集在美國商館前的廣場,顧盛完指使美國人開槍打死了一名叫徐亞滿的示威群眾。次日,更派遣一隊水兵開到現場,進一步鎮壓示威。清政府爲求苟安,終於派欽差大臣兩廣總督,投降派的耆英來澳與顧盛談判。經過兩星期,始終未有結果。顧盛遂威脅說:「清朝政府如不同意,美政府會使中國人民再嘗戰禍的必要。」耆英鑒於暴力的威脅,於是便簽訂「中美五口通商章程」。條約內容主要有四點:1.美國人可以隨便到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地居住和貿易。2.美國貨物進口,中國海關徵收稅項,須與美國領事議允。3.美國人在中國犯了法,中國官員不得過問,交由美領事審判。4.准許美國人在五個港口建樓宇、設醫院、禮拜堂及殯葬之所。
現在在普濟禪院中,有碑以紀其事,如:「中美訂五口通商貿易章程三十四款,謂之望廈條約,至今遊人摩娑拂而樂道之......惟中美訂約較罕,辭氣較平,其性然也......這紀述竟把美國簽約之所爲說得如此好聽,把美國描寫成「西方正人君子」。我覺得簡直是荒謬,「訂約較罕、辭氣較平」就好過其他國家了嗎?侵略就是侵略,威嚇就是威嚇,與其他侵略國無異。這只不過是沒比較之中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