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蓮峰廟內神像
馮璦琳 呂彩霞 蔡佩恩 劉潔敏 劉詠欣 李知行 鄧穎心
澳門古廟甚多,而其中歷史有數百年以上的古廟有蓮峰古廟等。是澳門三大禪院之一。
蓮峰廟在蓮峰山下,廟以山名名之。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古廟建於明萬歷三十年(公元一六零二年),初期,所祀的神靈爲天后,廟宇是依山臨海當時本澳多爲水上居民,故人們供奉天后以保平安。蓮峰廟原爲天后廟,蓮峰之名,乃是在清康熙元年重修後改用的。至因蓮峰廟年代久遠,所以曾經三次重修(清康熙元年、乾隆四十五年及光緒元年)至有今日規摸。時至今日,廟內除供奉天后外,還分別供奉觀音、韋馱大將軍、地藏王菩薩、金花夫人、痘母元君、沮倉二聖、神農醫聖大帝及關聖帝君。
廟內的神像有:天后聖母,關聖帝君,觀音,韋馱大將軍,地藏王菩薩,金花夫人,痘母元君,沮倉二聖,神農醫聖大帝和土地神。
正殿所供奉的是天后娘娘,即江海女神媽祖。相傳媽祖是福建湄州島上林人,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由觀音轉世出生,《天妃顯聖錄》關於媽祖出生部分是如下:媽祖的父親姓林名惟愨,他和妻子王氏希望再生一子,朝夕焚香,因此感動觀音。一天晚上王氏夢見觀音賜她胎丸一粒。王氏慌忙間趺下床醒了,感到腹中疼痛。及後懷了十月卻毫無分娩徵兆,到了十四個月才誕下媽祖。據説當时有紅光射入室内,異氣飄香等奇異現象。
媽祖出生一個月也没有哭過一聲,因此取名林默。相傳林默小時聰穎,精通佛經,在《天妃顯聖錄》記載了她各種「生而神異」的事跡,如醫治有病的人,降妖等等。其中有很多她成爲海神的傳説,流傳最廣的就是神女救父尋兄的傳奇了。
當她十六嵗時,一天她父親及兄長驾舟波海,途中遇到狂風巨浪,情況危急。當時林默正在織布,突然伏在織布機上閉目神遊,她手抓腳踏織布機並且在掙扎,她的母親發現後便搖醒她,以爲她著魔。原來她在救父親兄長,但是母親搖動過她,使林默救不到兄長,只救回父親。所以當她醒來時哭説「阿父無恙,阿兄没矣」。之後她的父親平安歸來,而兄長的屍體亦被尋回。
媽祖一生誓不出嫁,爲了拯危扶難,濟世救人。在有關媽祖救遇難船隻的資料中雖然富神話色彩,但也知道她的善行。到了二十八嵗那年重陽節,媽祖登上湄州高峰,飛升上天,一去不返。
媽祖死後被神化爲神女、龍女,直至元明清三代歷朝皇帝的榮竉。如「靈惠妃」、元朝時提高到「天妃」、清康熙時被晉封爲「天后」、「天上聖母」。隨著媽祖受到帝皇的封賜、承認,媽祖的信仰更深入民心了。
時至今日沿海的地區,多有供奉媽祖的廟,全世界共有一千五百多座,蓮峰廟就是其中之一了。
天后殿之後所供奉的爲觀音、韋馱及地藏。觀世音爲佛教衆菩薩的首席,她在世俗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很大,特别在女信徒心目中的地位,遠超於牟尼。簡稱「觀音」。
觀世音這名稱包含了「大慈大悲」、「觀」人「世」苦難之「音」的意思。而這位菩薩相傳最初的原形是印度婆羅門教中的一對小馬駒,叫「馬頭觀世音」。以後被人格化成男兒身,但後來爲要滿足世俗要求,遂變爲女兒身。觀音傳入中國之後,便被徹底漢化。她的國籍,性别亦按中國人的意願而脱胎換骨。現今看到的觀音除了是坐蓮之外,還有千手觀音。相傅古時有個妙莊王,他有三女兒到適婚年齡時,妙莊王便爲她們選婿。只有小女兒妙善不從,更出家爲尼。後來妙莊王病重,要至親的手眼才能醫治。但大女二女都不肯獻身救父,只有已成仙長的妙善願意手剜眼救,後其父佑道後便求上天賜妙善手眼。瞬間不只一對,而是千隻的眼、手突然長出,成千手觀音,而其父亦皈依佛門。
現在中國佛教定陽曆二月十九日爲觀音誕,六月十九爲成道日,九月十九爲出家日統稱「觀世音香會」,以紀念這大慈大悲的觀世音。
韋馱,又叫韋琨、韋馱天、韋馱菩薩。據說是南方增長天王手不八將之一,四大天王手下共三十二將之首。他受佛旨,要在南膽部洲護持佛法,保護出家人。
韋馱以善走如飛著稱;有保衛佛祖墳墓,打退掘墳盜骨者的重任。由於古印度的佛廟是附屬佛祖墳院的祠堂,所以寺廟就將他供奉於山門背面,執金剛杵橫眉怒目,警惕地注視著大雄寶殿前的方塔,以取其守護靈塔之意。
韋馱的造型是中國武將打扮。其姿勢有兩種:一是直立雙手合十,橫杵於腕上;一是一隻手握杵拄地,另一隻手插腰。這兩種姿勢是有不同意思的:行腳僧若見寺內韋馱像是雙手合掌捧杵的,表示熱烈歡迎,可白吃白住;若是握杵拄地的,韋馱怕是不大歡迎哩!
地藏是四大菩薩之一,其得名緣於佛經稱其爲「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地藏。」其任務與觀音菩薩不同,據説是受釋迦所囑托,在其寂滅而未來佛彌勒下世前的無佛世界裡擔任教化六道衆生的重任,又任命他管理陰間作幽冥教主;地藏則向佛立下大誓:「地獄未空,暫不成佛。」意思是説直至地獄再没有一個「罪鬼」受苦,自己才願成佛。可是六道輪迴不息所以他就永難成佛。
據佛書記載,他托生爲新羅國王子,生於中國唐朝武則天時,姓金名喬覺,他自幼出家,于唐玄宗時到中國安徽九華山苦修,他在這裡募化建寺,廣收信徒,使這裡成爲極盛一時的佛教聖地。
金喬覚九十九嵗圓寂,三年後開缸時,肉身完全,面色如生,骨節能動,且搖動時有金鎖聲,乃是菩薩應世之象。於是全身入塔,此塔稱爲地藏肉身塔。於塔北門廊下横匾,寫地藏王慷慨激昂、擲地有聲的誓:「衆生度盡,方証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蓮峰廟有左右二偏殿,左殿又分前、中、後三部份。左後殿合祀金花夫人和痘母元君。據記載,金花生於明洪武七年,於十五嵗時成仙。《粤小記》云:「本巫女,五月觀競渡,溺於湖,屍旁有香木偶,宛肖神像因祀之月泉側」。
至於金花投湖的原因,卻與其「佑人生子」之能有關:「......有巡按夫人分娩,數日不下......(金花)甫至署...果誕子。由此無敢婚神者。神羞之,遂投湖死」從此金花夫人使成了送子娘娘。
痘母元君是二十位子孫娘娘其中之一。子孫娘娘大都與生育有關。她們各有不同的姓氏,而且分工甚爲細緻。從投胎到生産、教育和去病等無所不包,深受婦女歡迎。而痘母元君則是保佑孩童免受痘疹之苦的娘娘。
左中殿供奉沮倉二聖。沮倉二聖爲皇帝之左右史,沮即沮誦,倉即倉頡而其中沮誦爲左史,倉頡爲右史,他們同是造字,但今世人只记倉頡而鮮提沮誦。
而左前殿則供奉神農、醫聖大帝。神農—三皇之一,據説他有人的身體,但長著個牛碩,而且生來就聰明異常。據説他出生三天就能説话,三嵗通農事,並教導人們種植五穀、使用農田。他爲了解食用植物的種類,嘗遍了百草,其間每天都遇到七十多種毒物,因此後來的人供他爲醫學祖師。
醫聖—張機字仲景(公元一五零年至二一九年)河南南陽人,從小精心研究醫學,廣泛徵集方劑。總結前代經驗,寫成「傷寒雜痛論」十六卷。在中醫學上有很大貢獻,主要診斷在辨症及治療方面,用汗、吐、下概括了各種病症療法,這就是以後中醫的准繩,因此他被歷代中醫奉爲醫聖,與神農一起受人供奉。
右偏殿則供奉了關帝聖君。關帝聖君:關羽,字雲長,河東解良人。三國時代一大名將。
在流行民間的《三國演義》中,關羽對劉備有君臣之義,又有兄弟之情;曹操恩寵有加仍不改其志,「華容道上走曹操」,可見他恩怨分明;他有勇有謀,不比乃弟一般蠻勁......忠、義、信、智、勇俱備,名正言順的成了世人崇拜的一個「版本」。帝皇家更是推崇備至:
|
馬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