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五百囚犯被指爲黑幫份子**
《澳門論壇日報》對澳門當局打擊有組織犯罪所做的工作進行了一次深入調查。多名不願透露姓名而消息可靠的警方人士指出,黑幫正步向分裂。
澳門兩個勢力較大的犯罪組織「十四K」和「水房」處於分裂階段的明證是:若把情況與一九九六年至一九九七年比較,它們犯罪的數字和危害程度都逐漸減少。
其中一名警方人士強調,警方今年採取的行動有顯著的進展,他們盡力遏止及控制犯罪組織的活動。
一九九六年初爆發的本地黑幫暴力浪潮,特別是「十四K」與「水房」之間的暴力衝突,使市民惶恐不安,促成是次暴力浪潮的原因甚多。
經濟因素是其中之一。在那次蓆捲亞洲的金融風暴中,澳門也不能幸免,首當其衝的是地產業,已建成的大型住宅及商用樓房的需求明顯下降。
一項並不湊效的協議
金融風暴之後,黑幫在地產投機方面的收益明顯下降,令到各集團亦可能一同爭奪巨大的利益。此外,酒店的入住率和賭場的生意均有所下降,犯罪組織從事的是賭場的週邊活動,這是眾所周知的,故賭場這條「水喉對他們是非常重要的。而利益爭奪最終演變成暴力衝突。這些人急於賺錢,因害怕香港主權移交日期的臨近。澳門黑幫也擔心香港主權移交後會影響他們的生計,加上香港黑幫有可能移師來澳,使他們更感焦慮不安,因為對它們來說,愈來愈少的利益還須與人分享是一件令人難以想像的事情。
然而,港澳黑幫在這時還是有達成協議的,以下這句說話可以概括這一點:大家雖然是敵人,但最好還是意見一致,因現時各人都生活艱難。但協議最後都不能湊效,一九九七年初便響起第一批爆炸聲。
司警內的變動
世界各地犯罪組織的頭目無論所持的是甚麼理由,社會都不能對犯罪袖手旁觀,否則社會便遭受破壞,這亦是澳門政府當局對日漸膨脹的幫會勢力予以堅決打擊的論據。
因此,警方須在工作上有些調整,其中一項是司警領導層的變動,這並非意味先前的領導層沒有良好表現,而是有需要改變工作的方式,給警隊引入新的運作模式,這包括了向葡國要求增援一事。
一名消息人士不單指出發生變動的時間及日期,甚至還清楚說出司警內部變動的各項細節。
黑幫之間或黑幫內不同的派別之間的暴力衝突時有發生,但自一九九五年起,情況使人感到當局已經無法控制局面,但這並非事實。其實在一九九五年之前出任的領導層雖然受環境所限,但仍做了值得贊揚的工作,例如詳細記錄了黑幫份子的資料。一九九五年就職的領導層首先是把這些資料更新,目的是開展另類行動,因當時除了在傳媒上出現很多指責的聲音外,更有人在社會上製造不安。為了盡可能確保工作繼續進行,新領導層在掌握好些資料後,認為最好是進行「內部清理」。
捉拿內鬼
大家都知道,無論在甚麼國家的治安機關裡要找出內鬼都並非易事,在澳門則更為困難了。司警領導層的一項措施是沒收一部份警員的傳呼機和流動電話,但這樣做是不足夠的,因內鬼總有方法與外間聯繫。事實上,有一段時期,司警在展開拘捕或追查行動時,涉嫌人事前早已知悉而逃去無縱。因此,經過仔細調查後,發覺有一些警員可疑,公眾亦知道其中有十四名警員因跟黑幫合作而被逐出司警司,但清理工作並未到此為止,在個半月前拘捕了Calderon和Ferreira 後,環境才頓時變得明朗。故此,若沒有上述措施,司警就很難在一次行動中成功拘捕「十四K」頭目尹國驅(人稱崩牙驅)。
有人問為何不早點拘捕尹國驅,因許久以前他已被指為「十四K」的頭目,他又經常炫耀自己,在賭場搗亂,在報章上吹噓「沒人碰他」。又隨意在香港拍攝一齣自傳式的電影。
消息人士指出,要找到法律基礎來拘捕他,單憑「在賭場內破壞檯椅,跳上桌上吹噓確實是不足夠的。當然,線索已經扼在手上,很多是先前領導層收集到的,但他強調:「線索畢竟是線索,而並非將違法者繩之於法的確實法律事實」。
司警存有三十五萬人的檔案資料
「清理」司警內部固然重要,但擴充和更新檔案資料亦不容忽視,故司警充分利用了屬下各部門的資源,在最短時間內把工作完成。司警目前已適當地把本澳及外地的三十五萬名男女的身份資料存檔,這對認別罪犯和涉嫌人的身份是十分重要的,但消息人士指出:「當然關鍵還在於那些身為受害者的證人願意說話」。證人無論為何原因到警方處作供,每當要求他們指出涉嫌人身份時,「一般都會拒絕這樣做,即使他們確實知道涉嫌人的身份」。
原因不單是害怕遭受報復,這圈子的人是遵循著一種非常明確的「道德規範」。消息人士說:「世界各地的犯罪組織份子都會承諾保持緘默,這個惡習令各地警方束手無策」。因此司警不可依靠證人而必須自行找出證據。他說:「這是一種沉重而費時的工作」。

然而,犯罪者若是「外來」人時,偵查則更為困難。一般人都知道,黑幫經常在中國內地聘請殺手來澳殺人,他說:「這些人來澳行兇後便馬上離境,事後如何能找到他呢?司警要偵破這些案件就得與中國當局合作,但並非一定收效,大部份收效的個案都需花費很長的時間。
關於司警在打擊有組織和無組織犯罪取得的成績方面,我們獲得以下數據:最令市民不安的殺人案,去年的破案率是百分之五十,預計今年這數字會超過百分之五十。消息人士說:「這較世界上很多警方的破案率為高」。
大部份被偵破的案件顯然不是黑幫所犯的案件,這個問題非常複雜,我們在談論雇傭殺手時已提及這一點,任何黑幫都不會派人在警方跟前犯案,加上最小的環節,他們都會先作好仔細準備,黑幫與殺手甚至不會有正面接觸。
「十四K」比「水房」受追擊更多
有人說司警常常打擊「十四K」而很少打擊「水房」,但據我們收集的資料顯示,這可能與事實不符,我們的消息人士亦說這是毫無事實根據的,他說:「這是荒謬的言論。我們非常清楚,司警打擊所有犯罪的人,在此我們並非有意稱許「水房」,近來他們確實較少犯案,而「十四K」則甚為活躍,故需為此付出代價。」
路環監獄內的囚犯數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證實這個論點,因有三百七十名「十四K」份子和一百六十五名「水房」份子被囚。事實上,該三百七十名囚犯並非全部是「十四K」份子,我們知道有數十人是「大圈」的成員,「大圈」是與「十四K」關係良好的細小黑幫。
在這項調查當中,消息人士還向我們證實司警必須把其所有行為通知檢察院。他說:「這樣可以消除人們對司警行動存有偏私的假設。」
最後,我們還調查到各個黑幫的規模:「十四K」約有一萬成員,「行動成員」約為二千;「水房」約有八百成員;其餘的「勝義」和「大圈」則人數較少。
*摘錄自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十三日的《澳門論壇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