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的士業
謝家輝 梁國斌 沈偉倫 陳偉添 高卓峰 梁勁風
序
澳門是一個以旅遊業爲主的城市,在旅遊業的蓬勃發展下,造就了不少行業,而的士業便是其中之一,雖然的士業現正處於興盛時期,但在報章或雜誌上只是偶有提及,沒有一份完整的的士報告。因此,我們努力調查,希望製作出一份比較完整的報告。
(一)澳門初期之的士
據有關資料顯示,澳門大約在六十年代已有的士,在1963 年前澳門的士公司分別爲誠興、東方、澳門、中央、飛龍、飛行、惠澳、便民、紐約、金輪、興記、會行等,在1963年後新出現的的士公司有新法、大通、明星、國際等。
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期,澳門經濟不太發達,而當時的士收費也較三輪車爲高,所以不是十分多市民願意乘搭,因此在澳門上行走的的士數目不多,直至1963年前爲止,澳門的士總數也不足60部,自1963年逸園狗場的開業,全澳旅遊業迅速發展,使個體戶之的士迅速發展,全澳的士由1963年全年只有百餘部由暴增至1965年的425部,還有離島區約30部,但當時澳門與離島之大橋仍未建成,交通不便,所以澳門與離島之的士各自營業。
初時出現的的士公司,只需有一、兩部的士便可成立的士公司了,每日每部車只能做幾轉車,生意淸淡,所以希望借助電召來增加乘客,因此便登記成立的士公司。
七十年代前澳門的士公司一覽表:

(二)的士工會之歷史
的士這行除了盈利可觀外,還有賴的士工會的完善架構。在澳門,與的士事務有關的工會共有三個,分別爲澳門營業汽車工商聯誼會(簡稱營業車聯誼會),澳門的士司機互助會(簡稱的士工會),及汽車機械業聯工會(簡稱汽機工會),在這三個工會,以的士司機互助會成立時間最短,只有短短的十年。而汽車機械業聯工會,可以說是三間中成立時間最長的一間,不過此工會的成員並不是以的士司機爲主,而是以其它職業(巴士司機,旅遊車司機,教車師傅)爲主。比較之下,營業汽車工商聯誼會可以說是在『澳門的士歷史』上佔一個較重要的位置。
營業汽車工商聯誼會成立於1964年,成員以的士司機爲主,初時會址設於新馬路廣興電業店隔鄰二樓,會員約有80多人。於五洋酒店,(皇宮賭場對面)舉行首次參會及投票,選出凌國強爲理事長,後遷移到新塡海碼頭對面(即現時澳門八百伴位置),再過兩三年,再遷移到美雲大廈(現爲南光大廈),1992年再搬到源威大廈一樓A、B座,理事長爲凌國強,而會費由最初5亳一年,至中期會費3元,到最近終生會席費100 元。營業汽車工商聯誼會更購得的士一部作爲會費來源,而會員由當年80多人,增加到千餘人。澳門的士司機互助會成立於1986年,是由工聯幫助成立,以前由工聯爲其提供單位作爲會址,現時已租下安仿西街一單位作爲會址,理事長爲郭良順。而全澳門的士總數目也增加至615部黑的,100部黃的了。
現時澳門的士工會地址:

(三)澳門的士的現況
澳門機場的建成,令澳門遊客增加,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對的士司機來說是好事,但政府定下一條規則來,爲了保證進入機場內之的士質素,便規定進入機場內之的士,的士司機必須在擋風玻璃上貼上特別的貼紙,而司機要入紙申請和驗車才可得到,費用全免(除入紙費600元外)。
在電召的士發展迅速帶動下,黑的爲了增加本身在澳門的競爭力,所以設立傳呼台的服務,現時爲的士司機和市民提供的士傳呼服務的兩大機構:一爲電訊傳呼公司,另一爲澳門營業汽車工商聯誼會。
(四)的士收費
在1963年時,澳門的士是沒有咪錶的,他們收費並不是以距離作爲計算單位,而是以坐一轉車(即一程車)作爲計算,一轉車收費爲五座位的士爲1.5元,四座位的士爲1元(不過當時的士業生意不景,所以很多的士司機也有價講)。到73年葡京落成開業,的士爲了適應時代發展,建議市政廳用咪表計算收費後批准執行,74年7月14日開始使用咪表收費,當時首2英里行車收費$2.50,之後每行駛1.2英里跳錶,每次跳錶收費上升0.20元,在近年已改爲公里計算。而澳門在1984年將原有的機械咪錶改爲電子咪錶,由於電子咪錶較爲準確,更可貯存停車時間,對司機和乘客來說更爲公平,現時澳門的士如有調整,必須往驗車中心(鴨涌河公園附近)排期調校,在未調校咪錶前,必須購買一張由政府所出的的士收費對換表,5元一張,在調整咪錶收費時由驗車中心收回。
過往澳門的士收費和香港的士收費相差不大(甚至曾高於香港),但近7、8年,澳門的士工會每次入紙向政府申請加價,都要大半年才得到回覆,使兩地收費差距越來越大,至今香港起錶14元,而澳門只是9元。
1963年的士收費表:

近年的士加價收費表:

1996年的士收費:


(五)的士所用的車
在表面看來的士和私家車所用的車是沒有太大分別,只是普通的房車塗上特別顏色而已。但根據一些老行家的口中,知道原來的士和普通的私家車是有分別的。在澳門市面上行走的私家車,多屬『汽油車』。因爲汽油車起步較快,車頭引擎聲較小,而且由死氣喉所噴出的黑煙也較少,因此受到私家車用戶之喜愛。
如果市民細心留意,便會發現的士、巴士和貨車等的車頭引擎聲會較大,所噴出的黑煙也會較多,原因是他們所採用的不是汽油車,而是柴油。柴油車雖然有引擎聲大、黑煙多和起步慢等缺點,但仍受廣泛用家所喜愛(基本上全澳的士均爲柴油車),原因是柴油油價較便宜(比氣油平一半),而且耐力強,故的士用戶也採用柴油車。
而的士主要分爲『四座位的士』和『五座位的士』兩種。『四座位』和『五座位』的意思是指的士可載乘客的數目(司機不計算)。而劃分方法是以其大細、坐位的長度和車所用之「波」屬於那種等來分類。「波」可分三種:「自動波」、「棍波」和「軚波」。
「自動波」車因耗油量大、耐力又不足,所以少爲的士採用;「棍波」車不但耗油量少,而且耐力十足,因此深受用家之喜愛。波棍位於前列坐位的中間位置,使前列少了一個座位,因此「棍波」車多爲四座位的士;至於「軚波」車,其耗油量和耐力均和「棍波」車差不多,分別衹是波棍位於軑盤和錶板之間,沒有佔據座位位置,因此其多爲五座位的士。「軑波」車的唯一缺點是入波力轉接多,所以入波力較棍波車爲差小許。而現時澳門『四座位的士』不斷增加,由於『四座位的士』價格較平,再加上澳門路面窄,因此『四座位的士』較爲方便。
(六)的士車牌
入行便要購買一的士,最少要拿出十多萬元來買一輛柴油車(5座位的士約爲20萬元),更須買一個的士牌,而這個的士牌更是的士司機最用錢的地方。在五十年代中期,澳門市並沒有太多人懂得駕駛汽車,而且只有很少人願意用七、八千元(當時工資大約爲百元一個月)購買一部私家車來改裝成的士。後來因市民發覺買的士經營的好處之後,便令的士數目大增,因此政府於65年開始停發所有的士牌。74年大橋通車後,政府才再次發牌,但數量不多,而當時價格大約爲澳門幣11萬多一部。1987年發出黑色的士牌,大約是60—70萬左右,95 年澳門政府因市民的需要,再發出30個牌,而底價爲60萬元左右,最後拍賣價連稅最高達一百八十多萬,現時政府正計劃於九七年頭再發出二、三十個的士車牌。的士車牌升値快的原因,可能是的士車牌轉手易、買賣易,因此吸引了不少人願意購買,升値便更加快。
(七)離島的士
現時香港的士分有市區的士和新界的士兩種,車身分別以紅色和綠色表示。而在澳門,以前也曾分兩種不同地區的士,分別爲行駛澳門半島的澳門的士,以及行駛離島地區的離島的士,到1974年,澳門半島共有的士425部,離島的士只有30 部。離島的士大多採用舊車。
但離島的士的生意也只是一般,由於當時澳門市民大多集中住在澳門市區,在離島居住的只時寥寥可數,因此30部的士已相當足夠。當嘉樂庇將軍大橋在74年10月5日接通澳門與氹仔兩地後,澳門的士和離島的士便無分別了。不過,現時離島的士和澳門的士也有一點不同,就是在車頭的車牌上半月形的的士編號牌,若編號牌爲紅色,則爲澳門的士牌,而綠色的則爲離島的士牌,大橋通車至現在,政府也再無發出離島的士牌,所以數目也只是得30部。直至現時爲止,離島的士之轉讓價大約較澳門的士平一萬元左右。
(八)電召的士
在六十年代,澳門的士已設有電召服務,但那只是乘客打電話到的士公司要求在指定地點接客。
直至1984年起,電召的士公司成立,公司全稱「宏益電召的士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黃的」。電召的士車身黃色,而且在玻璃上貼有的士的號碼,和澳門傳統的士有顯著的不同,而所用的士基本爲「萬士得」的油柴車。現今黃的已有大約一百架了,而電召的士表面上和普通的的士在街中接客沒有大分別,但實際上,初時電召的士定義是一種利用電話來召客的的士,不可在街上『兜客』,宏益電召的士股份有限公司認爲不足以維持開支,因此再和政府商討,最後決定電召的士可於街上接客,但電召的士不可在的士站排隊等候乘客,(例如在賭場、酒店、碼頭等……),因此有時在酒店等場所門口,見電召的士放下乘客後,便立即離去,不再讓乘客上車,便是這原因。而初時電召的士的的士牌價爲45萬元左右(之前黑的的士牌價爲60萬元左右),是次的士牌是不須經過競投,可以說是特別准照,比起普通的士的牌價便宜得多,所以初時引起不少司機的不滿。電召的士司機收入是以一定比例和公司攤分的,當司機每一日做到一定限額(現時爲每日680元)以上,便會有35%歸司機,其餘65%歸宏益電召的士股份有限公司,但若做不到限額,便只會有30%歸司機,70%歸宏益電召的士股份有限公司,而長時間做不到限額者,更可能會被停工。
(九)的士的輪更制
常聽說某些工作要採用輪班制,在的士業方面也有相同的情況,不過的士司機就叫作輪更制。部份車主爲了增加收入,除了自己駕車外,還會租一、兩更車給同行。所以有部份車主不需要駕車便有豐厚的收入,比起租屋給人的利潤更爲可觀。
由於各車主之不同,所以交更時間也因各車而異。大部份車主均選用三更制,分早更、午更及晚更,雖然的士司機交更時間是沒有統一,由各車主所定,但一般,早更工作時間多爲早上五、六時至中午十二、一時,午更工作時間多爲中午十二、一時至晚上六、七時,晚更工作時間多爲晚上六、七時至早上五、六時。
據某些司機所說,三更中以午更以的每小時平均生意額爲最高,因爲大多數遊客在下午才活動,所以午更的工作時間通常爲最短;而晚更客人較少,司機的收入也較少了。
而據一些老行尊所講,由於早上六時至七時比轉難於兜客,因爲此時夜間的娛樂行業已關門,至其它市民大多還未起床,所以很多的士司機會於這段時間到茶樓飲茶及閒談,而午更的士司機亦有類似的情況,他們會在三、四點去飲下午茶,這也可以說是的士業中的特色。
(十)的士的分租方法
從上文已知有部份車主會把部份更數租與同行,當中的分租方法有很多種,而比例也各有不同,但必先會簽下合同。通常有五種比較常見的出租方式:
1.比例分賬:這一種可說是比較簡單的,的士車主會每月向租車的人(以下稱爲租客)按其營業額依之前所定比例收取,通常爲五五分賬或六四分。
2.除油對分:以一個租出三更的車主爲例,三位租客會私下把每月油錢平均分付,然後各租客與車主把營業額對分。
3.定額租費:租客不論每月營業額多少,每月均需交付協定之金額交租。
4.租的士牌:租客每月會交付定額數目給車主,車主只要租出其的士牌便可,而不需出車。
5.承包的士:承包者每月大約向車主交一萬四千元左右租金,其後所有事均由承包者負責。
(十一)的士業中的害群之馬
各行各業中都有害群之馬,的士業亦不例外。而害群之馬的歛財方法甚多,可以說是五花八門,但基本可以分爲以下四大類:
1.拒載:因爲部份地區交通阻塞,當送乘客到該區後很難在該處找到乘客或送乘客到該區路程阻塞,所以時間長而所收金額小,因而拒載。
2.兜路:司機不利用最短、最快捷的路程接載乘客,而特意走多些路程便是叫兜路。現在澳門甚少出現這情況,可能因爲澳門地區細少,想兜也兜不出甚麼來。
3.改咪錶:這是各種方法中最爲科學性的,用意是增加乘客車資。而方法有多種,有人利用牙簽、錄音機或接駁在一隱閉的地方,在乘客不爲意時落手,以增收車資。不過這種做法在澳門是絕無僅有,因爲澳門地區細,一轉車大約爲十多元左右,就算增加車資最多只有一、兩元,而且這更是刑事案,因此司機均不願爲一、兩元冒如此大的風險。再加上澳門的士行業細,只要給人知道你曾改咪錶,以後想有人租車給你就很難了。
4.買藥材:在各項中最爲『食水深』及『有組織』的一種,通常下手對象爲外國遊客,因爲不少遊客希望在澳門買一些藥材等等。少數的士司機便充當導遊,把乘客送到一些相熟的『黑店』,店主會把客人買下貨品之三、四成利潤給司機。而『黑店』通常賣的都是假貨,所以那些的士司機的回傭極高。而另一種方法便是的士司機在車上鼓動乘客去買藥材,說那些商店特別平,然後送乘客到該購買,到藥材店切好後,說出一極高價錢逼乘客購買,所以這是一個又逼又騙又搶的手法,而這種手法出現在關閘和機場居多。現時政府和各工會正進行相討,希望找出辦法對付這些不法分子,杜絕這些不法行爲。
(十二)的士增發牌照的問題
的士增發牌照這問題在報章上常有爭論,一部份人認爲澳門政府應該增發牌照,而另一部份的人是持反對意見,分歧點是在於對澳門的士數目是否足夠的估計上。
一方觀點是澳門市民平均擁有的士的比例較以前爲低,而且他們希望利用增發牌照來減低的士牌照價錢增長,以及利用競爭來減低的士收費加幅,使澳門旅遊業更爲發達;另一方認爲的士數目增加會使的士競爭加劇,因而使的士司機利潤下降,而被逼大幅增加收費,逼使司機增加濫收車資和做一些非法的事。
政府是否有必要增發牌照,很難下一定論,但政府必須先考慮以下數點:
1.澳門地方細小,有大量的士是否適合?
2.增發牌照對其它的士同業影響。
3.增發牌照對澳門交通之影響。
4.增發牌照對的士收費之影響。
5.欠缺的士在繁忙時間出現,在非繁忙時間過多會有甚麼影響?
(十三)的士司機的生涯
澳門的的士司機包括任何年齡的成年人,多是男性但亦有女性進身這個行業,的士司機這行業是以「努力」來換取較多收入的,只要司機努力地載客便可得到可觀的收入。所以吸引很多人加入,可惜澳門的士數目有限,而政府又不可以大量增加的士,所以每年加入這行業的人數不多,現時的士行業正處於中游時期,若的士司機擁有自己的的士,每月可賺七、八千元以上,勤力的司機更可賺過萬元,再加上租更數給人,利潤更是可觀,就算是租車的也可以賺五、六千元一個月,而且還未計小費在內。不過每年驗車的修理費亦對司機造成一很大影響。
在訪問的數個司機中,他們說雖然做的司機不能大富大貴,但衣、食、住、行各方面也沒有太大問題。而大部份的士司機都有相同的嗜好,如兵乓球、足球和象棋等,這可能是工會多舉辦這三種活動緣故,而且又組織會員參加此三種比賽,有部份的士司機在以上三種活動中曾得獎及往香港參加足球比賽,而且還有其它活動,例如籃球賽、組織旅行和環山跑等。不過所有活動中尤以象棋最受歡迎,因爲下棋不受場地限制,大多數人均集中在白鴿巢和三盞燈等地。
(十四)的士工作中的突發事件
的士司機之行業雖然只是駕車,但時有碰上特別的事,如在賭場門口上車的乘客,有部份是賭輸錢出來的,當司機把他們送到目的地時,他們可能全身都沒有錢,即是說乘『霸皇車』,而的士司機也無可奈何,因爲如果把他們送到警署報案,便可能整天在警署不能工作,因此被逼只好做蝕本生意;不過有時乘客身上會剩下一、兩個籌碼,他們便會以籌碼作爲車資,因此部份的士司機每隔一段時間便會到賭場對換這些籌碼。
的士司機本身工作有時並不順利,而且有時還會遇上危險的。由於的士是一個獨立的工作,所以司機在晚上被車內乘客打劫的機會是很大的,而受訪問的司機,部份也曾被人打劫。不過部份司機不想麻煩,便不向警署報案。在凌晨兩、三時就很容易車到一些醉酒生事的人,給司機帶來不少麻煩。
而澳門的士也有些特殊受收的,例如部份夜總會爲了增加人客,所以每逢有的士司機送乘客到該夜總會,他們便給一些金錢的士司機。當然的士司機是不會主動改變乘客的意思,但他們會在車內貼上夜總會的廣告,而有些外地乘客對澳門夜總會又不十分熟悉,所以這些廣告會對他們的決擇做成一定的影響。
(十五)的士驗車
「驗車」,澳門所有機動車一夠十年車齡,便需要每年驗車,而營業車更不論車齡(新車),均須進行驗車,因爲澳門市政府每年均會對所有營業車進行一次強制性驗車,以保持澳門市內所有營業車的質素,而每次驗車大約在每年的三、四月左右。的士司機對驗車十分重視,爲了順利通過驗車程序(因在限期前不能順利通過驗車,往後一年便不可再駕駛該營業車)。所以在驗車前一、兩個月左右,各的士車主便會送他們的的士到修車廠進行「大修」(包括:全面機件維修,噴油,維修座位等),爲時約需半個月,而費用也需要二、三萬元。
一九九五年澳門政府購入了一套電腦驗車系統,取消人手驗車,但這次「電腦驗車」結果不太理想,首先,政府初時所定下之測試標準較實際情況要求爲高(當時政府所設的爲最高標準,只適用於歐洲汽車,但澳門大部份的汽車爲日本車,因此不十分適合),其次這套系統根本不適合東南亞地區使用,因東南亞地區天氣潮濕,使該套電腦系統的電子感應出錯,在制動系統測試,高估了的士的重量,以及懸掛系統(避震系統)測試標準又有嚴重問題(據聞第一天驗車幾乎100%不能通過)。其後經政府部門重新檢查及設定新程式,使它更能適合澳門情況。而在懸掛系統測試中也加以改進,例如電腦認爲合格,則該車合格;若電腦認爲不合格,但檢查官認爲合格,也可以給予合格,使情況大爲改善,現時澳門驗車主要分爲三部份,就是死氣噴煙、避震系統和剎車系統。
(十六)的士司機關心社會
政府對的士之幫助可以說是絕無僅有,除了在購買新車時不須交稅外,而社會上更沒有任何團體給予幫助。可能由於的士業是一收入較可觀的行業,外人認爲沒有甚麼可以幫助。正因如此的士司機所受的幫助少,反而的士司機時常幫助社會人仕,有以下例子:
1.1992年的士司機支持希望工程,籌得善款五十萬元。
2.1993年支持救災扶貧,籌得善款二十八萬元。
3.1994年支持華南賑災運動,舉行的士義載及募捐,籌得善款二十多萬元。
(十七)結語
在任何一個發達的城市中,的士是必然存在的,而且更能反映當地市民的生活情況。現時的士已成爲澳門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各方面質素均維持一定水準,比起其它城市之的士毫不遜色,而且收費也較便宜,與澳門蓬勃的旅遊業發展形成一種相輔相承的作用。加上的士的改進是不受其它特別因素影響,可以隨著科技、時代和市民的要求而改變,使其更適合大眾市民,所以的士業發展蓬勃是不無原因的。
雖然在的士行業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不過,在搜集資料時,我們都覺得的士司機們是十分好相處的,在工會的訪問中,他們盛情接待。
在此我們謹向的士工會和的士司機們說聲多謝!
資料來源:
1.營業汽車工商聯誼會
2.澳門的士司機互助會
3.澳門日報
4.黃德華先生
5.許仲泉先生
6.郭良順先生
7.的士司機
8.《澳門工商年鑑》

黑的。

黃的。

葡京酒店前的的士站。

四座位的士。

五座位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