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一日弟八十八

发覆篇


  月暈而风,礎潤而雨,霰集而雪,霜履而冰,物之将著也有形,自非檮昧之夫 弗覺之各国之索地於中國也,而俄而英而德而法而日而弹丸不振之国,麕集鳞萃,睨腴攫膏,其已得者營繕經画,若將据为萬祀之业,其未得者急起直追,亦恐稍纵即逝,自非谷樵邨牧襁孩竈妪,谁不炯然曰,是即黃人支解之機牙,神州瓜分之点子哉,然而亦既知之,其猶若有一线之冀幸者則何也,毋亦以此为瓜分之权舆,而禍尚未瀕於眉睫乎,嗚呼,存此見者其猶墮西人之彀中乎。
  西人之议瓜分中國也,垂數十载矣,自中東役後,其說愈炽,今且洞悉中國情实,凡百交涉,任臆妄作,獨至拓一界,取一灣,占一島必先致詞於總署,且必文飾其詞为租者,豈以前此之議为必不可行,而遲遲以礼让为國哉,今有肥村於此,封狼饞虎,交口就舐,犹待主人之分给而後敢噬,定值而後敢有者,此必無之事也,彼非洲之全境,亦既宰割分裂,搜括無遗,何有於亞地,亞洲之印度,亦既屋其社,奴其人,何爱於支那,然則西人而不欲土地則已,欲之則未有不期亟分我地者也,其不亟分而謀为租地者,輕重後先之序,利害得失之端,此中盖有审之已熟者矣。
  今使曩者法廷照会各国之议遽成,(文载本报第四十五册)即於是年桃李花时,各遣兵艦至長江,猝然瓜分我国,斯時也,全華鼎沸,人自为謀,朝廷不能顾及各民,各民不复制於官吏,二十余省之府厅州县,处处图瓦全,人人求自保,五方之民,蠭起蝗溃,锄耰荊棘,亦可畏也,而儲有軍备者無论矣,四边之地,搆陷设伏,飛骑铁甲,不足慑也,而深入內地者無论矣,举中国沟为数十国,其權则執之於民,淪於俄者与俄持,沦於英者與英持,沦於法德者与法德持,以遠來有限之兵,当沙数无量之众,西人之炮弹虽烈,未必華人毙其百,西人不毙其一也,以素習地宜之人,當陡然戾止之客,西人之训练雖熟,未必華人百戰而百败,西人百戰而不一敗也,彼安南之初割於法,其土宼出为法害,沿今未已,台湾之猝隶於日,其义民潜起,幾歼日兵,殆其證也,夫構一策而犹有织芥之憾,西人之所谓大不可者也,是以法廷此议,雖布行於各国,交论於上下议院,骇传於一時,腾躍於萬口,而持重有识之国,亦卒不敢急遽而许其行也。
  然則如之何而後可,曰,將欲瓜分,莫若肇端於租地,租地之利,更僕难數,请约言之,得我  皇命,以示黎庶,名目既顺,不虞激變,利一,土人抗拒,责在華官,不勞一兵,死我民气,利二,稍有損折,藉端扩充,利三,徐布彼治,习我民性,收我民心,利四,招練華兵,费廉效鉅,东方有变,以矛攻盾,利五,基础既定,陰派學生,四出測绘,幽邃畢豁,利六,附近鐵路,乘勢圖筑,路成進取,疾於捲籜,利七,铁艦雲泊,足备缓急,利八,召众開矿,以业游手,土人得值,不復为患,利九,屯兵积粮,隱若一国,進可以战,退可以守,利十,不宁惟是,各國言在中國之权限所及者,率皆按图空指,渺无實際,故歐人之遠慮者,佥谓異日臠分中國,各国必不免龃龉,甚者或不免於战,自租地之谋成,其基既定,其權既伸,其限各劃然而不紊,一旦事機既至,各就权力所極之处,出国旗以高揭,雍容谈笑,指挥而定,是歐人夙昔所兢兢懷虑者,自是可坦然为之而无憂也,由前之说,既足以制華人之動力,由後之說,且足以息歐人之互争,唾手而有人家國,利孰有過於此者。
  頃者膠灣之割於德也,辱婦女,戕老稚,甚而抉先賢之目,甚而毀 孔聖之像,斯民亦俯首帖耳,不敢忤視,今且轶膠灣而出图全省,而民之帖然者如故,俄兵在金州毙人无数,斯民亦屏息走避,不敢與较,英德日三國所索得诸地,或囚絷巨绅,或焚毀村落,或迫令迁徙居宇起掘骸骨以相让,而林林萬众,均低首下心,沁沁伣伣,不敢起而相抗,同此四百兆神明之胄,豈瓜分既至,即奋不顾身,租地肆虐,即觍颜甘受哉,自由与不自由故也,壓於政府之力而不得自由,彼九龙之與英为难者,且避華兵之弹压不暇矣,况夫药弹運至危城,華官代为截之,粮食运從內地,華官代为扼之,仓葛之城守不下,西书朝電总署,总署书电督抚,其暮巳发華兵为之先驱乎,读高雷民人訴苦之词曰,非不能战,特体 皇朝柔远之意,曰非不敢战,但华兵将助法人以锄我,伤哉言也,彼西人闻之,得毋私心窃慰,自喜借箸之甚工乎。
  或曰如子言,则今日纷纷租出各地,中国可即作瓜分观乎,曰何疑于是,今有巨室大户,横被宼贼,或跱于门,或憇于堂,或入于室,近而卧榻,远而园囿,已有鼾睡而游息之者,虽有宗亲世僕,类皆嗒然若尸,不能出一语,不能筹一策,闻宼盗嚒喝,则束手咋舌,奉令惟谨以丐其霁威,吾子其谓之何,故今日中国之局,不惟可即作瓜分观,且使异日之谭论往事者,而叹其瓜分之酷,尚在波兰非洲之下也,何也,中国二万里华腆之地,四万万灵淑之民,其大有可为,固非波兰非洲所得而拟议也,而顾一误再误,堕人彀中而不觉,此真可为痛哭流涕者也,虽然,其犹有一线之冀幸者,则以中国庞然硕大,虽腹背肘腋,为人所据,而尚非不足以图存,诚使 皇上复辟,颁示宇内,风行雷厉,复行新政,旧党既退,则人心一快, 温纶重读,则士气百倍,而谓海外逖听者,不改视易志,尚敢鼓轮而来索地,吾不信也,新政既行,以反侵地,易若反手,其又奚疑,若其不然,则是彼守旧者,恐西人入据中国,站足不牢,为之委曲迁就以奠其基址也,语曰,以茹鱼驱蝇者,蝇愈至而不能禁,今之以地媚人者,岂惟招其至而不能禁,且将使其一,至不去,长此终古矣,可哀也哉。

日本友人由孟尼拿寄本馆松冈好一书


  松冈足下万福,想侨寓马蛟,定注目于非律宾之风云,此岛之独立军,已为美兵所驱逐,距孟尼拿市退却约二十八英里,连战连败,今也全陷于南风不競之悲境矣,然风土气候,不适于美人,故美兵之进军,因不容易,犹足延一缕之望,且独立军虽不足操胜算乎,而全岛义民尚高呌曰,不得独立,祇有死而已,遂执干戈与西半球之大国民奋斗,毫无恐色,是实男子之本领,其勇气与敌忾心,岂可不叹赏哉,方今为刀折矢尽之秋,犹凛然发宣言书,以反对美国之自治政,其书足资支那志士之叅考,特译其末节供于浏览,其情意凄壮,语气凛烈,使人不忍暗泪,抑彼等一岛之蠻民,三百年来被苦于西班牙之虐政,内无一斛之积蓄,外无一介之援助,今乃以仅仅三百万之人口,抗于富强睥睨天下之美国,其志岂不壮哉,呜呼,支那四万万之民,苟有此岛民几分之血气乎,宇内之事,何不可理,如东亚问题,毫不足忧也,而不能如此,足下以为可浩歎否。
  节译非律宾宣言书附览
  美政府之示谕甚好,然祇是纸上之空言耳,环球诸大国,其初欲得属土,谁不以甘言饵人,今此之役,吾人苟解甲息戈乎,墨跡未乾,吾人必为其奴隶,何者,见異种人而力排斥,欧人之宗旨也,殊美国人比于罗甸人种,其抱排斥異种之主义当更大,是以吾人早晚不可不与之战,不然,则不可不甘于奴隶,夫奴隶而死,死也,战而死,亦死也,于今不如战,今也实可战之机也,此机一逸,不可复来,愿我义士,勿厌战争之永,勿恐犧牲之多,振刷精神,抗拒狼暴,美人虽输兵千万,其不必恐,呜呼,俯仰无主,讬命于人,物畜则然,吾人毋为物畜也,不战而服从,刀爼即随之矣,西一千八百九十九年四月十五号非律宾共和政府总理大臣马琶微承大统领渥君鸦度之命,兹宣言焉。

京外近事礼亲王等奏覆会议河工事宜摺


  奏为遵 旨會议具奏恭摺仰祈 聖鉴事,光绪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內阁奉 上谕,前因山東黃河工程紧要特派大学士李鴻章馳往山东會同任道镕張汝梅周歷查勘妥议具奏兹据李鴻章等聯衔覆奏並會议黄河大治切实办法及救急治标办法详拟章程绘圖呈覽各摺片事关山東全省河防工程尤为重大著軍機大臣大學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一体会议奏摺二件片一件单图五件併发欽此并由軍机處將摺片等件钞出臣等公同閱看,据原奏內称山東黄河上游,河面尚宽,决溢較少,中下游兩岸大堤,南岸自長清达於蒲台四百餘里,北岸自東阿達於和津六百餘里,兩堤相距五六里至八九里不等,應即就此兩堤加高培厚,永为修守,南岸栎口上段近省六十餘里,险工稍平,拟暫缓推展,下游四十餘里,要險极多,擬將埝外二十餘村,妥为迁去,弃埝守堤,北岸從長清官莊至齐河六十餘里之民埝,皆傍山無堤,河面尚宽,擬即以埝作堤,利津之下,至盐程七十餘里,地皆斥鹵,不便徙民,亦撥以埝作堤,其齊河至利津三百二十里之民埝,河面太狭,本應廢埝守堤,但北堤殘缺多年,無可退守,且需款過钜,遷民更难,应暫照旧守埝,將來再议廢埝守堤,至下口入海尾闾,勘得铁門關故道,尚有八十餘里河形,較丝網口韓家垣兩路为顺,擬建拦河大壩一座,挑引河三十餘里,筑兩岸大堤各八十馀里,全河仍由鐵門關入海,以上大治办法,约共需银九百三十万三千馀兩,原奏又称河患日亟,大治需時,復求一救急治標办法,山東黄河,歲修經费,原定六十五萬兩,除去弁兵月餉二十萬,及委員薪水等銀五萬兩外,实計購料加工之银,只四十萬兩,不敷甚钜,擬請自光绪二十五年起,再添修费银四十萬,並請照支三年,至光緒二十八年,再行察看情形,斟酌损益,此四十萬兩,應奏明先行照撥,俾工員趕紧购運料物,五月以前,一律修作整齊,並擬請在前奏大治案內土方項下,撥銀六十萬兩,速募被水災民,春融到工興筑,此六十萬兩,將來即在大治案內土方项下扣除,至光緒二十六年,應否照案择要加培,抑或通工大加修築,俟前奏办法议准后,再由工员核办,至挑通鐵門关旧道,深挖引河,堅築兩堤,並购地遷民各事,约需銀二百萬两,其加撥修防银一百万兩,务於四月前解到,现在擬由司道各庫,先行竭力挪湊银二十萬兩,以便及時開工,疏通海口之银二百万两,请於本年八月以前解到一百万两,再於十二月解齐一百萬两,可於霜清水落赶紧興工各等语,臣等伏查山东黃河,受病日深,无论治标治本,总以展宽河面,坚筑堤身,疏通尾闾三事,最为扼要之策,此次该大学士等,督同在事各員详细屡勘,所陳大治办法,不外乎此,不過大治係光緒二十六年以後之事,救急係本年应办之工,办法既极切实,章程亦極详明,臣等公同商酌,擬請照议办理,惟展宽河面,非購地迁民让地於水不可,堅筑堤身,非多用土方豫儲料物不可,疏通尾闾,尤非筑壩抽溝挖淤挑溜不可,三者皆费財之事,必得大宗的款,始克有所藉手,溯查咸丰五年黄河改道以來,迄今四十五载,自同治十一年後,潰决漸多,近則幾於無岁不决,無歲不数决,据前山東巡撫李秉衡奏歷年治河經费,除额撥不計外,其另案之款,十年通算,不下八百万两,照此覈計是山東河工歲糜之款,至今已至二千萬以上, 國家耗無數金钱,而東民仍不免其魚之歎,自非大加修濬,无以銷泯沈灾,仰惟 皇上宵吁忧勤,轸念民依,叠次欽奉懿旨,不惜於支度匱乏诸凡撙節之時,頒內府之帑金,發司农之正款,筹工筹賑,至再至三,即此一念慈祥,已足格穹苍而對黎庶,兹復特简重臣周歷巡视,並諭令將應需經费,覈实估计,查黄河修守事宜与别項工程不同,別项工程,無论鉅細,大都得尺則尺,得寸则寸,有款則办,無款即可停,款足則多办,款绌亦可少办,办即使稍有留难,亦不至前功尽弃,河工则不然,如购地遷民,原为展宽河身,欲河身之宽廣,必須展築堤岸,欲堤岸之堅固,必須疏濬中泓,欲使水力足以刷沙,則必須裁湾取直,欲使對岸不生新险,則必须挑流抽沟,兹事节节相生,一氣贯注,儻物料人工,稍不凑手,縱使十得八九,亦恐功敗垂成,现在節屆春融,被水灾民,正赖工作餬口,該省己由司迢各庫,先行挪垫銀二十萬兩,及時開工,應请 飭下户部,将大學士等所议加拨修防银四十萬兩,於四月以前,先行指拨到工以资開办,其請撥大治案內土方項下银六十萬兩,暨治標案內疏通海口銀二百萬两,应由户部儘本年內一併籌撥,源源解充工用,以符治標原议,仍自二十六年起,将大治辦法分年分款,次第办理,盖治标即大治之始事,先之以治標,繼之以大治,並不须另起炉灶,虛糜經费也,如 蒙俞允,擬請 特簡廉勤忠实熟悉河務之大員,駐工督办,其一切用人備料,就地應办事宜,仍隨時会同河道總督山東巡抚,和衷商榷,悉心經理,至李鸿章片奏比國工程師盧法爾所稟勘河各條,需费過鉅,且中外異宜,亦不无窒碍难行之处应请暂缓置议所有臣等遵 旨会议缘由,谨缮摺具陈,伏乞 皇上聖鉴训示,再此摺系軍机大臣主稿,會同大學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办理,大學士李鴻章,係原奏大臣,內閣侍读學士高燮曾御史胡孚宸熙麟王培佑另摺具奏,均未经列衔,合併聲明,谨奏。

侯官張進士(秉铨)条陳制府保闽策


  禀为燃眉要務,先事預防,剴切申明,佥懇准奏事,窃紳等,生長閩南,目击時局危急,寢食不安,早作夜思,杞憂弥切,语云,制治未亂,保邦未危,臨事仓皇,恐至棘手,謹陈三策,以保全省,伏乞电鑒。
  一治粮,何谓治粮,米团是也,夫米团之法,似宜亟趁现在秋成之后,札飭各属府县,妥派员弁,下鄉勸諭設仓,務飭父老将餘粟存儲,有备無患,而尤必法行自省始,一面出示严禁,不准出洋,如有奸商不法,悬賞查拿,所获之赃,一律归官,即如本年各省米價騰貴,豈由水旱哉,亦半由外國屯聚,使我国坐而待斃,如日本照會總理衙门,沿海沿江,准其採買,後有日米回闽之报,此蓋從中取利,先讬乞糴以屯粮,不待智者而知,猶忆夏间淫雨为灾,米貴日甚,民心思亂,造謠揭帖,勢將祸起萧牆,若非述善社捐资公办,短價賑濟,烏得倖保昇平乎,不意本年八月十五十六两日,又遭烈風暴雨,晚米全淹,年岁不登,农民無不掩泣,從此米價益昂,來春青黄不接之時,更何堪設想,閩中士民,识与不识,无不懷此杞憂,而无可如何者,事權不属故也,所私心窃望者,天遣賢使者蒞閩,活此数百万蒼生耳,不但此也,且虑外洋一有藉端起衅,由屯而塞,由塞而斷,塞者以巨舶列海口,使我米商不得出入,斷者将沿海之糧,重價採去,概不出糶,则內地之粮,不敷民食,勢必群起为盗,防不勝防,不为亂而不免於死,为亂亦不過一死,則囂然动矣,况为亂尚未必皆死乎,沿海各省皆然,吾閩尤为切近之灾,然洋人虽毒,吾計有以先之,可以有恃無恐,目下必須仰仗官府,急为多方籌措,以保無虞,將所有平糶,以及閑存各項,及道库不儲粮而储银等款,多派轮船及委員前往外省上游採买,近聞北米甚熟,似不可失此机缘,並一面多派廉能各员,遍劝钱當木布鹽茶各商,及海关银号銀局述善社等處,一切紳富,各皆勉力輸助,伏请援照光绪初年水災時丁撫軍劝捐案內,酌捐其半,以救全閩群生性命,务必赶此月內,鸠款采办,來春发各米舖,照价平糶,不至大亏,方为两便,仍有妥善章程,随時上陳,秉銓於四月二十八日,曾具禀邊润帥,懇请未雨绸缪,條陈备粮数法,以备探择施行,乃擱不批發,徒深扼腕,今求我大人力矫前弊,察核急行,若徒恃述善社一处發棠之望,亦恐力量或有未周,先事宜防,此其一也。
  二治团,何谓治团,乡练是也,夫乡练之法,必须设一总局,舉一廉明者董之,所有器械招募之费,就前策劝捐內,儘可取资为用,然尤必自官首倡,或就司局內別籌經费,亦如自捐一體,則观感之下,紳富自無不樂从,所输之款,一概存官接濟,方有着手之處,總局团勇,至少约三五百名,一半城內,一半南台,乡閭均准禀请檄行,一乡舉一人为董,比户協同捐助,有開必先,一有事时,即可编定,一家一丁,十家一队,十隊一長,計百里之中,可积千余队,脩其孝弟忠信之心,课以步伐止齐之法,拨诸轨里连乡之制,不过如斯,似闻内地练营,有名无实,一名守勇,除差钱月费外,所余恐不足用,必至别图生业,训练不能认真,拟须添兵裁饷,饬令该管官当堂发给,以免虚糜,庶一兵得一兵之用,方可抚已去之军心,收目前之速效耳,总之练兵以资徵召,治团以靖地方,事虽判,理则同,秉铨前在边润帅任内,曾经禀请联络乡团,拟定团规,井井有条,纵蒙批准,饬局核议,具文通套,为之慨然,复在季藩司善后局,先后具禀求办,大声疾呼,泪随笔落,乃季藩司病故,局批以富者出资,贫者出力为言,语云,凡民之事,以身先之,则不令而行,若官不首倡,而概责之绅民,断无成事之一日,况因循疲缓,此又吾闽之通病,最不可除者乎,现在迹似晏然,实如燕雀处堂之势,今求我大人饬查署内旧禀,并提善后局原禀核阅,先事宜防,此又其一也。
  三治地,何谓治地,副城是也,夫副城之法,即陪都之意,吾闽必须于建宁府治,移现任大员一满一汉以镇之,缓急相倚,如联指臂,可保无虞,然后于上游各属,勘治出粮之地,修治木路,以运粮食,可免沿溪涉险,时日久稽,且高山深谷之中,亦不致匪徒据为巢穴,既有大员镇抚,可戢异心,一旦省城偶警,得副城以为犄角,節節可以通灵,此兵家所谓进可以战,退可以守之道也,闽省如此,凡沿海各省,无不当仿而行之,并可破外国屯粮塞粮断粮之计,不诚一举而三得哉,尤虑者,吾闽之患,在于鼓岭,林文忠在日,曾言及之,鼓岭之势,居高视下,去城仅有十余里,炮火可攻及各处,药库宜当慎防,距连江海口,只有一日夜之程,洋人登岸必由之路,若以重兵重弁驻守鼓岭,以资耳目,以作爪牙,较之馬江甲申之役,填江塞港,似胜一着,今以省城地势论之,梅花五虎壶口金牌慰斗乌猪,犹唇也,闽安亭头,犹齿也,马江林浦,犹舌也,唇亡齿寒之际,其舌尚能绅缩自如乎,即以兵家形势论之,亭头林浦,则为散地也,梅花等六处,则为重地利地也,甲申法宼,祇知填塞林浦,可谓不知本者矣,兹因治地策內順及之,以备缓急之用,但論陸路必以鼓嶺为扼要现鼓嶺上盖有洋房,图以铁石,幾如炮臺,星羅棋布,当日卡制軍到閩,不肯接篆,先使楊制軍索回鼓岭,以後约明只许乘凉,不作別用,可谓老成遠慮者矣,今则基趾更張,奸谋畢露,我若不屯重兵於鼓岭,智計不出洋人下乎,然必恃老成宿将,坐镇其间,號令严明,不准生事肇衅,方收得人之效,而免意外之虞,否则一利必有一弊,反歸咎始谋不臧,悔何及哉,先事宜防此又其一也。
  以上三條,以实心行实政,破除情面,杜塞弊端,賞必信,罚必果,其难其慎,可剛可柔,將见众志成城,急公好义,外国虽强,能無餒乎,土匪雖众,敢竊发哉,誠如是也,吾閩九郡兩州數十縣,當共拜仁人再生之賜矣,全省三可治之策如此,沿海各省,從可類推,秉銓等桑梓关心,无所希冀,既有所见,不能缄默不陈,窃以事机所系,间不容髪,必和而後能济,唯断而后有成,合无仰懇大帥大人,察核速行,所有积谷屯团之法,均係欽遵九月二十日 谕旨而行,唯副城之策,則須候奏请 旨敬谨遵行,除禀軍憲外,如蒙准予所请,俟奉批後,秉铨等當再上详细条陈,以备採择,实为德便,不胜感激忐忑之至,切禀。
  軍憲原批云,所陳治粮治團兩条,均係目今要務,本兼署部堂已先後札局籌办在案,第三條亦不无可採,仰福建善後局司道遵照,今先批檄,迅速核明筹办,毋延切切,禀抄发。

亞洲近事北京要事汇聞


  西五月十一号香港士篾报,録加拿大温哥化报云,伊藤致函李鸿章,劝其維新數事,並谓如仍執迷不悟,則中国决难免於瓜分,日本自意人索三門灣以來,亦躍躍而動,日人多述日廷不復株,守務向中国租地,或欲得福建一处口岸,前宰相烏金馬伯,劝日廷引誘中国倚仗日本,而力圖自主,第一步须令日本兵官,训练華兵数百名,第二步宜皷勵華人遊學日本,設若局勢真不可挽回,則日本不可不取厦門,而建一铁路至漢口,又同時驻北京日公使仁奴,曾向中朝索租五口岸,一福州,二厦门,三牛庄,四上海,五重庆,合之前時所租得漢口天津二处,則共七处也,闻说中朝已许商量,但不允上海重慶二处。
  西四月十四号東京時事报云,西后命荣禄,购造軍舰六艘於德国,又荣禄奉西后命为清国各軍之统督,然张之洞及劉坤一,並他宋聶各將軍等未必之喜也,又云,俄领旅順,其附近处发見大煤矿,德領膠州亦有大煤矿发见,使俄德永鎮抚東洋者,抑天意歟,又云,西后所命之新撰地舆圖已成,惟是东三省與長江一带,己多半属於人,其將用他国之彩色为標识乎,抑仍用支那之地之彩色为標识也,竊願先睹为快。

英俄派員測探中亞洲地勢


  西三月三十一号伦頓太晤士報云,都司的斯君,往探中亞洲之新地,曾經三月之久,在野勤河左右,沿岸而上,彼從喇士拑之西端起程,至二月二号,始抵野勤埠,其所经历之地,未經欧人足迹者甚多,途中有數重高山,阻滯行程,一處高一萬七千尺,恰於冬至時過之,在彼越宿五夜,寒暑表約得五度为中数,凡現有之地图,俱不準绳,的君此行,艰辛实甚,近日卡士架之俄領事,曾有欲俄國在忒堪馬建設營盘,與厄士旦之俄營盤相同,華人闻之,先遣兵一小队踞守忒堪馬,但未必能久也。
  西三月十七号伦頓太晤士報云,俄国地图學會已成,俄皇捐款助成其事,從新派人往測繪中亞洲之险要,此班委员,定以二年为期,副帥哥士勞为總管,约於本月杪,離彼得堡起程,将來取迢於西蒙古與及急庇沙漠,又從可那亞湖横過南山,其次則到黃河之上流行徧而止。

西伯利亞铁路速效


  西四月七号倫顿太晤士报,接俄京電云,西伯利亞之大铁路,成效甚速,二月九号,特派值事聚议,据其所定夺,户部大臣,從新拨款八十二兆七十七萬九千六百六十羅卜,为中西两叚鐵路之修造經费,此巨款分撥如下,以八百七十五萬罗卜,为三年內各項杂费,以四十三兆羅卜,为九年內令火车加速之經费,又以三十一兆羅卜,为四年內置買车辆之資本,而今年擬用十六兆五億罗卜,俄国铁路新成,而费如是巨资以經營之者,未之前有,彼不獨大用资本,且极费精神,俄皇親自为該路值事之總董,每项工程,每項进支,必经其察核,至其户部大臣,实则为管铁路之人,此項支款之外,又疑支三十兆五十萬罗卜续建西伯利亞之東叚铁路,又擬支七十一兆羅卜,为别处建铁路之本,其所開今年度支之款,现已積至五十一兆英金镑之多,如此巨款,試問其果從何而出,則知俄國之財庫,來源不竭也,现在西伯利鐵路已成之各段,生意甚盛,出人意表,此路原定從廉法筑造,逆料其多年不有车行,但今竟不然,是以其鐵軌每條十八磅者,不久要换作二十四磅者也,定計之初,事事作冷淡观,每二十四點鐘之久,行於铁路之上者,料想不過火车三对,惟至今日,已有火车八對,另由木司蔲至喇士那屈士之快車未計,此车每礼拜行二次,去年清單所载,西伯利鐵路之西叚,共有搭客三十五萬,貨物四十九萬墩,出境農人四十萬,去冬加增新貨车六百,借用舊貨车一千六百,尚餘貨物七千载,不得车而迁運,去年所共運之貨四十九萬墩,內有穀米粟面三十二萬墩,以後五年中,料想每年应有麥米运載於此路上者八十万墩,在柯路梯採矿之縣属一處,现存麥米三十五萬五千墩之多,而在俄國之中部,全境人民,遭遇饥荒,設无铁路,奚能賑济之哉,又有人預料後五年之中,每年此路运货,當在一百五十萬墩以上,然则俄國君臣盡心致力於此铁路者,豈无故哉,蓋其國脈全在斯也。

俄員偵探印度


  西四月二十九号香港士蔑报云,太晤士报访事人,言俄国都司那滑士企在俄京演说,以印度武略为题,环听者多人,统兵大帅,并大公爵等亦在内,演说者谓曾亲驻紮于印度四阅月,经熟审英印之兵力武备情形,虚实何如,所言甚长,撮其要领,则有谓印度土人之为兵弁者,类皆不学无术之辈,且英廷不设法为之修改求精,因将印度西北方历年政要读述一次,所言英属巴碌次士但,及圭巴山顶二处尤详细,乃其所亲历也,又谓细审彼处地势,与及印度之边防,则见印度西北一带砲台,皆不足恃,大异乎英人之所自称许者,又谓印民甚仇视英人,其印兵则比平民较为顺服,又言印度平民归嚮俄国之心,大非俄人平日料想所及,说毕,用灯光将印度各处要区之画图放大其影,瞭如指掌,俾观者如亲历其境,他如炮台兵营兵容,无不一一描演出来,此则我军情之虚实,已被俄人侦悉矣,未知我国战务衙门,将以为何如也。

高丽闹教


  西四月十四号伦顿太晤士报云,闻高丽有法国教堂,被害於重正省,有一教士,为土人所掳存亡未卜高兵已驰往该处查办。

日本征收外人身家税


  西五月十三号香港士篾报云,外国人侨寓于日本,一向不必纳身家税,今拟于通商新约举行以后,即须纳税矣,闻横滨日官,已奉到日廷札饬,内开八月以后征收旅人之税价若何,其价分二类,一论事业,一论产业,凡属事业新开张之年,不必纳税,若事业为印字制造银行迁连燕梳之类,则待开张三年以后,始可征税,又每年报税之期在正月,故今年无征身家税之事,须待来年正月始行查报,又再迟一年始完纳也,又云,有日人名诺加华格古扫,以铅伪铸毫子,被获,定罪监禁九年。

美人受地偿值


  西五月十一号香港士篾报云,美西二国罢战,在巴黎议和,美国以二十兆圆补还西班牙而割买其所辖之非律滨地方,已屡登前报,兹接四月十一号华盛顿消息,言该和约已定,又议定用纽约银单一张还之,请西廷派员收领此银单,但尚未交妥也。

德人力争撒藤亚国权利


  西四月七号伦顿太晤士报云,三月二十三号,撒蔴亚来电,言抹他化之首领等,仍抗拒栢灵约章之义,是以水师提督戈尔齐集英美领事官,并部下诸将,聚议于肺路爹化船中,公断将省份政府裁撤,由是水师提督出示,吩咐抹他化党诸长,各归田里,抹他化得告示,退入内地,德领事又出示另行举立各省政府,抹他化党人,因是又乱,英巡船由其馀小岛载回孖列叨党人之被囚者,美人筑炮台于描连纽,而有孖列叨党土人二千躲避于此,又抹他化党人,将各处路途阻塞,而夺取英人屋宇,英人投以哀的美敦书,谓不即行撤退,则准于月之十五号一点钟开炮攻埠,抹他化不以为意,反来攻击孖列叨党人,届期英美领事令三战船开炮,先攻其远处之乡村,因彼处山林甚密,难知敌人之所在,沿海小村,中开花炮火焚起,肺路爹化战船,曾燃一砲,误中美国领事署左右,署前站立之水兵几不免,埠中叛党大乱,与英美之兵大战竟夜,毙英兵三名,战船以炮徐攻三日,埠中有多人走到吕也路战船中躲避,船小人众,几不能容,肺路爹化战船又有弹子误中德领事署,破其厨中瓦器,德人急往藿企船中,炮弹乱飞入林中者,不知凡几,毙人亦不计其数,颇培士战船,并攻甲皮亚东西之乡村,擒获兵艇甚众,英美二国之人,合力攻击,仇视德人極切,曾有德人英人各一名被拿,以其走漏軍机也,現在栢灵巳允许三国各公举全权大臣數人,前往撒蔴亞查办其事,英美德三国朝廷已交换文书,论及何人可以公举,但未能即行者,因尚有一端杆格,盖英国必要判斷之时,占三從二,德廷則必要三國均准,始允施行,栢灵力请英廷,务必於此事一让云。

德人议瓜分撤蔴亞群島


  西三月三十一号伦頓太晤士报云,在撒蔴亞有德人六十一名,联禀於德廷,谓德人承認美人簽罢君,有總审司官之权,於德民有害,又谓憑柏灵所立之约,以調處撒蔴亞事大誤,又诉說遵此约行事,竟令衙門官府俱用英文,而保守全境之费用,则盡出自白人,盖因土人嫌总審司官之苛刻,均不肯捐納稅饷,况且身家稅饷,与及洋關稅饷,尤以出自德民居多,但被彼英美二國人结党,而仇視德人故德人,毫無干預地方政務之权,又指陈德廷保护未周,幸彼德民能自保其利,結叚又请德廷应取撒蔴亞为保护之地,若不能行,则须将柏靈之约章修改,务令德人之律,德人之語言文字,德人之钱幣,均得与英美之律例文字錢幣一体平等通行,若能將撒蔴亞群小島瓜分之,英德美三國各得其一,最为切望云云,本太晤士报,又得纽约訪事人來信,言撤蔴亞事再經美国宰相與德公使理论,德公使將近日柏靈所執言之各端,一一開單指陈,据華盛頓某叚公文之言,柏灵,政府挾持德領事,不认英美兩公使之有理,盖谓两公使办事,未承德公使许诺,则理不应擅为,次訢说英美二国水師官之非,继请美廷将總審司官召回國,然後百端糊言,甚至令柏灵之约全废,現在華盛顿人,信德人实欲将撒蔴亞群小島瓜分而三,鴨颇魯乃最佳,德人愿取之,挑推喇现有水師塢,可归美國,而英須得沙委意,乃可无言云。

中国息借各洋款每年应還本息銀數盈绌表


  表中盈绌之数以光绪二十三年,即西历一千八百九十七年,各口新關共收稅釐鈔款二千二百七十四萬二千一百兩,若除一成作为經费,合银二百二十七万四千二百兩外,净馀銀二千零四十六萬七千九百兩之数, 再此洋稅年數,若另撥他用,或征収不足此数,則不敷之数更多,特为聲明, 表中所開,均係關平银数,按每关平银一百兩,合規平一百零九兩六钱,每關平银一兩,合英金二司令九篇士,每關平銀一兩,合德国二馬克十之八, 復查此款所载关平字样,应作库平看。

   光绪十  光绪二  光绪二  二十一  二十一年□ 二十一年四厘息   统计每年  盈绌
   三年五  十年七  十年七  年六厘  六厘息借  借俄法金款四万   应还
原  厘五息  厘息借  六厘息  息借德  汇丰金款  佛郎又廿二年     
借  借德国  汇丰银  借克萨  商瑞记  三百万镑  五厘息借英德金     
款  五百万  款一千  金款一  金款一        款一千六百万镑 
   马克   ○九十  百万镑  百万镑        又二十四年四厘 
        万两                   五息续借英德金 
                             款一千六百万镑 
                             三项共还    
                             
光绪 二十一  六十八  四十三  四十三   一百三十  一千九百一十九   二千二百  不敷一百 
廿五 万三千  万九千  万六千  万六千   万零九千  万一千七百两    廿七万六  八十万零 
年还 两    八百两  四百两  四百两   一百两             千二百两  八千三百两


光绪 一十万  六十八  四十三  四十三   二百七十  同上年       二千三百  不敷三百
廿六 零二千  万九千  万六千  万六千   六万三千            七十二万  一十五万
年还 一百两  八百两  四百两  四百两   六百两             零九百两  三十两 


光绪 十九   六十八  九十万  九十万   二百六十  同上年       二千四百  不敷四百


廿七 三千   万九千  零六千  零六千 □ 七万六千            五十六万  零九万七
年还 百两   八百两  九百两  九百两   四百两             四千九百两 千两
                                             
光绪 十八万  六十八  八十七  八十七   二百五十  同上年       二千四百  不敷三百
廿八 三千三  万九千  万七千  万七千   八万九千            四十万零  九十四万
年还 百两   八百两  一百两  一百两   一百两             八千二百两 零二百两


光绪 还清了  六十八  八十四  八十四   二百五十  同上年       二千四百  不敷三百 
廿九 结    万九千  万八千  万八千   万零一千            零八万零  六十一万 
年还      八百两  七百两  七百两   八百两             七百两   二千八百两



光绪      六十八   八十一  八十一  二百四十  同上年       二千三百  不敷三百 


三十      万九千   万九千  万九千  一万四千            九十三万  四十六万 


年还      八百两   六百两  六百两  五百两             五千三百两 七千三百两



 
光绪      一百六   七十八  七十八   二百二十  同上年       二千四百  不敷四百 


三十      十七万   九千二  万九千   二万七千           七十七万  三十万零 


一年      五千一百两 百两   二百两   三百两            二千五百两 四千六百两





光绪      一百六   七十六  七十六   二百二十  同上年       二千四百  不敷四百


三十      十万零   万一千  万二千   四万两            五十六万  零九万二


二年      六千一   五百两  五百两                  零七百两  千八百两
 

光绪      一百五  七十三  七十三  二百一十   同上年      二千四百   不敷三百
三十      十三万  万二千  万二千  五万二千            三十四万   八十七百
三年      七千二  四百两  四百两  七百两             六千二百   八千四百
        百两                                   两  

光绪      一百四  七十万   七十万  二百零六  同上年      二千四百   不敷三百
三十      十六万  零二千   零二千  万五千五           一十三万   六十六万
四年      八千二  五百两   五百两  五百两            零四百两   三千五百
        百两                                   两   

光绪      一百三  六十七  六十七   一百九十  同上年      二千三百   不敷三百
三十      十九万  万五千  万五千   六万六千           九十万零   四十四万
五年      九千二  四百两  四百两   七百两            八千三百   零四百两 
        百两                            两     

光绪      一百三  六十四  六十四   一百八十  同上年      二千三百   不敷三百
三十      千三万  万六千  万六千   九万零九           七十万零   二十三万 
六年      零二百  两    两     百两             四千八百   六千九百 
                                      两      两  

光绪      一百二  六十一  六十一   一百八十  同上年      二千三百   不敷三百
三十      十六万  万五千  万五千   万零三千           四十八万   零一万九
七年      一千三  三百两  三百两   六百两            七千一百   千二百两
        百两                            两     

光绪      一百一  五十八  五十八  一百七十   同上年      二千三百   不敷二百
三十      十九万  万六千  万六千  一万六千            一十七万   八十万零
八年      二千三  九百两  九百两  七百两             四千四百   六千五百
        百两                            两      两

光绪      一百一  五十五  五十五   一百六十  同上年      二千三百   不敷二百
三十      十二万  万七千  万七千   二万六千           零五万六   五十八万
九年      三千三  八百两  八百两   一百两            千七百两   八千八百
        百两                                   两  

光绪      一百零  五十二  五十二   一百五十  同上年      二千二百   不敷二百
四十      五万四  万八千  万八千   四万一千           八十四万   二十七万
年还      千二百  两    两     八百两            三千八百   五千九百
        两                             两      两  

光绪      还清了  四十九  五十一   还清了结  同上年      二千零二   盈余二十
四十      结    万九千  万四千                  十万零五   六万二千
一年           六百两  二百两                  千五百两   四百两 

光绪           还清了  还清了         同上年      一千九百   盈余一百
四十           结    结                    一十九万   二十七万
二年                                    一千七百   六千二百 
                                      两      两

光绪                           同上年      一千九百   盈余一百
四十                                    一十九万   一十七万
三年                                    一千七百   六千二百
                                      两      两

光绪                           同上年      一千九百   盈余一百
四十                                    一十九万   二十七万 
四年                                    一千七百   八千二百
                                      两      两 

光绪                           同上年      一千九百   盈余一百 
四十                                    一十九万   二十七万 
五年                                    一千七百   六千二百 
                                      两      两  

歐洲近事荷蘭咨请各國赴弭兵会


  西四月十四号伦顿太晤士報云,荷蘭外部大臣,在克忌埠,行文咨照各國,請赴萬國弭兵會,文中极赞俄皇倡此會之善,又述及荷國女主威廉緬拿甚喜其事,所咨照者,歐洲共十九国他如美國暹羅波斯中國日本,亦在聘請之列,赴會時所讨议者,限於俄國第二次告文之宗旨,与乎一千八百九十八年八月,咨文所及之要節凡各国向來之交涉得失,与乎约章之是非,一概不題,每國祇得一筹以定從違,意大利朝廷,已接到咨文,且应允赴會,英廷則择定出使美国大臣潘士佛,及出使荷大臣侯活二人,为赴此会之欽差,而佐以副水師提督陸軍提督各一人,又云俄外部大臣,行文駐各国之俄公使,凡各朝廷,或付函,或致电,而承認弭兵會为是者则謝之,盖谓俄皇所見,凡某國肯附和斯会者,誠有大功於太平会云。

俄国鉅災


  西三月三十一号伦顿太晤士报云,俄国東南地方,去年失收,飢荒殊甚,彼得堡某报章言之甚详,谓三孖喇省尤甚,於飢饿垂死外,又加之以疫,俄官所周济與貧農者,尚不足半月之用,二月十五日而后,所食者竟为面粉糊,或为麥米少许,與禾稈草麥糠相和而食,医士以此情禀國家,谓其腹既空,身既弱,又食此难化之物,則非徒無益,而又害之,疫症传染甚速,其居处又皆卑湿寒冷汚穢之小屋,加以饥寒交迫,故无法能止此症之流行有巨室亦家徒壁立尽卖其所有以图存者又有数县贫人不能取柴薪入粮食烟火斷绝将农具尽售弃者今春虽有田尚无能为力以开耕,红十字会聞此消息,已极力设法拯救,但其來源與俄官之捐款相并,仍不足以周济贫寒之萬一,二月一号,在三孖喇一省,已有七万一千人領济,随后日日加增其数,红十字会已開三百六處粥厂,以供二萬二千零九十小孩,又開一百二十处粥厂,以供一萬四千零六十四丁男,又開大廠四百六十一處,以便婦孺之寄宿,其災可谓钜矣。

俄法兩員拚命


  西四月三十一號伦頓太晤士報云,俄國公使葛前士企,與法國前兵官斐布利,讨論法人地利花之案,俄使出言不慎,有輕視法國陸軍之意,婓某怒甚,毆打俄使,既而互约以短鎗對戰,枪既交,斐某被俄使擊傷右膝,截斷始能療。

英國催造魚雷


  西四月二十九号香港士篾報云,英國水師部,新定造魚雷擒十二艘,发交六家船厂分造,以速成为貴,德國加喇士沽承造二艘,餘俱歸英国五大船厂承造,每艘限容積三百墩,並有馬力六千匹。

企列消息


  西二月二十四号倫頓太晤士報云,禮拜二日,在间尼亞所會商之國典,今日大集企列之官紳公定可否,王子佐治先開言现在事情,乃由四国所立,又言他躬任治平之難,全靠兩族民人和衷共濟,语畢,众人同聲贊颂,众官绅於礼拜三日,公舉士非其为议院首領,又公定新任各執政官员,俱以歐人充當,每月官俸,由一百五十佛郎至四百佛郎,視其职之大小为差,凡欲充當者,可早報名登册,又云,企列一島,现在全用歐人为官,其辅佐王子佐治以理財政者,乃公舉端士人步伦尼为之。

歐人信鬼


  西四月一号倫頓格致择録報云,鬼神之說,最足惑人,去歲有一中年妇人,心甚急躁,往苗尼冶之大教堂,求見教師,訴說有魔鬼在其宅滋扰,夜间居然作出大聲以相嚇,鬼所以來者,因在栢靈有一合伴公司,专为探寻藏镪於地下,該公司又開一支会於苗尼冶,但探尋藏镪,必須祭以生人,鬼始应手,而公司則選此婦为祭物,經有公司中人之妻,将此公選事預告此妇,教其預備,且將屋舍潔净,惟是魔鬼迫不及待急思染指於此祭品,故先到其宅寻视,教師聞言,即遣佐理人往其家诵經祈禱,以驱逐此魔,此事如此荒诞,以本報論之该祭師未必真信其有,但不敢明言其无者,诚恐发出此理,與地獄之说相矛盾,而教師平日持以動人之说,反不能行,噫,自李柯忒路創此邪說以來,中其毒者不知凡几,豈獨該祭師为然哉,夫以歐洲文明之國,格致之學既昌,邪說應無不破,而竟有此等事情,聞者未免駭然,不知鄉村農野,屢有其事,彼不學无知,习於蠱惑,各國皆有,今俄國尚有多處殺人祀神,不以为奇,蓋谓此事可以解飢,銷疫,十分靈效,故凡遇有災异,则不免以人为牺,一千八百八十九年十月,俄國北省,有一命案,因隆冬大雪,以致凶荒,继以人犯肿病,有某甲殇其子女,甲因用木彫一鬼像,以膏拭其唇,置放於一小山上,欲擒其同伴某乙殺而祭之,刀已加於颈,乙妻見而大駭,急拚命救脫,居無何,甲竟得乙妻殺之,獻之於所作木像前,有司知之,乃定甲罪,監禁十年,又纳哥律省,乃俄國最黑暗之世界,該處民俗,恆殺生物以獻祭,黑貓黑雞黑犬,随意生葬,謂可以消除癘疫,有農人因子疫死,即以大黑貓八頭伴子尸生葬彼處又谓生葬,禽兽不若生葬人之靈效,故有一次時症流行,农人请祭師來禳,久候不到,怒甚,公議生葬該祭師以禳疫,祭師既到,知之,自料百詞莫辨,乃欣然应诺,祇說生葬人比生葬禽獸較大,懇求众人略缓數时,俾其整备献身,众人许之,祭師乃乘间兎脫,又同省一小村,有农人一众,擒一老年婦,生推入塚中,其塚乃丛葬疫人者,及被告捕鞫,各供此举为武弁某所主,於是訊实,责以重刑,而发配於西伯利亞远方,以上所說各案,本报聞诸俄京審訊官者,想必不谬也,彼又谓希腊曆七月二十号,窝路架省,仍有此等陋习,许愚民在教堂內以牛羊祀魔鬼,驅牛羊入庭下宰之,烹其肉於大镬,农人之献祭者,取回其半以均分,馀半交祭師诸人分食之,更有等地方,人民仍信建屋者纳生人於墙中,則其屋能堅固不败,现在歐洲各大守御所,罕有墙中不藏此等祭品者,常法以幼孩为最合式,又古時屋宇基址石之下,多藏有珍重珠宝,以为镇壓,此亦因信邪邀福之故也,亦可哂矣。

德人欲法人忘讐


  西四月十五号伦顿朝郵報云,自一千八百七十一年,法国败於德人之後二國仇隙莫解,今者有德国上议员亞連氏,深恐二國仇隙日深,彼此不利,莫若設法以釋之为愈,亞连君之意谓至妙系法人择一日求二国复親而化夙冤,但未知能有此日否,如法人有此愿,则今日適逢其时,盖今日天下之大势又为之一變西班牙之兵敗於美利坚,英美乃同種同文,美国乘此新勝,而欲與英合,美英一合,其勢之强,天下莫敵,非洲之法德属地,难免尽为英夺,若德法離而復合,勢均力敵,則英人不敢生覬覦之心,又谓英美二國人之夢想無他,惟欲英哥路昔臣人种族,平吞天下而已,又谓德法俄三国,若能聯合,則欧洲大陸诸國,必然風從,自是英美之强,亦不可恃,而欧洲大陆诸国,從此可以減除兵费以自安矣,法德不欲復好則已,如欲之,此为不可失之機,否則歐洲大陸诸國,彼此猜忌,终至自弱而变为二等以下之國,悔之晚矣云云,但未知二國人民,果能因亞君此言,而言歸於好否耳。
  西四月二号伦頓頗路么路报云,法人匿入俄人怀中,倚仗其臂力,德人讥笑之,谓其欲以鼻为足,近因德人扰亂英国,法人又欲躍入德人怀中,與德人分欢笑,乃德人不之應,有唱無和,佳耦不谐,良可哂也,德字報尝轻之曰,設若法人欲與德人复合,非悉忘當日之讐,舉亞路昔士羅连二省之名字,盡忘于法君臣之心,盡没於法报紙之上,則不能也云云,语雖齿冷,实属情理,法人輕佻浮躁,翻雲覆雨,向背无常,自一千八百七十年败於德,割二省之地以求和,每不忘恢復之心,忽又献颦於德国,宜其自取辱也。

法人痛诋軍政


  西二月三号倫顿颇路么路報云,法人鸦便歌靴亞著一書,多指謗法國軍政,法政府方提究此人,茲已摘出其辣语以质该著书者,一节云,陆軍无异一所放恣學堂,其教習懶惰谎忘,貪婪拂戾,無耻嗜酒,放僻邪恣,陋劣卑鄙,又一節云,兵營之腐壞,法國为甚,其中酒癖疾病,不胜枚举,又一節云,軍營之所收者百千數少年之法人,俱皆端潔英俊,及由軍營发歸者,必至全身尽污,當道有权者自知軍營之弊,及其遣子到營充兵之時,則甚謹慎,防其受害,祇交與軍營一年,而年中又屢请假,以少在營为幸,且其子初出學堂即能陞官者,彼必不容其入營充兵,其所容者必因難免於充兵者也,至於貧民之子到營,則须充兵三年,第一年所學尚为兵事,次兩年所學者,懶惰說謊,伪善忤逆,與各種鄙陋之事,甚至流入醉乡花叢,终身疾病,又一節云,利己營私,嫉妒愚昧痴呆,乃我兵官之所犯,自一千八百七十年至今,並無改变,我之兵不復如前,但武弁將士則仍同前時也,又一節云,我国家养兵,原望将士奮勇用命,惟我之將士,反求百姓容其無胆無智,彼不自觉其失言,法国现時之危局,显明法国养兵之无用,且不信其武將能取胜,祇信其能洩漏軍机而已耳,又一節云,凡我法人生長於法,知祖宗以戰事获守此国,自當承受国業,繼前人志而守之,乃日任將士之縱横,听兵卒之荒惰,吾知我国將不能共列於地球矣,又一節云,我国每年糜费陆軍餉六百三十兆佛郎,而毫無实禆,此巨款豈非民膏民,脂乎,何不以其半而作别项有益之事也云云,其语气憤激若此,盖有所感而云爾也。

法国妇女學为律師


  西四月倫頓報錄香港報云,巴黎妇女,學为律師,於例無禁,但學成欲以營生,則男律師恐其奪業,群起而攻之矣,现法廷特委员評定其可否准婦女充當律師,到衙門代人伸理案件,委員等似已首肯,此後公堂又一新矣,試思女子为律师,衣闊袖大袍,戴假髻,姍■步上公堂,坐於總统之侧,其景象不亦可觀乎,雖或老律師不之悅,吾知少年辈无不悦见之也。

美洲近事 美西战纪本末 续前八十七期


  鱼雷之製日出日精,近且有齐勞士曲使鱼雷发响必正,英国现十八寸大之鱼雷砲,能行八百碼遠,又造二十四寸大者,每点钟能行三十五咪里,如敵船在二百四十丈远,尚能及之,现日本向英国定造者,即此等也,苟以鱼雷比於旧砲,則旧砲大为失色,若谓將來皆废砲而用鱼雷,此亦不能定,訕思衣高之战,本不能增多見识,不如鴨绿江之战,其事尤足徵实,觀中国定遠船,有十二寸砲擊中日本襪消书麻,該船當即退出,可知中等之砲,最为合用,若大砲而不能中,則亦何益,使天下人皆不用大炮,則铁甲當亦不必甚厚,现欧洲水師,已皆以中等砲代大砲,英之十三寸半之砲,重六十七墩,现代以十二寸之砲,重四十六墩,德之水師坐驾,皆用快砲,佳沙符列道爍第三,载九寸四之故立快砲四尊,一分钟可发二響,每響发出之弹重四五十磅,现意国新造三艘战舰,將大砲悉置不用,惟用八寸者,边尼的陶畀连,本載十二寸之炮,今亦代以八寸者,彈重二百五十磅,能擊穿二尺厚之铁,每分鐘可发三响,計將來大坐駕船,當必廢大砲而用八寸者,其六寸五寸四寸七之砲,則宜用於中等船,一艘坐駕,载八寸砲十二尊至十六尊,能以人力操放苟非堅固铁甲必为所击故坐駕多用之论能抵御此等炮者莫如美之尼他但不能出大洋,坐者苦之,因其辗转不定,炮亦甚低,驾驶不易,以之鏖战,究非精良,惟能抵禦砲火耳,苟魚雷船攻之,甚易攻破,故兵家不喜用之,但不知美國何以现今反增造四艘耳,論鱼雷船攻擊大船之事,在此場戰务,亦無以見之,苟魚雷船于日间攻擊大船,則必不胜,德国報意曾言以三兩艘鱼雷船,而攻成隊砲船或坐駕,必不成功,若日間攻,擊炮船或坐駕,亦不成功,惟先擊散船中之炮,而以鱼雷攻之,乃可取胜,觀於飘罗及布了頓,在訕私衣高奋出,悉力以向美船,卒归无用,是猶以一旗馬兵,而攻一旗步兵,而步兵有兩旗砲手为辅,必不得勝矣,况當二艘魚雷击美船時,亦非用盡機器,蓋西班牙人不善駕駛也,又如他勞攻仙頗勞,在於日间,亦甚失策,蓋仙颇劳格式既佳,炮台堅固,亦不能勝也,計西國七艘滅魚雷船,五艘鱼雷船,本属甚少,若英國則共有一百一十艘,法國則共有三百艘,西國此等船既少,駕駛復無人,豈能勝哉,孟尼拿之戰,美船遠胜西國,西國大遭破滅,不足以增人智慧,西國之船,人本知其無用,火药在孟尼拿,为热湿所壤,亦人所知,独未知其炮手如何耳,開戰之時,數船被火,見其中木甚多,盖其船最新者,已阅十一年,若計其始造時,且已閱十六年矣,然不獨舊船被火,新船亦不能免,美之澳廉卑亚,時亦被火,使西國有好炮手,再發数響開花彈攻之,则澳廉卑亞必为所得,乃其後幸得無事,觀於滿滔造在孟尼拿之敗,可知舊船必不敵新船矣。
  至論美攻其岓上砲台,亦不能大損之,夫西兵无论水陸皆不能胜人,雖有無烟火藥,亦归無用,美人費多少火藥,亦祇少伤其人,不能得志,苟往攻英德海岸,美豈敢如此肆行無忌哉,三順雖輕西國而往攻之,然既不得志於山朝灣,則亦退矣,訕私衣高,雖無極巨之砲,然美船亦不能入其海口,惟么勞炮臺,为美兵擊碎,至訕私衣高降美時,人皆見之,其餘美攻岸上砲臺,多不得志,盖攻砲臺與攻船不同,攻船苟得開花砲一中,便可碎其船,若岸上砲台,即擊去其半,餘亦未易盡碎,且更未易傷害其人,是以美攻砲臺,每空费砲药,美之晚尼他,雖攻砲臺極合用,然砲火既少,又不能攻高處,惟近來新船,始多用開花砲及頭号炮耳。
  此场戰務,可騐水師以煤炭为急,弱國無屯煤之地,立見破敗,强國先佔人土地为之,此真勝算,如提督刁兒据孟尼拿为水師屯煤是也,兩國開戰,局外之國,例不能給煤,提督擒馬拉之船,能容煤一千至千二墩,能行一萬咪里,本欲由喬巴至先湾顺,然後再返,乃開行三千咪里,煤已罄尽,于是至故辣哥取煤,而故辣哥亦卒不与,該船路經西印度,应早於其地加煤,何以至將盡乃取,此西国之失策者,因其国弱小,故不敢於南美洲中美洲取煤也,禽馬拉欲往非律滨,取道於苏彝士河,因無煤乃止於此,然使其逕往东方诸國,亦必不能得煤,惟缓行至告林报星架波等處,乃能落煤,以运往孟尼拿,觀於此則知各国之整頓水師者,莫要於急覓屯煤之地也,法國则自樂雷建策,使由吐聯至馬達加斯加,皆有船澳屯煤等地,以成水師之大勢,德國今亦急,覓善地,以並为商務计,而在遠東果得膠州矣,惟英國海上之權,無與伦比,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成由渐而進也,现印度红海澳大利埃及,皆其属國,其廣闢土地,整頓军務,五十年间,殆不下五百兆圆,苟欲與相抗,非费錢如水不可,美國今亦生出權勢,由孟尼拿至中国,又由中國至太北洋海岸,现已撫有檀香山小呂宋披高披稿,及潑滔厘高古巴等地,其水師屯煤,皆成一气方今水師,其修船給煤之地,最为扼要,因今之船與前不同,前時尼勞順及地卡打,能驶船出洋,累月經年之久,尚不倚靠於人,惟至属地以取火食耳,今則列国並立,不易得地以为屯泊,且船中机器,又易破壞,苟欲修造,工程浩大,從前之船最要者桅,然无桅尚可至叢林采取,今則车葉一坏,己必須入澳修理,且必湏有大機器,此场戰务,西國即此已不及矣,因美能得地以修船,而西國不能也,使前時在孟尼拿有戰務,則水師提督可自製造炮弹,今則必不能,尤可異者,西国船從無攻擊美商船,因西國船艦,盡供調遣,並無旁力及此也,又美國商船在欧洲者甚少,西国若欲攻之,須橫至太平洋乃可,然至太平洋,則美用兵邀之,其告林卑亞,緜尼鴨蒲厘時,乌阿利仁時,布碌连,紐约,及太平洋之快船四艘,皆足抵御,即西國以全水師敵之,恐未必勝,况兵船既少,又無屯泊之地,則不若不攻之为愈矣。
  此场有一艱難之事,如斷電之举,出自美人斷試烟非高及訕私衣高之電,若其餘英法等國,與西國同電者,亦不敢斷,當未開戰時,西國亦欲斷美國之電,乃後僅斷其與炮臺相连者,皆無甚緊要,且易修整,至論美兵围困夏灣尼,以禁訕私衣高之西船出入,足見美人高識,雖西国無魚雷船以擾之,然其功不可沒也,若晚尼他之船,則止为防备內河,船中人極为辛苦,雖至大者名宴低晏拿,尚不及英之篾遮時的,及羅也勞梳付伦,故其圍困西船实不若英船之適用也此場之戰不能多增识見与中日之戰無異蓋必两國皆有精练水师,乃足以资多识也,然而美国自有此战,将以水师之名雄于天下矣, 完

非洲近事 黑人与法兵为难


  西四月十四号倫頓太晤士报云,非洲附近里比利亞边境,与及法属金海滨之处,有黑人为亂,以布列吊喇为砲台,法兵往攻之,夺其炮台,損折二兵。

黑人種类俗尚說略 续前八十七册


  當天雨時,芳草蒙茸,牛奶最盛,皆以此为餽遗,若以钱购之,則彼反疑受人之钱,则牛奶将竭,故不敢受也,惟别时赠之以钱,彼乃无疑耳,群牛之中,必有一牛称首者,有嘉客至,取其奶以敬客,客當盡飲,且不可轉於別杯,又不能携往别处,否則彼以为此群牛將來无奶矣,土人多不好饮鲜牛奶,待其酸乃饮之,惟好食牛奶皮,其食器粗鄙,无匕箸等物,祇擘之以手,其村舍皆作圓形,圍以棘树,与军營無异,屋宇以树葉及草織成,厚一尺,無窗门,无烟通,但極凉爽,欲往何处,則可移之以偕,屋內無甚家具,有一牀架,跨以牛皮,極合寢息,有七八皮袋,以载什物,无瓦器爨具,只有兩塊石板及圓石,又有數皮桶以載牛奶,製法精美,滴水不漏,轻而能久,便於游行,遊行之時,烧鐵使红,置桶中使牛奶盡熟,烹调之法,以石置火中,鋪肉於上,待其熟乃覆之,肉汁不漏於火,仍归其肉,故肉較厚,此石亦須识者選择,吾至其地,僕人與友他出,吾自择石煮之,全石破裂,不得已以鐵夾肉烧之,昔有數白人至其地,將入境,先報知頭目,头目偕数人出迎,握手道歡,携之入村,每村必有一舘以款客,以休息商旅,中有牛奶架啡等食物,及晚,村中童稚,至舘歌舞,群拍掌为樂,若外人至者,则不知其谓何矣,所居之地,其草苟为牛羊食尽,則又移家他往,不一點鐘,而兒女聲,禽獸聲,簫鼓聲,已尽寂然,待明年草長乃返。
  鳥卑也之人,本無教化,但製造器用,頗有心思,吾曾見其造烟筒,在河邊取泥成烟筒形,而以通心竹入之,其筒甚滑,又或以竹通入堤邊,而在堤上開孔,置烟於孔而食之,鸦拉北人之造烟筒,則以树葉磨青石而为之,若掘井之法,則以树藤作長缆,遍绕井旁,如螺丝形,使沙不能漏於井,又在井邊为一泥漕,從井汲水置其中,以飲禽兽,其人愛禽兽,多至數百,亦各命以名,一呼其名,禽兽即至,如收禽於外,則先命人登山上瞭望,苟益至,山上人舉号报警牧者亦举号而遁禽兽於是尽随牧者疾走,既入村,以温言慰之,乃皆安静,其能盗禽兽者,亦甚出色,为盜皆年少人,欲逞其雄武,然須极少心乃可,多於夜间为之,不能伤害物主,若有伤害,将必寻仇,故湏小心也,其人能耐痛苦,因争遏奴卑勒,常相战鬬,遏奴卑勒者,谓此女之兄弟也,得之即可为此女之夫矣,每有赛會,女子擊鼓,各少年乃爭为此女兄弟,將其爭者分为各隊,每队二人,除盡衣服,用五尺牛皮为鞭而鬬,鬬時不能杂乱,视皷为节,然血肉喷薄,目不忍覩,败者因痛不可耐,倒卧在地,其勝者復与胜者鬬,至於无敵乃止,獨胜者於是声称藉甚,而得为此,女之兄弟焉。 未完

澳洲近事 君士蘭男女口數


  西三月十七號伦頓太晤士报云,澳洲君土蘭海外,曾遭大颶,英廷泒轮船出海探视,囘至谷士党,報称有大小鱼船八十三艘,被風沉溺,斃白人十一名,黑人四百餘名,又查去年君士兰有男居民二十八萬,女居民二十一萬九千,比较上一年,增多一万四千。

守錢虜


  西二月十一号伦頓太晤士報云,湮洲巨富人梯臣,昨已逝世,其人業農致巨富,年至七十,作苦无异於壮时,身披惡衣,所佩银镖,以靴带为鍊,所食粗物,一如貧時,畢生多在田,少在屋,年虽七十,自言並未尝往戲院,未尝遊皇家屋宇,又並未尝飲過麥卑酒,與及各項酒,又平生未尝出恶语,又未嘗用肥皂,惟以砂擦去垢膩,又不穿白汗衫,不戴手笠,其軀貌强伟,高六尺四寸,見者生畏,其財雖多,但不以为樂,自問我要如许金銀何用,莫若暫時息肩,出外一遊,然畢竟恐浪费,不果,又不肯以赀濟貧行善,祇留之以为後世益爾,

時论輯译 清国問題


  西四月十六号东京時事新報云,今也清国外力內侵之勢日益急,俄於遼東半島,英於楊子江沿岸,法於兩廣雲南等地方,所谓权力區域者,既確定而不可動,此次德之占領沂州,其结果如何,雖未可知,要見其勢力之扩張於山東省之一角也,清國之積弱,僅指揮二三百兵,往占其土地,即無抗拒之力,是以益促列國之野心,其更新來問津者,渐次日多必矣,渐次扩张权域者,乃外力競争之常态,故内侵之势,到底无日停止,然则前途之形势果如何,我辈不必遽云分割,盖分割之名,与分割之实期,不容易明言,今不具论,爰最可注目者,英俄之關係是也,据近日报章纷纷言英俄兩国,提携东亞之约已成,其果然成否,此時雖未得知其详细,然欲以一片之协商,保障永久之衝突,决不可望,只可为一時偷安之手叚耳,想俄国出於北清之海边,据地理上自然之勢,欲防之不可防,其在遼东半島之經营,亦英人实際所不得禁止,此所以英人认为俄有也欤,今也俄国,頻养殖兵力於此岛,加之以欧洲直达之铁路,通於该地方,联络夫山海關外之境,其勢自足以压制北京,更渐而南下,以占便利之地位必矣,南下,以占便利,則有礙英權,是英人最所憂慮者也,知此次兩國之協商,必有关夫此间之事項,而陰为议定者,雖然,今後俄國之勢力,渐次增进,兩国之衝突,遂不可免,故就清国問题,英俄對立之事实,决不可忘也,此外尚當注目者,美國之舉動是也,目不非律滨島民,雖颇难镇壓,然早晚平定,卒归於美国,殆不容疑,美国果得而保有非律賓欤,更進而置喙於清國問題,此必然之勢,自是而關繫之事益繁,於局面变迁之間,見英美同盟之实,决非無稽之想像,何者,以美國關系清國問题,英人所寧望者也。

論山東沦於德之惨


  西四月二十五号东京東亞時論云,山东省之地,古之齐境,又兼跨魯卫之区,且聖教發源之域也,今此地为腥膻所掩,支那人若有气血乎,宜起一種十字軍也,然聖地任於胡馬之蹂躏,聖像任於外人之掠去,何忍言哉,此论暫措,德國撰立脚地於此者,可谓颇炯眠也,盖山东省之地,北接直隶,西界河南,南連江苏,京師之左翼也,故无事則为唇齒之助,有事则可为肘腋之患,况運河贯其中,北上之米粮,皆取路焉,德國据之,可谓握北京之死命於指掌矣,若清廷尚不覺悟,不能除祸於未深,一旦有變之際,彼最为清廷之患者,其德国乎,其德國乎。

藻州子鉴古說


  西五月二号東京日本報云,宋苏老泉論六國滅亡弊在赂秦曰,思厥先祖,暴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视不甚惜,舉以与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之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藻州子曰,近日清國之事,何其相似,老苏又曰,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强弱勝負已判然矣,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藻州子曰,奉之彌繁,侵之愈急,薪不尽,火不滅,此豈獨言兵也哉,凡外交之事皆然,此岂独言清之相似也哉,凡有国者莫不皆然,又曰,齐人未嘗赂秦,终繼五国迁滅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藻洲子曰,當時之齐,宜助五国而抗一秦者也,後世之齐,宜助一国而抗百秦者也,事愈难而势愈切矣,不幸庸臣當国,鼎折覆餗,則其责將誰之归,又曰,嗚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嚮,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积威之所刧,日朘月削,以趋于亡,藻洲子曰,今也东方国势孤危,日急一日,而廟廊恬然,知躬忘国,宁赂地而结外,不肯封谋臣,宁事敌而自弱,不肯礼奇才,外刧于积威,内狃于偷安,以为得计,亦可悲乎。

工事 华工被日人戕毙


  西五月七号香港士篾报云,檀香山之日本人,与某糖房之华工械■,华人与日人久不相能,屡有相扰,忽一日华人殴打日人数名,次日日人大队,拥至华人搭食馆,与之争论,华人不准其入门,且以刃以锄以军器相距,日人即随便夺取军器,极力进攻,十分钟久,尽将华人之傢私什物毁破,又杀死华人四名,重伤者十六名,微伤不死者六十名,消息传至缉捕厅,有巡差五六十名驰至,当场拿获日本人二十五名。

日本丝务


  西五月十号香港士蔑报云,日本造丝线之务,以仙苏省为盛,约有机器一万架,自去年杪至今,丝价日增,其资本小者,遇生丝初收,即行开工,盖欲赶就时价也,惟挟有巨资者则不然,彼以为生丝足备时开工,则更觉相宜云,料今年纺丝机器,必增至一万五千架,其精于纺丝之女工,各工厂已有以十员先行定之者,日本太晤士报从而论之曰,如此争先恐后,其所造之货,必大减价,始能销流也。

檀山蔗业


  西五月十号香港士篾报云,檀香山土产,以蔗为盛,种蔗多靠人力,华人与日人之往檀者,多藉作工于蔗田营生,历来蔗田业主,得此两国之贱工而获大利者无算,今檀山既归美国版图,诚恐美国驱逐工人之例,又将施行于檀香山,故蔗田殷户,拟立合同,聘请日本工人六千,又有人特来中国寻索工人,亦订立多年合约8Î庞腥送ŧ锹杀銎盖□土人往充工,惟是非律賓人,不喜出外營生,恐未必招之即徠也。

法人試用树膠


  西四月二十九號香港士篾报云,吉他帕查树皮胶,为用甚廣,安南交趾,多產是物,法廷極力欲致之为用,但考知祇有一種能供電學之用,其馀皆不能,且所得之胶,又須經化學练過,此树在甘暴亞甚多,现在陸续試用。

商事美人擬专铜利


  西五月四号香港士篾报云,铜價日高者,实缘有办銅公司为之垄斷,迩來铜市大漲,商人高抬其价以圖利,蓋因電线電燈用銅日多,而銅愈竭也,去年杪,各市屯銅尚富,欧洲用铜製船製钟表者不少,電學亦無一不用铜,今年之初,銅貨存底已無多,天下產铜之数,不足以应销耗,是以去年十一月初旬,铜价每墩值五十六磅,今年三月,增至每墩值六十九镑,二月间,风闻美国富商,倡議合成一大铜行,由是又传紐约已有富商约同火水公司,尽将天下之大铜矿承买,此耗似非虛傳,今果有一美人銅行会,設法拟盡管天下之銅市,而後加增其價,及其果得各處大銅礦为已業者,自然設法開採,盡遂其利已之謀,不顾用銅者之苦何如也,前十年,法國曾有铜会高抬銅價,竟於一千八百八十八年,每墩銅價增至一百零五镑,後因商人識破,而彼赀本不足而散,今美人此会,最有關係於中國,中國錢幣,以铜为通宝,铜價既高,铸錢者難以为力,而銅钱又流溢於,外民不敷用,甚形難堪,未知中國政府,將設何法以维特之也。

奧國振興出口商務


  西五月二十六号香港士篾報云,奧大利商部大臣叠波利,欲振興奧國出口商務,故札悉商務局,撥經费二十五萬圆,约合英金二萬一千镑,以供每年應支之需,另派幹員至海外各大埠,以探办商務,先在英属印度,荷属印度,上海,横滨,树可高,肺路爹化,訥他路,星架波,亞力山打,士孖拿,各處開办,欲充其职者,必須曾在奧國出口货仓當工三閱月以上,又須簽名立约,订明五年以內,不得辭職,其第一年所受脩金約在五千圓至八千圆之间,第二年約受脩金三千圓至四千圓之间,视其地方食用之低昂而異,既得領事为之保護又可代人經理生意,而受扣折之數,當此职者,坐收大利矣。

鸽用


  西四月二十九號香港士篾報云,白鸽传書一事甚妙,有法国往紐约商船,行至大西洋,半途縱放一傳書鴿,其書乃交缉捕官保利君者,保利现在尼士探訪英君主遊历事,該鴿竟能將書帶到,商船公司,因特訓練群鸽以传書,此乃其初次試放者,竟確有成效,又云,向來船至大洋遭險,无法传信还家,近有人試得白鴿可傳書,故畜鴿數十翼於舟中,遇险即詳寫原委,夹附於鴿翼之下,同法縱放十餘翼,必有数翼能飛歸原來之處,人获之即可得消息也。

矿事各國硫礦同異


  西四月十七号伦頓矿務報云,硫磺一物各國甚多,粗幼不等,多於石坑中藏之,积在石縫之內,硫又與五金矿同生,譬如银銅锡鉛鋅铁各種矿多含之,而铜錢含之尤多,甚至市上之硫,多從铜硫或铁硫而得之,至其净者,則如下文所詳,其色淡黃,间有橙黄者,初破之,面有迴光如松香,间有半透明,質甚浮,可以指甲刮破,其重率为二零七,或有极净者,或有略雜泥者,或兼雜別物,若含硒,則色橙黃,焚時生藍燄,烟發硫臭,硫乃極有用之矿质,造火药用之最多,造硫强水用之不少,而漂白與製药二者,端賴之焉,土產纯硫,以意大利國为盛,自昔至今,產硫磺之利,幾以意國壟斷獨登,他如法國西班牙希臘,亦產少許,红海边岸亦有之,亞片年山岭,通至意大利,續連至司士利,一带皆有硫磺,已取得者,亦属不少,意大利所產者,多從司士利而得之,計每年约產二十萬墩,意廷矿务清單,表明一千八百八十一年,國中產硫,共值一百萬镑,在司士利山巒,由東北之尾善拿地方,伸至西南之孖沙喇地方,更有一重山由泥度横過海島,此二重山,共成曲尺形,其東方有火山噴出之土石,而在丕喇磨省,及山嶺之北,內有低地,底下藏硫甚多,除此外,該島中之硫,俱在大嶺之南而见,並在東南西北之小嶺而見,而西边尤多,開採之大矿口,约有二十餘处,彼處硫穴之大,長约二十姬老篾打,闊约三姬老蔑打,與硫磺相交雜之礦,則有石膏,火石粉,與鋇硫,养四,石膏與疏磺相切最近,顯因與硫磺穴相切近而成,硫磺穴即以此石膏为穴盖,而在硫磺之中,間亦有石膏团,硫磺穴之厚不一,约由十六篾打至二十二蔑打为中数,其極深者,有至三十三蔑打,而分數層,有坭为之间隔,獨在喇卡喇有一穴,厚至三十三蔑打而無间隔也,採出之礦苗,多含雜質,每百分含凈硫不過二十七分,少者僅十二分,與硫磺混雜之质,有硝,有钾绿,有镁绿,有元明粉,又有食盐,意大利採硫礦之人甚愚,不谙用機器,仍用人從礦井下,將硫磺負上,每人背負二十磅至八十磅,视力之强弱而异,缘梯而上,若在上者失足,则在下者亦受殃,又硫穴每因水浸而難採,水之浅者,則以水埕汲之,人手相传,其勞苦无功,可谓甚矣,掘硫之器全用锄,但鋤嘴甚钝,鲜有用火藥发裂者,蓋恐用火药能致险也。 未完

格致


全球面積


  西正月二十一号伦頓格致擇録報云,現在地球水多陸少,全球之面,一百九十七兆英里,洋海之面,居其一百五十兆英里,其最深之處,约与最高之山相同,即四英里是也,太平洋面有七十八兆方英里,大西洋得二十五兆方英里,地中海得一百萬英里。

蓄养瘤毒


  西四月十四号伦顿太晤士報云,巴黎有医生名布喇,现在考出肉瘤之微细生物而养之,該醫生論此微生物甚详,谓其與香信同種类,他說曾取肉瘤毒养育之,令其滋生,而後種之於獸身,則生成肉瘤,但治之之法若何,現下尚在考究。

格致撮録


  西四月二號倫頓格致報云,瑞士人喜养蜜蜂,取糖获利,通國共有蜜二十五萬笼,扯計每十二人,有蜜一籠,又云,大西洋之電缆,其落海最遲者,每英里之長,重六百五十磅,此乃電缆之最粗者,又云,色盲之人,多因多读書所致,計每百人有四人中此病,又云,法廷拟在固李士尼角,建一電燈楼,可於四十五英里外望见,其光之大,等於三百万洋燭,又云,据情通箸述家所言,共有英字二十五萬馀,比較德法班意四國文字,多七萬有奇,又云,在巴拔度島,尋出一種地質,色黑而光,土人呼为曼譯,或謂此乃煤油之積,該島並產煤油甚多,又云,孖干尼在刀嘩海腰,演試無线電信之法,大著成效,人多樂聞,故曾有人欲請其報达事故於美國报章,他又誇說若能有極高之塔,引其電上出雲宵,則可用其法,令電浪越過太西洋,以报事於美國。
  之一,其深犁者,收成七石,其浅犂者,收成四石九。
  欲分別犁田與不犁田之利害,可引一事为証,馬车常行之路,經晴数日,即覺塵土高飞,行人即欲天雨以净其塵,惟同時並高之田,尚覺濕润之至,盖路途曾經踏实,以驅水为妙,雨水不能透入內,地下之水,又不能上潤,地面一層,無異堅甲,水洩難通,惟田土適与相反,又每逢秋天,各处田园犂轉之時,大雨之後,路途必成洴,惟田园之面尚乾,可任行踏,而此則路上不能疏水,田中可能疏水故也,田土必須鬆浮,若土粒密切,不特水難疏通,而穀種亦难发芽,且有等不得通氣而死,凡植物之嫩者,須极发奋,始能生長,以埕载净泥試種之數年即見矣,坭实者其植物必残死,其根被膠坭固結不脱,地學師曾考知胶泥結至極实之時,其阻水不通之力,比大石床之阻水尤大,据占罷連氏之言,地產之區,其能完全不受水侵透者,莫如最幼細厚实之一層泥也,又曾覺得泥土受压力及热而變石者,其蔽塞不通,較原泥尤甚,与上文所言,净坭不通水之性特異,凡田土不含盐類,以供弄浮之役者,皆如此,其彼此湿時,可以相和成洴而攪匀之,則能容留多水,蓋水不易洩散故也。
  田土之底,須鬆浮如海绒,不宜硬如鐵甲更可於旱時見之西鄙各省林木無多,農人每種木棉树於田中,别方又有兼種菓树者,若令小麥與树同田並種,則覺其生長妥當,及至天旱,則树旁之苗即枯,而不种树處之苗,尚透丽也,骤然觀之,必談以为树荫能損麥苗,但细按之,則見受害之深者,在树之南,即不多陰之處,实則因树吸去之水甚多,所馀者不足以滋潤麥也,若谓树所吸之水,来自空气,則麥苗亦应得此水濕,故必係由田底盜去其水,故麥根淺而不得之也,補救之法,除将田土犂至甚深,以收留雨水,足供树麥之用者,則木棉树與麥苗二者不可相近,在加喇宽爾亞省地方,喜生橡树,麥田之中,恆有此树,惟其树下之禾,愈覺秀茂,但須知橡树之根甚深,其所吸之水,出乎禾根所及之下,根禾所取之水,祇由上層,其水原係冬雨所積,既有树蔭为之遮避烈日,故有益無害也,又在奧路枝利亞,有一種树,扯去水濕十二倍於天雨,在該境及在意大利卑湿之地,多種此种树,不過五六年,即令土乾而可居住,又在纽英伦各省,有多植向日葵於田庄居宇四周者,其故有二,一能吸乾厨旁之土以卫生,一结成之葵子以養牛馬也。
  有塞士者,習試一法,以量度向日葵花葉,及别项树所吐散之水幾何,測得天時均同,葉之面积与地面积又均同,則地面蒸散水湿较多,惟一树之叶面相並,与其树下所占之地面比较,叶面积可多至百十倍,故其所升散之水,远过於地面所散者,有人考得向日葵生长至高四尺,而開花時斬之于树脚,插之於水埕中,能於一百一十八點钟之久,吐水二升半,又計此树有叶面七百六十三方寸,将此水依此面积布開,則得○○九英寸厚之一层,若以净水露天,升散一百一十八点钟之久,则去水之厚○二一英寸。
  树林茂盛之处必凉,人或以为風多之故,非也,其实因树叶面积多,升散水濕亦多,凡水濕升散之時,必却去無限热,无论何处植物茂盛之時,誠能解暑也,以精妙之器,能测知青林间之气,比较開面田中之气,必更濕而凉吐散水湿,而能令气变凉,可借開通苏彝士河之事为证,自此河開通以後,兩岸耕種之事加多,故今该處天時,較昔为凉,又树林之中,其地面升散水湿甚少,盖有树蔭遮蔽之也。
  田底太鬆浮亦不宜,若已是太鬆,而再施深犁,即成大害,蓋令水漏失更多於前也,就如远远破损田底数处,仍属不宜,田肉虽幼,但雨水落来,尽从地底散去,故有碍也,此乃在英国有此式田,惟照常理,田底雖属石子,亦必甚实,独有粗沙不能變宝,其馀各种土,几无不可變宝,石子日久能变宝者,係彼此相切至紧,其罅隙则由小粒充入,渐積漸密,卒能水洩不通也,除粗砂顆粒均同,不易变宝外,其馀各項田底,皆不妨弄浮,有時犁田之後,亦當稍待時日,听其田土自归调停,以合疏通之度,始可播种下,文再细論英國农人多用此法种圓麦,並论北方之區,夏天始播冬麥,考知其田預先犁定许久,始得好収成,瑞典国常法,乃在六月杪七月初,落足肥料即犁,七月下旬大耙之,听其土自調停,直待八月之中,再耙一次,乃播种,令土调停之久,约需十四五日。
  石子之地,水仍不通者,仍有一事为证,凡街巷之上,有等地全係石子为之,但經久踏,其坚实而不通水,与寻常之泥街相同,但經冬霜冰之,春來即能復鬆,若雨再來,把石子粒撞緊,其堅实如故,此則無異於田土,冬霜能令田土變鬆,但春雨撞來,即令其再实,必用锄之始復破也,又常見石子濕時,必自滑流至亙成堆積乃止,职是之故,街道必待雨後始行辘实之,否则作路者亦以水灑濕而始辘之,夫辘之者乃助雨撞之力之不足也,石子土之能变实,不獨因參伍錯综之故,又因其有化合之力,如大學師珍臣所說化合之力,亦能令土田之质結而为石,今有多种大石,曾为田土,竟因化合之力結而为石耳。

路透电音


  西五月十二号伦顿來電云布律打力君在英议院言俄领事不认英人在汉口有业地之份英廷已将其事照会俄廷俄国即谕令其领事勿拘執 又云制糖公司人员请英廷阻各国加重糖税否則英人須以重稅相报 十五号電云中国锡良奏请西后重用汉人力言满人不學无術不足大用並请西后召用安维峻与用新党某氏 又云英法新訂非洲之约章现已經法国议院允准 十六号電云意大利国枢密院诸臣辭职现經將軍丕落士选定新班枢臣而以自己为内部以温那士他侯为外部 又云美国肺路爹化列丁铁路上有遊歷火车一串与书信火车相碰搭客死三十四人伤四十人  十七号电云布律打力君昨在议院言俄人所要求滿州直接北京之铁路一日未知止境則英廷一日未能定如何处置其事又太晤士報现箸一论谓俄人在中国之要求直令英俄新约之旨化为烏有英人在華之商務全靠英国勢力扶持但现时勢力已被俄人所抑壓 十八号電云现在约翰士卜有英人七名前曾为官者被吐蘭士哗官捕禁诬其搧众造反是以南非洲與及倫顿英人俱大鼓噪該七人已解至普列拖利亞囚獄内英领事已往会探。
  檀香山戒鴉片烟分會捐款诸君題名
  楊 然 捐银三十圓 广東香山北檯人
  严觀韶 捐银一圓  广東香山毫涌人
  余 樞 捐银一圓  广东香山合水口人
  紳耆親筆簽名告白
  黎镜臣大叅戎署理前山都阃府蒞任以来于今十有三年矣管辖地方一带居民行旅获享太平迴想从前村乡械刧频闻道路抢掠常见迨 叅戎履任整顿有方鸡犬无惊雈苻患靖我一方受福靡既不待烦言兹当久任委迁追维 德政爱戴不忘表诸报端以明眷恋但望不次超升下情藉慰惟恨乞留格例无计攀辕方今 大憲善任知人当必有跻 叅戎于要缺俾得大展长材他时伟业丰功铭诸钟鼎使我风声逖听与有荣焉此则馨香默祝者也。
  南 屏 张寿波 张仲球 郑和轩 容达舫 容翼宸 张泽崧 张■廷
      张心湖 容兆谱 容澜生 容国恩
  翠 微 韦文圃 吴宝濂 吴庆光 韦绍康 吴德长 吴殿瑛 吴宝泗
      吴菊坡 韦兆霖
  北山岭 徐雨之 吴逸舫 吴节微 徐静蓀 吴聘三
  吉 大 叶竹溪 叶辉石 叶侣珊
  白 石 鲍秉钧 鲍伟昭
  南 溪 吴洁卿 何铎宣
  梅 溪 陈国芬 黄焕章
  山 场 鲍煜堂         前 山 苏鹿壶
  福 溪 杨卓进         北 山 杨捷三
  外界涌 陈宝东         翠 坑 杨丕谷
  古 学 陈述初 
  绅耆等仝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