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十一日弟六十三

順德劉桢麟撰

译書局末議


  光緒二十四年五月初十日,總理衙門奏议覆楊御史深秀李御史盛铎請开舘譯書一摺,略谓該御史等,所稱筹款開舘繙译洋書,以開民智而造人才,自係當務之急,亟应及時舉辦,以開風氣之先,且令京外各學堂,有所肄习,查有廣東舉人梁启超,究心西學,在上海集貲設立译書局,先译東文,规模已具,而經费未充,殊非經久之道,上海为華洋总汇,所購外洋書籍,甚為利便,刷刊工本,亦較相宜,該舉人經理译書事務,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臣等公同酌议,每月擬撥给該局譯書經费銀二千兩,即將該局改為譯書官局,官督商辦,倘經費仍有不敷,准由該局招集股分,以收其成等語,奉 旨依議,欽此,是月總理衙門奏议大學堂章程,附片奏稱大學堂設立編譯局,似宜與上海之譯書官局,归一手辦理始能措置得宜,上海為華洋要衝,一切購買書籍,延聘譯人等事,皆較便易,既經臣等查有廣東舉人梁啟超,堪勝此任,奏准在案,今京局似可與上海联为一气,仍责成該舉人辦理,隨時自行來往京沪,主持其事,至京局用款,视上海總局較省,應請每月撥款一千兩,由户部在筹撥大學堂常年經费项下,一併籌措等語,十五日奉 上諭,舉人梁启超着賞给六品衔辦理譯書局事務欽此, 綸音一下,邸报飞傳,缀學之士,懷鉛握椠,想望欢忭,今而後,故步之可以不封也新知之可,以日闢也雖然,一勺之泉,不足以濟千夫之渴,盈簣之主,豈能遽成萬仞之山,方今秕制初除,新學伊始,煌煌 诰令,盡改天下書院学塾淫祠为中西學堂,新學之舘,將以千百計,新學之士,亦將以千萬計,而中文圖籍,浩如煙海,既未有纂缉之编,旁行之書,譯述無多,復不免塵土之誚,區區京滬兩局,急切興辦,撥款不過數萬,責望专在一人,而欲以應朝廷变政之需,給天下新學之求,宁不难哉,是故學堂大開,教科之書,亟須先定,而中國經史,卷帙繁重,编纂删訂,動费時月,其難一,西國學堂,皆有功課書,須择善本,次第纂譯,中書西籍,同時並起,分局劃辦,勢难兼顧,其难二,變政始基,制度章程,皆須取法,凡此西書,萬难缓置,而教科读本,阻擱在前,轻重雖均,猝難俱辦,其難三,西書文法顛倒,音義詰屈,而其政法之書,固極浩博,专門之業,又甚精微,故譯之者或數月而成一書,或經年而脱一稿,工费已多,得仍無几,觀於同文舘製造局,船政廠,二十餘年所譯不及三百种,前事可征,其難四,繙譯之才,必中西兼通,乃克舉任,而倉猝開局,译舘未設,通學之士,既未肯俯就,中下之才,復不及裁成,强求近效,必多拮据,其難五,歐美各國,歲出新書,不下數萬,大都名庫,庋藏圖籍,動称百萬,吾以兩局之力,加之同文製造之助,極其捷速,年出不及數十種,望洋無涯,何时畢业,且彼中智学,月异日新,往往吾書未成,彼已顿更面目,竭蹶追赴,反虞却后,其难六,有此数难,而又迫之以岁月,限之以经费,需待甚殷,日暮途远,吾恐异日必将有以功效迂远为责备者,亦必有以无咎无譽为口实者,既无以慰开新者之心,复无以塞守旧者之口,岂不令举事者之难为哉,從來中国行政,大都见一事,舉一事,若有界以限之,不敢踰越,而一二大臣,又不能仰体 上意,推广新法,从未肯原始要终,割爱整顿,以辦一事者,是以每举无效,徒令彼得此失,振兴无日,如近日筑铁路开矿诸事,皆已然者矣,今当锐意维新之际,岂可复蹈前辙之失哉,窃谓中国今日百事不知所变則已,既知所变,则当全局俱变,不知其善则已,既知其善,则当尽其善量,然后可收维新之效,即如译书一端,固当以全局俱变,而尽其善量者也,何也,吾中国十八行省,其有官书局者甚伙,原其设局之意,亦无非为流布实学,嘉惠士林起见,初无中西之别,今既以译书为急务,何不饬令各省,尽改为编译分局,就其原有经费,或量为扩充,于刷印中书之外,延聘譯人,兼译洋書,以上海為总局,即以各省为分局,不必另筹款项,不必别創局所,措辦之速,计无有妙于此者,然仍恐其不画一也,凡一切名物音读,度量權衡,中与西互异,各省与各省互异,旧译与新譯又互异,(译书之例梁君卓如已论之綦详兹不赘)是必由总局斟酌损益,编定译例一书,颁之各省,悉令遵守,然后购求东西各国大书楼现有书目,由总局全数译出,延中西通儒,甄别抉择,分类去取,择其切要可用者,开列表目,呈总理衙门,转咨出使大臣,全数购置囘华,交总局酌分类目,核定部数,分给各局认领,以书之难易,本之多寡,定为程式,限以时日,同时并起,译成即缴,隨出隨刊,总计所有应译之书,若干年可以竣业,即照修会典修四库之例,书成,由总理衙门,将出力人员,汇案奏奖,惟各国新书,岁出不穷,译无尽期,岂有竣业之日,则宜定为分批之例,第一批若干年书,成奏奖一次,第二批若干年书成,奏奖一次,按次遞推,悉如前例,然东西书籍,门类良多,有学校之书,有政律之书,有格致性理之书,有农工商矿兵之书,又必分其轻重,定为先后,按序纂译,不得凌乱,庶几新学有所指归,新政有所取法,尝综计其利,盖有五,各局分译,按日程功,书可速成,不费时日,利一也,体例从一,名目清晰,观听不淆,便于学者,利二也,分类认领,不至重复,专门译才,择聘亦易,利三也,书既切要,译尤快速,人争採购,岁入必多,可益推广,利四也,出力人员,既获薪资,又邀保奖,人争鼓励,从事西学,译才自多可以持久,利五也,抑吾更有数说,东西各国,最重图学,凡学问之林,遊历之会,军师之中,交涉之际,艺器之场,无不有图,即无不有学,故荟萃精微,蔚为大国,吾中国斯学久废,实于政学两途,损失最钜,而世之谈译学者,又每未遑计及,今宜罗致各国地与艺器之图,择其最新者,令各局分领译绘,与书同出,庶几流布官府,饷馈士林,禆益非浅,此一说也,中国聪敏之士,苦心孤诣于中西文字学问,精贯洞澈者多有其人,而或已入仕途或别牵他务,不能招致入局,强为舌人,凡有此才,每脱一稿,皆须将其原书及译本函与商略,订其讹误,然后刊布,其或愿赴局领书,归而自译,或私家译本,愿呈局刻者,皆一例收採,厚酬償值,惟仍须遵照所定译例,毋令岐出,乃可流通,如此则成书愈精,出书愈盛,此又一说也,繙译之才,专恃延聘,取给有限,不足供各局之用,而垂永久之规,是宜自总局至各分局,皆立汉文洋文总繙译,于局中附设学堂,即以之为教习,取中学有成而未习西文,及西文已通而未深中学之士,年在弱冠以下,而姿禀聪颖者,入堂肄业,以译书为功课,各就所长,互补其短,一二年可以卒业,学成即令译书以为报効,三年始准出局,仍酌给薪脯,例邀保奖,旧班既出,新班补入源源不绝,译出之书,兴译生之功课,递相增长,而译才不可胜用,出书亦无有穷期矣,(马眉叔适可齐记言论议设繙译书院甚详即此意也)此又一说也,中国分驻各国使臣,皆有参赞隨员,及出洋学生,毋虑百数十人,其中能兼通中西文者不少,既至该国,则採择书籍,见闻较确,或隨时赴大书楼究心浏览,或交结其学士通儒,讲求新学,就近繙译,其事尤易,况使臣囘国,例当箸书进呈,何不转令其多译新书,隨时寄华,定为永例,每使差一任,必有成书若干种,即以译书之多少美恶,为参隨之课最,分别保奖,至于日本译西書最备,其士夫类多深于汉文,使舘之中,除自译外,可就近访求其学问精通者,使译日本书,分别目类卷帙,订明译费,缴书偿值,不必来华就局,其事甚顺,其费较省,惟拟译之本,必先知照总局,互相避就,不令骈拇,其体例亦须画一,然后纲举目张,内外交资,如此则用费不多,而成书必速,事半功倍,更足以补译局之不逮,此又一说也,或谓泰西诸学,精微繁博,非深入其中,不易窥其奥妙,若专恃舌人,辗转传述,进学之途,斯为已下,故今日请求西学,所切要者,在令士人多习西文,以读其书而通其学耳,其有未及从事者,则既有旧设之译舘,更新增以一二局,隨时刊布,即为不少,何必断断以全局举之哉,不知治天下必以政学为先,而政学必有本原,使天下士人人皆通西学以为治本,夫岂不知,然今之时何时也,必欲待人人皆通西学,而后变法,吾中国已不知何若,然则急则治标之意,不能不有待于译书也明矣,且既曰变法,则政学两大端,将仍其旧而行之欤,抑别有所取法欤,其不能不有待于译书也又明矣,夫译书之利,梁马诸君已论之于前,略无遗义,吾亦无取赘疣,惟既知其利而举之,则必推求所以得其利者,无令或遗,然后能尽译书之全量,而不为守旧者所藉口,夫以上诸说,所谓尽译书之全量者也,遵此行之,竊以为一二年后,群书大集,风气大开,新学大兴,新政大备,维新之速,将有不期然而然者,吾又安得不为全局俱变之说也,嗟乎,吾果安得见全局俱变之事哉,

上谕恭录


  六月初三日奉 上谕本日道旁叩阍之山东民人高春风着交刑部嚴行審讯钦此 初五日奉 旨太常寺博士著王树魁补授翰林院典簿著于宗翰补授孔目著王恩藻补授甘肃庆陽府知府著庆霖补授山東萊州府知府著曹榕補授雲南南安州知州著夏獻芬补授山東沂州府水利盐捕通判著王承修补授吉林雙城厅通判著柳大年补授甘肃階州直隶州白馬關州判著徐福礼补授山東费县知縣着謝义补授山東即墨縣知縣著周永补授直隶龙門縣知县著張兆龄补授廣東會同縣知县著方朝概補授貴州印江县知县著陳鴻年补授截取舉人亢長青著以知縣用王葆善著以知縣用俸滿教职張维源著以教职用王海贤著以教职用工部笔帖式著雙慶補授翰林院笔帖式二缺著慎德慶雯補授都察院笔帖式著拜歡布补授廕生煜恩著以侍卫用多福著以七品筆帖式用湖广道监察御史著雙變补授截取刑部郎中宋思允吏部郎中雷祖迪俱照例用内阁中書著劉學珠补授擬補吏部主事德志著准其补授保舉直隶候补知州張鸿恩直隶沿河候补知县周鳴和黄震山东候补知縣呂蔭崧江西候补知縣鄭绍康黑龙江九品筆帖式毓秀俱照例用俸滿湖南衡永桂道隆文著囘任卓异俸滿四川温江縣知縣張鐸著囘任准其卓异加一级仍注册候升获盜官直隶試用知縣曹景成著遇缺儘先补用福建儘先補用知縣周有基着補缺後以同知用欽此 初十日奉 上谕蘆漢等處鐵路着榮祿會同張之洞督率筹辦欽此 又奉 上谕江苏苏松糧儲道員缺着桐澤補授欽此 又奉 上諭江苏苏州府知府员缺紧要着該督撫於通省知府內揀员調補所遺员缺着許葉棻补授钦此 又奉 上諭譚鍾麟許振袆電奏派營援勦梧州鬱林先後获勝等語廣西土会各匪肆行滋擾梧州之容縣失而旋復賊众數萬勢甚蔓延迭經電諭譚钟麟等派營會勦茲据奏称東軍冒暑星夜馳赴廣西先解岑溪藤縣之圍一面力援梧州鬱林各处潘文楷会同總兵劉邦盛一軍分援傅白均經获勝餘贼敗竄鬱林我軍跟踪追勦力戰逾时將士用命贼不能支纷纷竄潰鬱圍立解興業北流亦於五月二十七二十八等日先後克复总兵潘瀛联合鄉团于三十日收復陆川方桂東莫善积兩營行至石城適遇敗賊竄踞岡頭迎头截击均已散逸遂趕赴郁林同勦椿村贼巢計可尅日撲滅其餘各属積匪亦經黄槐森苏元春派队會团分投勦撲不難次第盪平此次廣西土會各匪事起倉猝經谭锺麟派營会同廣西營勇分路進攻所在克捷兼旬之內收复三城立解四城之围勦辦尚速着譚鍾麟等严飭派出各營一體認真搜捕餘匪务净絕根株毋留餘孽並將勦辦情形隨時電奏以慰厪系欽此 十一日奉 上諭直隶天津府知府員缺着榮銓調補截遺大名府知府着吳积善补授欽此 又奉 上谕依克唐阿等奏查明福陵应修各工情形較重請择吉兴修一摺着欽天监于本年六月內選择吉期行知依克唐阿等遵照敬谨兴修以昭慎重餘着照所议辦理該衙門知道欽此 又奉 上谕步軍统领衙門議遵保获盜尤為出力員弁垦恩奖勵一摺着該部议奏欽此 又奉 上諭李端棻奏各省學堂請特派紳士督辦等語现在京師大學堂业經专派管學大臣尅日興辦各省中學堂小學堂亦當一律設立以为培养人才之本惟事属創始首贵得人着各該督撫就各省在籍紳士選擇品學兼優能符众望之人派令管理各該學堂一切事宜隨時稟承督撫認真辦理該督撫慎選有人即着填款派充專责成而收实效欽此 又奉 上諭李端棻奏請删改例則等語各衙門咸有例案勒為成書須宜劃一不特易于遵行兼可杜吏胥任意准駁之弊法至善也乃閱時既久各衙門例案太煩堂司各官不能盡記吏胥因緣為奸舞文弄弊無所不至時或舍例行案尤多牽混附會無谕或准或駁皆持例案为藏身之固是非大加删訂使之歸于简易不可着各部院堂官督饬司員将該衙門旧例细心紬绎其有語涉兩歧易滋弊混所擬似未详細揆之於理实多窒礙者概行删去另定簡明例則奏准施行尤不得藉詞无例可援濫引成案適启弊端如有事属創辦不能以成例相援者准該衙門隨時据实声明请旨辦理仍按衙門煩簡立定限期督飭司員迅速辦竣具奏將此通谕知之欽此
  上谕电传
  六月十三日奉 上谕刘坤一奏大员假滿病仍未痊懇請開缺代奏一摺刑部右侍郎龙湛霖着准其開缺欽此 又奉 上諭伊克唐阿等奏查明要工應修情形一摺永陵湾堂前泊岸工程緊要着欽天監于本年六月內選吉期行知依克唐阿等遵照敬谨与修餘着照所议辦理該衙門知道欽此 又奉 旨荣和现出差所管廂黃旂漢軍副都統着永隆署理欽此 十五日奉 上谕鐵路矿務為時政最要關鍵现在津榆津蘆铁路早已工竣由山海关至大凌河一帶亦筹款接辦其粤汉蘆漢兩路均归總公司建造是幹路规模大叚已具矿务以開平漠河兩處辦理最為得法成效已著现在一律推广惟路礦事務繁重诚恐各省辦法未能画一或致章程歧出動多窒礙亟应设一總汇之地以一事权着于京師設矿务鐵路總局特派總理各國事务大臣王文韶張蔭桓专理其事所有各省開矿造路一切公司事宜俾归統轄以专責成欽此 又奉 硃筆稽查正黄旗滿州旗务着穆騰额去钦此 又奉 硃筆稽查廂白旗蒙古旗務着寳灏去欽此 又奉 硃笔胡孚宸着協理京几道事務欽此 又奉 上谕朝廷振兴庶務不厭講求所赖大小臣工各抒谠论以备採择著翰林院詹事府都察院各於值日下日由該堂官轮派讲读编检八员中赞二員科道四员隨同到班聽候召見俾收敷奏以言之益其部院司员有條陳事件者着由各堂官代奏士民有上書言事者著赴都察院呈遞毋得拘牽忌諱稍有阻格用副邇言必察之至意欽此 又奉 上谕朝廷於整飭吏治不啻三令五申各省大吏往往粉飾因循于所属各员不肯認真考查以致賢者無由各盡其長不肖者得以藏匿其短甚至案關吏議尚不免巧为開脱误国病民皆由於此着各省督撫嗣後於属员中務當詳加考核賢能者即行臚陳政績保荐擢用其旷废职事營私舞弊之员隨时分别奏叅立刻黜革經此次申諭後各該督撫身膺重寄尚其振刷精神秉公舉劾以期吏治日有起色毋負谆谆诰誡之至意欽此 又奉 上諭通商惠工務本訓农古之善政方今力圖富強業經明谕各省振興农政獎励工藝並派大臣督辦沿江等处商務惟中国地大物博非开通风气不足以尽地方而闢利源图治之法以农为体以工商为用现当整饬庶务之际著各直省督抚认真劝导绅民兼采中西各法讲求利弊有创制新法者必当立予优奖该督抚等务当仰体朝廷开物成务之意各将该管地方考察情形所有颁行农学章程及制造新艺新器专利给奖并设立商務局選派員紳帮辦签票皆當实力推广俾有成效此外迭经明降谕旨饬辦事宜亦均悉心讲求次第兴辦毋得徒讬空言一奏塞责并将各项如何辦理情形隨时具奏将此通谕知之钦此 又奉 上谕刑部右侍郎著梁仲衡补授钦此 又奉 上谕江苏松江府知府员缺着濮子潼补授钦此 十七日奉 上諭此次考試各省之優生李成謀高方河陳隆毓陽梁天任楊祖榮桑宜陳星海夏辛銘楊金荣厉式金汪受涵王家槐秦瑞珍徐运鑫陈伦刘棫谢敬杨冠斌胡懋澤盧葆楨唐淮源贾國华顧視高唐玉書均著以知縣用陳其彬庞承恩张建勳孔庆禄詹士恂张镜第王禄杨仁赓虑海瀛杨冠时杨廷弼周遷善石墀龍和炘陳鐘慶張缉先陳继良畢玉麟陳殷周宗頣張懋祖張孟璈严式镠劳植楠均着以教职用欽此 又奉 上諭孫家鼐奏议覆五城添立小學堂請飭設法劝辦一摺京師現已設立大學堂其小學堂亦應及時創立俾京外舉貢生監等一體入學廣为造就以備升入大學堂之選着五城御史設法勸辦務期与大學堂相辅而行用副培养人才之至意其大學堂章程仍着孫家鼐條分缕析迅速妥議具奏钦此 十八日奉 上諭連順奏蒙古王公等報効銀兩可否照章獎叙並卡倫總管等報効银数各摺片前因图车兩盟蒙古王公及司布基丹巴呼圖兌圖沙瓯喇嘛等報効銀二十萬兩業經諭令归入昭信股票辦理兹据該王公再三陳懇不願领票具見急公奉上忠誠深堪嘉尚着理藩院會同戶部照章核给獎叙至此次该卡伦總管等所捐银两亦着一併给奖嗣後各處奏報捐助昭信股票银兩者仍著归入股票章程一律辦理該衙門知道欽此

京外近事 總署遵 旨議覆並議經濟特科章程摺


  奏为遵 旨议覆,并議經濟特科詳細章程,谨繕清單,請 旨飭行,恭摺仰祈 聖鉴事,竊臣衙門会同礼部议覆貴州學政嚴修請設专科一摺,光緒二十四年正月初六日,奉 上諭國家造就人才,但期有裨实用本可不拘一格該衙门所议特科岁举兩途洵足以开风氣而广登進著照所請其詳細章程仍着該衙門會同礼部妥議具奏等因欽此又浙江巡撫廖寿丰奏請 飭妥議章程以收实效一摺三月三十日奉 硃批該衙門議奏欽此仰見 皇上側席求賢權衡至當之意,欽佩莫名,臣等详繹廖寿丰原奏,大抵以艺學精邃,非培养不能成材,而科场積弊已深,必需实事求是,酌量變通,始足以激励人才,一洗從前陋習,惟是特科旷典,原所以鼓舞群倫,自非刻日舉行,無以轉移士习,所請分别器使諸法,自可行之於既試之後,不必律之於調考之先,至於歲舉各節,按照特科六事,徑由學堂选举,以修身明理绘圖知算为根本以 圣諭广訓孝經四書朱子小學為入門,酌改制藝書院为學堂裁减例章鄉會中額,以互相作息,本末兼賅,实能得古人掄秀書升之遺意,查宋世太學有積分之法,歐洲學堂有卒業之憑,亦並以平時考课,差其甲乙,叅稽定論,不恃一日之短长,故得士多而無蹈虛之弊,若仍拘拘試四書文,附鄉會試則庸濫浮偽,懷挾槍替之弊,誠有如該撫所云法愈變而弊愈滋者,蓋特科為風聲所樹不妨寬以相求,岁舉实培養之基,不可泥于成法,臣等恭聆 圣训,但期有裨实用,不敢以前次議辦大略在先,稍涉迥護,謹议特科章程六條,開列清单,恭呈 御覽如蒙 俞允,即由臣衙門咨行京外衙門一体遵行,如有未盡事宜,仍當隨時奏辦,所有遵 旨議覆,並妥議經濟特科詳細章程缘由,理合恭摺具陳,伏乞 皇上聖鉴訓示,再正缮摺间,准礼部片稱本月十二日,欽奉 上諭鄉会試既改試策論經濟歲科亦不外此自應併為一科考試以免紛歧等因查鄉會試改試策論既由禮部议覆經济常科章程亦應歸入禮部议奏摺內一併議奏等语是以经济特科章程,由臣衙門主稿,会同礼部具奏,經濟常科章程,應由礼部另行议覆,合併聲明,谨 奏,
  谨将遵議經濟特科章程開單恭呈 御覽
  一严修奏稱,凡所保送,均填註姓名籍贯,已仕未仕,及其人何所专長,廖壽豐奏稱遵照原奏声明專長,並其人心地操守,有无嗜好,出具切实考语各等语,查專門之學,以致用为程,取士之方,以行已为重,此次特科創设,欽奉 谕旨,不得徒採虛聲,內外臣工,當明圣意之所在,应责成凡有荐舉,無論已仕未仕,務期识拔真才,學問博通,尤必素行廉正並无嗜好者,方准予保,毋許滥行汲引,致開倖進之門,
  一廖壽丰奏稱內政外交,及理財之农桑,格致之算學,或可命題以試,此外各學,非呈驗器艺,不足觇其实詣等语,查专门之業,無非本於學問,古人格致之篇,冬官之册,全書雖佚,大略犹存,今則声光電化製造工艺诸书,繙译刊行,汗牛充栋,可知得一新理,即能成一新说,創一新術,即可製一新器,士人伏处严阿,有志當世,未必不箸書製器,以待當事之求,其有箸述成编,及有器艺可以呈騐者,一概隨同咨送,以备察騐,其由各省船政製造矿冶铁路水師陆軍諸局出身者,併將其曾經所箸实效,切实聲明,咨由臣衙門辦理,
  一严修奏称词科之例,不以已仕未仕而拘,或布衣而櫂检讨,或知縣而授編修,道員而授侍读等语,查詞科故事,康熙乾隆時翰詹除授,已各不同,詞科取人,与經濟科又異,自应叅酌成法,略示區别,应请京官自五品以下,外官自四品以下,未仕自舉貢生監以及布衣,一體准其保送,其曾經被议人员,及计典,及以貪墨敗者,查照向章,亦准一体保送,
  一廖壽丰奏稱各就所學,分別器使,或令在總署當差,或充教习繙译,或分發各省税關水師陆军船政製造矿冶紡織路電报各局,差遣委用,或交出使大臣,帶赴外洋遊歷习练等语,查此次舉行特科,有已仕未仕之分,已仕者官階大小不同,未仕者舉貢生監不等,该撫所擬,勢難一概施行,其已有出身之员,如何量材櫂用,自應恭候 聖裁,其未有出身之員,一經拔取,可否予 以出身,發往以上各署局差遣委用,試其实效,再由該管大臣保奏,量予升櫂之處,应俟臨時由軍機大臣請 旨辦理,
  一严修原奏,寒士艱於資斧,邊省或憚跋涉,請酌分道里远近,量给公车之费等語,查近來举人進京會試,其沿海省分,除例給公车费外,有由藩司酌筹經費,給發輪船印票之例,其腹地边省,不通水道者,亦有賓兴等项名目,此次特科,自應援照成案,一体辦理,其遙远省分,應如何酌量從優之处,亦由該督撫设法筹辦,以示体恤,
  一查向來 殿試,均先期刊印题纸,按人分派,此次特科 欽命策題,自應查照舊章,一律辦理,其點名给卷監场搜检及弥封收掌等官,向請 欽派王大臣者,仍請 欽派王大臣,向由部院派員辦理者,亦由总理衙門會同礼部派員辦理,至對策之文,原无定式,特科之举,与古之茂才异等贤良方正命意略同,自應准其直摅胸臆不拘字数,查向來殿庭考试,試卷各項不同, 殿試散舘優拔 朝考之卷,有直格,无横格,貢士 朝考翰林考差之卷,橫直均無界格,舉人貢士覆試之卷,橫直均有界格,校其寫之难易,自以覆試卷便於笔墨,可以暢所欲言,現既声明不责以楷法,不苛其譌脱,应即照覆試卷式備卷,並多添頁数,以备文字較長者得竟其詞,其策文仍於卷首寫臣對臣聞,卷尾寫臣謹對字样,无庸書寫策題,並准其添註塗改,點句画叚,以清眉目,

康工部奏请飭各省改書院淫祠为學堂摺


  奏為請改直省書院为中學堂,鄉邑淫祠为小學堂,令小民六歲皆入學,以廣教育,以成人才,恭摺仰祈 聖鑒事,竊頃迭奉 上谕,開辦大學堂,停止八股,舉行經济常科,仰見我皇上除旧布新,興學堂育才至意,臣維古者國學之下,有鄉塾黨庠術序,泰西各國,尤崇乡学,其中等學校小學校遍地,學校以數十万生徒數萬,万舉國男女,無不知書識字,解圖绘,通算学,知历史,粗谙天文地理之人,中學以上,咸有天文地与光化電重公法律例农工商矿各国语言文字師範之學,故非獨其為士者知學也,其农工商皆有專門之學,即其被选为兵者,亦皆童幼出自学堂,咸粗知天文地理圖算格致,婦女亦皆有學,近多為醫師律師,及为師範蒙師者,盖有一民即得一民之用,美国學堂,乃至百萬所,學堂歲费八千万,生徒乃至二千萬人,故人才至盛,歲出新書二万,新器三千民,智而國富以強,故养兵僅二萬,兵费不及學费十之一,而萬國咸畏之,近者败日斯巴尼亚,其明效也,丹墨男子八十萬,庚寅俄英失和,将交兵丹国海峡,丹國不允,俄英逡巡而退,我中國民四萬萬,冠於地球,倍於全歐十六国,地當溫带,人民智慧,徒以學校不设,愚而無学,坐受凌侮,是遵何故哉,盖泰西户口少而才智之民多,吾戶口多而才智之民少故也,故欲富強之自立,教學之見效,不當僅及於士,而當下逮於民,不當僅立於国,而當遍及於乡,臣为我 皇上筹之,泰西變法三百年而强,日本變法三十年而强,我中国之地大民众,若能大變法,三年而立,欲使三年而立,必使全國四万萬之民,皆出於学,而後智開而才足,我 皇上若辨之既明,審之既定,行之以勇,則与二三大臣,聚精會神於兴乡學而開民智之事,晝夜課功,以全力赴之,其效之大小,必有与 皇上心力之多寡以相應者,臣为我 皇上思興學至速之法,凡有二焉,我各直省及府州县,咸有書院,多者十數所,少者一二所,其民间亦有公立書院義學社學學塾,皆有師生,皆有經费,惜所課皆八股試帖之业,所延多庸陋之师,或擁席不讲,坐受修脯者,其省會间有及考据词章之學者,天下數所而已,師徒萬千,日相率为无用之学,故經费虽少,虚糜则多,今既罷棄八股,而大學堂经濟常科,皆須小學中學之升櫂,而中學小學直省無之,莫若因省府州县乡邑,公私现有之書院义学社學學塾,皆改為兼习中西之學校,省會之大書院為高等學,府州縣之書院为中等學,义學社學为小學,方今創辦伊始,亦无高等学,凡有诸學略备者为中等學,粗知图算舆象語言文字政律者为小學,但以學規經費为等级,不論郡邑鄉落,不論公私官民,皆颁发大学堂章程,令仿照辦理,其力有不足,略減规模,請 旨先電飭各直省督撫,督率道府州县,各將所屬書院义學社學學塾處所多少,教习人才高下,經费数目,限兩月內报明,各書院義學,皆本有經费,但有 明詔,改變章程,别延教習,因其已成之基,轉移间而直省郡邑,僻壤窮鄉,祈祈學子,千數百万,皆知通經史而講時務矣,事之效順,未有逾此,然观美国學费十倍兵費之故,則我直省書院,区区经费不足言矣, 皇上若欲速收成效,非大增學费,不能奏功,臣聞各省陋規,及廣東闱姓規,皆溢款百數十萬,剛毅嘗撫廣东,清聲頗著, 皇上試詰問之,必得其详,夫各省督撫,累經嚴旨飭辦學堂,则委以支絀无款,而應酬舉動雜费,乃濫浪无数,方當國事艱危,非復侈供張饰繁文之日,乃使 皇上獨憂社稷,而疆臣但安富尊榮,濫用民脂,而置國事不問,视嚴旨猶为有人心者乎,請 严旨戒飭各疆臣,清查善後局,及電報招商局各溢款陋規滥费,尽撥為各學堂經费,除貴州等極瘠苦省分外,必可每省得數十万金,以为养士之用,庶几各学堂延师购书置器,皆有所资,并鼓動紳民,捐創學堂,其能自捐萬金,廣募地方經费者,赏 御书匾额,给以学衔,以资鼓励,其有独捐十萬巨款,創建學堂者,請 特旨獎以世职,其院师学长,多八股之士,或以京秩清班,以空名领之者,宜皆更易,别聘通才,其中学小学所读之书,所辦之章程,皆特设书局,编缉中外要书,颁发诵读遵行,然犹虑不能遍及穷乡也,查中国民俗,惑于鬼神,淫祠遍于天下,以臣广东论之,乡必有数庙,庙必有公产,若改诸庙为学堂,以公产为工费,上法三代,旁採泰西,责令民人子弟,年至六岁者,皆必入小学读书,而教之图算器艺语言文字,其不入学者,罪其父母,若此则人人知学学堂遍地,非独教化易成,士人之才众多,亦且风气遍开,农工商兵之学亦盛,诗云,肃肃兎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腹心,以兎罝之野人,犹足为干城腹心之寄,人才之众可想矣,如蒙 採择,伏乞明降 谕旨,饬下各省督抚施行,严课地方官以为殿最,违者劾其一二,以警其余,庶几风化可广,人才大成,而国势日强矣,臣愚昧之见,伏乞 皇上圣鉴训示,谨 奏,

徐学士致靖保薦人才摺


  奏为国是既定,用人宜先,谨保维新救时之才,请 特旨破格委任,以行新政而图自强,恭摺仰祈 圣鉴事,竊臣伏读本月二十三日 上谕以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外察时局,内審国势,斥守舊迂谬之见,求通经济变之才,此诚穷变通久之大经,转弱为强之左券, 明诏一下,海内忠义之士,翘首拭目以观新政,海外各国,亦知我 皇上发奋振厉,中国之强,指日可待,此孔子所谓一言兴邦者也,然臣愚以为 皇上维新之宗旨既定矣,而所以推行新法,乃皆委诸守旧之人,夫非变法则不能自强,而非得其人,亦不能变法,昔日本维新之始,特拔下僚及草茅之士,如木户孝允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等二十人,入直憲法局,以备顾问,不次櫂用,各尽其才,新法皆数人所定,用能新政具兴,臻于强盛,今日言变法而不能收变法之效者,则以维新之才,尚未见用故也,臣闻泰西各国富强之由,其根原甚远,其条理甚繁,非经讲求,不能通贯,今吾大臣内自尚侍,外自督抚,率皆循资按格,垂耄以得今官,其中亦非无公忠体国,通达世变之人,特以论议不一,趋向各殊,非相与同術同方,讲求而切究者,故于一切致富致强之由,或畏阻而不愿更张,或震惊而未得要领,于是言守旧者,固泥古而误今,言开新者,亦逐末而忘本,今夫国家之有大臣,犹行旅之有乡导也,乡导苟不识途,行旅必受其害,今欲举行新政,而委诸不讲新学,以及模棱两可之人,是所谓求前而却行也,故臣以为不欲变法则已,苟欲变法,必广求湛深实学博通时务之人而用之,而后旧习可得而革,新模可得而成也,臣竊见工部主事康有为,忠肝热血,硕学通才,明历代因革之得失,知万国强弱之本原,当二十年前,即倡论变法,其所著述,有彼得变政记,日本变政记等书,善能借鉴外邦,取资法戒,其所论变法,皆有下手处,某事宜急,某事宜缓,先后次第,条理然,按日程功,确有把握,其才略足以肩艰钜,其忠诚可以托重任,并世人才,实罕其比,若 皇上置诸左右,以备顾问,与之讨论新政,议先后缓急之序,以立措施之准,必能有条不紊,切实可行,宏济时艰,易若反掌,湖南监法长寳道黄遵憲,历充出使日本英美各国叅赞官,游海外二十年,于各国政治之本原,无不穷究,器识远大,辦事精细,其所言必求可行,其所行必求有效,近在湖南辦理时务学堂,课吏舘,保卫局等事,规模宏远,成效已著,若能进诸政府,叅赞庶务,或畀以疆寄,资其敭历,必能不负 主知,有补大局,江苏候补知府谭嗣同,天才卓犖,学识绝伦,忠于爱国,勇于任事,不避艰险,不畏谤疑,内可以为论思之官,外可以备折衝之选,刑部主事张元济,现充总理衙门章京,熟于治法,留心学校,辦事切实,劳苦不辞,在京师创设通艺学堂,集京官大员子弟,讲求实学,日见精详,若使之肩任艰大,筹画新政,必能胜任愉快,有所补益,广东举人梁启超,英才亮拔,志虑精纯,学贯天人,识周中外,其所著变法通议,及时务报诸论说,风行海内,外如日本南洋岛,及泰西诸国,并皆推服,湖南抚臣,陈宝箴,聘请主讲时务学堂,订立学规,切实有用若蒙 皇上召置左右,以备论思,与讲新政,或置诸大学堂,令之课士,或开译书局,令之译书,必能措施裕如,成效神速,臣闻资格用人之法,行之承平之世,可以止奔競,行之多事之日,必不足以濟時艱,盖行非常之政,必待非常之才,昔咸豐之末,天下雲擾, 文宗顯皇帝宸綱獨断,操纵群才,動之以不次之擢,臨之以不測之威,同治初年, 皇太后訓政,亦遵此法,破除資格,有才必用,故咸同之间,得人最盛,左宗棠以舉人賞三品卿,督辦軍務,沈葆桢以在籍道員,而擢撫江西,劉蓉以諸生而洊膺专寄,此外立功將帥,亦每起自草茅,不次拔擢,故能兼资群力,共济艰难,此破格用人之成效也,今日者事变紛乘,需才正亟, 皇上既知法之不能不变矣,特恐盈廷之臣,雖奉 明詔,仍不知下手之次第,施行之緩急,或且草率從事,覆餗见讥,坐失事机,终无实效,徒为守旧之所藉口,虽有良法,誰与任之,臣是以虑不得其人,亦不能变法也,臣學識浅薄,不足以仰赞 睿慮,裨助新法,顾伏念荷蒙 聖恩,櫂置侍從,深维舉爾所知之义,敬効以人事君之诚,所舉五人,臣实知之甚深,是用不揣冒昧,臚列凟陈,查康有为,张元濟,现供職京曹,粱启超會試留京,可否 特旨宣召奏對,若能称 旨,然後不次櫂用,其黄遵憲譚嗣同二員,可否 特谕該省督撫,送部引見,聽候 簡任之處,出自 聖裁,非臣所敢擅請,伏願 皇上既定國是,益矢以怵惕惟勵之心,堅決不摇之志,虛衷側席,廣集英賢,早作夜思,如飢如渴,天下之才,必將聞風与起,爭自濯磨,以仰副 朝廷亟亟維新之至意,新政幸甚,天下幸甚,谨恭摺具陳,伏乞 皇上聖鉴訓示,謹 奏,

橫滨大同學校颂聖诗


  横滨中國大同學校,自二月開舘,來學生徒,共有百五十人,其師徒于來復日,歌诗习礼,颂揚 孔聖,今得其尊 聖詩九章,录之以告天下,其保國诗,改日再录,
  鳴呼鮮民兮,惟生多艱,遘世屯危兮,區域分爭,歲役兵车,膏塗陵津,惟天降鉴,哀我下民,以師代君,誕於尼山,(师代统一成)
  尼山嵂崒,猗彼鲁东,靈麟吐书,亶縱睿聰,智周萬物,道與天通,脫然世表,豈不雍容,乃心肫肫,实哀氓蒙,誓言拯之,共其吉凶,(尼山圣二成)乃顾四国,驾言周游,其車揭揭,其馬秋秋,睠彼狡童,不即我謀,污塵濫天,豈不思休,哀我生民怀我東周,(四国游三成)兩河舊都,天下之中,朝多都美,其野荔豐,猗歟三代,未至大同,三駕至止,誰知予衷,依我磬聲,南北西东,(卫击磬四成)
  我歲晏兮,我车偈兮,天命攸滔,不为君兮,归欤歸欤,吾党多狂簡兮,四方攸從,朋三千兮,徒属六万,儒侁侁兮,瞻彼壇杏,條附弥天兮,(创儒教五成)惟昔之制失其網,惟今之制立其常,德生於天,畴敢不望,改制立义,讬之先王,造作文字,经列纬张,繙之十二,分之陰阳,道备天人,莫敢不庄,范圍萬世,实为素王,(经改制六成)
  惟彼麟兮,昌王道兮,王道之明,游我藪圃兮,今非其時,來何故兮,天命有德,征苍素兮,吁嗟麟兮,傷美人之遲莫兮,人知春秋之改制兮,不知堯舜之得路兮,(麟绝笔七成)
  惟儒教,師仲尼,大弟子凡八支,根條昌敷,附離披,匪彼貴勢,惟行道之知,国立博士,人誦書诗,凡彼九流,亦我附枝,厥道闳衍,为天下師,(傅儒教八成)
  炎漢興,用孔制,春秋學,以經世,絕異端,一統治,三雍汤汤,缝掖萬方,帝者执经,夷裔衣裳,凡二千年,幪我三綱,俎豆莘莘,仁治日彰,曰夫子之文章,(受孔治九成)

亚洲近事 广州灣法兵生事


  西七月二十八號,香港孖罅報载西貢某法字报云,廣州湾乃中國沿海边野,无甚出息,法國得之,鄰國毫不相爭,而反竊笑之,蓋以其为不毛之地也,及其地僅入我手,即少有祸端,昨又接遞來消息,稱我兵船篤基土娄贤之兵士,一朝潛行登岸,意欲進探华軍砲台,此砲台离岸邊略遠,衆兵僅行數武,即聞砲聲隆隆,彈子迎面飛來,如雨之下,掌队之官,喝令衆兵停步,旋令各人整备还攻,然後分兩陣沿路直前,停駐二次,施放鎗砲,华兵守砲台者斃十二人,傷二十五人,華人抵死放炮,直待法人各到台下,華兵始走避,水師提督聞耗,急求漢內埠起兵接應,并谓此事宜歸報政府,與中朝理論云,

電述華京交涉要政


  西六月二十九号,倫頓朝郵報云,北京路透電,述中朝已知俄法二國代比利時國筹款以築京漢铁路,又述中朝諭旨,斥責某鐵路总辦不速辦铁路,事勢至此,料該總辦忙迫之甚,不得已許比人成約,而以法公使為中保耳,惟探總理衙門中人,实不願此人为中保,又述近日中朝更换臣僚,皇太后與皇帝甚有發奮為雄,全變弊政之志,又述比利時王派來使臣,其一人乃比武員,又五人乃亦非洲比属康哥國辦事之员,现在北京,欲与中朝立约,求中朝许其招華工,而以康哥國之黑人一萬偿之,蓋谓此万黑人來至中国當兵,而以比官為之總,則極能制敵云,又述路透電局某訪事人与达賤翰君晤談,達君乃久住北京之英人也,自一千八百六十三年到彼,至今始榮旋故里,三十五年间,达君事業甚宏,當华人医人院之领袖,为英公使署之醫生,又为總税務司之药師,今日本公使署又延及之,故時與中朝诸大臣往來,歷任英公使並隨員皆与相善,其名望之重可想也,今到倫頓路電局,訪事人即謁之,而叩其所見於英俄在中國之權势若何,达君答曰,中東之戰,未结局以前,北京列国公使之权,首推英使,凡有交涉,中朝必先商诸英使,今則反此,交情之淡,自英不联俄德法取囘遼东之事始,余嘗與北京某大臣唔談,闻其盛稱中俄国之邦交,若不赖之,则遼东不能歸復,彼又嘗問余曰,英國曾何事能為中国助乎,余答之曰,赖我英人倡言保護楊子江一带,日本不敢攻貴國之腹地,使之專在北方寒冷之地用兵,此皆英國之功也,至中國欲索还遼東,原可不必求俄人之助,祇密與日人訂约足矣,盖中東之戰,兩國非宿有怨尤,不過欲中国許高麗自主耳,其所以不免於战者,正俄人五十年來,存心南下,有以促之也,若中朝當時能指陳利害於日本,日本必首肯,中東聯约,而俄退矣,然則今日俄人得势於中国,实自取还遼東始也,取囘遼東之後,俄国又代中国筹款一百兆兩,令俄法德英,均出二十五兆两,當時余見中國將入其牢籠,曾告中朝,勿受人愚,轻倚強鄰,以為中保,應交商人银行代籌,庶免後患,中朝因而不立俄人為中保,而以法国银行為中保,此事未定以前,余又曾力陳利害於英公使前,勸其力承全筹此款之任,设使英廷依议施行,則今日不獨英人結恩於中朝,而得其重信,且其借款之利息,亦能坐收,祇因此议不行,遂讓俄人如愿以偿也,俄权前進之第三步,最足以伤中國元氣,尤足以害英廷勢力者,在中俄所立之密約也,此密約至今二國尚不承認,惟觀近日中俄交涉之事,显与此约相因是也,密约之事,及早被我英揭破,今不贅道,至人或传各國交忌我英甚切,余不之信,自今觀之,設中國有何相讬于英,英廷果堅任之,斷不至因此開罪於俄德法,而損四國之邦交,况自英伯爵篾地路克士必冶君,電達一言至北京,謂各國如欺壓太甚,雖出於戰,英國亦須保護中朝之威望,華官聞之,頓覺色喜,又聞沙侯相允借款於中国,讨息甚微,非他国所能及,由是中朝愈加亲睦我英,时在今日,大英似已恢复昔年之势位,但贷款之事垂成,即有俄人出而抗拒,以至中朝求两全之道,愿分向图借,俾英俄均沾其利,至此英人又不许之,然俄使未出干预之前,因贷款之事,中朝事事遂我所求,当时英人多以为此事必成矣,不知北京罕有可必之事,俄德法诸国,均有派人专事侦探总理衙门之实事,囘报本公使署,诸强国之中,惟我英于此事缺焉,吾竊以为憾也,

英人擬练华军守威海


  西七月二十八号香港孖喇报雲,英弁喜路雅各君,近致書泰晤士报,其書内称近读贵报,有欲训练中国北人为兵,以守威海卫之论此诚有理,然华人之果合为兵,贵报尚未深知其故,今更为证之,当一千八百六十二年,至六十三年,余嘗隨吾友戈登将军,助勦洪逆,亲见华人确可为兵,戈將軍之兵,號常勝軍,英勇绝伦,此军原为美国人滑地所招,其副帅巴治槐,亦常统之,后归戈將軍部下领之者,为第三十一队之兵官,余适在兵官之列,极喜带领华兵,至所成大功,天下共知,无庸赘述,且当时华军之英勇,不独戈將軍之部下,可以为证,当時法人,亦招有華兵一队,助中朝驅逐上海周圍三十英里之亂匪,時法人所練華軍,隨同法兵出阵,勇敢不讓法兵,又据一千八百九十五年二月,麥美倫月報所述云,华人若統領得人,而又軍器足备,極能交戰,蓋其身材性质,极合为兵,食不及欧人之多,竟能耐勞苦,受教受责,奔走捷速,慣负重任,又惯受北方極寒极热之苦,且臨阵不退,尤为兵才之所难得,有此诸证,華兵可使,無疑義矣,

日本法科大學增年


  西六月九號,長崎新報云,我国法科大學,從來其學年以三年滿期,第一期民法总裁,第二期物權,第三期债权讲習,近來如外相续法,亲族法,应与讲究而增加学科,唯教授有定時,不能重課,現延長學期四年,使法科學制,完全無缺,過日評議會决定,得文部大臣谕許,即布施行矣,

美國加兵小吕朱缘由


  西六月二號,日本太阳報雲,今西美之大启釁端,盖其伏覬觎非律宾(即小吕宋)之心久矣,一千八百四十五年时,英法窺此孤岛,美始终为西班牙拒之,或借鎮壓內亂,竟直废止玖馬(此即古巴埠)奴隶之制,逼西班牙予其自治之权,图谋之心,已形于词色矣,当一千八百六十八年玖馬反叛之初,西班牙政府,背美約章,搜美商船,美政府以其阻碍商務也,移书决战,西政府虑启动干戈,不利于其島屿,因勉從美国,立不搜檢其船之约,而待美不法之條未除也,一千八百七十三年,美國一纪录员,附西汽船至玖馬,为西軍艦捕获,美領事訪悉,与西班牙開軍議所研讯,致船中员役十六人,乘客三十六人,悉處死刑,由是结釁益深,一千八百七十五年,美總统致書各國,騰西班牙之過,將移師致讨,英國及列國答書,颇不滿于美,只签许其命西班牙镇压暴徒,废止奴隶,改革待美虐政,故美勉從众论,暂止加征,然玖马内乱依然,二年未靖,迨七十八年,西政府不得已予岛民半权,而列国许美之条,仍未践行,美国弃私利,從公议,再三止问罪之师,而西廷违众败约,征诸既往,即知有今日矣,
  美既認玖馬島为独立,常有兵船寄碇島港,四月十一号,美軍艦衣吾浩,突然沈没,美舉國皆断西班牙所毁,因同港有西班牙水雷艇数艘,当是其故意擊沈者,唯经審问,尚无形迹美人憤气不伸,迫切開戰,列國駐美西使臣,向兩国总統調和,而兩總統皆願以兵戎相見,拒绝调和,遂宣戰期,即四月二十六号也,
  兩國交戰,发端于封锁玖馬首府,美巡洋艦,捕获商船二艘,同時封锁叚夫了挪,次於二十八号,擊玖馬砲台壤之,島中亂党同時起,內外夾攻,西軍措手不及,雖幸擊退反徒,而西軍艦战败,轰沈一艦,炮攻孟尼拿市,陷其軍港,占其砲台,街市之土几焦,而西国之艦全滅,美国军艦封锁各港,绝其交通,夺其手足,且破坏其沿岸炮台,占其扼要之区,非律宾殆全归美人之手矣,呜呼,迴想科伦比亚(西班牙人初寻出南北美洲者)航海以来,西班牙于南北美利加,有广大领土之赫赫威势,日就凋零,亦可悲矣,考西班牙属地存于太平洋者,尚有二处,曰拉的罗尼,曰非律宾,非律宾地分六州,孟尼拿为列国贸易之地,所谓孟尼拿市是也,全面一十一万四千三百二十六方里,人七百万口,商务甚盛,其产物石材木料植物金银铜食品俱备,今将一千八百九十三年,孟尼拿并拉的罗尼贸易进出口货值详下,
  二島输出 二島输入 法兰西 二二五八一○○ 一二九三一○○ 英吉利 六三五五五七 一○九九九九四八 西班牙 一九○六○○六○ 一八九六四六八三 美利坚 七八八一三八九五 一一八四六六二九右贸易中,美居其大半,若内乱日久,损害于美者甚多也,其中出品,以烟草为最精良,今经开垦,方及十分之一,而年出口已值三千圆,若开拓十分,其利益奚止增高千倍,可知美国垂涎此地,非无故也,

暹罗借材外国


  西六月二十五号,伦顿商务报云,近十年来,暹罗国上下励精图治,革旧维新,但本国人才尚少,因借材异国,溯其初变法时,则先聘欧洲之丹墨与比利时二国人相助,然其必聘此二国之人者,盖以其国小而无力以相牵制也,惟自一千八百九十六年正月,沙士勃雷侯,与暹国订立简明条约而后,暹人即转向印度聘请能员,以为彼国振兴之助,且不向他国聘请矣,印度政府,加意鼓励其官员,往助暹罗,凡愿往者,待至任满而还,仍许复旧职,故暹罗人能聘得印度至优等之官员,今者暹国理财之部,及掌山林之官,均以印度极精熟之人充之,暹国政务,得人助理,其兴盛也,可拭目待之矣,

欧洲近事 各国君统岁食天禄常數攷


  西八月八号,香港士篾报録卡射路報云,各国君統,每年食俸,有厚薄之别,俄为君主国,地方八兆里,人民十二京,俄皇自享入息一百八十萬镑,(每磅值华银六两有余)俄后又享一百二十五萬镑,奥国地方二十四萬里,人民四十一兆,奥皇自享九十萬镑,德国地方一百萬里,人民六十二兆,德皇自享七十萬镑,意国地方十一萬里,人民三十一兆,意王自享五十八萬镑,或傳意王遞年積蓄俸祿,轉放生息云,波斯地方六十萬里,人民九兆,波王自享三十兆镑,英国地方十一兆里,人民三十八京,君主自享三十八萬五千镑,比利时瑞典二國,地方人民皆小弱比王受歲俸十三萬二千鎊,瑞王受十一萬五千镑,荷蘭地方七十五萬里,人民三十八兆,荷主自受六万镑,希臘國甚小,人民二兆,希王食俸五万二千鎊,自奥国以下數国,皆君民共主之国也,法国地方不及三兆里,人民八京,总統食祿四萬九千镑,另遊历费醫药费各一萬二千镑,美國地方三兆里有半,人民七十二兆,總統食祿一萬镑,瑞士國地小人稀,总統每月所受,不過五十鎊以上數国,皆民主國也,由是觀之,君主國如俄者,约計每四十人歲俸一镑于其君,是奢之甚者也,美國地方將及俄國之半人民已过俄國之半,惟其总統所受廉俸,較俄君后所受者,相去不下三百倍,是廉之甚者也,况俄之富,反远不若美人,为俄民者何堪其虐哉,奥君亦在奢侈之列,地方小於美十倍,人民僅過美人之半,而其所受之禄,反過美君九十倍,法雖民主国,未得為甚廉,地方不及美之多,人數与美相
,惟法總統所享受,与费用並计,亦比麦堅尼君
(美总统)多七倍君民共主之国,最廉者莫如我英,盖我英版图之大,为寰球列國之冠,人数之众居列國第二,(华人居首)而我君主所享者,较俄皇相去八倍,此所以民心悅服也,

意国议院擬改例章


  西六月十七号,伦顿朝郵报云,十六日罗马(意大利国旧名)消息,意廷新班大臣,是日会于议院,预知有要事商辦,故聚顴者甚众,主席開议,为时事孔亟之故,有人請權革議员八人,魯地尼侯起立,代朝廷申词,先表明設立新班大臣之故,次說诸大臣同心請议院設法平靖內亂,而修理國势,語毕,將所欲辦事宜开列,擬復行一千八百九十四年之例,一凡有可疑之人,須勒令迁居某处,以殺亂势,二請朝廷許報舘直言,三會党作乱,既被勦除者,禁止其復开,四保舉执政大員之事,請延期至一千八百八十九年,五許朝廷有权,將平日所用以巡守铁路与电线之兵士,招出交軍營应用,此五款以外另有五款新例,一设親兵卫護執政臣僚,二修改看待報舘之苛律,三修改看待会党之例,凡会党无论新旧,須將其規條抄録一纸,交巡差察核,如有险恶可虑者,即行封禁,四修改学校之例,學堂教法,择善而从,五修改章程,期以何者为铁路及郵政所用,兵士应行之事,魯侯請派议员九位为值理,专辦此十事,於是侯相又将理財诸事,開单请议,内有一事,系凡农田失收之地,则发款以賑濟之,或延收其田粮,或減征其地稅以恤之,又阻止其所犯均田之事,又一事,係凡铁路接連小埠,居民不及五千者,則減收其饷,相臣亦请公舉议员九位,查辦此各事,相臣於是请財政值事,將下半拟进擬支各款,開核明白,次交议员公断舉行,然后相臣请将朝廷平常所辦之事,即速商妥,

西政府怨美人違理诈戰


  西六月二十七号,倫顿颇路么路官報,补録前兩礼拜襪地列(西班牙京)访事人函云,西班牙外部大臣,曾发谕其在外各公使,历叙此次戰事,美人無理者數端,一则戰書未递,美人先捕西国之船,二则美人在古巴与砵度黎哥攻取口岸,而不先行通报,三则美人在间他南奥,冒用西班牙之旗号,凡此舉动,自旁人观之,皆譏美人顯违万国公法,又西班牙有官场人,對路透电局訪事人雲,设美人敢将西班牙与各藩属之電线斬断,则西班牙必将美國與欧洲相联之電線截断以报之云,

论西班牙贫弱之原


  西七月九号,伦頓格致择録报云,西班牙国致此贫弱之故,人多不知,有义路士亞當君知之,谓西班牙昔日之丰富,能殖养五十兆民人,而今祇能養十七兆尚覺欠缺,其原在於傷伐林木太過,盖林木繁蔭,則山川生色,民物亦從而滋丰,反乎此,不獨國勢地方,為之改觀,人民之性亦隨之而变,其召衰弱之机必矣,意大利国亦同中此弊,十年前尚山青水秀,今则赤地千里,惟德国保护官林之例甚善,斧斤以時至,长材得遂其天年,西班牙毁其树林,山陵田土,亦为之枯瘠,切愿我国勿蹈西班牙人之轍也,

美洲近事 美国铁道利益


  西六月二号,日本太陽报云,近考一千八百九十七年,合众国全国铁道之利益,及鐵道搭客货物之数,平均計一里搭客一三零零零零零零零零零人,货物九五零零零零零零零零零噸,平均一里入款八千七百六十万三千三百七十一圆,内属搭客者凡二千六百四十萬圆,货物六千一百六十萬圆,載貨與搭客之利益相比,如七与三之比,约每里每人一仙五分之一,貨物每里每噸一仙十五分之一云,

英美已释卑苓海争端


  西六月十七号,伦頓朝郵报云,美国与英属加拿大爭執卑苓海之渔利,英美二国,久商始决,計美國补银四十七萬三千一百五十一圓与加拿大,本月十四日,經兩院允從,收其補款,而将渔利让与美人,故昨日華盛頓消息,英公使與美宰相謁會,臨别時,美宰相取一銀單,呈交英公使往銀行收取此四十餘萬圓之補款,而了結卑苓海之爭端云,

智利近事述


  西六月二十一号,伦顿朝郵报云,十九号智利都城消息,智廷又新選部臣,其刑部與戶部二大臣,皆自辭职,而换二人补之,是处英商有欲具稟求英廷代調停智利與阿根庭之事,免其失和開戰而碍商務,惟出使智利大臣,見此稟未合時會,故不肯簽名相助云,

讥美人奮武之非


  西七月三號,日本东京時事新报云,今日之世界,戰爭侵伐之世也,强俄好武之邦,虎視鯨吞,固也,以美素守祖训之国,亦复癢不可耐,观其近与西班牙交涉之事,画疆自守,非其本志可知,前在美洲之古巴檀香山勿论,即近以美艦爆发事,再与西班牙在小吕宋启衅,美总领壹意主战以临西班牙,唯议可者人少,(指在院议事投筹之数)故统领不得已变其政略,逼令西政府速行镇定反乱,又以二策迫西政府依从,第一策放弃此岛,第二策任此岛独立,二策听其择之,今不待爆发審检会报復,而即以意斷行如此,其意在後策可知,假令國會主戰论盛,则必决意攻而取之,大統领亦轻举妄动,招世之讥弹矣,

非洲近事 英法爭地近聞


  西六月二十八号,伦頓朝郵报云,接本月二十三号非洲洛哥渣路電,稱說姬西之法兵,因某日起程前進攻取,其土民知无法兵守埠,乘机揭竿,將法人盡行驅逐出境,盖当时守兵祇六名,兵總一名而已,在其附近之英兵,聞知消息,進兵其內,高建英國旗號,居民大悅,姬西埠原属约魯罷王,地在北纬十九度以下,法兵知之,归而執責英兵之賺取法地,並勒令即速退兵,英兵置之不理,法兵無奈,在埠边外立竿高舉法旗云云,由上電音而觀,法人似曾占踞姬西矣,姬西乃勒哥士內地之一处,北緯十九度而向西,为西非洲極要之區,北鄰摆士人,西徬尼渣人,一千八百九十四年十月十三日,英人曾与姬西立約,至次年二月初一日,法人亦与之立约,自此始有法国数人在此僑寓,故意藐视英权,士人惡之,群起逐之,嗣后人不复以姬西为法人所居矣,今次法兵若何复入姬西而复被逐者,尚未详悉,而附近之英兵,据而有之,是保护民情也,法兵不知利害,以三数人仍敢在邑外悬旗作气,不亦贻笑于天下乎,夫英人所保护之境界内,法兵断不能容足,何则,英法兵数之众寡,虽无以异,惟法兵非土民之所服也,此次英兵不即相驱其出境者,亦念二国官员夙在非洲,互相容忍之情耳,但恐过为容忍,转失事机,莫若开诚布公,凡英法在西非洲之争端,早了结之,则两国之交情,更能保守也,

时论辑译 论保守属地之难(译西五月二十八号东京日日新报)夫邦域已广大,又获殖民地者,世界国民所共快也,故战争及外交之由,皆伏于是,虽然,国土之范围,常与国民之能力相因,故战争外交,其他国际方法,以获得土地虽不易,而能长相保之,使国民得殖民地之繁荣,则更难也,英人卑那哥吾尝云,得殖民地至难之业,保持二十年,未能收其利,历半世纪,(泰西以百年为一纪)方得微眇利益,夫二十年未能得利,已令人渴望,况且费无限损失,艰难又隨之乎,故各国民中,克负坚忍雄劲者,亦难得也,试以印度言之,近代各国耗财力于彼国,不知凡几,而终难保守,如葡萄牙得印地最早,不自图其力,立虚张誇大之策,一朝变其宗教,强使同已,立至失坠,今仅存偏陬墨子之地,不过贸易颇自专,并无兵力保障,故一败涂地也,其后法兰西得之,当其初似大张纪綱,措置极奇拔有力,唯本国政府政策一定,施治与设备常相支吾,遂至失败,日耳曼于印,其实力远出他国之上,本国政府以外交之術为犠牲,且与欧罗巴诸海国为敌,能伸其力于印矣,而竟不保,英承诸国失败之后,遂奄有之,得保持印度,且闢地愈广,但欲得如英之境遇,须有英之国民乃可,虽然,英国以其国土之大,其人民之众,竭力经营,尽其能力,而后得其国土,享其利益,盖由国民之气联合,国家复以实力助之,乃底于成也,当其初英民收取印度,承法人失策之后,览其所失,每以为戒,外务于人民之权势,无不实力保持,用能躍出前人,收其大效,然亦经半世纪矣,


  英之得香港也,整顿经营,其费精神,耗财力,不知凡几,其地以为商则无产,以为战则狭隘,且风土害于人身,初人皆以英领有香港为失策,岂意清国兵乱,广东富民,皆遁香港,富资贸易,顿至盛大,又偶开通苏彝士运河,香港遂为欧亚贸易之中枢,以见今日之繁盛,若广东不骚乱,苏彝士河不开通,香港今日,犹荒茫无人一孤岛耳,故曰国民内部之能力,与外部相偕而成也,
  我日本以二十七二十八年之役,领有台湾及澎湖诸岛,国民土地,得之外国者,以为矢,且保持之岁月尚浅,未克尽其国民之能力,日本国民,保持台湾以得利益之奢愿,暂且俟诸他日,惟冀功业之速成,须莫忘自然之次序,经费之多少,施治之难易,当较其是非,審其得失,察内外之形势,立永远坚忍不撓之志,念失败之立至,顾得国土之难,效法于英,取览于清,则繁荣发达,不在二十年,已可计其功矣,

工事 妙制煤油定质


  西六月十八号,伦顿商务报云,德国兰瑟埠,有人创一法,将火水油造成定质火料,以便于携带,凡火水油甑煉之后,必遗渣滓,渣滓甚贱,几同废物,今有此法造之为定质,能救物用不少,其法系以鈵养水十分,牛油或椰油十分,同煎于镬,次加入火水渣八十分,共为一百分,频频搅动,约煎一点钟之久,不可加热大至火水滾度,免其起泡太甚,煎之合法,渐渐变成肥皂之状,即能收食火水油甚多,若成功太缓,宜稍添梳打,(即钠养)自易毕事,趁其溶时可任加木糠,或别种废料,倾于模内,待冷即成条定质矣,若所制之定质,不求极坚者,可用松香以代牛油,造成之物,实含火水油八十分,可焚之料九十分,其不能焚之灰烬,仅五分而已,竹头木屑,皆良于用,观于此法,信然,

商事 重庆贸易概况


  西六月二十六号,东京日日新闻云,重庆贸易场,据下关约,去年五月我国始开港,迩来殆垂一年,今驻重庆加藤领事详告此港贸易,其大略曰,此港开闢时日尚浅,深在内地,贸易输运之方法,货物集散之情形,异于他港,自一千八百九十年,英人来始,遂设海关,唯自长江下流,汽船绝迹,行驶皆支那帆船,若欲其商务之盛,必须各国轮船来集此港方可,下关约既许本邦通行汽船,而吾未尝实行,此交通机关,当以溯流通行轮舶为急务也,此港为内外货物交换市场,西部支那四川雲南贵州等地方,天产半制所输出诸货,又溯江下流之商货,皆供内地之用,诚西部货物集散之总汇,往古贸易大市场,乃今更开放之,其盛亦可期者,查其输出入数如二十八年,比二十九年,相较不远,盖转运不便之故也,
  二十九年 二十八年
  外国品 六九二九三九三 五六一八三一七
  輸入內國品 九七五六八六 一二三八八一六
  小計 七九○九○七九 六八五七一三三
  输出 五二二三二二九 六三九六七四三
  合计 一三一三二三○八 一三二五三八七六
  右我邦輸入品中,綿布百五十叚,價三百六十兩,手巾浴巾輸入略少,又大阪製縮緬织,其他瓦斯织等,三千百六叚,價千八百二十七兩,纺绩丝僅五擔,價百二十二兩,板銅百十七擔,價二千三百七十八兩,近年彼邦因铸钱需銅,銅價騰貴,器用缺如,甚望外铜之至也,海產物海參鲍魚千二百七十八擔,五萬三千四百七十二兩,鯣二千七百六十六擔,四万五千六百三十六兩,其池天寒(其物未详)亦以本邦输入為多,共千零七十六擔,二萬七千五百四十一两,乾蝦五百七十八擔,一萬百七十四兩,昆布萬五千五百三十擔,四萬八千零六十四兩,雜货如真鍽钮扣硝子器镜洋傘等萬七千一百六十八兩,皆大阪神户所出也,其輸出品中之重者,如豚毛五千七百五十二擔,十二萬九千零九十兩,大麻一萬二千九百四十六擔,九万零六百二十兩,药材五十萬七千九百兩,麝香五萬三千四百九十目,五十三萬,八千二百四十三萬兩,阿片八千六十三擔,百六十五萬七千五百六十九两,大黄四千五百五擔,六萬七千五百六十九两,生絲三千二百七十一擔,六十一萬五千零十八兩,屑茧七千七百四十八擔,十九萬三千八百八十六兩,白蜡九千五百九十擔,七十九万九千二百九十八兩,羊毛二萬一千九百七十七擔,十四萬五千零四十六兩,其輸出入運送汽船,二十九年入港,英國船百四十四艘,二萬九千七百噸,美國船三十四艘,千七百四噸,支那船二百五艘,五千九十六噸,獨本邦船未入口为遗憾耳,吾商航業者,当奋開交通之利便,贸易家亦當進而掌握商權,不然,先者能制後,理所當然也,

英相答論保護在華商权


  西六月二十七号,倫頓頗路么路报云,今日午間,商務局特請國相在外務衙門商議,英人與中華印度二處通商之事,卡臣君陪沙士勃雷侯進衙,众人起立恭迓,在座殷富绅商数十人,其一名士塔佛那付葛伯爵,先发言遠東之商務,時局日亟,敢告相君知之,在座諸君皆有忠君愛国之怀,不敢無故生事於遠东,以贻相君之忧,其志祇在辅助政府之力,凡相君有远見,能振興英人在中國之商务,則局友皆踊跃相從也,花付君接言中國之商市,以门户大開为要,次則添筑鐵路,並振兴别项政務以利英商,他如歐洲美洲各国,重其稅斂,以拒英貨,殊属可慮,花君将英華二國通商之歷年結數讀出之后,再言由滿洲建築铁路,通至遼东,非我英人所忌,所忌者乃滿州被俄人所吞,蓋俄人一立定脚跟於此,則必欺侮外人,故能保中国多存一日自主之權,则天下各國多一日在中國貿易,若中国归入俄人之手,或归別国之手,則稅關紧閉,非天下商人之福也,座中闻者,无不鼓掌称是,有协拔君接言,中国消售蘭加西亞(英属地)棉貨之務,近年遞減,而消售美棉与日棉以補之,此亦为切要之事,奥路打文克士君接言楊子江須早日開通,盖俄法德插足之地,必重税英商所製之貨,及英农所产之货也,雅各窝倫君接言,若得一鐵路接連香港廣州而至汉口,則於英国商務有大益,沙侯答言,諸君高談伟論,誠为執政诸臣所當留意,甚願諸君之志,早日得行,本大臣切望於中國者,实非言語所可形容,若得以英人无诈无虞之商权,轉移中国之積弱,誠莫大之幸,惟是诸公所言,亦有所不當言者,本大臣不得不明白相告,今诸君发论,語語皆以拒俄法德三國为言,在鄙意勸諸君主议,以勿題此三國與中国之交情为宜,然人言啧嘖,皆謂此三国大占便宜於中國,第本大臣所見,未敢許所傅皆确凿,惟有自行籌措,免落他人後可耳,沙侯始终不信英商務之在中國,大为俄德法所攙夺,惟論欲振兴中國之商务,沙侯則谓半教化之国,比全教化之國,更難相与,至论侵人士地,入我版图,沙侯又谓此念已为英廷所厭,蓋谓我英人所得之土地,已足为我之累,今若更有土地為列國所爭者,我英不當引为憂慮,凡有土地,今為列國之所争,即或可为列國他日之累,沙侯言至此,聞者哄堂,沙侯又言今日所陳,不敢自谓言必有中,但聞在座諸君,多以为各國皆欲不遵我在天津所立之和約,本大臣不敢遽信,以妄疑诸国耳,夫後事极难逆料,况中国之不振,常遇出人意外之事乎,說將畢,沙侯特明示天津和約之不可棄,且今後英廷亦當堅持之云,

南洋流用日本银圓


  西六月二十二号,東京日日新聞云,据駐新嘉坡領事報告,明治二十二年至三十年三月,日本輸入海峽(星加坡地)殖民地銀貨,六千三百五十七萬八千六百六十八弗,海峽殖民地,输出至日本者,五百五萬四千七百五十弗,輸入多於輸出五千八百五十二萬三千九百十八弗,然本邦所输入皆银圆,输出至本邦者皆墨银,然则本邦银圆流通于海峡殖民者,乃有六千三百五十七万余圆,加之由香港上海至其地者尚不少,如此则本邦银圆,非常信用矣,尚有流布至附近诸国,如小亚细亚,阿刺伯,及印度诸地,其区域之广大,如何变迁,可得而知矣,又金融社会据此地书记官长之信,海峡殖民地,及英属马诸国,本邦银货流通者千六百万弗云,

格致 论水玻璃油画之功用


  西三月十九号,纽约格致报云,建造楼屋墙壁,以鲜明光泽为贵,屋匠每多以油為粉飾,恐不能经久不变,欧洲今有試用水玻璃以代油漆者,果获大效,(水玻璃乃矽养与■养或养与矽养化成之物能溶化)(于水玻璃亦矽养钾养所化成惟不能溶化于水故别之为水玻璃或作能溶之玻璃)若用之和顏色以畫墙壁,更可耐久不變,學者欲試用此物,宜先知此物之性格,以免误事,如将水玻璃以碟载之,令其水升散,则其面结冰一层,破而浸之,则复溶,再三破之晒之,不久即全碟结冻,有如大菜糕及皮膠之凝結,含钾之水玻璃,冲水而露置空气,則收炭气而化分甚速,若含水少,重率升至一二五之時,則其化分之事甚緩,若露乾研细末,露置空氣久之,则不能盡溶于水,而與酸類相遇,即发气泡,此即由空氣收取炭氣之据,水玻璃受小熱而乾,則成透明之质,可以滚水复溶之,若受熱至微紅,则盡失其水,化为灰烬,祇能略溶於滾水,棄出矽养不能溶,而沉於水底,曾以鈉养之水玻璃,试得矽养沉水底者,居百分之十二分四七,钾养水玻璃,又名匹他士水玻璃,得食盐或得含炭强之蛤利类,(即钾养钠养与钙养皆蛤利之类)即結珠粉沉底,或得醇酒,則结白膠团,此团可复溶於水,因有此性,故匹他士水玻璃含蛤利太多者,可以醇酒洗之,至若梳打水玻璃則異是,(梳打即钠养之别名)若令与醇酒相和,不能全結,祇稍見融和而已,若水玻璃與鈣养,或與鎂养,或与鋅养相遇,互相感化之事,(钙养即石灰)其中有几分矽养结珠粉,而珠粉亦含蛤利,各项重金類之盐,均能全令水玻璃之矽养結珠粉,淡輕四绿亦能之,若以水玻璃与钙养相和,即结成槳,塗之於墙待乾,不甚變硬,且自製成碎粉,惟火石粉條,屡次浸於水玻璃,屢次乾之,即变成甚坚,略近於雲石,此事全因水玻璃滲入火石粉以充其隙,而致變硬,並无感化之事,各種建屋之料,类能收水玻璃而更坚,如粗石与砖瓦,得水玻璃塗而乾之,則加其堅忍之性,水玻璃本易製造,初以为推广其用必易,然至今日尚覺甚難,法國有卡文君,留心考究,久之而得其用處甚多,尝舉以告,人水玻璃能御火險,初由於某戲院被焚,重建之時,有某工師獻策,以水玻璃代油漆以油飾木料,要知用此物以御火险,无甚益處,盖能焚之物,雖有水玻璃一薄层遮护,而遇火烈時,必變脆而爆裂脱落,及木料受熱,即有易焚之氣息,由內騰升,則惹火自焚矣,又水玻璃不能和合油色以塗物,若獨用以塗染木料,則因其有蛤利之性,每變椶色,而失其本色,若有油質之木料,更必起粒點,而色不能均匀,惟以水玻璃開,合式之顏料,則不嫌其椶色點也,
  细密而水易升,鬆土之隙粗疏,而水难升矣,故公论田土宜细密,以便水之上润,然亦不可太密太疏也,农人須知田土既全乾之後,則土內水之上润,极属迟缓,瓊氏以白鐵大筒数条,各长一尺,徑大六寸,载乾粟田土,而略浸其下端於水,越三十六日之久,筒內之土仍不能润透,常見大旱之秋,或有田土掘數尺而得水者,然田面仍焦燥不堪,則知水在土中上润,原屬甚缓也,顾上潤之功虽缓,惟恆久不变,水濕傅至田面,或得熱而化汽耗散,或被植物所吸用,夏暑之時,所升之水,不足化汽,而夜间风凉,地土復潤以补之,实則潤升之事,日夜不息,以备日间所升散也,
  土中之水,既有此潤升之功,則旱燥之地,可藉以供植物所需,且有益植,物之盐类,可在地之下层,溶化於水,隨之上潤以为用,尝闻希臘國有地方,雨節既过,地面之水,被日晒乾,地下层之水,上潤以補之,其帶來之盐类太浓,甚至柔弱之植物,不能抵受而痿,祇強固之植物能存耳,至於草类更多不能生長者,惟麦則能茂盛,蓋因農人择雨水時節布種,及至盥水上潤時,麦苗已旺,可無礙也,况麥性之能抵盐害,遠勝於別種禾稼,卡士帕連君,述及法国南境,有田土甚鹹,春间若無雨水,则禾稼难長,雨水豐足,則麥能大收,印度有地方,因土咸而見弃,中亞洲有多处亦然,我美國南鄙之地,亦多极咸者,人呼之為蛤利沙漠,惟练达之人,則知甚咸之地,若能阻其被日晒乾,仍可生長禾稼,惟必多加工程,或种多葉之物以遮荫,或引淡水沖灌則可矣,爹垣氏述及一处咸田,土内多朴硝与食盐,田水未乾时,祇見土色肥黑,及天旱晒乾,則見一派银,霜几疑为薄雪凝成,印度有田,常結炭强梳打於其上,此梳打俱來自田土下层,农人收取此梳打,售與造玻璃者用之,(炭强梳打印钠养炭养二)
  滲水上花盆,盆中土自然滋潤,而欲田土滋潤,可從田底吸水上田灌之,其吸水之事,乃田土自为之,欲明此理,可在花盆底開一孔,用白铁圓管一条贯下,長约尺許,管內與盆內,皆满載泥土,管之上端,用泥蓋过其下端令浸於小杯水,用此盆栽花,若杯内有肥料,則花树茂盛,若祇为清水,则花树柔弱,此足證明盆中土有能吸杯中水上升也,如不信,請將杯水內之盐类,前後核之,自見其減轻甚速,此亦显明所失者,係盆中土所吸去也,有呢士喇者,欲知田中水之化汽升散,係专由田面一层,抑兼由其下层,於是用二大圓筒,各载肥泥土,含水湿百分之十四,再用肥田之盐类溶于水,而载于盆,又浸大圆筒之下端于盆水之中,其一筒之土,受壓至实,其馀一筒之土甚松浮,二筒俱用物離高遮盖,免受雨侵,然任風熱透吹,俟六礼拜之久,考得其松土之筒,每尺面積升散水五百一十加藍,其实者则升散一千六百八十加蓝,三倍於鬆土,又隨面各取土一百分核之,則得其可溶化之料數如下,其松者含零一九分,实者含一分,而原土所含者為零 四分,由此知田水之升散,似多由田面一层,若田土太松,反能留水而不升散,如下文所详钾养之类,本易被泥土所拘留者,竟隨水升至田面,夏天田水由下而上者,多於天雨由上而降,故能溶化之盐类,由田底而上田面者,多於田面之渗入田底也,在乾水田面,與地中水面间之泥土,係由渐乾濕,近水面者湿,而近田面者乾,雖於夏暑之时,掘開地面數寸,即滋润矣,
  論於冬天田面之土结冰,所凝結者,即地下上潤之水,所結之深淺,則视地方之寒煖,露風者深,草蔽者淺,近咽甸卜埠,有一处犁轉之田,結冰深至十三寸,而在草场之间,結冰深不過四寸至八寸,凡有鬆浮之物,如禾桿樹叶,周年青绿之树枝之类,遮蔽地面,則冰不能深结,就如有雪盖之,其地亦不深冰,交春冰消之初,地内上润之水,每能助其速消,地下之水上潤,雖为人目所不覺,然植物所得滋潤之料,多賴其傅来,而植物发出之根蔃,细如絲髮,把泥粒紧缠,從此吸取肥料也,
  論田土吸水上潤之能力,則有大小之分,泥砂之颗粒愈细,其空隙亦愈細,而此力亦愈大,然亦不宜太細,若太细每易胶結成团,则无罅隙可容水之来往,惟是幼細之泥砂,能拘留水濕,比粗者較久,有人試得菜园之土,未研細時,能吸水多於本重百分之十四,既研細,則吸水僅居本重三分之二,此是菜园土本多幼細之故,若泥砂之粗者,既研之后,吸水應比未研者較多也,坭土食水之多少,固大关乎粗幼松实,而亦略关乎坭土属于何质,鈣質之砂,与矽质之砂相比較,二者粗细均同,而食水之多,曾不及鈣質砂也,有喜路吉者,力说砂石不論研至何細,總與膠泥有大別,蓋胶泥略如皮膠,乾泥得水漲大二十余倍,而晶石任研至極细,得水不能漲大,膠泥因有此性,田土賴之,茲將昔賢所考得各種田土藏水之能力,開列於後,考法係將各種泥土浸于水,次用淋紙濾去其水,然後權之,或谓此法未妥,盖所含之水不能盡滤去之,不若坭在田中,一有水過多,即陰流而泄尽,故欲知各种田土藏水之能力,果为多少,可反前法,待雨後未久,在各處田中取土權之,晒乾再權之,有用此法者,名士哥老盛氏,考得多种,好田土含水百分之三十至四十,若粗砂,則所含者或不及百分之三四,又有名士超罷喇者,考得晶石粗砂,能含水二十分,研至极細,能含水三十分,由水玻璃分出之矽养三酸,能含水二百八十分,由石灰水结成之钙养炭养二,能含水四十七分,鈣养炭养二,能含水四百五十六分,生石音粉能含水二十七分,收空气水湿,而发散之新石灰,能含水八十五分,净膠坭能含水七十分,田中肥土,能含水九十六分,拖林馬氏考得者,白膠坭能含水七十四分,有朽腐質之坭,能含水一百八十分,又喜甸氏考得枯煤矿中烂坭,能含水一千二百分,均以本物一百分入算也,有约翰臣者,推算得乾田一英亩,深一尺,能容水之數,如下,砂田能容水一百一十九萬七千九百磅,草田能容水一百五十二萬四千六百磅,枯煤田能容水二百零四萬七千三百磅又实测得半砂坭田面土,每立方尺含水十五磅七五,掘深一层,每立方尺含水二十五磅四再掘深一层,每立方尺含二十六磅六,沙田掘深四十寸,每立方尺含水二十二磅六,凡田土如枯煤及胶坭,則田面之土,與田底之土,所含水之多少無大別,每立方尺,所差不過四十七磅,故田面一尺,深四十寸,共容水一百五十六磅,扯計此水之重,等於三十寸深,馬利蘭(地名)每年落雨,约四十三寸,每月約四寸,晴時考得一種田土,內含灰石與膠坭之质,坭居百分之四十五,每百分此種土含水十八至二十二分,又考得一種田土砂为主,胶泥不過百分之五,含水亦不過百分之五,是以馬利蘭地方,祇可種麦於灰石泥田,而不可種於砂泥田也,
  有土鲁喇者,欲試雜式土相和,其容水之力,是否為各土所自容相並之數,試得和雜之時,容水之力,不若各自容水之多也,惟是各质粗幼同,則或分或合,其所容水之力,無甚差异,若颗粒粗幼不同,则其小者,充实于其大者空隙之中,而占其水之位,土魯喇之試法,以玻璃漏斗一具,載所試之土五十加藍,和一百立方仙地蔑打,漏斗嘴微以隔水纸塞之,其藏不住之水,則由此纸漏过,每次試验,费时二十四点钟,獨於镁养土,则留二三日,茲将其所試得各數詳下,

  田土之名          实测得數  推算得數  相較得數
幼細土              三四二
晶石砂              一四○
鈣养粉(即新石灰)        六一○
钙养炭养二(即火石粉)      二五○
鎂養              二三○○
細土四十加藍配石灰十加藍     四四○   三九六    四四圓
细土三十加蓝配石灰二十加蓝    四九○   四五○    四○圓
細土四十加藍配火石粉十加藍    三二○   三二四    零四正
細土二十五加藍配火石粉二十五加藍 二六○   二九六    三六正
細土四十加藍配镁养十加藍     七三五   七三四    零一圓
細土镁养各半          一三三五  一三二一    一四圓


[通作者] 请在下行加作者,唔该!

考矿备要卷二炭强阿门尼亚,又名淡轻四养炭养二,製法用双炭强阿門尼亞一分開水四分,再加浓阿门尼亚一分即成,


  双炭強阿门尼亚之制法,乃炭强阿門尼亞,再飽受炭強是也,
  绿气阿门尼亞,又名淡轻四绿,藥肆所售者,一分开水四分合用經焚之後,无餘烬者良,
  摩獵佚阿門尼亞,製法,取药肆所售之淡轻四绿一百加蓝,鎔化於淡阿門尼亞二百立方仙地蔑打,然後將其徐徐冲入淡硝强水七百五十立方仙地蔑打之内,融和一氣,俟其澄清合用,其功能使燐养酸与底类,或與别種酸類分别,又能分辨燐之鹽類,抑鉮之盐类,用此藥水之時,所核之物,須先用硝强镕之,次將此藥料,額外多加入之,大約五十立方仙地蔑打,足令燐二养五零一加藍結珠粉,若燐养盐太多,則無结珠粉之理,其所結之珠,粉名为燐酸摩獵佚阿門尼亞,
  硝强阿門尼亞,又名淡輕四养淡养五,或用以分核燐养酸,或用以殺物质,能鎔化於一倍以下之水,臨用時配製,草酸阿門尼亞,又名阿門二炭二养四二轻二养,多用以化分鈣养,(即石灰)药粉三分,开水二十分合用,
  淡輕四硫,药肆所售者为浓流质,色黄,内含硫二阿門二,或以輕二硫气,冲入淡轻三水,亦成此物,但硫二阿門二有一弊,遇酸质即結硫粉,能令其水不合,用惟此料甚合於镕化下等錫硫之用,
  炭強钡又名钡养炭養二,有時用以使力弱之底类结珠粉也,宜臨用時配製,製法乃以钡绿和炭强阿門尼亞,又洗之即成,不必晒乾,
  钡绿又名钡绿二二轻二养,乃一種盐类,能鎔化於二倍半之水,用以試騐分核硫养三之盐类,以此盐一分,開水十分合用,
  黑銲藥乃枧沙與炭相和研細是也,或用梳打以代枧沙之半,或用钾葡酸散煆炭,亦是此物,每一厘能使密佗僧少許,結成净铅二厘也,
  硼沙又名钠二四养七十轻二养,多用作乾核之銲药,如上文所曾解釋,又用吹火管之前,以試核火色,有多種金養,能使硼沙之火色特異,钙绿又名鈣绿二轻二养,以二百度法表之熱,焻而乾之,即成钙绿二二轻二养,若煆之即成钙绿二轻二养,碎作小粒,可用以收氣中之水濕,與之化合而生熱,水略多则鎔,凡水內有此藥,則沸度略高,此盐一分,水二分,沸界為法表一百一十二度,若此盐二分,水一分,则得一百五十八度,但甚少用作交感之料也,
  钙弗石乃用作乾核之銲药,凡士勒內含燐养之盐类必甚稠,加钙弗石粉,即能令其質轉至甚稀,或將此粉與輕绿酸相和,有時可代輕弗酸之用,
  火石粉又名鈣养炭养二,欲得其净者,可取鈣绿水与炭強阿门尼亞相和,結粉沉底者便是,可用以校定度药水,由雲母石或灰石所得者不净,然足以合製炭气之用也,新石灰水用以收取炭氣,能验氣中有炭气多少,製法以新煆之石灰,加纯水至镕盡而止,冷水一百立方仙地篾打,能镕化石灰僅零一三加藍之微,若热水则所镕較少,石灰乳乃石灰半乳沉於水中也,
  硝强鈷又名钴养二淡养三⊥六輕二养,用時配此藥一分於水九分,炙煏之時,现出顏色净銅,如用電氣所得者,銅养生成黑氣甚重而脆,用來令輕炭之杂质自焚,臨用時須加炭火煏之待乾,否則自收濕而溶,
  膽礬又名銅硫养四五輕二养,每百分此料,內容净铜二十五分四,但以里氏所製之電池,以此药为其外池之药水,药肆所售者,专作此用,其净者乃以法表二百度之热煏至極乾,即不含水而变白粉,可用以騐气中有無水湿,一遇微些水湿,此粉即呈蓝色,但宜於臨用時配制,
  铁绿又名铁二绿六,若结珠之時,則為鐵二绿六轻二养,此药之汤製法,见於下文核铁之下,市间所售者,内含鉮,查铁绿之大用处,在于考核鉮质,故买得之铁绿,须重新提净,提净之法,见下文核鉮之下,
  鐵二三硫养四,乃一种淡黄色盐,以量積核銀之事,用之为指示藥,(弟四章已解明指示药之义)又用以分提碘溴二质,药肆出售,或称铁礬,但莫若自制,法以極濃硫強酸加入铁二养三煎之即成,用時宜以水百分開藥二三分,
  铁硫养四七轻二养,又名青礬,药肆有净者出售,形如粗砂者為隹,配制定度药用之,但溶化於水之后,渐能变坏,镕化甚易,但略加硫强水少許更妙,若作交感料则以青矾一分,开水九分合用,买药时慎選青绿之色,如遇深绿色椶色藍色即宜棄之,
  铁硫一物,乃用以制轻二硫之气,药肆有沽,宜作小粒如荳而用之,
  合蛤利,又名鉀二炭养三鈉二炭養三,乃視沙與梳打二者配合而成,即枧沙十三分,梳打十分相和是也,此药甚易發潮,故以双炭強之枧沙,及雙炭强之梳打和合更妙,

路透電音


  西八月八號電云英俄争逐利權於中國美人極其留意紐約埠之太唔士報及太陽報極力提倡英美联盟之說 又云西班牙皇太后已准行政府大臣所议覆美國之書约至礼拜二日必交到美廷矣文書既到之後西班牙人甚望美人即從罷戰 九号电云西班牙覆答文書已於禮拜一日遞到華盛頓政府外人逆料此次覆答必順承美人所要求以便早日和息 又云南非洲民主国大衙门定例此後印度人在該國貿易者須住埠边之地其地界为朝廷号定 十号电云忽闻西班牙囘答美廷之文書未足称意須待再往复商量 又云尼路之兵已起行進迫邊疆 又云英商務局簡派义路士比亞士佛君於本月二十四日启程來中国探察英人商務情形详報总局 又云副外務大臣卡臣君在下议院囘答议员所問谓中朝已對英國称謝英廷相助之劳二月二號駐華英使麥當路男爵電达英廷谓住北京之德使阻抑中朝不许將镇江之幹路交別國建築盖必先與德國商允而后可实恃胶州之約山東不能擅自建鐵路而不與德國商妥也英人因執言诘问于柏靈德廷囘覆此說实为误會盖山东之約德人所要求者係華人如有求助工作於山東之事中朝須先將其工作請商於德人若德人不肯承辦始許向别國联請德國并未垄斷何等利益於中国又並無妄想驱逐別国不許其在山東同趋利路也三月间德人已將看待外國商人於山東之告示呈交麦當路君又七月十三日為相讓铁路從新特出告示亦付至英公使 十一号電云是日下议院有男爵义路士的企君啟論中華事務訴說英國方欲開闢中国商市之門以為天下人出入而俄德法反欲閉之威廉蝦葛君則谓最难者莫如测度政府之机谋未知其居心何在以其太秘而不宣也巴科君答曰我国或独力或与一国合从未尝不能阻抑诸国讲武通商之术又我虽不敢逆料我英仍能守旧在中国之权力否但可望将来商务仍能如前增盛不已盖商务与他国所占之权势并无相干未有显然证据敢抗阻我英之货物也况英人所得之权利已足分内之事故与俄人搆怨实不见有何益也又云比亞士佛君现启程往香港後至北京志在探察中国之英商情形 又云沙侯相已往勤地力委路地方 十二号电云是日下議院巴科君因北京泰晤士报说俄人在中国索取地方以筑铁路通至牛庄中国已一 一允許英廷聞此觉所关时局不少因切意图抵禦之法 又云紐約喜羅報称美西言和之草約料於是日画押又美廷因此預出告示令士卒罷戰 又云西班牙全权大臣琴賓君已於禮拜五日即西八月十二号下午將美西和議之草約諾画既畢即谕令軍士停戰 十四号電云美水師提督钧易及沈臣二人已奉命解曼尼喇及夏灣拿之重圍查二國和議草约言明西班牙須即將古巴及漂亞度黎哥二處之守兵撤去 又云美國因此一戰之事已破耗國帑約一百五十兆圓 又云美國有名家报紙數家交论英美若肯聯盟以調理中國目前大勢須任美人在非律賓得一駐足之所然後可以有为云 十五号電云男爵訖池拿將軍統領其部下诸士卒离押巴喇向前進發馬砲二隊准今日启程 又云美將軍美列若不請添兵則美廷亦不添兵於非律賓群島

  橫滨戒鴉片煙會诸君名氏续登
鲍玉如 鲍應彬 鲍德邦
鲍德誠 鲍長佳 鲍長吉
鲍俊  鮑傑臣 鲍明
鲍創  鮑昭  鮑柏
陳文贵 陳乃熙 陳致澄
陈世方 字翘庆 陈錦蕃 字谱韶 陈远 字順成
陳金成 陳金業 陳熙  字子田
陳科  陳元  字子英 陳逸
陳立矩 陳廷润 陳本
李宗汉 字渭泉 監生  李文根 李文安
李文業 字敬基 李文龍 李鹤延 字潄池
張如栋 字朝任 張關護 字保廷 張如志 字仲铭
張如崑 字叔崙 張如可 张盧  字耀宗
張久  字畅芬 譚其熙 字績卿 谭文耀 字炜伯
譚文彥 字仲翹 譚文会 字与仁 譚其濂 字次宋
譚堯功 字印池 譚源功 字富廷 譚榕
盧虚谷 字昭洪 盧文柏 字蔚如 盧祥  字吉臣
盧树梅 字昭砚 盧景端 楊照  字信秀
楊東明 楊日彰 字仕毅 吳榮  字永桓
吴德烺 字介亭 吴海  字恩似 吴永燎
吴天祐 字耀栋 吴根  容国權 字蕃昌
容朝辉 容朝弼 缪文楷 字玉词 监生
缪乾  字健生 缪蔚楫 字济舫 缪华玉 字伯良
缪灼华 字炜廷 监生  缪华煦 字懦珍 缪昌
刘惊藻 字玉臣 刘富永 黄子卿
黄杏霖 字玉章 黄润驹 黄润芳
黄润庭 郭仕联 字建邦 郭仕鉴
  以上诸君均广东香山人
陈冠东 字礼贤 广东顺德人 陈感 广东新会人
陈来有 浙江会嵇人 陈雄关 字宏典 广东新会人
陈傅象 广东新会人 陈威 字炜扬 广东南海人
陈柱  广东南海人 陈衍     广东南海人
陈松枝 广东顺德人 陈康     广东新会人
李乃亨 字星桥 广东三水人 李棋字象琴 广东新会人
李翰祥 广东三水人 李戊庚    广东番禺人
谭有畦 广东三水人 谭有庚    广东三水人
谭有傑 广东三水人 卢仕忠 字心胖   广东南海人
杨君璧 字崇钦 福建同安人 杨进忠   江南丹徒人
畅才  广东顺德人 吴祥安    浙江邓县人
刘绍泉 广东番禺人 刘梦湖    广东新宁人
黄闰贵 广东鹤山人 黄荣光    广东顺德人
黄雄佐 广东鹤山人 黄达煖 字焯民   广东南海人
郭荣西 广东三水人 郭躍门    广东三水人
本舘告白本舘丁酉全年旧报自第一期至四十二期定价洋三圆五角惟现在所存无
 多如有欲购阅者请先付资本馆自然隨寄不误



  本舘售报价目 周年三十三册洋四圆闰月加三册洋三角五分直隶山东河南四川每册加寄费二分东三省山西陕西贵州每册加寄费四分甘肃雲南加寄费六分日本台湾南洋每金份报费洋六圆五角美洲每全份洋八圆五角(寄费在内)代理处提二成作酬费

  本馆承刊告白价目
两行起码 一期四圆 三期十圆五角 九期三十圆五角 十八期五十四圓 三
十六期一百圆 三行起至六行九扣 七行起至十五行八扣 十五行以下及刊图
另议 封面告白加倍(以上皆先付资后刊报不再减折)
  本舘各地代派报处所
京城琉璃厂厂甸总报局 保定(清苑县署内西河沿傅公舘) 天津津海关道署內周孟侯
又(闸口风神庙间壁西学官书局 锅店街文美齐书坊) 烟台潮州会舘 太原水巷恽公舘
开封覈学门路北陳公舘 西安(城隍庙西首聚贤齐石印书坊) 又味經書院
成都志古堂书坊 貴陽長春巷(府尹第李宅) 武昌府前街口(鸿宾齐内翟声谷)
汉口黄波街打扣巷(江左汉记) 长沙矿务总局 南昌桂旺厂汪公舘
又羅祖庙前經濟學堂內汪 九江福康轮船公司 安庆(电报局姚家口江友馥)
壽州城内北門大街(文德堂书坊) 南京城內孝順里陳宅 淮安城內(高公桥刘公舘更楼东罗公舘)
杨州电报局 苏州(护龙街墨林堂书坊娄门内丁香巷吴宅) 無锡售申報处
上海英大馬路泥城橋(知新报分舘) 常熟醉尉街內阁第张 常州龙城書院
镇江經理转寄处(大闸口盐店巷吴寓) 杭州九曲巷楼宅 宁波诸衙衖余岱鹽局
绍兴州澄橋墨潤堂書坊 温州大街時务書局 瑞安卓忠毅公祠內學計舘
台州黃岩縣前柯泰丰 福州(南台闽海关科房城内三牧坊杨宅) 泉州府城南門外(闽海关科房)
建宁电报局 桂林西華门兩粤(广仁善堂) 梧州仁秀里(临大公堂梁铁君)
广州省城(经理转寄处双门底知新书局) 又(时务书局圣教书楼) 佛山潘涌里一品陞
香山石岐沙岡墟穗昌店 潮州上東隄广聚棧 又下水門中街陳再興紙行
又下水门街(黄永昌饷当内朱商严) 肇庆东門街(群玉楼书坊) 香港(文武庙直街文裕堂中环威灵顿街聚珍书楼)
又上环海傍和昌隆 旧金山大埠陽和会舘 海防广业祥(映相舘内方子节)
日本東京精神社 横滨居留地大同学校 神户英七番楊海筹
又二丁目三十一番東亞报舘 星架坡天南新报
自后各代派處除交银外如有信函惠賜者請逕寄本澳不必由上海分館转(寄以免躭搁此布)
黄杏霖 字玉章 黄润駒 黃潤芳
黄潤庭 郭仕联 字建邦 郭仕鉴
  以上诸君均广东香山人
陳冠東 字礼贤 广东顺德人 陈感  广东新会人
陳來有 浙江会嵇人 陳雄关 字宏典 廣東新會人
陈傅象 廣東新會人 陳威  字炜揚 广东南海人
陈柱  广东南海人 陈衍      廣東南海人
陈松枝 广东順德人 陈康      广东新會人
李乃亨 字星桥 广东三水人 李棋 字象琴 广东新會人
李翰祥 广东三水人 李戊庚     广东番禺人
谭有畦 廣东三水人 谭有庚     广东三水人
谭有傑 广东三水人 盧仕忠 字心胖 广東南海人
楊君璧 字崇钦 福建同安人 楊進忠 江南丹徒人
楊才  广东順德人 吳祥安     浙江鄞县人
劉绍泉 廣东番禺人 劉夢湖     广东新宁人
黄闰贵 广东鹤山人 黄荣光     广東順德人
黄雄佐 廣东鹤山人 黃达煖 字焯民 廣東南海人
郭荣西 广东三水人 郭躍門     广东三水人
本舘告白本舘丁酉全年旧报自第一期至四十二期定价洋三圆五角惟现在所存无
 多如有欲购阅者请先付资本舘自然隨寄不误
  本舘售报价目周年三十三册洋四圆闰月加三册洋三角五分直隶山东河南四川每
册加寄费二分东三省山西陕西贵州每册加寄费四分甘肃雲南加寄费六分日本台
湾南洋每全份报费洋六圆五角美洲每全份洋八圆五角(寄费在内)代理处提二成作酬费
  本舘承刊告白价目
两行起码 一期四圆 三期十圆五角 九期三十圆五角 十八期五十四圆 三
十六期一百圆 三行起至六行九扣 七行起至十五行八 扣十五行以下及刊图
另议封面告白加倍(以上皆先付資后刊报不再減折)
  本舘各地代派报处所
京城琉璃厂厂甸总报局 保定(清苑县署内西河沿傅公舘) 天津津海关道署内周孟侯
又(闸口风神庙间壁西学官书局锅店街文美齐书坊) 烟台潮州会舘 太原水巷恽公舘
开封覈学门路北陈公舘 西安(城隍庙西首聚贤齐石印书坊) 又味经书院
成都志古堂书坊 贵阳长春巷(府尹第李宅) 武昌府前街口(鸿宾齐内翟声谷)
汉口黄波街打扣巷(江左汉记) 长沙矿务总局 南昌桂旺厂汪公舘
又罗祖庙前经济学堂内汪 九江福康轮船公司 安庆(电报局姚家口江友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