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一日弟五十五

同人公擬 新會梁啟超属稿

公車上書请變通科舉摺


  具呈舉人梁啟超等,为國事危急,由於科舉乏才,請特下明詔,將下科乡会試,及此後歲科試停止八股試帖,推行經濟六科,以育人才而御外侮,伏乞代 奏事,竊頃者強敵交侵,割地削权,危亡岌岌,人不自保, 皇上臨轩發歎,天下扼腕殷憂,皆以人才乏絕,無以御侮之故,然嘗推求本原,皆由科第不變致之也,夫近代官人,皆由科舉,公卿百執,皆自此出,是神器所由寄,百姓所由託,其政至重也,邑聚千數百童生,而擢十數人為生員,省聚萬數千生員,而拔百數十人為舉人,天下聚數千舉人,而拔百數人为進士,復於百數進士,而拔數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內政外交,治兵理財,無一能舉者,則以科舉之試,以詩文楷法取士,學非所用,用非所學故也,凡登第皆當壯艾之年,況當官即为政事所累,婚宦交逼,應接实繁,故待從政而後读書,必无之理,此所以相率为无用之才也,非无用而己,又更愚之二十行省童生数百,乃皆民之秀也,而試之以割裂搭截枯困纤小不通之題,學额極隘,百十不得一,則有窮老盡气,终身從事於割裂搭截枯困纤小侮聖之文,而不暇它及者,是使數百万之秀民皆为弃才也,若为生員,宜可为學矣,則制蓻功令,禁用後世書,後世事,於是天下父兄師長,慮子弟之文以駁雜見黜,禁其讀書,非徒子史不觀,甚且正經不读,既可惰学,又便速化,誰不從之,至 朝 殿试,臨轩重典,亦僅試楷法,或挑破体,故雖为额甚隘,得之甚艱,老宿奇才,亦多黜落,而乳臭之子,沒字之碑,粗解庸烂墨調,能为楷法,亦多侥倖登第者,其循資至公卿,可为总裁閱卷,其资淺不者,亦放同考試差,谬種流传,天下同風,故自考官及多士,多有不識漢唐为何朝,贞觀为何号者,至於中國之舆地不知,外國之名形不識,更不足责也,其能稍通古今者,郡邑或不得一人,其能通达中外,博達政教之故,及有专門之學者,益更寡矣,以彼人才至愚極陋如此,而當官任政如彼,而以當泰西十六之強國,萬億之新學新蓻,其为所凌弱牢割,拱手受缚,乃其固然也,乾隆時舒赫德嘗請廢之矣,礼官泥於舊习,謂舉業發明義理,名臣多出其间,千年立國,未嘗有害,此似是而非之谬論,亡我國,割我地者,皆自此言也,夫明孔孟之義理,为論体已可,何為試割裂題以侮聖言,限以八股代言之制,而等於倡優哉,名臣多出其间,可以治國无害者,乃先抑天下於至愚而用其稍智者治之,此施於一统閉关之世則可,若以較之泰西列國人才,則昔所謂名臣者,亦非有专門之學,通中外之故,不過才局可用,其為愚如故也,且科舉之法,非徒愚士大夫无用已也,又並其农工商兵婦女而皆愚而弃之,夫欲富國必自智其农工商始,欲强其兵,必自智其兵始,泰西民六七岁,必皆入学,識字學算,粗解天文舆地,故其农工商兵婦女,皆知学,皆能阅报,吾之生童,固農工商兵妇女之师也,吾生童无专門之学,故农不知植物工不知製造,商不知萬國物產,兵不知测绘算數,婦女無以助其夫,是 皇上撫有四万萬有用之民,而弃之無用之地,至兵不能御敵,而农工商不能裕國,豈不大可痛哉,今科舉之法,豈惟愚其民,又將上愚王公,自非 皇上天亶聖明,不能不假於師學,近支王公,皆學於上師房之師傅,師傳皆出自楷法八股之学,不通古今中外之故,政治专門之業,近支王公,又何從而開其學识,以为议政之地乎,故科舉為法之害,莫有重大於茲者,夫當諸國竞智之時,吾獨愚其士人,愚其民,愚其王公,以與智敵,是自掩閉其耳目,斷刖其手足,以與乌获离娄搏,豈非自求败亡哉,昔我 聖祖仁皇帝已赫然變之矣,然此後復行之而無害者竊谓當闭關卧治,士民樂業之時,无強敵之比較,無奸究之生心,雖率由千年,群愚熙熙,固無害也,無如大地忽通,強鄰四逼,水漲提高,专视比較,有一不及,敗绩立見,人皆智而我獨愚,人皆练而我獨闇,豈能立国乎,故言守八股楷法不变者,皆不學之人,便其苟窃科第之私耳,我 皇上則以育才造士,任官御侮为主,何愛於割裂枯困空疎之文,方光乌端楷之字,而循庸谬之人,委以神器之重,以自弃其數百萬之秀民,而割千萬里之地,以亡我三百年 祖宗艰難缔搆之天下乎,頃者伏讀 上谕,舉行經制之科,天下咸仰見旁求之盛意矣,而以舊科未去,經制常科,額又甚隘,舉人等從田间來,見生童昼夜咿唔,尚诵读割裂搭截庸惡陋劣之文如故,舉人等亦未免习寫楷法,以备過承 策問之用,當時局危急如此,而天下人士为無用之學如彼,豈不可为大憂哉,此非徒多士之無恥,亦有司议例之過,以误我 皇上,以亡我中國也,夫易尚窮變,礼觀會通,今臣工频請開中西學堂, 皇上频詔有司开京师大學矣,然窃观直省生童之为八股以應科舉,一邑百千,皆非郡邑教官教之者,盖上以是求,下以是應,昔齊桓服紫,一國皆服紫,楚灵細腰,宮人饿死 皇上撫有四萬萬之民,倍於歐羅巴全洲十六國之數,有雷霆萬钧之力,轉移天下之权,舉天下之人而陶冶成才,以御侮興治,在一反掌間耳,奚惮而不為哉,查經制常科,已由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王大臣,会同礼部议准頒行,伏乞 皇上憂恤國家,哀憐多士,奉 聖祖仁皇帝之初制,盡行經制科之條例,斷自 聖衷,不必令礼官再議,特下 明诏,宣布天下,今自丁酉戊戌鄉會試之後,下科鄉会試,停止八股試帖,皆歸併經制六科举行,其生童歲科試,以經古场为經制正场,四書文为二场,并废八股試帖体格,天下嚮风,改视易听,必盡废其咿唔割裂腐烂之文,而從事於經制之學,得此三年講求,下科人才,必有可觀,风化轉移,人才不可勝用, 皇上挟以復仇雪恥,何所往而不可哉,變法之要,莫過於此舉人等素习舉業,並講楷法,於兵农工商內政外交之學,向未講求,至外國新法及一切情形,尤所未覩,將來幸被貢舉, 皇上授官任政,不出舉人等,既內自慙悚,实恐误國,頃上痛误國,下恤身家,不敢复戀旧习,以徇私便,同聲知誤,更無異辭,谨合辭上凟,伏乞代 奏 皇上聖鑒,谨呈。

保國會演說闰三月初一日第二次集说


  今日之会,惟诸君子過聽,或以演說之事相督責,启超學識陋淺,言語樸呐,且久病初起,體气未復,無以應明命,又不敢阙焉以破會中之例,謹略述開會宗旨,以筆代舌,惟垂覽焉,呜呼,今日中国之士大夫,其心力,其议论,与三岁以前則大異,启超甲午乙未游京師,時東警初起,和议继就,窃不自揣,日攘臂奋舌,与士大夫痛陳中國危亡朝不及夕之故,則信者十一,疑者十九,退而尽然憂,睊然思,谓安得吾國中人人知危知亡,其必有振而救之者,廼及今歲,胶旅大威,相继割弃,受胁失權之事,一月二十見,启超復游京師,与士大夫接,則憂瓜分懼为奴之言,洋溢乎吾耳也,及求其所以振而救之之道,則曰天心而已,國運而已,譚及時局,则曰一無可言,語以办事,則曰缓不濟急,千臆一念,千喙一聲,舉國戢戢,坐待刲割,嗟乎,昔曾惠敏作中国先睡后醒论,英人乌理西(英之子爵今任全国陆军统帅)谓中国如佛兰金仙之怪物,縱之卧則安寢無为,警之覺則奋牙張爪,蓋皆於吾中國有餘望也,今之忧瓜分懼危亡者徧天下,殆几於醒矣,而其论議若彼,其心力若此,故啟超窃谓吾中國之亡,不亡於贫,不亡於弱,不亡於外患,不亡於內讧,而寶亡於此輩士大夫之議論之心力也,今有病者於此,家人親戚,咸谓其病不可治也,相與委而去之,始焉雖無甚病,不浹旬必死矣,今中国病外感耳,病噎隔耳,苟有良药,一舉可療,而舉國上下,漫然以不可治之一语,养其病而待其死亡,昔焉不知其病,猶可言也,今焉知其病,而相率待死亡,是致死之由不在病,而在此輩之手,昭昭然也,且靡論病之必可治也,即治之罔效,及其死也,猶有衣衾棺椁之事焉,猶有託孤寄命之事焉,欲委而去之,蓋有所不能矣,一人之身且有然,而況國之存亡,其所关係,所牽率,有百倍於此者乎,故即瓜分之事已見,為奴之局已成,後此者猶當有事焉矣,執豕於牢,尚狂踯而怒嘷,今數万裡之沃壤,固猶未割也,數萬萬之貴种,固猶未絷也,而已俯首帖耳,忍氣吞声,死心塌地,束手待亡,斯真孟子所谓是自求祸也,论語之記孔子也,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夫天下事可为不可为,亦豈有定哉,人人知其不可而不为,斯真不可为矣,人人知其不可而为之,斯可為矣,使吾四萬萬人者,咸知吾國处必亡之勢,而必欲厝之於不亡之域,各尽其聪明才力之所能及者,以行其分內所得行之事,人人如是,而国之亡犹不能救者,吾未之聞也,何謂分内,所得行之事,今語人以變法,以办事,其在上者,必曰下無人才,无所可用也,其在下者,必曰上不变法,無一可言也,以故疆臣則归罪政府,政府亦归罪疆臣,州縣則巋罪督抚,督抚亦歸罪州縣,士民則归罪有司,有司亦歸罪士民,要而論之,相率以不发一論,不办一事而已,其太息痛恨涕哭唾骂之言,正以便其推诿卸責,一齊放倒之计,而实非有一毫真心以憂國憂天下者也,如真憂之,則必無以办事望人焉,以望諸已而已,必無以不辦事責人焉,以責诸己而已,各有不可诿之責分,各有可得為之權限,願我士我大夫,皆移其責望人之心以自望自責,则天下事之可为者未有量也,子曰,饱食終日,无所用心,難矣哉,又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又曰,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盖天下無論何種人,皆可教,皆可用,惟此死心塌地,一齐放倒,知其不可而不为者,雖聖賢末由而化之,且此輩者,豈惟自行放倒而已,其見有他人之实心憂天下者,則相與目笑之,鼻訾之,或摭抬言语舉動之小小過節,微詞以詆排之,阻撓之,以佐其饱食群居好行小慧之談资以为快,嗟乎痛哉,吾壹不知裁中國人若此輩者何其多也,孔子一則曰难,再則日难,再則曰末如之何,誠哉其难,誠哉其末如之何矣,昔有英人某游高麗,歸而著書曰,高麗其亡矣,入其國,見其人终日無所事,但携荈一榼,三五震群,以清譚於陰树之下,永日永夕,人人如是,日日如是,国其能國乎,呜呼,启超觀於我京師之士大夫,而竊有感於斯言也,籍於朝者以千計,自二一要津显宦,疲精力於苞苴鑽竞,日不暇给外,自余則皆鮑食以待升轉,终日無所事,既不读書,又不办事,堂堂歲月,無法消遣,乃相率自沈於看花饮酒詩鐘射覆彈棋六博征歌选舞以为度日之計,若今之公車,自闱後榜前二十日閒,集辇毂下者八千人,其無可消遣之情态,視朝士又有甚焉,而此人者,则皆能為憂瓜分懼为奴之言者也,徐而叩其說,则曰今日事无可为,正我輩醇酒婦人之時也,呜呼,行有死人,尚或殣之,君子秉心,惟其忍之,我士我大夫,豈必其有樂於此,無亦以保國之大事,非一手之为烈,救亡之條理,非举念之可得,或思救之而不得其下手之法,或獨為之而苦無相助之人,日消月磨,而因自放云爾,夫同一法也,合群策以討論之,斯易定矣,同一學也,合群智以講求之,斯易成矣,同一事也,合群力以分任之,斯易治矣,然則我士我大夫之所以自放於無用之地,以求为消遣歲月之謀,甘为游民,甘蹈高麗之覆辙而不悟者,殆皆以無學会之故,思之思之,鬼神通之,锲而不舍,金石镂之,群之习之,摩之厲之,荡之决之,策之鞭之,意者佛蘭金仙,其犹有將醒之時,而曾惠敏乌西里之言,不終不騐耶,则啟超馨香而祝之,跪膜而礼之。

上諭恭录


  闰三月十二日奉 上諭前据待講恽毓鼎奏叅順天西路厅同知谢裕楷等赃劣各款當谕令胡燏棻確查茲据查明覆奏原叅各節或事出有因或早經奏結惟謝裕楷前在大興縣任內頗滋物議著開缺另補朱鳳藻即朱左泉前在三河县幕聲名甚劣旋以河工候补人員仍充幕友殊属有违例章著即行革职驱逐回籍不准逗遛东路廳同知劉件咸誤用朱鳳藻为幕友亦有不合著交部照例議處該部知道钦此 太常寺題四月初三日常雩大祀 天於 圜丘視牲看牲奉 旨遣凱泰视牲堃岫看牲欽此 又奉 旨福森布现在丁忧所管正蓝旗漢軍副都統著色楞署理欽此 又奉 旨福森布现在丁憂上驷院卿著明安署理欽此 十三日奉 硃筆遣清銳为滿洲繙譯正考官崇勋为副考官欽此 又奉 硃笔这內簾監試着英壽彭述去內场監試著如格劉學謙去入号巡查着榮壽稽腾额何乃瑩韓培森去欽此 又奉 硃笔这收掌試卷等所官著長明常存塔恩哈崇禄平安文訓去欽此 又奉 硃笔这场內督理稽察著左翼副都統舒存右翼副都统色普徵额去欽此 十四日奉 上諭昨日道旁叩阍之山東民妇程秦氏著交刑都嚴行審訉欽此 又奉 旨此次吏部帶領引見之捒選舉人除引見未到之李为衡等九名著吏部照例办理外其鹤齡等四百五十員俱准列入一等照例以知縣签掣各省試用全祿等二十八員俱准列入一等以知县签掣兩河試用欽此

上諭電傳


  闰三月十八日奉 上諭前因開缺廣西思恩府知府周天霖据譚鍾麟史念祖於年终出具考語大相懸殊當經諭令黄槐森許振祎确查具奏茲据該撫等先後覆奏黄槐森称其廉謹有為品能率属許振祎亦稱其才具頗優措置裕如與谭锺麟考語大致相符周天霖著仍以知府用欽此 二十一日奉 上諭文佩奏病难速痊懇恩開去差事一摺粵海關監督文佩著准其開去差事向旗調理欽此 又奉 上諭李培元補授通政使司副使欽此 二十三日奉 旨粵海关監督著莊山去欽此 二十四日奉 上諭奎俊奏在籍大员因病呈請開缺据情代奏一摺工部右侍郎恽彥彬著准其開缺欽此 二十五日奉硃筆榮庆補授鴻臚寺卿欽此

京外近事 御史文悌請捐軀拒俄联英摺


  奏为洋人脅求無厌,中國疆土瓜分,不忍坐視危亡,請捐軀拒俄联英,少竭恩忠,恭摺仰祈
  圣鉴事窃奴才世受 国恩,待罪京外,顷者冒上封事,干犯 宸严,乃蒙 皇上不罪而存之,感激 聖明,益思报称,本擬将平生所知所見,次第陳诸 黼座之前,以酬歷年 恩遇,今不暇矣,奴才於三月初一日,始聞俄人欲脅割我旅順大連湾疆土,而 廷议即將許之,惶骇错愕,不解何故,我中國自台灣被割後,洋人接踵生心,不數年,德遂割我膠湾,不一月,俄又割我旅順,此何理也,俄为虎狼之國,有吞併大地之心,此言無月不見於洋報,天下所共知,奴才初尚谓其既兴師拒日本,歸我疆土,彼異日不過夺我新疆西路,其為害尚小尚缓,奴才正擬陳奏設法以防備之,今乃有此異事,則前者與之聯盟,输以鐵路冀其保救,皆误中俄人毒計,真如洋报所云,待其西伯利亞铁路告成,一舉併我,即德人割我膠湾,亦全由備俄所致無疑矣,俄人既不救我膠灣,反藉端取我旅順兩島,始於仗義,终於攘奪,事勢至此,尚復何說,若仍許之,英法豈甘獨無利益,我土雖大,何堪洋人轮替屡割,我之危亡,翹足可待,奴才憂懼三日夜不食寢,欲籌一策挽救,竟不可得,目下國勢,已兆危亡,國若危亡,奴才豈能獨活,再四焦思,與其殉身於危亡之後,於國无毫发之益,不若捐軀於此際,感敵人以忠憤,或免危亡,此誠所謂君辱臣死之秋,奴才將以一死报 皇上矣,昔杞妻一哭而崩城,包胥不食而復國,奴才雖不才,而自問肝胆气血,古人有者奴才亦有,奴才惟有叩懇,我 皇上,格外天恩,暫缓割地,特派奴才持國,書赴俄国面見俄國君,臣,辨諭此事,奴才當痛哭流涕效法申胥九日不食,竭诚相感,倘俄國君臣,翻然不索兩岛,是則 皇上之威靈,天下之幸事,奴才可歸覆 主命,若俄國固執不能解免,則 立即自盡,效法魯连蹈海而死,使歐洲各國,知中國兵雖不强,臣節尚固,士氣尚壯,或當少戢其锋,是奴才身死而國安,雖死之日,猶生之年也,惟奴才死後, 皇上仍可暫缓割地,遣使布告各國,云奴才上有遗奏,求乞英國出而評论此事,惟英國之命是從,俄與英國日本不兩立久矣,況俄曾託公義以拒日本,今乃取兩島而自有之,日本亦必不甘心,有奴才以一死拒俄联英,雖未暇求及日本,日本定出而同爭之,奴才聞正月間,英日有合盟保中高主权之議,得此機会,英日必出,奴才以死感動英日,出而助我,則於大局必無碍也,然後我 皇上聯盟英日,保中國十年太平,急修內政,急備戰守,事尚可為,奴才雖不及見,亦可無恨也,望 皇上勿惜奴才区區一人,奴才無父母在堂,無妻妾在室,雖有二幼子,有奴才之弟兵部筆帖式奴才文恮可托,以死報國,奴才蓄志已久,死得其所,可以感動地球萬國,使外人知中國有固结之人心,使天下知, 祖 宗有养士之厚泽,奴才可以見先臣费英東圖赖等於地下矣,宋臣岳飛有言,文官不要錢,武官不怕死,天下太平,奴才於不要錢人或有見有聞,今將以不怕死,再使天下共見闻之,激厉海內之豪杰,所得甚大,且奴才嘗聞英美昔年偕攻日本,日本有自屠於敵軍前者,英美感動,为之退師,我堂堂中國,孝弟忠信礼義亷恥之邦,豈可無此,奴才实因事急勢窮,出此奇策,求 皇上赦其狂妄, 鑒其愚誠,許奴才所請,以冀少裨 國事,奴才不胜憤跃待 命之至,伏乞皇上聖鑒,谨 奏,
  在乾清門上,未奉 明旨,奏事官傳 諭封奏留中云,自愧诚不足以格 君,聊且苟全性命於當世耳,噫, 文悌附记

浙江孝亷陳虬等呈請總署代奏摺稿


  奏為外釁迭至,內患交乘,禍烈機危,急宜變法自強,通籌分办,力保大局,擬就浙省先行试办,呈請代奏, 谕饬各直省遵行事,竊維自強之道,在厚集民力,以固人心,大旨當以富强為主,利不外溢則富,權不旁掣則強,必使人人有保其身家性命之权,而後國家可收其臂指腹心之效,方今四鄰交侵,日肆要挟,始而撤我藩籬,继而越我門庭,近且据我堂奧,外人以虛聲恫喝,朝廷未交一兵,未折一矢,甘以 祖 宗百戰經營之土地,拱手让之他人者,豈真偷安旦夕,以相忍為國哉,誠以 聖明洞見萬裡,方張之寇,勢難遽爭,而吾內外战守無备,百事未遑,不忍中原赤子肝腦塗地,故不惮紆 尊忍辱,为民请命,薄海臣民,同深感戴,朝鮮一役,以二萬裡之版圖,四百兆之人民,受制於海东三島,割地偿款,遂啟诸外人奴隶中國之心,德議瓜分,群相倡和,机缄显露,有識寒心,为今大計,宜大假民權,許其聯集幹事紳富,通籌全省富強之計,分門办理,呈請督撫專摺奏聞,一俟得 旨允行,通飭地方官,一例保護,果能任得其人,血誠辦事,則众志成城,而吾 皇上萬年之基,巩於磐石矣,舉人等謹擬三策,以供荛採,一治乡團以杜亂萌,一設學堂以開民智,一興礦務以裕利源,其间後先缓急,皆當與時消息,為吾 皇上約晷陳之,泰西雄國,各竞兵力,法奧意英,皆近百萬,德养兵一百七十萬一千人,俄至二百餘万,衰病如土耳其,亦尝有步骑砲工兵七十萬零六百二十二人,而豫備兵十萬零四千五百人,尚不在列,今額設旗绿制兵,僅六十餘萬,近又裁削,恐倉猝不敷策應,欲求有用兵之实,無养兵之累,莫如修保甲以办團防,拟晷倣周礼遺意,以五家为比,比選壯丁一人,五比为閭,閭舉一人为長,十閭为团则二百五十家矣,設團長閭,日出丁五人,照比次挨轮供更巡查之用,每团百人,藉其一为练军,而一切軍裝名糧,即出自本团,以百人而养一兵,較之荊公新法,十家藉二,劉宗周保民训要,每甲三丁,民力較纾,以中國四百兆众計之,可得练軍四百萬,團丁以资守望,练軍以备调遣,外人内匪,寡隙曷乘,径裁一切兵勇,岁又可节省饷糈,千百余万,此团防之制,所当略为变通者一也,国家之兴,视乎人材,人材之出,由于学校,故近日内外臣工,皆加意此举,京师大学堂以外,上海又添设师范学堂,此外以学堂名者,天津则有水师武备,江南则有陆师储材,湖北则有自强武备,陕西则有实学,浙中则有省垣之武备,宁波之崇实,温州之利济,而天津浙江安徽,又皆各有中西学堂,其以书院名者,苏州则有平江,芜湖则有中江,贵州则有中西,浙江则有求是,他如天津之育材馆,山西之储材馆,湖南之艺学馆,温州之学计馆,以及汀乡之东山精舍,见诸奏报者,规模闳阔,期以远大,然十年树木,深虑缓不济事,宜令各府州县,各设小学堂四所,分兵农工商四门,兵主水陆测绘,农兼畜牧种植,工分矿务制造,商事公司税则,门设教师讲师各一,每门皆就浅近易晓易行处,约纂成书,资质稍异,材堪造就者,由教师课以文法,兼令飞算,而讲师则每日定期开讲,听令老幼男妇,圜观聚听,务当明白开释,互相告语,总期一年以内,民智大开,泰西八岁不学,罪其家长,一艺之细,亦开学堂,故人材奋起,国势日强,日本明治初元,广建学校,亦尝变通教法,人无论何业,悉由学出,业无分何等,悉以学名,故能酿成维新之冶,盖事求有济,功不在大,此学堂之制,亦当略为变通者二也,矿产为天地自然之利,会矿旺盛,实甲五洲,西人称山西一省,煤矿多至十三万余英方里即合五洲之大用至二千余年有余况川楚闽越,饶产五金,宋明图经冶地可考,顾中国除开平一矿外,余皆未见起色,即如吾浙去岁衢州之开化银矿,龙游之杜山岛,严州之虎形穴,宁波奉化之棠澳,亦鲜成效,虽由风气之未开,实亦办理之未得其法,近日办法,不出三途,曰官办,曰商办,曰官商合办,虽矿地从优契质,开窿依脉,各有里数,并无妨碍,田地庐舍坟墓,且在禁步以外,似应众情踊跃,争先恐后矣,乃或事变百出者,盖大利所在,各思染指,一旦以本地应有这利,听之外来,予取予求,弱者怒于色,强者怒于言矣,况官办则上下之情不通,商办亦客主之势各异,不仅成本短绌已也,今宜略事变通,省设总局,如得矿地,先就同府之人,集股承办,股本不足,由公局凑集,减轻股份,每股十两为率,易于万事,前后三十里以内,居民附股者概减二成上兑,务使土著多沾利益,则附股渐多,一切损伤龙脉之说,不攻而自破矣,一邑之力不足,继以旁邑,华股之力不足,继以洋债,人期合力,事期必成,然非设立商局以挈其纲领,广开铁路以通其血脉,则亦不能全操利权,去岁浙中绅士,已贷款四百万,先筑宁绍二处铁路,禀商浙抚,将次开办,他处应办之路,亦宜分道兴筑,期与矿务相表里,此矿务之制,亦当略为变通者三也,泰西十年以前,群事分剖非洲,今且及吾妈犹视吾,为半教之国,近且等为外人,屠割菹醢,将无不至,海防紧要,浙当其冲,举人等,浙人也,请先就浙论,两浙襟山带海,三面受敌,为西舶东来必经之路,且著名财富,物产殷饶,虎西垂涎已久,各思朵颐,胶州事起,德人无理索地, 朝廷忍不与较,于是俄索旅大,英索威海,法索广州湾,草野谣传,美廷亦欲掉臂其间,池鱼之殃,行将及吾,况浙东风气强悍,特虑伏莽,加以哥匪蔓延,旋扑旋起,若非先事布置,安集四民,万一内外合发,蛇吞豕突,东南大局,何堪设想,举人等服畴食德,垂三百年,具有天良,当此朝野交警,库款支绌之时,何忍以祖宗邱墓,重贻君父东顾之忧,不揣愚昧,联合十一府三厅二州同志,拟立保浙公会,筹集钜款,以保卫梓桑之计,为屏藩王室之谋,以上三策,如得俞允一例举行,自当通力合作,俾庶民各有常业,地无不兴之利,人无思乱之心,将来练成劲旅,非特屏蔽东南,万一畿辅偶警,即当拔队北上,戮力勤王,念食土之厚 恩,雪敷天之大愤,昔法之制普,兵限以七百,楚之亡秦,功基于三户,地不在大,事在人谋,两浙为南宋故都,人怀忠愤,孙吴钱氏,恃以立国,昔勾践不耻会稽之辱,卧薪尝胆,有飞流二千,教士数万,诸御千修计然之策,天子致贺,宠以金鼓,遂鷎东诸侯,今山河如故,而人民加增,苟修其法,何难以东南半壁,支拄中原,况合二十二省之众,率其子弟,卫其父兄,各夭忠义,誓不再以尺土寸壤让人,谓三年之后,国耻不雪,国威不振,吾不信也,夫亡羊补牢,临渴掘井,为时已晚,倘再事迁延,因特不决,置社稷生灵于不顾,令天下疑吾 皇上有轻弃其土地人民之意,将海内离心,瓦解土崩噬脐奚及,今若束手待毙,任其剥噬,恐茫茫亚土,皆成暴骨之场,师师黄人,咸抱饮鸠之痛,衣冠文武,顿异昔时,庐墓松楸,难寻旧物,啣精卫之石,填海徒劳,挥鲁阳之戈,回天已暮,举人等誓不向北庭而请命,计惟有蹈东海以捐生,鸿毛之一死何辞,龙驭之六飞安适,兴言及此,泪血交枯,是用露胆披肝,上呈 天听,伏乞吾 皇上深察世变,俯念时艰,大弛拘孪之禁网,使人自奋,庶材智得所凭藉,下卫身家,上安社稷,如蒙采及刍言,通饬各直省督抚一例举办乡团,学堂矿务,一面举人人等先就浙省试办,全浙幸甚,宗社幸甚,明知军国大计,非疏逖所宜言,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蝼蚁微忠,急当自效,故不避斧钺之诛,冒死上陈,不战慄屏营之至,伏惟代奏 皇上圣鉴,谨呈。

俄租旅大约章


  此约乃李傅相与俄使所草定,业由两国使臣,于三月初三画押,仍候两国君主,盖用御宝,乃准照行,其汉文约纸,日本译以日文,又转而译以英文,此由英文译出,事烦重译,其中意是而恐词有未尽,然兹事体大,急愿布诸天下焉耳,请阅者细紬其词义而存之,其详俟有闻续录,以参异同焉。
  一俄人欲在中國北方得地為水師屯紮,故中國將旅順大連灣及該處海面批與俄國,此二處地方仍属中國。
  二大連灣地界,任俄國酌量取用多少,以資鎮守,地界須中國駐俄京使臣,與俄酌議画押,俄祇可享承批地方人利權。
  三所批之地,以二十五年為期,期滿之日,如两國允肯,仍可照舊续批。
  四所批之地,为俄國水陆兩軍屯煤储糧所,需設俄官在此主政,以专責任,此俄官之职,與总督使臣不同,所批之地,中國陸军不能在此駐紮,惟中國民人可在此居住,但不得在此犯事,如有干犯法例,交就地中國官治罪,所有大小民情,按中俄咸丰十年之約审訉。
  五在所批之地,迤北之處,区画一處,不准民间在此居住,其處亦俟中國駐俄使臣,與俄廷商定,此地係属華官管理,然中國不得駐軍此間,如欲駐軍,須先商俄官。
  六旅順海面,祇准中俄兵艦駐泊,此外不論何國兵船商船,不得在此屯聚,大連湾處分别中俄船艦驻泊之所,另有地方為各國船隻湾泊,以便往來。
  七旅大兩處,俄國自备赀斧建筑砲臺,與及行營之所,藉以守御。
  八將來西伯利亞總铁路,可分枝至大连湾,所建照满洲轨道方尺,此外又伸一枝至海滨,在牛莊鸭绿江之間将來中國駐俄使臣可與铁路總办叅议其枝路附近地方,俄不得佔据。

請聯名上書查办


  公启者,山東即墨縣文廟 孔子,像被德人毁去,並将 先賢子路像,抉其双睛,我中國四萬萬人,敷天痛憤,况在士人,同为发指,彼知我國勢弱,而畏我人心未去,乃欲灭我聖教,先觇我士氣如何,若坐聽其毁,則各郡县文廟,必继踵凌灭,四書六经,必公然焚毁,於聖教必昌言攻击,吾教之盛衰,國之存亡,咸在此舉,顷者公车咸集,宜伸公憤,具呈都察院代奏,請與德國理論,查办毀像之人,以伸士氣而保聖教,凡我同人读孔子之書,受孔子之教,苟忍坐视聖教之淪亡,則是自外衣冠之種族,單到請書姓名,並註科分省分,以便彙列附上呈稿备览,此事经都察院堂官领衔全台列名,已於初八日上摺,山东京官公车,亦於初六日递呈,事關公憤,非一二人之私也。
  麦孟華 林 旭 張 铣 陳榮袞
  梁启超 陈 涛 程式榖 張鹏一 同启
  龍焕纶 钱用中 况仕任 邢廷荚

亞洲近事 中國鐵道原始


  西四月二十号,太陽報录川崎紫山稿曰,清國敷設鐵道之論,起于我國維新之前,其实行至日清戰爭之後,始渐就緒,其進步之遲遲,殊令人詫絕,夫清國以大败而思奋,因起計画全国貫通之大鐵道,宜也,特不知清政府果能利用此大铁道,成一统之業乎,抑恐转齎强敵,而召政治之危机乎,要惟欲中國鐵道縱横四布,須中國政治大改變之後乃可也,彼同治二年,英人劝上海香港巨商,建设上海苏州间铁道,可谓中国之铁道先声矣,同治六年,清政府與歐美改正条約,皇帝下問各地方長官,使陳意見,当時內外臣工所議,以两江总督曾國藩之覆奏,最為明允,其持論以製造机器,为國家急務,固知铁道之利,但尚以失業小民,扰亂國家為過憂,夫在清國,其德望,其勋業,超出一世,为中國一大政治家,伊尚如此,無怪出其下之人,保守官禄,隨聲附和,至後来鐵道無利而酿害也。
  同治十三年,英怡和洋行,曾說华官于揚子江岸,至吳淞上海地方,敷設英度二尺六寸轨條之铁道,代任工事材料,及光緒二年,經上海稅關道朱盛兩氏,会英使署繙译官,订立鐵道十条款,旋以價高廢之,光緒四年,清國矿業公司,即直隶省濠州開平石煤坑,于附近白河口之北塘,設置铁道,線道已成,忽又禁止,翌年是会社乃改新開运河,距炭坑七英里,後復陰設鐵道,密行汽车,光緒七年,復被禁止,至十一月八日,再行汽车,即世人所称開平铁道也,自灤州之唐山,至宁河縣之阎莊,其全長八十五清裡,方光緒七年,前任台湾巡撫劉铭傳,上疏陳鐵道利益,請建數幹路,自鎮江開設鐵道,經山东通直隶,达北京,二自漢口經江南,達北京,其外更立二線路,一由北京迤東達盛京,一由西迤達甘肅,皇太后以劉铭傳所議,下問李鴻章劉坤一,二臣以四路並起,工费浩繁,擬先沿電信線路,起鎮江,達北京,一路先行創設,并請募集外債,以劉铭傳总裁铁道事務,事幾垂成,而忽为出使德國大臣某氏,横以无利多害奏闻,于是劉铭傳所欲展之經纶,一時束置高阁矣。
  光緒十年,清法戰爭,启清政府之迷夢,清之政治家,稍知鐵道之不可少,兩江總督左宗棠臨终上奏,乞創行鐵道礦山造船製砲之事,此時清國新設海軍衙門,醇亲王为总理,李鴻章为会办,出行天津旅順芝罘,目覩文明利器,甚韙其論,即擬施行,歸京闻奕譞一片腐言,意旋更變,後得許築天津鐵路,由阎莊至天津府東門外河,岸其全長一百七十五里,于光緒十四年竣功,又擬設天津通州間鐵道,为一無知御史所阻,乃下各省將軍總督巡撫,使各陳所见,以言害者多,遂作罢论,光绪十六年,醇親王及李鸿章,奏準奉旨许,自唐山至山海關,建築十二英裡半之鐵道,又自盛京出吉林省,開設铁道,具奏奉旨允許,皆于光绪十六年竣功,实中國文明史上之特筆也。
  山海关铁道,既奉勅许筑,於是清國政府,設鐵路总局於天津,以李鸿章为總裁,盛京將軍裕禄,吉林將軍長有為會办,一切责任,悉屬李鴻章,李鴻章乃講求線路測量先任工费,自古治起點,至雷莊經灤州等地方,出山海关,由锦州廣宁過新民廳等地方,出盛京省奉天府,布設支线,達牛莊營口,本线自吉林省会至吉林乌喇,本支兩線,合計全長二千三百一十二清里,其工费清银二千零五十萬兩,每一英里,需洋银三萬八千零九十八圓九十一钱,由李鴻章筹画工费二千零五十萬兩,年供百二十萬兩,由東三省边防余額支出八十万兩,由直隶山東河南山西陕西安徽江宁江苏江西浙江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广東四川等十六省藩庫協款五十萬兩,限十年工竣,其工费每年二百萬兩,即十年二千萬兩,加五十万为豫算全额,今盛京达牛莊營口之支路,吉林城至吉林乌喇之本路,悉皆竣工,清國政府鐵道經營久矣,於山海關鐵道發其端緒,日清戰後,始擬大興全國貫通之路,拟即與山海關鐵道之開設,同時動工,建汉口北京间一千英里之鐵道,又议由漢口起築南幹路,经湖南通廣东,更於大礦山附近添設支線路,近吳淞上海间之線路興工,上海苏杭间之線路擬相连設,豈清之長夜頑夢,真有醒耶,夫善用铁道之利機,則足以興國,不善用者足以亡國,彼西伯利亞之铁路,一方联络東清鐵路出滿洲,一方延長枝線,出朝鲜國境,联络京城義州间之鐵路,俄国之勢力,視鐵道延長所及,通取东邦,不俟余言矣,中國与朝鲜之北部,地圹人稀,其民淳,其土沃,俄思吞沒,已非一朝一夕之故,東清鐵道,東義鐵道,既成之日,即俄國利用清國朝鮮之日也。
  如满洲为地三十六万二千三百十英方裡之廣,其人口過七百五十萬,即其疆域比之我國十四萬七千六百五十五英裡,大二倍半,其人口比之我國四千零四十五萬三千四百六十一人,少二十倍,又朝鲜北部之人民,自俄韓陆上通商之條約成,兴慶府開市以来,人皆服俄國恩威,多欲託其庇廕,於威镜道穩城鐘城慶源等要地,有豆滿江南之势,若鐵道通聯之後,支那北部形勢一變矣,當此时,我國對清鐵道之政策,將安出乎,宜速協商俄國,使我得收布設京釜鐵道之特权,再謀于預西伯利亞铁道,東清鐵道,关東铁道之聯络,於外交上,或財政上,使日本得入股於中國南方鐵道,以窺各省利用鐵路機關,此第一長計也,苟我不能贯通中國南北,明審其鐵路之利,恐中國瓜分時至,我不能圖進一步矣。

俄迫旅順近狀


  西四月二十号,東京日日新聞報云,旅順口自日清戰爭已來,衰頹之狀,不堪目覩,至去年商店復設流民漸歸,而昔之大廈巍城,今惟有斷椽殘礫也,查现駐泊於此,有俄艦六艘,英艦一艘,華艦六艘,尚有近到之英德軍艦數艘,港民于英俄軍人,皆懷畏愛之心,有船澳長三百二十尺,廣四百五十尺,此地駐屯華兵一万四千人,皆從俄官訓练,他日之事可知矣,電灯電线,已收復如故,港口左侧,新設小灯台,又有三小野砲,有那穌教堂三所,病院日就療病者六七十人,英清語学校一所,以俄清人为校長,夫日清戰役已來,風景頓殊,狂噬將发,俄舰已乘间占領華艦停泊之地位,距陸无過二咪裡,一旦乘機,必大肆其虎狼之慾,昔之日但以苦于石炭不接,故蓄至此時乃发耳,此地将軍,徒知勉强筵宴各艦長官,稍申地主之酬,豈知蓄谋已久,斷不能消干戈于尊俎間也。

英人详說租割威海缘由


  西四月七号,伦頓水陸師报云,我英既承准中國允租威海卫之地,則於中國北直隶海湾,据有要害,以视俄之据有旅順大連湾,德之据有膠州,虽或不能過之,亦能與之相抗,查胶州在山東之東北,威海卫則在山東之正北,恰與大連相對,距旅順亦僅一百咪里,且考威海卫之扼處北直隶海湾,無異我英在黑海之有接步羅勞打砲臺,而擅其勝,然以屯集水師而论,略不及旅顺大連灣及膠州之完整,此为可恨耳,又查北隶直海腰,係偃月形,有劉公島當其門,故以船進灣者,可分兩边駛入,至劉公島一隅,地高五百英尺,岛之東海口,计阔可五千碼,惜又一小洲長於其外,距此東海口約二千碼远,又其西北海口,虽不及東海口之阔,而水程較深,故即吃水二十英尺之船仍可由此駛入,然總計此地海口太闊,防敌甚难,观中日交戰時,華船皆被日人搶去,此其故也,夫我英國圖取該海岸之地,明知其不可为貿易之场,然此实為中國門戶之第二要著,我英得之,將來东方遇有戰務,我国水師,不至無所依据,故我国聞中國允租此地,無不欣悦,盖喜我國家尚有远圖,不至事事皆落人后,然欲以之为大屯水師之善地,非幾經時日,多费人力赀財不可,且以威海卫苟非属之我英,則直隶海湾,將變为俄地之一大湖潭,事事皆任其布置矣,今以此屯水师,雖不及旅順胶州,而得之以为屯煤之所,不猶愈於已乎。
  觀日本自胜中國後,据有此地,常住兵尚有萬八千人,我國則无此巨萬之閒暇兵,以资調遣,然亦可晷撥數營鎮守,以壯聲援,然當我國未得威海之前,人皆谓我國無所設施於其際,今既得之,議者又谓俄既肆其大欲於此,德亦氣燄方张,列强相并,爭端易起,不如改圖舟山,(在扬子江口)之为愈,如此言之若再得舟山,恐议者又復有词,此作事者之难孚眾意也,今約言之,我国之於北直隶海湾,得有此地,將來與各國齟齬,皆有地設防,或有交涉事情,亦可就地成约,更無事過為貪圖矣,据前威任士君言曰,威海卫地形鞏固,廻环有勢,由水面矗起,高近五百英尺,至一千五百英尺,中國旧筑有砲臺十三座,附近小洲砲臺三座,以資防守,此地之廣,無論那一國兵船,全赴於此,均可容泊,此威海卫之大概情形也,今俄国之得旅顺,亦专意經營水師,不願開作商场,以碍兵事,然則我英之借重威海,以屯水師,而不他及,亦事之宜也,今我政府,亦不恤人言,壹意将威海堅筑其營卫,圖與旅順相抵,無他及矣,盖我英國初无意於東方,再爭土地,祇近因俄德有此強圖,不能甘心默退,今既得之,如又不銳意經營,人将谓我政府無把握,为民间清議所惑,取笑不愈甚乎,且我英尝照会俄廷,谓俄若不取旅順,吾則舍威海而不取,俄廷置而不答,乃有今日之圖耳,夫我英入中国,所在創兴商务,各国均霑其利,中國亦能諒我,如扬子江之地,尚未讓与別人,且明立约章,允在扬子江开通商埠數处,亦可見矣,惟中國瓜分之期將至,此英之不能不加意防度也,若夫法國所要索南省數事,其奪我英权亦甚,此愈不能無言也,姑俟後圖而已。

日俄战备


  西四月二十三号,長崎新報录美國报论曰,去年俄清立約曰,中國修復大連湾,及旅順之砲台,俄代保他国不能占取,中国不得将此让與他国,遇戰爭時,俄國得据之,以为攻守之固,以是知俄國東洋戰爭,其貪图已決定,然東洋可戰者,非日而谁,乃其于東方舊有守備兵四万,增至十萬,海軍亦從增加,日本久懼危险逼切,亦准备不惰,陸軍加強二倍,海軍增強三倍,夫俄国之強大,于太平洋上实称第一等,日本昔未有强名也,但四面環海,有最新式船艦百八十七艘,有愛國公義之民四千餘萬口,軍隊精练,基础已固,虽非俄敵,足以自守,不观夫千八百七十七年,及七十八年俄土之戰乎。

日本國債


  西四月二十八号,東京日日新报云,据大藏省清查,至去年十二月間,全國國債,軍事公债,百六十萬圓,帝國公債,四千百萬圓,鐵道公债,五百萬圓,事業公债,千万圆,合计五千七百六十万圓,償还旧债高二千八百餘圆,共內外新旧国債,總計四億四百九十五萬三千一百二十八圓。

日本擬立監獄學校不果


  西四月二十号,長崎新報云,曩板伯內相時,欲养成司獄官,及高等警察官,擬設立監獄學校,在桦山大臣任內,已議许于本年度支豫算,年約取费五萬圓,芳川新大臣,素于此案有異議,今且為庫藏大臣,以臨議時,各省請加用款者不尠,故設此校之議渐止云。

述日本監牢苛法


  西四月二十三号,伦頓颇路么路报云,我西人與日本改换约章之期將至,故旅日本之西人咸憂之,盖此事所關非细,要待國家擇得精明强幹之才,精心審办,始无事後之悔,蓋就現在和约限期內,旅日西人,所有公私事情,俱归本國欽使办理,即千犯罪案者,仍属自行办审,所以虽旅居人國,猶得安樂以營生,若夫換約之後,则西人不得以野蛮之國视日本,(凡西人在通商之地必其国律有合于万国公法始肯交付其民与该地方约束否则于立约之时必声时自归其本国钦使管理如初至日本中国通商皆如此办法今西人称日本能兴治太平不复等诸野蛮之列惟惜中国尚未收管理外人之权耳)凡与其国人交际,有何不合事理之处,皆归其官司治理矣,该地之巡捕兵丁,遇事皆能拘禁我西人矣,然观日本近三十年來,效法泰西,事事讲求公理,实非常進步,如此,即我西人隶其管辖,似亦無妨,惟其官署內所設監牢,尚未臻於妥善,若西人一旦有事,应暫归監候訉者,其受苦恐亦不堪也,夫治國者,百治而有一未理,尚當圖改至善,今即其設牢獄以待罪人之一事,我西人豈肯無詞哉,然若一有詞,又恐动多牽涉,又观日本现有官司之寬待外人,以較我英國之律官,若欲行赂以保釋有罪,似覺甚易,惟恐换約之後,面目都從改變,行赂保釋,恐又不能矣,盖日本官司近治其國人,凡遇犯案人等,無论男女,虽案罪未定,即先收入監牢,親朋有欲見面探問之者,概行屏逐,然後用審事員隨人審問录供,其有悬案未决,待罪监中者,常越百數十日,未經釋放,故犯人如無親朋齎衣馈食者,(凡馈送服食者亦赖监座代递不得交语)則必就監中之衣食而求饱煖,其苦何堪乎,吾嘗遊观日本官嶽,而知其例尚多苛暴,又嘗接見一日本通人,据述日本監中囚禁罪人之小房,广僅九尺,長得十二尺,內復裁去三尺之地,以製一厕,所餘且不及九丁方尺之地,其房外四围,俱用鐵枝铁板,间为欄槛,獄官在欄外,不時巡行,以窺動靜,房內密不通風,祇赖头房後開一小窗,以紙糊之,风雨時行,纸窻穿破,则風寒透入,冻苦难堪,又一房之中,常拘禁至八九人之多,夏暑則穢气薰蒸,冬天則祇藉薄被一具,三尺之褥一幅,畀其御寒,故疠疾滋生,瘟疫時起,又凡遇犯案人一到該監,無论其实在有罪狀否,必先裭去其衣袴,易以囚虜之單衣,以备查检其身中,有无懷挟私物,常歷一日夜之久,始將其原衣服交还,故犯案人未經定罪,而先受此苛法,夏暑犹可,冬雪之夜,寒痛更难忍耐。
  至所供火食之物,祇用萝白青菜等物,杂入米中同煮,即令犯案人食之,日中祇以煖水一壶,供其吸饮,又嘗拘捕得犯案一人,禁之狱中,竟越七日之久,始发审,审畢,知此人本無罪责,自應即行放释,乃彼復囚禁七日,再行提审,不得实,仍再禁之,此人遂受禁苦至四十七日之久,始行放释,日本種種苛待犯案之人,茲难缕述,要其大概總不出乎此,我國人聞之,當亦以为戒心也,夫其以狗彘之衣食,以待人類,我西人食之,更難消化,是日本政治,近虽略勝於中国,能免我西人所鄙弃乎,又其國例本严禁赌博,而我国人于閒暇之时,常好作紙牌之戏,(原音兼不令即中国纸牌之类)若有仇家,故意串通其巡差,拿往受此囚苦,又何以堪,今者换约之期已迫,旅日商人,嘗慮及此,因申禀其政務府,求另設潔净監房,以待西人,不料先被其斥驳,今我言此,甚願我政府于明年换約之時,(一千八百九十九年七月十六号是英日换约之期)謹將此事訂立专条,要凡我英人犯案于日本,既處潔淨之監牢,仍須準我國欽使領事,随時到監看察,免受苛苦,是亦慮遠之道也。

歐洲近事 俄國國債


  西四月二十二號,日本人報录德字新聞云,俄國頒行新金貨,因清查國债豫算償額,为數甚钜,于一千八百九十七年一月一號,外債二十一億二千八百八十二萬六千一百留,一千八百九十八年,增加至二十一億三千三百七十五萬八千九百五十六留,又紙幣債于一千八百九十七年一月,二十八億五千七百五十三萬九百四十二留,一千八百九十八年一月一号,增加二十九億七十萬一千四百六十八留,今新金换算國債總額六十一億一百三十二萬一千九百一留,利金及定期償还者,三億七千一百九十七万六千九百二十六留,以俄國于歐洲有最廣大之鐵道,他日獲利,正不可思議,况又其國既多產良木美材,又有鑛山,其餘尚有多等財產,亦为地球上之絕大無窮利薮,负欠虽鉅,又何患焉。

俄國關稅


  西四月二十三號,東京日日新聞報云,俄關稅漸次增加,其於一千八百九十五年,收入五千六百十萬八千金留,一千八百九十六年,增收至六千三百五十七萬三千金留,一千八百九十七年之前半期,收入六千五百六十三万金留。

德王分日課政


  西四月二十五号,長崎新報云,德今皇帝,大小政務,悉親自裁決,其一切皆有定課,以月曜日裁內廷內務局長,及海軍大臣奏事,以火曜日裁內廷陆軍局長奏事,以水曜日裁外務局長奏事,以木曜日裁陆軍大臣及內廷陸軍局長奏事,金曜日聽諸大臣之奏事,土曜日裁陆軍叅謀部長,及內廷海軍局長之奏事云。

法员驳論朝政之失


  西四月一号,伦頓朝邮报录巴黎報云,法署外務大臣卡士高勞瑟,一日在议院,揭其朝政而論之曰,近日我國政治有數失,伊誰之咎,今我將其事而伸論之,固无容自諱也,大集水师,张我威权,使外人望而生畏,一失也,在东方作事,皆效俄人故辙,二失也,治非洲之事,未得其當,三失也,去年土希之役,我法属之亞美利人,有數千口罹此难,同時希臘人亦受德人戕害,我國不出而彈壓,四失也,治埃及之地,怨声腾沸,五失也,今西班牙與美國相爭,我法人不出排解,夫我與西班牙为同種之國,豈宜令英高勞昔纯之種,(英美种族)而虐我辣丁種乎,六失也,仕途太杂,七失也,言毕,外務大臣轩奴托士起而駁之曰,余忝为外務大臣,凡朝廷有外交之事,皆出於余手,然未嘗不与僚屬商理,有問於余者,余皆坦懷相告,至治埃及之事不当,由駐埃及之使臣巴倫,实未將治埃及之情形入告,其將带威符之船艘,賣與埃及人,实不待廷命,有责余應知其事,余实不知其专权也,至於各處員缺,或有疾故,或有掛冠者,余必升补法人为之,实未有舉外國人,且升补悉舊循例,何得謂仕途太雜,至希臘之事,余意欲保护,适因事忙,是以不及,蓋非一手一足之烈,現各國駐兵於希腊,尚未撤回,我聚北方之戰艦操练,所謂预億不虞,亦尋常之事,至英法因非洲少有齟齬,尚未定立妥约,此事頗费躊躇,必要兩國平允,乃不致日後又生嫌隙,夫英法之於非洲,未有结不解之仇,但兩國报章,将其事铺揚太過以激動人心耳,故非洲之約,英法兩國,平情定論,自可调和,今何嘗办理不善,至於責余在中國步俄人故辙,余常有言,中國之事,須留有餘地,不可太速,又常言中国地大物博,倘能變法,歐人亦不可轻犯,今各人已割中國土地,我法人亦未存是想,一千八百九十五年,中法立約,中朝允保在安南之法人,不受華人扰害,我法人何嘗有所舉動,今以各國在中國拓土而论,我法人得中國之地,实如桌上漏下米糠一粒而已,乃外人得中國之地,若視为固有,我得安南之地,則各懷疑忌,夫思大启疆宇,何國不然,乃不自責而獨責我法人,寶不平之論,然人言何足恤,我祇有自固吾圉而已,卡君無乃惑於人言乎,現美西启衅,起於古巴,各國无不震動,然此事早日調和,則兩國之福,夫美與我法,为兄弟之邦,我法人素所敬慕,实不願其兩國尋衅,乃彼此互爭國体,以至兵連禍结,倘初齟齬時,各邦力为排解,亦不至此,惟局外人多慫慂之,故至兴兵构怨也,然已势成决裂,我法人萬不能出而阻止,卡君以为美國之咎,亦不審其事勢,妄腾口說耳。

德懼日英美聯盟


  西四月二十二號,東京日日新聞云,膠州事後,英美兩國之舉動,觀德國新報最多窺伺之情,彼等欲英孤立,故頻指摘其非,以喚起各國排英之心,而其所最忧者,尤在日英美之连合,常見诸報纸,肆其讥評,及观檀香山归併美国,日本絕無异言,德人愈恐,夫德人怀忌,排英既不成,更闻日英美议聯盟,将以为俄德法之對,德人其何以自安耶。

土修海軍


  西四月二十一号,東京日日新聞報云,土耳其陸軍,故有悍鸷名,希土之戰,旧强將復,而海軍非其長也,今得希腊償金,即以充扩張海軍之费,製造新砲,修缮戰舶,招聘德國士官以为訓练,将更以海軍稱雄于苏彝士河上矣。

议更置企列总官之任


  西四月十九號,倫頓朝郵報云,十二号俄國有一大臣,及曾任出使大臣名梯域帕沙者在衣勞甸揩阿士,(地名)講議保護企列事,言要轉保遏滔文人(是企列岛内之种族)为總督,始能靖其地方,應刻速傳電往巴黎,倫頓,羅馬,各京城公使,申請各國准此施行为便,乃企列之土酋,因有言曰,所议以我遏滔文種族人自为總督,觀俄廷執政之人,似準我行,竊恐英法奧大利諸國,必出而梗议,且俄侯爵馬利威符君,嘗對吾言,轉谓必舉佐治(希腊太子名前报已之群)为總督,始能措理,若舉回遏滔文人為之,恐難慑服,夫所望先從我請者惟俄國,今俄侯爵尚有此言,此事谅难成也,乃今聞德奧兩国,略有準遏滔文人为總督之意,余則未見覆答。

美洲近事 英怨美國收用逃兵


  西四月十八号,伦頓朝郵報云,美艦名绵者,在夏湾拿被炸,我英人在此舰為兵役者甚多,此舰被炸時,即有无數英人,往駐夏灣拿领事署查問,知英人罹难者有三十餘人,更考我英人在美受職者,水陆軍皆有之,何以人皆樂就役於彼,豈美國之政治,勝於我乎,憶前數年有美水師兵兩人遊行於倫頓,巡捕疑其行踪,乃执之,其人雖操英語,而晷有土音不同,看其帽又不似英水師所戴者,細訉之,知乃舊为英卒,逃於美國,在美國兵籍多年,返伦頓尋其家者,现英人为美水陸兵者,尚不知凡几,吾愿我國地方官,及水陸兵官,凡有美國兵船到埠,須密察其兵之出入,如舊为英兵者,則擒之而归,我英多勞练兵之餉,日久始收其用,美人不守和约专收逃亡而任之,甚有未釋英國戎服,而往美船者,美人亦納之,其術何工歟,然不怪英兵貪饵而樂为彼用也,蓋人無不求溫饱,美國兵制,以入兵籍三年為限,英則五年,軍政亦較英为恕,月俸之厚,美國水兵,月俸有二十四圓,今又拟增其在戰舰掌火者月俸三十圓,每日限作工兩點鐘,若兵役才技稍長,其升拔更速於英國,凡隶兵籍者,月俸祇给其待,至三年期滿,始將月俸如数给之,则出兵籍時,已蓄有数百金,若當兩期而解籍者,得千金有奇,美兵俱食蔬果鱼肉各鮮物,虽閒有食罐頭物者,至食鹹牛肉则無之矣,英兵則少食鮮物,凡當英兵者输班司爨,美人則有专司,而厚给其工值,故執爨小役,人爭为之,兵士每日饮酒有度,若某人不饮或少饮,则計酒價以給之,此又糧食之勝於英也。

美西戰事近闻


  西五月四號,日本太晤士報云,据呂宋袜地列,(吕宋京城)电称美國有七號戰艦,與西班牙四号戰舰,相遇於孟尼拿,互相轰擊,约歷一點鐘之久,西班牙之李仁,揭士太拿二船,战败而退,此二船每艘载重三千五百二墩,又一船被美人擊沉,一船乘勢逃遁,美人由是進据其砲台,直抵孟尼拿埠,四面环攻,纵火焚燒,埠中居宇,被焚殆半,又云,呂宋之铁舰,盡被美艦擊沉於非律宾海中,余要埠亦被美人佔据,後美國之戰舰,則盡泊于孟尼拿湾,(入吕宋之海口)復截获西班牙载火食及軍器船一艘,美總統即传谕西班牙商船,自西五月二十一号後,不得在美西海岸來往,如违照约捕截,日前美人在英定造鱼雷船一艘,當此仗務方急,甚欲取以從事,乃英援公例,(万国公法凡有战船不得卖与交兵之国)不準此船出科路牟,(英国海口)法與奧大利,亦聲言美西二國兵連禍結,吾等不宜偏助,尚待力为和解,否則祇當作局外之觀可耳。

美國商會開赛


  西四月二十二号,伦顿朝郵報云,美國化利爹化(地名)择地四十畝,建一堂宇,为來年商会赛勝之所,聞此会屆時必極闹熱,會期定自五月開赛至十月而止,亞洲之中华日本,歐洲之大小诸國,莫不有貨物输往角胜,郵费皆出自美廷,會场中分三叚,第一叚,赛演美国所造之器物,第二叚,铺赛各國所造器物,第三叚,赛装璜货式之巧,及藏货之密,又別闢一广场,专試演街车,其车或用電激而行,或用馬牵而行,此十年內其工作之精緻,運動之靈捷,大非他國所可及,夫美國此舉,不過誇張其制造物產之美盛,惟我英富强素著,至赴会時,我國工商,當出其奇技巧物以爭胜,庶不至贻笑於外人也。

誼恤古巴同种


  西四月二十三号,伦頓頗路么路报云,据袜地列路透電報,旅居墨西哥之西班牙人,見古巴祸亂日久,民不聊生,深念同種之誼,不勝憐惜之情,乃招集同人,商議救助之策,因定勸捐巨款,解糧往賑,幸一日间已集得银一百萬佛郎,更可望旬日間捐足银五百萬佛郎云,然則古巴之嗷嗷待哺者,又多一生机矣。

漁人死於積雪


  西四月二十五号,伦顿朝郵報云,昨接加拿大仙尊埠來電,谓是处近日有捕海虎轮船到埠内有僵尸二十五具并有冻病者多人舁登岸上环观者至数千人无不伤心慘目先是漁者,約同百餘人,乘輪船往北太平洋捕海虎,忽一夕大雪纷霏,寒气砭人,甚有墮指裂膚之,不幸船又硑着海中大雪,須臾沉沒,由是渔人皆躍立大雪中,歷時漸久,凍馁不堪,有不能再耐寒苦者,即墜海水而死,其尚在雪中之人,隨雪漂流,更有被風吹墮海中者,有立雪中而凍斃者,其生者即計取死者之衣裳,加於己身,僅存生氣,如此越兩昼夜,日始放晴,雪中人望見救生船來救,復有狂喜,致失其性,而躍入海中斃命者,及救生船既近,号哭呼救之声,尚不絕於人耳,救生之人聞之,無不為之淚下,救生船既将未死之人拯救,又將雪中僵尸,用斧鑿雪取出,然肢體為積雪凝結,已不復成人形,其未死者,肢體至於血結瘀伤,救生船人,急将拯出之人,在仙尊醫院調治,是处商人又皆醵資助藥,冀保生者,並以禮死者,送死之日,各商肆停業舉哀,聞雪中人云,當漁船沉沒時,立雪中共有一百五十人,今死者盖已過半云。

時论辑譯 日人藤田豐八駁論聯清之策译西四月十号日本太阳报录藤田丰八稿


  夫今謀對清國之政策者,徒習譊譊,殆如捕盗之以繩,臨渴而鑿井,不獨缓不济急,更遠不適勢也,余久寓华,熟審其势,敢臚陳愚论,以告當世,今之置聯清之議者曰,西歐列强,方聯轸謀亞矣,吾西鄰同文大國,曷不联之以保东亚,吁,是乃知古而不察今,見近而不及遠之論也,伊呂波雖出彼唐,而片假名已更羅馬,汉学士夫固多,歐風文字亦盛,他日將以英語为國語,則同英同清之间,本无可轩轾也,若谓支那为同種,亦是漫語,膚色虽稍同,而体格資性言語習尚,绝異支那,反与西洋人相類,今強引為同種而扶持之,奚啻明知覆溺,同乘孤舟,雖有俠觴,將焉施之。
  亞细亞之振兴,固吾人夢寐難忘之事,乃日本之學者,則曰振兴東洋,政治家则曰,救滨亡之隣國,在位者尤以大隈伯之論为最長,方其入阁之初,值德人有踞膠之事,一倡日清同盟之议,而和者遂多矣,或曰辅車相依,唇亡齒寒,此論誠然,然試問日本與支那,足敵俄德法乎,方德之入山東也,俄又懸國旗于旅順,日本若竟起,俄德爭於北海,又必不能禁法窺彼南方,英國具眼之士,极口赞德人有山東之举,藉聳動英政府以傚之,英政府遂决意大調東海艦隊,來集舟山,試問議者,謂日本能敵四強乎,夫扶植支那,誠日本之佳事,然不揣力而误國家,何如持重而自固也,然余之立論,特爱國家持重,亦似出于無策矣,今請政府斷决计于支那處,永占领一要港,要港非他,是即日本多少兵士喪魂之地也,(指台湾威海附近之地下文自明)若集日艦于彼港,抗辨東洋安危之局,諒厚颜之中国,亦末如我何也,今說者動云聯合者,所以保全支那分割,不知支那不待列強,已先自崩解,虽欲與之联络,彼豈能之哉,盖觀夫支那之政治,每省殆如一中央政府,雖名一國,絕不相聯,與十餘國何异,府县自私一府县之利,乡党徒存一鄉黨之親,帝室私其旗滿,官吏私其宗族,民庶無愛國之诚,國家無保民之政,士少会合,农祇力耕,工商之業,目前毫釐之利,群起爭之,絕大利源弃捐弗顧,上下离散,涣漫已極,國內不能聯络,遑暇联络外邦,即勉與稱盟,又奚益哉,且以數千年抑壓之苦,养成人民卑屈之風,既以贿求科目于先,继欲骤登显貴,不惮以盈千累萬金钱,圖一职任,上饱诛求,下失愛戴,舉國之民,相率拜金,舉國之吏,相率求金,政府為商會,官吏為商贾,吾得以狀之曰,支那是金世界,舍金非支那人所知也,利害所在,戴何人,属何國,殆不知顧,放弃政治之權利,以金代之,中央之权,日即散弱,並無統一,乃今日人之自命為識者,欲移扶持朝鲜之意,為保護支那之政策,徒召列強之嫉视,則何益矣,何如决計永占支那一要港,是所以保障东洋之要圖,固守日本大陆之第一步,增進國利,显揚國光,是誠好機会也,臺湾威海卫附近之土疆,尚可优游,令入他人手乎,以余論之,東洋振兴之言,发之尚早,況扶植支那,与彼同盟耶,故當今急務,惟充積軍实,整備國儲,养成国民上下之,爱念,激起敌忾同仇之心,然后谈振兴东洋之局,设扶振中国之策,倡日英同盟之论,未为晚也,呜呼中国,余为尔寄满腔之同情,而竟挤余于千丈之巗下,悲夫。

存中国说译西四月一号日本中外时论报


  今中国政府,殆无生气矣,求旅顺则与之,要威海卫则与之,割据由人,不能自处,此即瓜分中国之第一着棋也,各得根据地,徐而试手于腹地之先鞭也,且今日据地侵权,先启其端曰敷设铁道,採掘鑛山,俟夫根深荄固,经管得手,伸猿臂而及于远方,无理据地之名,又可少免也,事理至明,殆不待辨,满清政府果能防乎,虽然,观清国当今之局,其不免蹈波兰之覆辙,固矣,而上下之閒,稍自奋发,社稷未必不能守,盖中国人民,非皆贫乏,其积累百千万亿之财产者,所在多有,且其气力亦不甚可侮,所至之地,凡有可图之业,虽历千辛万苦,不惮经营,用能横行于世界,为诸国人所畏,至中日争战之际,我日人为有节制之师,故得逞其威武,然彼于平壤戰败之后,虽皆闻风而逃,畏见日人之影,惟查其高陞船之欲进牙山以对敌,为我大队海舰所围,进退莫遂,舍降敌以外,无策可行,然尚耻身为捕虜,能自矢其洁性,宁沈没于海波之下,化为藻蓼而不顾,何其壮也,故中国之弱,非人民无生气,惟抚治不得其宜,譬如材木,虽坚牢,构置不得其术,虽筑成巍然大厦,亦难堪风雨之飘摇,彼清政府中人,竟忍坐見數千年之古國,億兆众之生灵,遽即於灭亡乎,然审清國之现勢,策清国之急圖,谓可大張艦队,兴復海军,當此財窮力竭之時,恐亦终成畫饼止饥之策,則莫如改革陸軍之制,精练數十萬之精兵,陆軍雖粗,然能得強勇之將弁,盡汰去舊日旗绿之老弱採用新募之丁壯,厚給其俸饷,整齊其鎗械,嚴定軍律,勿任逃亡,訓以西法,常加警练,軍法既一例頒行,則將與兵皆可隨時更替,隨地調用,如此不及二三年,即可练成二三十萬精锐之师,格律一新,糜款非钜,又何樂而不为是保國之切圖也,夫今西洋诸國之大肆其威鋒於東海也,恰如長鲸之能翻巨浪於水中,未必真能无恐於陆上,蓋以泰西雖最強之國,亦难久养十万雄兵於东土,即有之,我以三十萬得地利之卒,而敵十万遠來疲憊之師,胜敗之數,豈不容我一算哉,此际最可懼者,世界中惟有一日本耳,中國雖殘老亦大國也,稍能自振,练三十萬之兵,特旦暮閒事耳,然而滿清政府,任官雖繁,而達政者少,每議舉一事,必迟迟而發,百不一成,夫以天下之大,而責議于办事之數人,利害不明,因而误事,則政府何如议假各省督撫以额外之權,使之先講自衛之道,速謀相捄之方,画分四百餘州为數國,(非封国藩镇之谓不过使有额外特权毋效太平时之動多牵制耳)由是各撫有四五千萬之人口,五十萬英里之地,农工商矿,百政具舉,仍先興陆軍而後海圖,亦居然一新興之日本矣,故我日本人常設想一烏有之戰局,謂我既有此精锐之陸軍,即海上覆及全軍,海疆俱被残破,亦斷不至失國,此非無見也,假令满清老帝國,能倣吾議而为之,或分立之新興國,先倣乎此,吾知其攻人之力或不足,自守之道則有餘也,且为中國計,如欲练軍,不宜聘用西人,则以僱用我日本人为尚,蓋同洲同種,宁不有相維繫之道耶。

工事铝胜於銅


  西四月二十一号,纽約格致報云,鋁質之用,較妙於黄铜,向未广用者,特其嫌價贵耳,茲据必士卜埠傾鋁公司,新定價單,所開其價目之廉,雖少買亦合算,鋁片之價既大减,則可广用铝片,以代黄铜,今試將製黃铜与製鋁片器具之法,請略舉之,第一係勸作銅器之人,改用铝質而为料,凡車辗黄铜器之事,必用滑料,改用鋁質为料者,祇需改其滑料,车转之快慢,及器具,皆不必更改,车辗铝質器皿,所用之滑料,係以威士連药名代平常銅器之滑料,掌车者一經試車鋁質之後,即易知其成器之速,蓋執用鋁質,較黄铜为易,铝質初時软直,待车成器皿,始覺堅硬,车至半途,不必复回炉,惟黄铜若作工多,则易於变硬,頻頻要回炉,使其復软,可作铝器工力與時候,二者皆省释,故凡黄铜大小工廠,若欲改造铝器以代铜器者,除改用滑料,别无他事,而所造成之物,反得价廉而美,又凡捶印铜器,亦可改捶印鋁器,祗須将其印模略改之,使其防模之边圓滑,不至斬破鋁片即合,此改法所费无几,滑料仍須以威士連,非若捶印铜器之滑料,要添油或添肥皂水也,近來每有工厂,车辗鋁器,並
印铝器,自述其所僱之工人,係按件數給工貲,而工人获貲,反多於往日,且不愿车印別
料之器皿,與铝器同價,可知鋁器之易於製造也,凡鑽鋁質,或剪錾铝质所用之滑料,以水或煤炭油为宜,總之慣製鋁器之人,自見其事較易於黃铜,初學者宜择铝片之式,凡物或有以净纯铝質为合式,或有以铝質和别金相雜为合式,彼初試不得法者,多因其不善於择料,悮以純鋁而當杂铝,净铝与雜鋁之懸殊,亦若净銅與黄銅之懸殊也,或有所不同者,係净铜與黃銅之價有别,而净铝與雜鋁無甚差别也。

商事英商会請免蠲茶類稅項


  西四月三十一號,伦頓頗路么路報云,近者歐洲大陆數國,皆欲出而奪我非洲與远東之商利,我國何可垂手任人侵奪,而漫不加察也,商務多端,今不具論,祇將茶葉架非與可高(二字照原音译此物形如荳研粉冲滾水可以代茶)三種货,所關係处言之,我國若能將此三项飲料,盡免其入口稅,如此則不獨我国貧富人民,皆得平茶,解其煩渴,且能令印度中國之英商務大加進境,蓋中華印度之人民,皆喜購我國孟奢士打之货,其地產茶者皆須賣茶得值,而后有銀交价,是以貨易貨也,故我决此例一出,不满數年间,茶葉架非可高之类,進口者必增多一倍,由此我国出口而往遠東之货值,亦必增多一倍,且此三项货物每年約得税银五百萬镑耳,若户部能設法加抽蚕絲珠寶與製成貨物之税,則不難垫還此區区之數也,夫豈但能垫还之,以我國商務之盛,即由此多抽五百萬镑,以助水陸軍餉,亦綽乎有餘,更不必抽及貧民軍需矣,雖然,策之善者,猶恐寡助,不能聳动議院,設議改圖,吾谓民间宜广聯聲氣,凡同志者均請入會,庶得行此策,而流惠將來也。

礦事澳大利矿產


  西四月二十五号倫頓矿務報云,澳洲西方衣雲可矿來電,稱前四禮拜,已磨礦坭一千二百四十吨,得金二千三百五十安士,高架的金矿來电,言九月三十號,已再鳩工開採,日夜研磨礦坭,干蘇利金矿,電稱近南新開矿井,有佳石質深三十尺,經已爆開,衣雲可礦,電称陆续進前开採,貲本經用去一半,在一百至二百尺深,已尋得金苗四处,丕忌金矿,電称該公司現時勘騐矿地,仍甚勤勇,總矿井已開至三百尺深,再欲開至四百尺深,緬士矿電称九月內研磨矿坭一百二十吨,得金二百一十三安士,該董事等,得悉又由铜片淘出金三百六十六安士,李活矿司事電称南方第二矿井,亦見金苗甚盛,地面廣大,矿質亦隹,下月可以鸠工研磨,罗弁臣矿司事,電称九月內研金坭六百九十三噸,得金一千零八十六安士,每月約獲利二千八百磅,東美蘭矿電云,八月內所探之礦井,經已再掘下十一尺,下禮拜可以開採矿石,東方之第三矿井,已再掘二十五尺,忌醫魯沙士矿,電稱掘至二百尺深,尋出金苗一百六十一尺,扯計三尺闊,矿质甚好,處处皆露出金,柯雲矿司事,稱該礦分派利息時,計須费银一千五百镑,方敷购造磨金機器,及開採研磨各工支用,若備置各磨器之後,则永远開採研磨,亦不須费及公司之款,孖士吉地矿來信,稱批得矿地一叚,尋出矿石二千吨,现已寄回礦石一箱,重一悭地威,(每坚地威合一墩二十之一)以供察騐,布朗希利电言一百尺深之矿石,採出五十噸,淘得金四十安士,金苗闊四尺,因欠乏水源,不能供磨機之用,暫時停工,但刻下各事安排妥當,五月六号,可再鳩工開磨,該矿石扯計每噸得金二十地蓝,吉打連礦司事來信,言尚未遍騐是處之矿,然据现所尋得矿苗甚旺,现急須购機器,以備開採,又設法引導水源,蓋水为此事要需也。

格致電气成体


  西四月二十一号,纽約格致報录纽約省医士芒布里來稿云,士干便(人名)論阿纯(变性之养气名曰阿纯)之理,谓养氣能变三樣性格,一曰阿纯,乃养气感负電气而变成,一曰負阿純,乃养气感正電气而成,一为中立养氣,省曰养气,中立养氣之名義,乃不能分其正负,而可隨意以電氣感之,使变正或變負,正則为阿纯,负則为負阿純也,此三式养气,經化學家,再三考究,至今定为二式而非三式,一为阿纯,一为中立养氣是也,欲知其结隊情形,吾請作式以明之。


  士干便及後來考据之士,皆谓尋常养氣之性,俱为中立,此則真实無訛,士干便又謂尋常养气之性,虽为中立,但一經在水濕之內,與别物化合,即变性如受電氣而有极矣,此亦確鑿,吾則斷之曰,當其將化合之時,已先變其性而後化合矣,士干便又以此理而推詳全体化學之理,以为肺腑之微细點質,能感变肺中养气之性而为阿纯,与燐質之能感變养氣而为阿纯同理,其感變之法,乃將养气之質點分排,使其有電极之分,而变为阿纯,又以为有等地方掘深數尺,即有硬泥为底,田面为沙,而能植物者,以其能容水濕也,山坡之侧,每得水面界甚高,此是山面之水,由上滲下,紐英倫之北境,田园多在山坡,其水甚足用,屋宇建於水足用之处,而水足用之處,禾稼必兴盛也,其地昔日有树林,水泉格外足用,近因林木斬伐殆盡,井水面界,遂大有變勢,波士顿附近耕種菜园者,多择卑下之地,又天時亢旱,地方必低而後可,一千八百六十五年,秋冬之间,德國雨水極少,而次年三月至七月,雨水頗合中數,惟因上年大旱之故,一千八百六十六年,春间各种禾稼,俱觉乏水之狀,祇有甚低之地,始免枯涸,至欲知田土之含水多少,曾於三月取低田土而核之,深半尺,含水约十七分,深一尺半,水十九分,深二尺半,水二十三分,又取高田土一百八分,核得深半尺,水九分,一尺半,水四分,深二尺半,水約一分,又於六月十八号,取洼下田土核之,深半尺,水十九分,深一尺半,水二十一分,深二尺半,水二十二分,取高田土,核得深半尺,水十分,深一尺半,水五分,深二尺半,水半分,此各數祇可施於多雨之地,若地方雨少,或水面界大,低者则極费人工,始能使禾稼得潤,卡喇李度埠,因雨澤稀少,夏日又烈,祇憑附近之山雪溶化流下,以为浸潤之資,是以土人耕种粟米,須树於地十三四寸,始能得水潤之,至非洲沙漠之地,則竟因乏水掘深坎而後種之。
  土地之繁寂,有關乎雨澤之多少,可從美國一千八百九十年户口册查而知之,雨水調匀之處,則民數增,其太過不及者,俱不兴旺,覺户口寥寂,然宁過多而毋不及也。


  據阙尼所言美國人民,居於雨水調和之境者,約居全數四分之三,所谓调和者,係每年雨水中數,三十至五十寸者也,至若雨水過多之處,民數不能多者,不盡因其多雨,亦因其難於洩水也,天下各處雨水多少不同,人所共知,惟在秘魯埃及中亞細亞洲,及非洲之沙漠诸處,有等地方,竟自古及今,并無雨落,麦西哥有多處,雨水甚稀,南美洲之佳晏拿,則幾於無日不雨,總以常理論之,地近赤道,則雨水丰足,且四時旱潦,若有定程,熟帶內落雨之日數,必比溫帶內落雨之日數較少,赤道之上,每年天雨八十日,而得水九十五寸,俄京彼得羅堡,每年天雨一百七十日,得水不過十七寸,阿爾兰之東海滨,每年落雨約二百零八日,英伦得一百五十日,西伯利亞得六十日,美国之北境,每年得雨約一百三十日,南境約多一百日,溫帶之雨數,共計約得中數三十五寸,然易地不同,倫頓周年得雨約二十五寸,雨多之地,竟有得至二百八十寸者,歐西海滨,得美洲大海湾川流之溫風,天氣因而和暢,雨泽從而丰足,渐移至東,则溫風少而雨亦少,且天氣寒而物產不及其盛矣。
  雨澤之多少,土地之繁寂所由繫,固矣,此外有一事焉,所關亦大,農師号之曰融和雨陣,而所谓融和雨陣者,指雨落於田,與土融和之理也,年中田土融和,多少雨水,農家宜按季考之,尝有人考知其融和之緩急,關乎其田土之鬆实,由是有加士怕連者,考究各種田土滲水之難易,以水深二十寸土厚二十寸为率,得悉粗砂帶石灰者,需历一五四小時,始能透润,粗砂無石灰者,需一二零小時可矣,若幼淨砂则需一五七小時,半砂坭者需六二五小时,石灰多而又雜粪以爛草木之土,需七九四小时,镁養多之土,需十二小时,磨至極幼之砂,需三十三三三小時,研細雲母石,需八十八一一一小時,白火石粉需二百零一六零小時,瓦坭需二百五十二小時,火坭需一百八十六小時,比士其地方,來一種坭土,需六百零三二七小时,始能透潤,(小时者半时辰也亦即西国一点钟之时中国历算用之)又据羅士與紀路拔所言,田土融和雨水之多少,一關天雨之多少,一關田土之位置情景若何,一關雨水之升散若何,升散之事,关乎田土與空气之热,又關乎禾稼之多少,禾稼茂盛,升散水愈急,以其面積多也,樹木茂盛之處,此事最顯,又因禾稼自能吸水上苗葉而吐散之也。
  雨水升散之事,有時雖无禾稼,亦甚大,可於热沙之地見之,某處有一屋,上盖木片,夏暑之時,忽然大雨,屋盖之水,即傾注簷下大缸內,漸至於满,惟屋角四圍沙地,雨後即乾,掘深更乾,故知其水非滲入地,实乃遇热,即復升散也,英國李步列治地方,有固李付者,以玻璃筒载沙为尺,以試年间升散水湿幾何,連試十四年之久,而知热沙散水甚少,雖於夏暑之時亦如是,該處每年兩深約二十五寸七,而飛散者僅四寸二,其餘皆從下漏去,烏路尼又考知水之渗洩,亦因田土之色而異,凡田土深色者,吸热較易於淺色者,升散亦因之而易,更可知淺色之田土收水多,而深色之田土收水較少也,又有呢士喇者,試以玻筒三條藏土中啣妬入心坎,小笑疑狂佻,薄掠疑妖娆,黄梁炊飯飯不香,浓膏沃燈燈不光,蒲奏扇席席不凉,團餅烹茶茶不芳,轻烙腮,重扼吭,背上寸寸皆杖疮,旧瘡未愈新疮续,大杖几几折其足,主人屏立不敢言,言來轉益严刑酷,忆儂七岁來主家,初离父母心如麻,新衣未着半絲
,小髻曾簪幾朵花,飢寒云是阿爷死,阿娘賣女離乡里,臨行抱女夜夜啼,防人見哂語聲
低,谓兒凍馁和娘死,尋个高门與汝棲,豈知竟罹鸠盘毒,捕風捉影生疑獄,到死啣冤萬不甘,恨來欲把閻摩触,我储买婢錢,但倩傭人好,果倩誠笃人,其人應半老,不須療妬求仓庚,房闼容伊自在行,我聞歐西有奴禁,買人为奴國所擯,人無貴賤咸等夷,安有呻吟下時。

冰为山 傷依人之难而宦达者之累於貧乏也


  冰为山,有時倒,满堂食客休喧噪,主翁昨日升監司,妙年正在七十時,遠親聞之忽起舞,主翁中表吾姨父,姨父虽亡亲戚存,長途來谒監司門,监司得刺殊髣髴,追尋瓜葛連根掘,且詣前庭銷兩餐,欲尋位置万般難,初來傲兀輕門子,豈知早失主翁指,罄折再承門子顏,斷碑已仆誰教起,朔風漸動軍衣薄,思歸资斧從何索,日見親朋續续來,主翁东阁幾曾開,愚人愁,曉人悟,鞠躬先走倖姬路,主听姬言鏤心肝,拔諸平地升雲端,始喜得錢多,继苦留錢少,倖姬需索無時了,等是空拳兩袖風,何如循分安貧窮,冰山一夕忽然化,諸郎顏色難轻假,門客如風捲斷蓬,患难曾無杵臼忠,始谓主翁蓄金穴,豈知死後無遺屑,生为人累死累人,同官佽助膏歸轍,吁嗟乎,濟人之難,難于蚊負山,依人之難难于茹茅菅,我道人生貴立志,片長即有終身地,狗盜猶能感孟嘗,可知入世須能事,可知入世須能事。

知名士 歎經生诗人之無益于國也]


  知名士,好標格,詞章考据兼金石,考据有時參說文,諧聲叚借徒紛纭,辨微先析古鐘鼎,自谓冥搜駕絕頂,义同聲近即牽連,一字引證成長篇,高郵父子不敢擊,凌轢孫洪駁王錢,既汗牛,復充棟,驟觀其書頭便痛,外间边事爛如泥,窗下經生猶作夢,白头老輩鬓飘萧,自謂經學凌前朝,偶聞洋務斥狂佻,此舌不容後輩饶,有時却亦慨時事不言人事言天意,解否暹羅近渐强,一經变法生民康,老師枉自信干羽,制梃豈堪撻秦楚,既适裸國當裸身,变通我但专神禹,方今歐洲,吞亞洲噤口無人談國仇,即有詩人學痛哭,其詩寒乞难为讀,蓝本全鈔陳簡齐,祖宗却認黄山谷,亂頭粗服充名家,如何能使通人伏,盧转運,畢尚書,昨有其人今則無,名士名士将窮途。

番客來憫去國者之懷归也  番客來從新加坡,關吏垂涎丁譴诃,當关問客裝几许,朝廷税計难寬汝,一领氈三洋钱,一環玉,稅两六,吹毛索瘢願未已,耽耽身上搜銀纸,银纸若登税則中,厦門税額尤亨通,眼光红,银色白,過關膽落南洋客,南洋之島通仰光,擁貲百萬均閩商,王家借款尚償息,息钱未敢差毫芒,不似鹭門羅網密,征商何止抽什一,为叢敺雀淵敺鱼,商今只落檳城居,寸心日日戀 皇帝,歸鄉無路为流涕,寄籍南洋百万人,番語番中國身,歸鄉乏術逃關吏,財多尅日捐輸至,白髮宁甘老異鄉,平安長作富家郎,富家郎,無牽制,不見官,不畏勢,关吏关吏奈我何,休想客來新加坡。


燈草翁傷貧民苦于税券也


  燈草翁,賣燈草,日得百錢养衰老,力疲脚憊行蹒跚,冬苦严寒春苦潦,百钱匀作兩日餐,声达晓焦肺肝,半间破屋傍村店,忍饥不卖存余羡,此屋留为市槥钱,估值曾無四十千,突來厮役猛于虎,清釐稅屋歸官府,里保偕差逐处行,严征無論上下戶,翁言老人屋,不稅五十年,官人哀貧獨,胥吏猶見憐,聞官風節甚严正,奈何行此虐民政,米貴柴昂百不堪,想官未審閭閻病,差言官亦無奈何,難言撫字須催科,催科近行比较法,法所不贷官則那,差言未已翁挥泪,留房不賣翻为累,脫我身上衣,质我床间被,里保邀差醉村肆,老翁哀痛号天地,被去衣亡满瓦霜,凄凉通夜長无寐。

肥和尚讥布施無益也


  肥和尚,食肥肉,光头笑面皤皤腹,居曰琳宮殿數層,和尚對人稱貧僧,貧僧募緣過百萬,妇人尤願傾囊獻,和尚食求饱,如來居求安,高樓画碧門塗丹,達官會悟西來意,未蓋宗祠先蓋寺,只顧商量施佛钱,居然耽阁葬親事,佛也佛也居巍峨,回思印度應滂沱,英人已夺佛居处,但余卧像龐然巨,不庇己身還庇人,此法只好欺乡紳,古之西天即印度,英人已佔如何住,愚人布施结佛缘,自云咫尺歸西天,西天去受如來戒,耶蘇與汝爭租界,若云佛法宗虛无,不应求福爭區區,我读上下论,更读指月录,聖人道理真平常,如來道理偏抝曲,忽然竖刹竿,忽然大痛哭,忽然繞床行,忽然跂一足,忽然仰面号蒼天,忽然舉棒将人逐,南宗之法殊荒唐,偶然學之如发狂,今之和尚焉知此,媚人但解募缘技,募缘昨自南洋归,紫呢直缀金纍纍,慈悲满面持尘拂,逢人稱颂弥陀佛,弥陀佛,好妙相,山門中,蓮台上,無窮养活肥和尚。

百忍堂 全骨肉也


  百忍堂前善气祥,百忍堂後戾氣殃,家庭貴和不貴忍請言流弊百忍堂,張公初意原持正,公平二字操家政,縱有煩言出女流,只粧聋聩心无競,有張公,焉得爭,非張公,便不行,我今試画妇人心忍之为害江河深,一家安得無贵贱,同槽共食誰相炫,惟有群辨最精,微言瑣语揣摩遍,阿兄新选官,夫人例晋金蝉冠,叔姒成行少顏色,無風水漸生波澜,床頭咎丈夫,青衫何異舆臺軀,朝言暮語郎心变,錚錚氣節家庭見,不遵约法便稱高,帷房日亦聲嘈嘈,惡聲先及兄婢僕,非理责人人不服,婢立遣,奴立逐,笑在眉梢怒在腹,不羨阿兄气量宽,只言貧贱做人难,紳尚如此,庶民更猥鄙,兄無钱,弟有钱,今日钏,明日钿,锦繡摺疊和衣眠,後房老嫂衣衾薄,坐近薰籠聲瑟索,无論勢利起家庭,第言一本殊哀樂,我思張公當此時,惟行宗法能一之,裒多益寡無參差,孰知妇人心,又有一番語,我用丈夫錢,此事何關汝,阿兄無藉落拓人,衣食出我夫妇身,伯姒生兒製文褓,即夺吾兒座上茵,張公此际將何术,豈能七出持刑律,只有冥心不見闻,闺房戾氣成惡氛,須知筵席无不散,何苦相聚成冰炭,许武曾聞析產居,比君高義當何如,婦人相近則相妒,公平析產古無數,產析仍深骨肉情,半絲半粟相關顾,感人容易情亦生,纔破妇人心上痼,纔破婦人心上痼。
  我思百忍堂,最窘是家督,焉能以已心,盡体人衷曲,譬如一家中,四人親手足,長兄最早娶,生兒至五六,仲氏亦多男,未育者季叔,兄子秋來攀桂花,满堂糺縵如紅霞,公车去盼南宮榜,往返川资三百兩,次子春來復採芹,鹏程萬里跻青雲,卯金又向公房出,一時支應殊紛纭,以次男女论嫁娶,衣笥镜奁渐无度,度支绌处卖庄田,酬应繁多須费钱,叔季兰徵尚未兆,兄自用多我用少,叔娣宵來痛徹心,季娣啣憤尤深沉,長兄仍自持公義,一衫一袴咸無異,兄動裁衣十袭余,叔季夫妻袍與襦,二兄兒女纷成隊,叔季夫妻徒向隅,長兄仍不將家析,思將百忍追前哲,本願公平却不公,產微累重一時空,诸郎尚恃先疇在,齊齊意氣矜湖海,家督心殚爨始分,釜甑以外无分文,叔季此時却生子,艱難不與诸兄比,頭不冠,脚不履,阿娘痛憤胸懷裏,爾父心仪百忍堂,一生只益長兄房,長兄百事已楚楚,無衣無食難为汝,試請張公听此語。
  閩中新乐府终

路透電音


  西五月五号電云,西班牙(或译日斯巴尼亚)与美國在非律賓戰败,伦頓已得确耗,惟開戰详細情形,尚未具悉, 又云,西廷已改用軍律,宣示國众, 又云,美國度支大臣,现估美日交戰兵费,此月内应增用金钱五十兆枚,所有国帑存款,计未敷用,议员特请政府,速准刊发股票,以备军需, 又云,前报美国议增船钞,各国阻之,遂罢其议, 又云,英国派遣塔尔伯特巡船,前往古巴观战,已驶抵哈巴讷, 六号电云,小吕宋战事,近无音耗, 又云,美国前派水师兵船,堵塞哈巴讷海口,近忽全数驶回基威斯特,装载煤斤,旋即起椗前往,迎击西班牙船, 又云,美国派有极快巡船数艘,来往大西洋中探敌, 又云,美国海部,现已议定,先将西班牙船全数击毁,再行攻取哈巴讷, 又云,美总统麦坚弥,议将非律宾(或译飞猎宾)群岛留管,俟停战时如西廷不允赔偿兵费,即将群岛售与英国,或欧洲别国, 又云,西班牙京议院中人,闻小吕宋之败,愤恨异常,均诋国相不能先事预防,有忝厥职, 七号电云,西班牙水师兵船,近在何处,无从查悉,惟据最近消息云,美西两国战舰,现均屯聚克狄士海口,又云,亚非利加之英属息腊立昂,土人倡乱,势甚猖獗,各制造厂,亦被纵火焚烧,当戕毙厂中总理人及传教士数名,今乱党驻近福礼塘,已由英国派援兵,并遣兵舰勃雷克,在吉布拉儿搭运送水师前往, 又云,美国水师船,在大西洋中,有何举动,尚无消息,小吕宋战事亦无确耗,故美京人心,颇滋疑虑, 又云,欧洲各国,现议调停美西战事,惟英国预料美国必不依允,不愿与闻其事, 八号电云,金巴利伯爵,在上议院,问近事于外务大臣佥不伦,其意甚欲他详解其故,沙侯答曰,本院无此证据,姑置勿谕,沙侯又曰,英国始终欲保存中国者,实欲扩充商务,且欲与别国辑睦耳,批威海之意,只是维持中国,不使隶入别国权下,查中国有此四万万之人,若有勇敢之夫,谅未必至於覆邦, 又云,前任杞相,经已逝世,十号电云,刻下美国,再拨兵五千名,驻於旧金山,闻不日即启行前往文利刺埠, 又云,美国各议院,以此次获胜,实赖杜威提督之力,故各员均为之称颂不衰。
  续刊横滨戒鸦片烟会诸君姓氏

盧燦文 字阜光广东香山县人      捐银一元
盧启明 字颖衢廣東香山縣人      捐銀二元
杨仕鸿 字盛秀广东香山县人监生    捐银一元
杨冕曾 字复初广东高明县人      捐银一元
杨敬之 字祖颜广东香山县人中书科中书 捐银二元
杨亮亭 字训弼广东香山县人      捐银一元
杨燦  字训宣广东香山县人      捐银一元
吴子彬 字德齐广东香山县人      捐银一元
吳北泽 字沛民廣東香山縣人      捐銀一元
吴桐芳 字沛之广东香山縣人      捐銀一元
容文耀 字麟斐广東香山縣人      捐銀一元
缪庆崧 字旭生广东香山县人监生    捐银二元
缪国瑗 字小蘧广东香山县人监生    捐银二元
缪蔚楩 字菊辰广東香山縣人監生    捐银二元
刘尚贞 字廉甫广东香山县人      捐银二元
黄金堂 广东香山县人         捐银一元
源章甫 字作新广东鹤山县人      捐银二元
邓汝鎏 字礼三广東香山縣人      捐银一元
容燕元 字辉卿广东香山县人      捐银二元
容家森 字榆叔广东香山县人      捐银二元
吴锦祥 字肇芳广东香山县人      捐银二元
何禹溪 广东番禺县人         捐银二元
蔡润培 字履本广东香山县人      捐银一元
王品端 广东高要县人         捐银一元
王健堂 广东花县人          捐银一元
崔升朝 广东番禺縣人         捐銀一元
关翰之 字耀生广东南海县人      捐银二元
邹新韬 字玉轩廣東香山縣人      捐银一元

  本馆告白 启者各代本馆派报处如有未将实销报款寄汇来澳者尚请速日核实完结为祷
  又本馆荷蒙南海何君沃生三水胡君翼南惠赠所著新政始基二册书此志谢
  旅日本横滨中国大同学校告白启者本学校之设既为教训旅滨子弟起见且为中土志士游学之先途所聘汉文东文西文教习诸君名氏前已表明我华识时君子如有遣子弟来学住堂宿食者月捐费用银七圆小费在外专习中文者年捐脩金十五圆余或专习东文专习西文或中西文兼习或东西文兼习听人之便均捐脩金二十五圆贽仪节仪等项一律豁免又内地公私学塾有欲购日本仪器图书者本学校尽可转觅忠诚人代办今再广为布告有心人尚其鉴之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一日旅横滨中国大同学校启
  中国女学拟增设报馆告白敬启者中国女学不讲已二千余年矣同人以生才之根本在斯于是倡立女学堂现定四月十二日开塾已登日报告白外欲再振兴女学会更拟开设官话女学报以通坤道消息以广博爱之心乃万事创始章程粗具今得主笔两三恐不足以供应天下想宇宙之大闺秀中定不乏大手笔无论中西贤淑名媛如有高见卓识乞请迅速惠赐官话缘起一篇章程数则本馆当有文必录公聘笔政夫今日何日宜爱才之不暇尚可拘成见乎佳作请寄英租界望平街蒙学报馆及泥城桥不纏足会是荷  
  上海桂墅里女学会书塾女提调女董事等公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