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三年六月十一日弟二十四

三水徐勤撰

擬粤東商務公司所宜行各事


  合羣之義有三,言政則議院,言學則學會,言商則公司,之斯三者而已,然學校不興,科舉不變,民智未開,國是未定,則議院末由開也,例禁未除,人心未定,舉國頑囂,知學者寡,則學會末由開也,若夫商務公司之設,則較二者為易易矣,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終日營求,以謀赢絀,一省之中有會舘焉,一埠之中有會舘焉,一行之中有會舘焉,所積之欵,有多至巨萬,或數千者,所聚之眾,有多至十數萬,或千數百者,其勢之易成,其人之易合,固非學會議院所能比例者也,因勢而利導之,則商務之興可翹足待也,然而未嘗學問,驚智守愚,徒泥成法知近忘遠,內之不足以廣其商務,而立於不敗之地,外之不足以塞其漏巵,而善厥抵制之術,故數十年來,江河日下,工商告竭,而莫可振救,此商務之興,其難一,軍興以來,創設釐稅,遇卡抽驗,勒索萬狀,工商之困,半由於是,西南一埠,當西北二江之要衝,薪米油荳,價定於斯,自三水設釐卡,而市面爲墟矣,佛山一埠,爲天下之重鎭,工藝之徒,咸萃於此,自釐金一設,而百行虧折矣,近復有牙捐海防之費,臺砲坐釐之目,商務日困,而抽勒愈甚,自傷其類,無術甚矣,此商務之興,其難二,明季之世,葡荷東來,鏡湖爲互市之始,至嘉道之間,割香港,開廣州,通商之事,亦爲行省冠,四百餘年,洋貨遍地,紋銀耗漏,士庶束手,仰給異類,吾粤之苦,不可言矣,近者無厭之求,日益横肆,英闢梧州之岸,法涎瓊崖之濱,德窺高廉之地,深目高鼻之倫,充斥於內地,奇技淫巧之器,更溢於市廛,腹地盡通,利權悉盡,險要全失,制我死命,大厦將傾,而風雨遞至,民罹水火,而深熱益甚,五年之間,雖外患未至,而內變之機,可預決矣,此商務之興,其難三,海禁之開,數十年矣,吾粵之出洋謀食者,以百萬計,新寧一縣,所以富甲吾粤者,因是之故,洋貨之漏巵,蓋已久矣,亦稍藉此以補其尾閭,自美國機利倡禁華工之論,澳洲,安南,暹羅,古巴檀香山等處隨之,甲午之役。師徒撓敗,華工被虐,日甚一日,英屬之加拿大,日本之三島,高麗之舊藩,臺灣之故土,亦復紛紛效尤,重稅苛例,層出不窮,我民進無所依,還無所業,游散之輩,漫衍國中,金田之役,將復起矣,此商務之興,其難四人有恒言曰,吾粤戶口之繁,甲於五省,彼如所言,雖非實據,然粵自耿尚二王陷城之時,死人僅七十萬,髪役之變,受其害者,嘉應廣甯四會之外,靡有聞焉,咸豐四年,紅巾之亂,土客之爭,死傷之數,不過數十萬,方諸行省,微乎少矣,近雖比年癘疫,死傷亦寡,水旱之災,未為已甚,故謂庶甲五省,人滿為患者,誠非臆說也,此商務之興,其難五,印度之煙,售於中國者,始於吾粤,自林文忠禁煙不行,受其毒者,以吾粵為最巨,賭博之術,日新月異,甲申以後,籌欵孔亟,闈姓有餉,番攤有征,舉粵之大,惟賭是務,終嵗皇皇,等正業矣,搢紳胥吏,借此為營私之具,市井小氓,賴是作衣食之計,售煙市賭之舘,多于米薪之店,嗜煙意錢之輩,多于食力之工,嗚呼,風尚至是,不第泰西所未有,即行省亦未之聞也,然猶尊為雄省伺若長城,者豈不謬哉,此商務之興,其難六,山東响馬,吾粵海賊,爲患久矣,然猶曰海外之事,無與內地也,自二十年來,華工悉禁,失業者衆,于是城市村落,強暴充溢,結夥刧掠,動以百數,所用器械隱若軍隊,商賈裹足,道路爲之梗塞,風鶴咸驚,眠噉因之未安,越南之散勇,橫悍于欽州,苗洞之客民,反側于境內,三合三點,興中之會黨,繁聚于南洋,昔年陷城之謀,黨魁未獲,高州遂溪之亂,餘賊未平,嗚呼,大亂將至,上下晏安,旦夕之危,腹心之患,豈有甚于吾粤者乎,此商務之興,其難七,談洋務者,動稱閩粵,然究其實,閩不敵于粵也,考香港西學堂,近習西文者,其額驟增至三千餘人,省垣之間,富家大室,多有延師為教習者,其餘城廂內外,西文之舘,亦不下十數,洋務之興,盛于時矣,然習西文者,第求通其語言文字之瑣,以充通事買辦之用,供奔走服役之勞而已,于西人商學之條例,商務之盈絀,未窺毫末也,即幸而稍得盈餘,富逾巨萬者,亦不過薄其自奉勞于作工,以致此耳,非能合大衆,集眾股,出奇制勝,以與西商相杭衡也,此商務之興,其難八,坐是之故,商務不興,斯固然矣,若復忍然置,之弗易舊習,則泰西諸國實廹處此,豈能遲遲以禮讓爲哉,印度滅亡之慘,香港箝制之苦,豈非耳聞而目覩者乎,夫火燎于原,則拯救彌急,病及危殆,則求醫益切,存亡繼續,即兹數年誠能合大羣,集衆力,易新法,鼓厲而力行之,則挽利權而塞漏巵存吾粵而興中國,未始非由斯來也英以一公司,而墟五印之地,一商會,而撓中國加稅之議,外顧敵氛之廹,內懐家國之變,此亦有心人所不能自已者矣,自頃各省有設立商務局之議,事下于商,釐正是舉,旬月之間,寂寂未聞勤性不敏,于商務之理,非有所知識,第以事變忽至,同受傾覆,國家之感,未忘于厥心,故不揣愚謬,竭其所慮,貢其所知,近察吾粤商務致弊之由,遠探泰西商務盛衰之故,斟酌損益,期于可行,以野老而談文學,以聾俗而辨五音,自知其無當者也,若夫糾而正之條而密之,推而廣之羣策羣力,共濟斯艱,則亦區區之心,所竊自幸矣,謹將諸事條列于下,
  一曰公舉總辦,夫公司之設,所以聯合大衆也,總辦之立,所以領袖諸商也,吾粵之俗,言語不通,官民隔膜,畏吏如虎,一涉訟事,薦紳之徒,多挾官吏之勢,上下其手,而藉以營私者,書院社學之多甲于他省,然藉斯作弊者,不知凡幾,職此之故,官與民不相親,紳與民又不相親,上下不孚,則雖有良法美意,莫能自行,夫商務公司者,國家之善政,吾粵之創行者也,使條理未善,所任非人,上隔新政之行,下離商民之志,事機一敗,不可收拾,他日雖有善者,亦無如何矣,故總辦之人,必學識通博,週知中外,能保護商民,振興商務者始克選舉,公舉之法,必糾合諸商,集思廣益踵議院之法,守從衆之義,方免流弊,然猶慮公舉之偶有差失,考察之或有未詳,而敗羣者得以濫竽其閒也,故定為三年一任及期而代其善者,則羣舉而復任之,其貪劣者,則羣起而除去之,不得藉為盤踞久安之地,且籌欵之事,出納之權仍歸于商人,而總辦無與焉,斯官吏之取于商也,無所専責,而總辦無壓制之苦,商人無自縛之患矣,
  一曰創商報,農以食之,工以成之,商以通之,故商者農工之樞紐,而操天下相通之權者也,若夫商務之報,大之可以悉中外商業之盛衰,小之可以探本業之隆替,開風氣,益民智,精商術,莫此為尤,則又操商務相通之權者也,泰西報舘,各有専門,政治為重,商務次之,省垣香港之報,不下十家,貨價市情,輪舶行期,每日呈列,商務之事,亦賴是知其一二,然第誌本埠,不及他載,于各埠之大勢,洋貨之大宗,某者暢銷,某者壅滯,如何爲抵制之法,如何挽已失之利,則靡得而聞焉,擇焉不精,語焉不詳,月無所紀,歲無所計,知暫而不知久,知末而不知本,是亦聊勝于無而已,視泰西之考核精詳,遠近畢録者,則瞠乎其後矣,故雖行之三十年,多至十餘報,而於商務之盛衰,究無所禆也,今宜特立一報,妙選撰述,按月一冊,凡省中七十二行之情事,織毫備誌,列為表目,其餘粵中各埠,及外省南洋等處,或派人遊歴,藉斯察訪,或函通彼埠商董,令其隨時報告,凡有創一新器,得一新法者,則亟登報中,以廓聞見,廣譯西報,以知通商之事,徧譯西書,以窮商學之理,廉其價値,以擴售路,簡其論說,以便披
,数年之後,商報大行,智學日開,其於市面之跌漲,洋貨之虧耗,前後盛衰消長之機宜,如
家人之數米鹽,莊嶽之談楚語,知之極明,操之甚熟,商務之利,其猶有落後之患者,吾不信也,
  一曰開商會,泰西諸國,莫不有會,而獲效之速,以商會爲最,葡荷之撫有南洋,美國之富甲諸國,英國之地遍五洲,皆由斯道也,吾粤諸商,所在有會,凡諸會者,不過作嵗時伏臘之事,賓客酬劇之所而已,西共堂七十二行之總會也,而徒藉爲要挾長官之具,義興海山諸公司,南洋華工之總會也而從藉為植黨鬥爭之計,空有其名,而不知本要,雖羣而實獨,聚而實散,其於商務豈有補乎,方今列國並立,其無事也,則以商爲戰,中國所與立約者一十六國,洋貨之入中國,嵗至三萬萬有奇,緃羣天下之商合舉國之力,聚行省之財,振刮精神,互爲犄角,以爲內守外敵之計,猶恐其弗克勝任,而終於敗績也,况徒泥成法,聲氣不通,中外之變,懵然不覺彼衆而我寡之,彼通而我塞之,彼合而我離之,則烏得不爲人弱哉,烏得不爲人貧哉,今宜仿西法,設立商會,以省城爲總會,以各埠爲分會,其近者,則一月有一會,其遠者,則三月一會,其有道遠而不能赴會者,則令彼以函通,使知彼埠之情實,開會之日,百行交集,工商鱗萃,陳土物之所宜,察人情之好尚,辨市貨之騰落,其暢銷而獲利者,策羣力以廓充之,其滯銷而虧本者,合衆志以變通之,有昔盛而今衰,此棄而彼取者,咸令自陳,審其利害,定其避趨,以興利源,又中國所需於外洋諸物,以及外洋所需於中國諸物,皆求所以抵禦之術,自售之法,都其要論,勒爲成書,刊諸報中,使上下咸悉,智愚專向斯遠近無隔絕之弊,而公私免交困之苦矣, 未完

丁酉列國歲計政要序


  不通古今,不足以言問學也,不諳會計,不足以言貨殖也,不審節候,不足以言農功也,不明測繪,不足以言製造也,不悉列國之政治得失,盛衰消長之跡,則不足與言國政也,今之譚西學者衆矣,條例夥繁,靡可縷數,綜其宗類,約有四焉,曰政,曰教,曰藝,曰俗,夫教俗之理,中西絕異,疏而不親,所益殊鮮,非急於用也固矣,工藝之學,泰西積之數百年,聚之千萬人,集至千萬股,而始成一藝,欲一蹶而至之,吾知其難也,非急於用也亦固矣,然則欲易新法,強中國,開民智,而爲今日之急用者,則莫西政若矣,然而言政之法有二,一曰考古,一曰通今,泰西之政,濫觴於希獵繼踵於羅馬,源流深遠,條理繁密非盡譯其書,考其沿革,不能也,今自希獵志,羅馬志,四裔年表之外,考古之書,不多一見,則言政而欲考古,是亦非易易矣,西人之學,最重圖表,技藝測算,多用圖學,政學商務多用表學,列國崴計政要之書,表學也,通今最要之書也,西人每嵗輯爲成書,中國譯是書者,始於癸酉之歲,至今二十三年,其中政治之攺革,時局之變異,民數,疆域,國稅商務軍制之損益,有不可令人思議者,僅此區區,其他無有,以言西學,其爲外人所吐棄宜矣,海內志士,談西學者,猶藉以考据,奉爲至寳,嗚呼,症變而泥古方,越歲而考舊歷,其亦大可笑矣,其亦甚可哀矣,今繼前志,重譯是書,使知中外之故,強弱之由,互相比例,而優劣自見,庶幾免泛海無舟,望洋而嘆,遠適沙漠,鄉導無人之苦者也, 此書附刻每冊之後

上諭恭録


  五月初八日奉 上諭英麟著留京當差熱河副總管著博啟補授欽此 同日奉 上諭長庚等奏呼鄙克鄙功德久著懇准轉世一摺棍噶札拉叅呼鄙克鄙功穆已鄙功穆已如普道根夙具勇畧過人同治年間在塔爾巴哈台等處帶隊勦賊救護蒙衆實屬功績懋昭了寂後舊吐爾扈物東郭洛及城額魯特官兵等追念功德懐思不忘懇恩准其轉世爲厭音搘以化寺呼鄙克鄙並准其在塔爾巴哈台捐建祠宇以維黄教而順衆情該衙門知道欽此 初十日奉 上諭刑部奏承審上駟院牧羣一案內外未能畫一請派外員詳核例案一摺著派榮祿許應騤會同刑部將例案詳細考核以憑定讞另片奏上駟院司員有關說賄求等情堅不承認請解任審訉等語左司員外郎繼德筆帖式恒有著即解任交榮祿等會同刑部提案審訊欽此 同日奉 上諭雲南學政姚文倬奏保教職懇恩奬勵一摺雲南麗江府教授錢鴻逵東川府教授趙永昌江川縣教諭王京詔南甯縣教諭趙永周選用訓導呂汝源以上各員既據該學政聲稱學行俱優均著照所請賞给內閣中書銜以示鼓勵學政保舉教官原爲激勵人才起見乃近來各省學政往往於任滿時臚列多員奏請奬勵一若視爲成例嗣後教職中如實有品學兼優足為士林矜式者方准據實保奏斷不准濫竽充數以重名器欽此 十一日奉 硃筆福建正考官著葛寶華去副考官著謝佩賢去欽此 同日奉 硃筆廣東正考官著薩廉去副考官著劉福姚去欽此 又奉 硃筆廣西正考官著尹銘綬去副考官著譚啟瑞去欽此 十二日奉 上諭前據御史楊崇伊奏叅奉天鳳凰廳岫巖州兩處枉征租賦及遼南州縣嚴索規費各節當經諭令依克唐阿松林確查茲據查明覆奏遼南州縣尚無需索規費情事惟應行減緩糧賦之處該委員防校等官既不知妥議分别緩征又不遵章減收三分實屬辦理不善鳳凰城鑲紅旗防禦寳筠著即行革職署鳳凰城鑲黃旗防禦驍騎校純玉岫巖城鑲紅旗防禦恩慶正白旗驍騎校得音均着交部議處鳳凰城守尉端岳署岫巖城守尉佐領慶祿失查屬員違章征租亦屬疏忽均著交部查議餘著照所議辦理該部知道欽此 十五日奉 硃筆丁仁長轉補翰林院侍讀鄒福保補授翰林院侍講欽此 十六日奉 上諭致仕大學士張之萬老成練達學問優長由道光丁未科一甲一名進士授職修撰入直上書房叠受先朝知遇之隆洊擢卿貳歷任封圻勳勞卓著朕御極後宣召來京簡任今職叅豫機務晋贊綸扉服官五十餘年謹慎小心克稱厥職上年因病屢次奏請開缺叠經寛予假期俾得從容調理嗣因籲懇肫切准其致仕並賞食全俸方冀長承恩眷克享期頤玆聞溘逝悼惜良深著賞給陀羅經被泒郡王銜貝勒載濂帶領侍衛十員卽日前往莫醊晉贈太保照大學士例賜卹入祀賢良祠任內一切處分悉予開復應得卹典該衙門察例具奏靈柩囘籍時著沿途地方官妥為照料伊子刑部員外郎張瑞蔭著候服闋後以本部郎中補用伊孫張元驥著賞給舉人准其一體會試用示篤念耆臣至意欽此 十七日奉 上諭通政使司奏請派員署缺一摺薩廉葛寳華現放試差通政使司通政使著載蔡兼署通政使司副使著李紱藻兼署欽此 十八日奉 上諭御史張仲炘奏大員縱庇子姪授意司員消弭巨案一摺據稱直隸玉田縣紳民賄買已革御史溥松奏叅該縣苛泒差徭一案薛允升之胞姓薛濟即薛汝舟為之包攬賄通薛允升又復設法消弭等語著派徐桐啟秀秉公查辦據實覆奏欽此

京外近事 總署議覆皖撫籌添學堂摺


  爲遵 旨議奏事,光緒二十三年正月十二日,准軍機處抄交安徽巡撫鄧華熙籌議添設學堂,酌擬切實辦法一摺,奉 硃批該衙門議奏欽此,臣等查原 奏內稱今之講求西學,必須實事求是,若但於舊有書院,令其兼習,究虞造就難成,應請各省均於省城另設學堂,學生自十三嵗至十五歲止,擇其讀過經書,畧通文理,姿性聰穎,體質結實,身家清白,核實考選,入堂肄業,堂設華文西學各正副教習,華文教習由本省延請,教以書法朱子小學史鑑輿地畧策論等學,西學教習,由京滬大學堂揀派,教以語言文字,繙譯策學,各國史鑑,格致測量等學,是爲二等學堂,現在京師上海奏准設立大學堂,即屬頭等學堂,各省議設二等學堂,所以開頭等之先路,擬請於各省正欵內,每年撥銀一萬兩,或八千兩,以作束脩膏火各項之費,學生以四五十人為額,四年之後,每年由各省將軍督撫會同學政面試一次,如果學業有成,即取若干員作為生員,并擇其尤者,升送頭等學堂肄業,如係自行從師傅習,有志上進,准由地方官取結保送,一體與考,各教習四年之內,殷勤教授,實效可觀,由將军督撫出具考語分别保奏,各府州縣紳民,有自籌欵項,另設学堂,其教習所教學生,有堪選送頭等學堂,曁取作生員在十名以外者,亦與省城學堂教習一律請奬,若頭等學堂教習,誘掖生徒,精益求精,三四年後,均成有用之才,應如何優以仕途,或再加考試作爲舉人進士,由管理大學堂大臣議章奏辦,儻各省二等學堂四年期滿,可造者多,該省自欲建頭等學堂,應屆時體察情形另行議奏等因,查該撫請於各省省城另設二等學堂,講求西學,學成擇取尤者,升送頭等學堂肄業各節,係遵照上年十一月初二日欽奉 上諭切實辦理,與臣衙門同文舘,近年咨調各省學堂學生來舘肄業之例,亦屬相符,與泛言設學者有别,自應准如所請如蒙 俞允,卽由臣衙門咨行各省,一體照辦,其所請四年之後,每年由各省將軍督撫會同學政面試一次,如果學業有成,卽取若干名作爲生員一節,查同治三年,廣東議設同文舘,經臣衙門奏定,該同文舘學生,如三年學成後,駐防滿漢旗人,應准作爲繙譯生員,准其繙譯鄉試,并文鄉試,漢人世家子弟,准其作爲監生,一體鄉試,今該撫請卽取作生員,有妨學額且與向章不符應請嗣後,如有駐防省分卽照廣東奏定章程爲繙譯作生員,各該省均准一體鄉試,至所請各教習,四年之内,殷勤教授,實效可觀,由將軍督撫出具考語,分别保奏一節,查光緒十八年新疆設立俄文舘,擬定章程,如教習三年期滿,著有成效,係有官人員,准保加陞階一層,係無官職人員,比照同文舘作爲繙譯官,再留三年,始終不懈,准以府經歴縣丞歸部銓選,業經奏准遵行在案,該省延聘教習,事同一律,應卽照新疆奏准章程辦理,但論所教有成,無庸限定所教名數,以收實效,其西學教習,由京滬大學揀派一節,原可照辦,惟京滬大學堂未立以前,應由各省督撫,咨由臣衙門同文舘揀派前往,各州縣等堂亦禀由各督撫咨商揀派,以免懸宕,該教習六年差滿,無論有無保奬,仍可囘同文舘供差,至此項教習,由臣衙門存記,遇有洋務差事,及出使隨員,酌量泒委一節,應由各出使大臣,隨時酌量奏調,至所稱如係自行從師傳習,有志上進,由地方官取結保送一體與考,及各府州縣,自籌欵項,另設學堂,其教習由本省大吏考騐,派往各節,是否能歸畫一,應由各該省自行酌辦,至如所稱頭等學堂教習,诱掖生徒,精益求精,應如何優以仕途,或再加考試,作爲舉人進士各節,查臣衙門自設同文舘以來,該舘學生每屆三年大考一次,擇其學業精進,考取前列者,量子保奬,或分部學習,或分發省分,或由出使大臣調充叅贊繙譯等官,近且有徑請 簡派出使大臣者,仕途不爲不優,卽在舘肄業各徒,每値鄉會試,歴科中式舉人進士者,亦復不少,正不必再加考試,此可毋庸置議,其各省二等學堂,四年期滿,有欲自建頭等學堂者,當係成效漸著,應令屆時奏明辨理以,昭鄭重,至所請撥欵一節,應由各該省妥定辦法,卽行奏明,請 旨飭下戸部酌量指撥所有遵 旨議奏缘由,理合恭摺具陳,再此摺係總理衙門主稿,會同戸部禮部辦理,合併陳明,伏乞  皇上聖鑒,訓示,謹 奏 光緒二十三年二月十八日具 奏奉 硃批依議欽此

湖南撫院飭各州縣訂購湘学報札


  中國講求變法,三十餘年,未得體要,事多隔閡,而不知外事以腹地爲尤甚,近湘學使江建霞標,既創湘學會,復開湘學報,洞達中外,體用兼賅,頃得湘撫陳右銘中丞札飭通省州縣購買,派與書院士人,而將來士風披變,學識宏通,皆撫軍學使提倡之力也,使各省繼之,中國之興,其可量耶,
  照得本部院前以上海創設時務報,裨益士子見聞,曾經籌欵訂購,按月给發通省各屬書院,由縣轉送在案,本年春間,提督學院江,於校經堂創設學會,多士嚮往景從,獲益甚鉅,乃復創爲湘學新報,區分史學掌故輿地算學商學交,涉六門,指事類情,洵足開拓心胸,爲學者明體達用之助,近來屢奉 諭旨,整飭學校,務爲有用之學,並於鄉會試策,兼問時務,學政經古場內亦兼試時務策問録取者予以補廪入泮,考選優生及選拔各場,均以通經致用爲主,不得仍沿舊習,專於詩賦楷法中求材,兹湘學新報之設,悉本此義,且爲湘中承學有得之言,於本省人士,啟發尤爲親切,定章每月刊發三冊,每冊取囘刊貲紙墨費錢百文,茲准移送初次第一冊,由本部院分發各州縣,俾知此報體例前來,合行札發,爲此札仰該縣於奉到後,先自捐廉赴省訂購,每次或數十冊,或十餘冊,分交書院肄業各生,及城鄉嚮學士子,一體披閲,並勸紳富,自行購買分送,俾鄉僻寒畯,皆得通曉當世之務,以爲他日建樹之資所費無多,為益甚大,較之加課詩賦獎賞,功用迥殊,良有司造就人材,共維時局,知必留意於此也跂予望之,仍於赴校經堂訂購若干後,稟報查核,切切此札,

湘學大與


  中西學校,言變法者首為講求,前經各省立有學堂以開其端,而地方官率多奉行故事,目笑存之,此所以人才不振,徒負 朝廷苦心,至可惜也,近湖南巡撫陳右銘中丞,與江建霞學使實力提倡,風氣大開,頃擬創一大學堂講求中西政治之學,每年常欵,已集有二萬餘金,規模可以大開,現已分門聘請名師,并廣購儀器圖籍,聞下半年即可開辦,三十年來,各學堂之規模,未有善於此者矣,

藝士奇才


  三則
  中國人聰明才力能造新藝,不亞於歐洲,惜國家未與以專利,故雖有若無,若仿行泰西,大開工藝之院,與人以専有之利,人才將不可勝用矣,
  會稽陶君七彪在寛,能造一徑二尺之櫃,其中棐几書案俱備,可以儲書,可以藏衣,機捩極巧,美國商人曾亟稱之,其櫃行於美洲頗廣,名爲陶公櫃云,
  蘇州彭君新三,能自造德律風,比西人所造者,可以加遠三倍,而其音轉清亮,西人自謂不及也,頃擬開公司自行製造,然中國無専利之制,故恐一出,利權爲人所奪,尚未開辦,聞前者盛杏蓀太常,允為出奏,電局委員某,言德律風若盛行,將奪電局之利,事遂中止,殊深可惜,
  四川蕭君履安開泰,能自造火鏡,可以代煤,凡為鏡一千二百面,其火力有二萬噸之多,蓋每徑三寸之鏡,有火力十餘噸云,若此鏡行,爲錬礦等用,不知省幾許煤力矣,復有大鏡,可在兵船上聚光,燒敵船,其光力能及三十里以外,敵船礟未能及我,而我之火力已可以及彼,亦克敵之一道也,蕭君以數十年精力造此鏡,皆用算法較準,且其鏡亦用化學以藥製造,其火力尤大,真有用之器也,瞿子玖學士昔奏薦,之徵至總署,總署發南洋大臣試騐南洋大臣發製造局,在製造局試辨有日,而爲嫉忌者所持謂其無用以覆總辦總辦以覆總署,總署來電云,飭將其鏡充公云,

美國 貧女學堂


  西五月十五號紐約農人報云,紐約緬士維地方富戶,見寒閨女子,無力讀書,他日爲婦難稱才淑,現富人集貲建一女學堂,請女師教以女紅烹餁之事如女子學成,貧家娶之,更可藉其持理家事,今人娶婦女,多不能作女紅,不諳烹餁,其家既貧,凡事多假他人之手,則更貧苦矣,若男女勤儉,主持家事,乃不貧困,我國礦務甚多,如女子知烹餁女紅,則在此處設酒樓茶店,與工人縫紉,亦可獲微利,此是日用之事,人皆易學,學堂中不獨教以女紅調味之事,並教以畫花草,現陶器多出,皆有花草,若教之畫陶器,纎纎女手,能使奇花爭妍,今之富人多請縫工在家,如女子既學女紅,亦可勝任,此學堂購買布帛飲食各物,使其學習,費亦甚鉅,如我國多設此學堂,則人皆得所矣,

法國 婦人鳴寃


  西五月十五號巴黎新聞報云,有婦人名阿岑者,嘗箸論,謂法國前時雖未嘗懸例禁抑婦女,奈當時為男子者,往往苛待婦人,成爲風氣,凡為婦人者,幾不欲生矣,幸今日女子之權,略有所伸,如前代女子或遇人不淑,雖欲轉移之,勸他勿與小人交處,總不可得,今則不然,凡男子欲舉一事接一人,無不與婦人共其可否,然後行事,無怪近來婦女之多可用也,惟女子尤當深自斂抑,以貞信自守,然後能致男子之悅從,如果男女各安其分,家道既正,何致中世而有别離憾耶,以余年二十二便適人,吾夫本習律學者,奈貧窮無賴,家中用度不充,我遂竭力箸成一書出售以求糊口,不意余夫不能自立,復將所印成之書,盡行售賣,又將余箸書原名削去,旁觀者亦代爲不平,然前數十年,凡女子自有之財,均歸男子管轄,今則國家有禁,凡婦女自有之錢財,均得自主,且閒有夫婦不終其義,半途棄離如曲在男子,尚待給其日用之費,如此,則國家所懸之例,尚有優及女人之處也,試觀拿破崙第一之時其位置婦人,絕不以為有用,祇得妙選婦人為歌舞之用,淫樂之端而已,自我言之,當拿破崙第一用兵境外,凡兵士負傷歸者,致有婦女多人,憫傷兵之慘痛,聯同至營中,爲之調藥敷創,其賴是以得全性命者不可數計,婦人雖未能執干戈以衛社稷,而能以救人為心,是亦愛國之一道,則勿謂女子之不能有用矣,又前人操說,常謂婦人年逾四十,便不中用,至男子而有四十之年,獨稱之爲老成人此尤爲不可解之端,惟近來婦人年至四十以上者,人亦尊之以爲老成人矣,故徒謂女為悅己者容,未為理之至正,如女子能求所以自立,相率以不輕事人,天下男子,不將以得婦人一盼爲幸乎,英國前君,知其然也,故于一千八百三十一年,特設五等女學堂,以教婦人,學習工藝,使得自養,不至盡待食于其夫,以重困乎人事,至一千八百九十一年,計女學堂,共有一百五十所,學成之女子,多有在各工廠作工,並在各行店掌理賬目,婦人亦將有出身之路矣,又謂陽剛而陰柔,故男常壯于女,惟近各學堂,均設有機器房,女子學藝于其中,自幼習勞,故近來每多體質強壯,與男子相等者,由是國中男女,皆無棄材,皆得所養,無有妄貪富貴而忘大義者矣,觀我國時俗婚姻,在昔類多論取財物,娶婦不求淑媛,嫁女不擇隹婿,今則不然,我國有治人之責者,其可棄女教而不講乎,故日本深知此義,女學大興,淫賤大攺,女學堂將遍其國,他日必升至第一等文明國也,

日約未定西六月二十二號香港孖罅報載,接橫濱六月十二號來信云,橫濱埠有某洋行,接到英京六月十一號電音,稱說法國外務衙門,委員查核法日二國新立通商條約,所委共有九員,查核之後,擲籌以定從違,乃從者四籌,違者五籌,查其所以見違之故,因以法人不能業地於日本,而日本反能業地於法國,此事似未公允,復有許多阻礙之處,但聞法外部衙門各大臣,多不服該員等所違拒,然則此新約,似終得許日本以行也,


英國専欲難成六月十七號香港孖罅報云,中國不信西人之謀,而變新法者,一妨利不歸於一已,一妨利盡歸於西人,昔華官力阻建鐵路之舉,蓋謂此是西人之所要求,必有大益於西人,實無所益於華人,不然彼異域之種類,何苦相強哉,此所以建造鐵路之議,如築室道旁,或欲自招華商合股,使利權不洩於外,不知華民素不信其官長,或欲贷洋欵,若無重按,則洋人不為,若以地業為按,又防洋人欺侮,總之不容外人沾其涓滴而後快,雖精明如某制軍者,其所慮更甚,他不欲用外洋鋼軌而作鐵路,故自創鐵政局於漢陽,以華鋼自製鋼軌,寧自買來煤炭材料,以鎔煆其鋼,幾竭兩湖之財庫,猶不能造成,將來自吳淞築路而至廣東,尚未知此局能造成鋼軌而供其所需否,其所創之局,縱無成效,他亦不攺其絕拒洋人之初心也,又在上海之華官,其見絕西人之情意,更爲顯著,上海租界,久有水喉公司,欲供上海城中之用,地方官寕城之不潔,不欲西人公司得沾微利,已經數年,漸覺難耐,故欲自建水喉,以爲已用,聞其已在軍器局之後,擇地一叚,又自歐洲辦來機器,而建於該處,設若其機器能自製於中國,彼必寕願購買土製之次貨,但無此機器,始不得已向外洋購辦也,曾記十年前上海租界內之水喉公司,將其清水交上海城內當道察騐,彼堅拒之,此次作水喉之權,歸楊鄧兩道臺並上海縣管理,其欵則出自各善堂者顯然,此等官辦之公司,集股本頗難也,華商見官辦之公司,皆裹足不敢前,無足怪也,蓋從來經官手辦理之公司,商民出本無不暗受虧損,以捐簽而辦公事,某貴人最喜爲之,蓋辦理如何,無人過問,且無人追求分利之事從此上海城之不潔污穢,可藉此水除之矣,按西人欲將中國利權,盡行羅掘稍不如意,則嘖嘖譏刺苟不圖自強,則事皆掣肘矣,


論變之善西六月倫頓再覆月報云,方今觀地球大勢,治化日盛,前時著有成說,恨言之恐未詳盡,今不揣愚谬,再引申其說,以供當世芻蕘之採焉,每謂地球之大,無論何國,必有許多舊制舊俗,如欲其國之興也,必有勇猛堅毅之人,將其舊制舊俗有不可行於今者概從變置,乃可爲治,何以言之,觀土耳其與企列交爭,企敗而土勝,推原其故,由二十年來兩國未嘗宣戰,惟土耳其深謀遠算儲糧聚兵,不遺其策,企列則以承平日久,民不知兵,故一旦失和,土兵壓境,企人便不能戰,是皆平日守舊而不維新,居安而不思危之咎也,雖然敵國相爭,勢所時有,惟我英既爲歐洲大國,何獨不能聯約友邦,止土企爭亂之端,作息事甯人之舉,乃我英竟不出此,毋亦於土耳其為有私乎,然亦未可盡為我英咎,且爲歐洲諸大邦咎,當土企戰事方酣之日,我歐人之在其地者,目擊情形,知兩國殺傷人數,己屬不少,曾報囘本國,欲爲兩國出首,俾歸於和,奈此時企列國人,不自知其力之薄,不肯干休,殆兵盡糧匱,始聽從我歐人代爲言和,而事勢至此,其國之敗窘,亦已甚矣,雖悔之其何及乎,此謀國者所當取鑒,而作未雨之綢繆也,不獨土企然也,溯自一千八百七十六七八年間,俄與奧地利戰,俄人輕敵,莫有斗志,奧人則慎重其事,倍逞雄心,俄軍遂為奧軍所敗,而其後且不敢蔑視之焉,可知強弱衆寡,本無定情,惟有備始能無患,觀前月奧君主往俄修好,俄皇欣然方於宴飮閒追論前年戰務,谦讓未遑,是奧本小國而大國,不敢誰何,必其有以自立,致俄君亦從而重之耳,夫俄固天下之雄國也,顧自彼一千八百七十六七八年時,奧英德法合縱擯之,而俄始不敢逞,則是俄之重奧,亦重諸國之能有約也,企列雖自招侮,而一敗塗地,備受土國之凌侮,實亦由英人煽動其中耳,歐西各國,勢成騎虎,君臣上下常恐有滅亡之禍,故製船製械,不遺餘力,近日意大利王,嘗宣諭於議院,擬增修戰艦,着議員實心籌議欵項,以應度支,俾海軍練成勁旅,將來東方或有事機可乘,更得爲長駕遠馭之用,且我國之貧民,近亦不少,如或從國稅項下加抽指撥,興動大工,猶可以工代賑,亦目前之急務也,記前數月竟有民人行刺於朕,想亦因貧窮滋甚,無以自存,故爲是狂率輕生之舉耳,則加修戰艦之工,為一舉兩得誠不可緩,觀列國之君處心積慮,務以能變為第一義,天下尚有無事之一日乎,英國素稱善國,郵政之費,及今猶有議攺至極輕之數,俾小民得以便于通信,不至艱于郵費,至閡隔聲氣也,故其民人,又常倡論謂郵遞一事,于省會大埠之處,尚有人如期報送,鄉村小市,則未能如此辦法,居鄉老弱婦女人等,甚爲不便,此後須從王家派撥多人,分往各鄉堡專司遞送信件,方爲至善,至電傳音信一項,應攺自電線公司報送至三咪路外,始能取囘送報工費,在三咪路內者不得索取,若能如此減收,國家年入,計祇欠收銀三十六萬餘鎊,僅當一小戰艦之價,而舉國均受其便,如此何樂而不為乎,英人事事求變通盡利,不獨此一二也,更觀其經營南北阿非利加洲,所至之地黑人受化,政治日新,如電綫,鐵路,郵局,學堂,天文台之屬,無不有效,奧地利亞,在東半球之東南,素爲野蠻所居,荊棘縱橫,草木荒穢,自英人占據此地,開採金銀各礦,商賈所至霧集雲會今聞英人之出居其地者,更有增置海艦,修築砲臺儲備軍械之議,加拿大,本法屬土,自英人占取後,所在商務亦無不極意推廣,及今且有英倫貨物,運到加拿大,概從免稅之議,計英倫年上抽收貨稅,所入僅在一百三兆三十六萬餘鎊,年中所支用,已在一百一兆七十九萬一千餘鎊,其餘僅存銀一兆五十六萬九千鎊,並除去海軍戰艦支用銀五十餘萬鎊,又除支南阿非利加洲軍餉二十餘萬鎊,又除減收郵費三十六萬餘鎊,此外蘇格蘭阿爾蘭各省學堂,並英君主登極六旬之期,所應辦之慶典,需費尚屬不少,故統計英國本年國用,須轉借銀三兆半鎊,始足敷用,又英屬鳥絲倫亦本荒僻之地,自英人經商到此,今亦稱為富美之區,年中所徵貨項,尚屬不少,除用度外,存銀五十餘萬鎊,將凑成巨欵修添戰船,以自保疆圉,從可知英人無論國中屬境布置周全,誠變易之得其道矣,至于俄國西伯利亞鐵路,已向東築至中國東三省,今仍擬向歐洲,展築至奧地利亞,其鐵軌之長,計有八千八百六十九咪路,如果奧國許其建築,尚須待至一千九百一年,始能築成,且築成此路,則歐美兩洲人之欲由西而之東者,倍形快便,如前時由倫頓至加拿大過日本,須歴二十八日程,始能抵埠如路成則無須過加拿大,可由倫頓直過至維也納,附火車約十四日而抵日本矣,俄奧之間,有此鐵路,勢將日漸興起,而握全球之樞矣,若日本三島之國,與中國本同為積弱之邦,維新以後畧能攺變,而自戰勝中國之後,不免夜郎自大矣,日前,檀香山偶禁日人登岸,日本領事奏報囘國,卽調有兵艦數艘到埠,刼以兵威,索賠川資,檀主不允,日人遽欲動兵,賴美廷预調兵船到彼處,以從中調處,禁抑日人,使不能輕舉妄動,不然,檀島不將蹈中國之覆轍,而受日人之毒噬乎,歐美各國,近百年倡明君民共主之義,大開議院,故才議明達之人,皆得直抒其所見,而因以得是非之公,然所舉議員,亦僅男子之事,而婦人無與焉,因思天地生人,陰陽平權,聰明所賦,亦斷無厚於男而薄於女,故英國議院中,曾有人特申其說,擬並女子中有才識明通者,一體舉爲議員,現雖此議未定,使人人皆識此義,變而通之,而人才不可勝用矣,何苦自爲限制,故謂治國者,當破除舊習,務須變通以求至善,始能自立,不然,一成不變,敵國將環伺而起,有不即亡者哉,


德国


論韓敝政


  續前稿然而猶可差強人意者,尾李委布郎君之職位,毅然獨立,吾甚詫異,故特舉而論之也,嘗聞一高麗人曰,鋪一張豹皮於布郎總稅司之,椅以榮之因其為國中之第二人也,此事雖未必真確,然亦足證高國君民上下悅其稱職矣,高麗之賦稅,曾經亂而不整,當時人皆以爲其國餉空乏,斷不能延過一千八百九十六年七月,而不另借新債,布郎君決意扶持高麗,高王聘之爲管理國餉,布郎君即承乏,但不肯受分毫俸禄,一千八百九十六年七月,奉高王命,將國餉進支數目,登諸官報,使國人皆知布君善理國餉,能獨出庸眾也,且理餉之任極難,由於動支浩大,不獨高王寵幸之便嬖,浪用無度,而奸臣污吏等,又從而中饱,貪婪無恥,乃高人技術之所長,管理國餉之人,纔將一項未能淸結,即有二項迎而而來,不容稍歇息也,雖然,如此難事,布郎君自有善法調理,不數月之間,皆能整頓,求支公項之單,密如飛蝗,倚國而食之人,多如餓虎俱支給停妥,另各省之餉亦代為籌備,凡國中尸位之大小官員,限於每月望給俸,並無逾期,所有公家樓宇道路,無不大加修攺,且事事小心,以防虛用其數目無不明晰,絕無苟且,及至一千八百九十六年七月,不獨國庫不空,且能每項支銀一兆員以外,另存五十萬員於國庫也,管理國庫之官,意謂高王賜之全權,二年之久,可使高麗國庫裕如,既不再貸新債,且可淸還日本之舊債也,第舉國臣工,類皆貪庸陋劣,専圖私利,而又極力詆譭,抗阻通融稅務之法,高王昏懦曷有濟乎,况復屢有人讒間高王,更欲易此理財之客卿,若一旦革退,則另舉他人,不獨英國之利權失,而高麗之餉亦竭矣,又有高麗大員對吾曰,讒間者非英人,必俄人矣,不知英國視高麗如敝屣,毫無姑息也,尾李委布郎君爲朝鮮總稅司兼,管理國庫皆有暗力抬舉英國之利,若爲英國計,吾誠願讒間布郎君之謀終不行也,雖然高麗决不能自立,但如此富潤之國終歸俄有,而兵不血刃,殊非吾所及料也,大約日後俄軍馳驟之際,日本或稍抗阻其車輪之迅速,此預先推測之事,恐鮮能適中耳,

土關稅務


  中國賦用續二十二册譯柏靈益哥報
  土關者,亦設於洋關之左右也,未有洋關之前,先有土關,既有洋關之後,土關猶存,凡洋式之船出入,皆歸洋關查騐,而舊式之貨船來往,則歸土關徵稅,其稅則不與洋關相同,監督上等土關,皆滿洲人充其職,無不富厚,此事於粤海關尤足爲確據,大淸會典所載,土關每年進欵,有四百五十萬,而戸部之常例,則作三百六十六萬一千兩,此皆未立約通商以前大畧之數,至於洋關既設而後,此項稅餉,自然頓減矣,譬如土關之進欵,昔年約有八十八萬九千兩,今祇有一十五萬六千兩,其變更始於同治元年,别處土關亦同此情形,減少者居多,而增多者寥寥也,第舉其大槪而論,土關之入息,今不如前,各土關之最美者,莫如上海,每年照例報稱入息六萬五千九百八十兩,至光緒十九年六月初一日,而至次年五月三十日止,其海關道之淸單,奏稱入息三萬三千八百九十三兩,又洋關補銀二萬五千兩,又米船應納免之稅,七千零九十八兩,三共銀六萬五千九百九十一兩,卽將常例六萬五千九百八十兩銷結,至於土關之常例,每年約收稅銀一十五萬六千五百兩,如是年淸單,則報一十九萬二千兩,比常例而加多也,另有數處入息頗多,然總計土關之進欵,不過一百萬兩而已,以中國之大而論,其土關之稅如此其微,似於情理未當,一年之久,雖有入息五千餘萬兩,亦不爲多也,

論鴉片稅


  中國賦用
  自一千八百八十五年,重立鴉片煙之約,似乎中華使各省官員將土煙之稅釐另開一淸單詳報,而其稅釐之欵,不許動支查中國近來土煙甚盛,而謂每年釐稅之進欵,祇得二百二十二萬九千兩,吾不之信也,以一千八百九十五年四川一省,論其土煙之出口,而經洋關者,有一萬一千五百擔,釐稅二項,共納銀六十九萬兩,而數年前,土煙之出口,鮮有經過洋關者,想必盡向土關而納,但其巡撫之淸單所報,不過三十萬而已,前於一千八百八十一年,有西人當挪路士被士者,乃當今有識之士,細查得中國西南各省,所産之煙,不下二十二萬四千擔,此爲十六年前之事,自此其所植之土煙,有加無減,若照洋煙之稅則而稅之,每擔稅銀六十兩,則此一項,應有稅餉一十三兆兩,惟今日各省所報,祇得一百萬兩,相云,何其遠哉 未完

日本 訪察兵營


  西四月七號時事新報云,朝廷命陸軍省軍務局,工兵課長,工兵大佐,石本六新,陸軍經理學校長,二等監督,遠藤愼司,臨時陸軍建築部技師,瀧大吉等三員,往察考英吉利,法蘭西,所領熱帶地方,如印度等之兵營建築情形,已于四月六日出行云,

自怨自艾


  西四月八號又新日報云,各國何功于朝鮮哉,而紛紛奪利也,今請將彼等目下于朝鮮所得之利,爲我國人陳之,至俄人把持朝鮮國柄,其險要且置勿論,而俄尚有極佳山地採伐林木之權,興慶地方金礦炭礦,及三水金礦,挖掘之利,咸鏡江源,沿海捕鲸之益矣,美國已有京仁鐵道,代爲布設採挖雲山金礦之權矣,法人亦有京義間鐵道布設之權,英人亦據政府之要路矣,分道揚鑣,各據利藪,而我日則空入寳山,徒手而歸,孰有如此恥之甚者也,然則我雖爭於中國,正所謂蚌相爭,漁人得利耳,

稽核臺籍


  西四月十五號又新日報云,臺灣華人去就未决,于今尚在猶豫之間,不知政府如何處置,謀我國家者所極注意焉,現五月八日,聞將就緒,總督府調查戸籍,華人凡二百三十萬,恐其未完全也,又派巡查憲兵,再細檢查據覆實得二百六十萬人,比前數殆增三十萬云,由駐厦門領事,給與旅行券歸中國者,亦有三萬人,于是臺灣人册籍遂定,因每年生死人數,須結算魚鳞册,故必先定去留方可核計也,

俄國 鐵路瑣聞


  西四月十六號柏靈益哥報云,中俄新鐵路公司,聘定俄人應哥列治爲全路工師之總,不日將離彼得羅堡城,而往北京,先朝見中國皇帝,乃往滿洲供職,其行踪將經英而過美,聞滿洲鐵路,定於八月迅速興工,鐵路之兩傍,尚有地方甚闊,歸鐵路公司管業,西伯利亞並俄之北方,各處農民,現有多人到新路之傍,擇地承租而耕作焉,

英生嫉心


  西五月倫頓再覆月報云,自中國與俄人立有密約,俄得大利於中國,俄英兩國,勢不相下,於是議論蠭起,曾有英人名那門者,自抒其論曰,中國北地現許俄保護,俄常置兵防守,卽中兵所在之處,亦悉歸俄國節制,其餘開礦産,築砲臺,興農務,各等要務,均聽俄人便宜行事,又嗣後俄國有事東方,或有戰務危急,中國必須力爲依助,旅顺口各舊營壘,亦聽俄人攺築,福州左右之內河,如有事,亦準其借地駐兵,如外國有垂涎中國土地,竟以戰事禍中國者,俄國必出而救護,毋使尺寸之,地有歸他人,執此觀之,中國現倚俄爲長城,與為密約,中國之大,已盡歸俄掌握中,若使俄國驟增二萬里之地,固非俄之初心,謂能遂此大欲也,皆由華官不通外情,不明大勢,入人圈套而不知,俄遂安然坐收此大利耳,况中國滿洲鐵路,皆用俄國尺寸興築聞俄廷已派員往彼處動工,此鐵路若成,則俄爲天下莫強之國矣,查此路一從木司宼地方直築至滿洲海口,又分築一枝路,築至中國北京,轉達旅順,而俄已得逞矣,然猶不止此也,中國近復議築鐵路,由京師築至揚州,然此等幹路,長及千數百里,斷非中國人事所能成此鉅舉,勢必借材於俄,將來成就此路,中俄正若聯合一家,如俄屬有心愛護,一旦中邦有警,則鐵路之捷,俄不難輸兵輸餉,以爲奧援,如俄屢有意憑陵,則一旦中俄齟齬,俄亦何難肆其鯨吞虎噬,不知潰潰中人,能盡知此危機,而思抵禦之術否也,且旅順一險隘之區,前既被毀于日人,今復許俄人建船澳于此,欲籍以保衛神京,外國如欲與中國爲難,必待俄之允許,始能動兵可知矣,北地鐵路所過之區,俄人既節制之可及,揚州之路若成,則揚州亦將歸其統轄,而中國愈不可爲矣,俄國既得志東方,我英絕不過問,竊計我英商務在中國之南者,所入欵項,不下三十二兆萬鎊,統計歐美各國在東邦商務,我英數過三倍,關係如此之大,俄人之把持中國又如此其周全,我英正宜于滿洲地方,謀一大通商口岸,無使俄人獨有其利權,斯爲畧有裨補,况商務在中國所納稅項,各國皆有定約,惟俄與中國則不立専條,鄰厚君薄,故歐洲各國皆注視于俄,至法人則欲起築一鐵路入中國南甯,以圖分俄權,法欽使現已向北京與總理衙門大臣索取,我英素忌俄人之得志中國北方,安知法人不嫌我英之得志南方,而欲大舉深入乎,我國正宜及早與俄人立一合約,使彼此相安于中國南北洋,是爲切務,但俄國若不允所請,致欲薄待我國商民,我英亦未必甘受其辱,總之未雨之綢繆,尤宜遣一欽使到總理衙門,說明北地歸俄約束之利害,並訂實在滿洲租界通商,正非緩圖矣,又恐中國總理衙門不從所請,又當聯約法德二國,以求通滿洲商岸,如二國無違言,恐中國亦實不能見拒也,我與中國既立有通商條約,且通商之計,亦于其國實有所益,亦何樂而不為也,惟俄今幾于入主中國,記其與日本立約所言商務,並無一言道及我英,深觀俄情,似甚欲挫及我英商務,故使若拒之于門外也,然其意亦未嘗不可想見,在俄人意見,以爲鐵路既成,則與日本商販之貨,均可由鐵路運往無容更過我英商岸不知俄人所需煙肉,多從奧大利購運回國,如不欲與英通商,必俄地能自製烟肉而後可,故俟鐵路一成,所辦煙肉之商,亦必從此運往,則銷場更廣矣,至俄人前與法人聯好,此不足懼,但彼二國既合盟,我英亦可從德國聨約,况我英素無利中國土地之心,止求商務擴充,使商家得有利益便可耳,如德國竟不以我爲然,我亦可於歐洲再聯一與國,係以通商爲務者,便可以求得大利於中國矣,俄國現得佔據之鐵路利益,均從總理衙門直達君主,無不如願相償,是中人所不能辦之事,一藉手外人,從得君主俞允,便無不大功告就,則欲謀滿洲一口岸,正當從最高處打叠也,要之中國之大,如將本國所應辦之急務,别部分科,妙選賢能,予以專任,不求牽制,未必不可爲,何至事事依人為計耶,

各國 檀欲稱藩


  西六月十九號香港孖罅報云,近日紛傳檀香山有隷美國版圖之意,但據十四號路透電音,美總統麥堅利君,仍未定奪,十六號,又聞美檀已立彼此聯合之約稿,先在華盛頓畫押,後即呈議院決斷,想上議院無不允從,或謂美議院必多方推却,但本報不以爲然,蓋今日之情形,不能援昔日之舊例也,昔美國誠無貪得外地之志,卽或有地稱藩,彼亦却之,不獨於檀香山為然,美洲之外,無不然也,美政府向以此志見重於人,人遂援以爲例,謂美洲之外,美廷無所圖謀,又謂美民主國,以忠厚開基,廉潔自持,載諸盟府,歴代總統,罔弗同心,惟近年以來,此廉潔之志,似不能守,昔文魯為總統時,曾謂美廷斷不能容歐洲各國僭理美洲之政事,此言一出,轉移舉國之心,足以傷其向來儉德,然文魯之論,能否有濟,今尚未能逆料,但可云以美民主國之大,既富且強,人才奇傑,誠可稱美洲首善之國,設有同洲小邦,與歐州之國啟衅,美國自能排解,昔日墨西哥被法國相侵,美廷曾出爲諫阻,拿波崙第三,遂退兵,乃墨西哥之兆民不幸,至今仍無奮發,又數月前,美又出而干預英國,與委奈瑞拉之事,不難德國與巴西或意國與亞氈田拿,一有違言,美國亦出而排解,若美國永以此事,為仗義執言,不難因而與强國啟釁,但此民主國,亦凡事有備,設今日有某國獨自侵犯美之海濱,自見美之雄強超出庸衆,觀美上下議院辦事,多從麥總統之言,此次美檀相合,已得總統重諾,料上下臣工,必無違抗,至於英廷亦不阻撓,雖英之商務在檀香山者不少,但未若美商之多,曾記數年前,檀香山曾求英國爲之保護,但英國却之,一因難以兼顧,一因恐防結怨於美國,檀香山歸附於美國,比較歸附於别國更爲有益於英國之商務,若日本得之,則其例制甚不宜於英,故英廷斷不爲檀香山門前之犬,以拒美國也,今日本垂涎於檀香山,檀廷若不願歸附日本,則須求援強國以驅日本,日民遷徙於檀香山者,如蟻之附羶,檀廷不得不驚懼,一千八百九十年,檀香山全島之民數,為八萬九千九百九十,祇得三萬四千四百三十六為土人,又有六千一百八十六人與檀民聯婚而生者,歐美二洲之苗裔,產於檀香山者,有七千四百九十五人,又有華人一萬五千三百零一,日人一萬二千三百六十,葡萄牙人八千六百零二,美國人一千九百二十八,英人一千三百四十四,德人一千零三十四,那威人二百九十七,法人七十,波蘭人五百八十八,别國人四百一十九,查今日本人旅其地者,竟增至約三萬人,而又陸續加增,日本自得勝於中華其水師船,居然稱強,各國市場,均有日商足跡,且日商之志,顯有凌駕泰西之勢,至於檀山之商務,尤以日本爲盛,故日本之貪念日生,每欲并吞太平洋上羣島,以其富饒可愛也,日廷在此,已爲其工人覓得生計,又欲助其商人資本以興製造事業,於是賓強主弱,不難挾制土人,而盡奪其國柄至華人亦不難設法盡逐之焉,故以日本而取檀山,比諸前欲吞奪臺灣為尤易也,此次檀廷歸附於美,無怪日廷不願,德國或亦不願,然我英國無所不可也,但檀香山之土人,必另有卓見,若美上下議院不遵麥總統之命,檀廷必另請英國與之聯合,始終不願變為日本之藩屬焉

農事 察驗宜詳


  西五月三號倫頓農務報,得農務師威靈頓來稿云,英國每年費鉅金多設農務書院,以教育人才,農務師多設新法,更考究土性如何,下肥如何,皇家亦助農人試辦種植之事,惟是費資多,而成功似少,因各人皆未依法,事多叢挫,此非格致教人之咎,實各人不依其法之咎,是以農務之興,難期旦夕,使農務師設法示人,田家悉遵成法,踵而行之,必獲大效,如下糞時不將其泥和匀,然後種植,則徒勞無功,亦有不依時節而下種太遲,則收獲必少如種薏米須分辨糞溺而下之,蓋薏米宜於牛糞,若不分辨則收穫少矣,既種不佳,留此種於明年,則明年所出之薏米亦不佳矣,故書院令人到察,見其悉不依法,無怪植物之不佳也,如下肥時,不將泥和匀則泥分數等,有肥有磽,而成熟時亦美惡不一,余不敢惜此苦口,爲農人等告之,如欲植物,將其田犂鬆,不必下糞溺卽播種,及至既穫時,分地權其輕重,如輕重各處皆同,則明年下肥時,可一律和匀,如輕重各處不齊,則地有肥磽,下糞時須分其地之肥磽而彌補之,如此,則得其法矣,不妨地土不能生物,隨在其人考察,下肥時須分其土質之乾濕如泥濕則可以多下肥,因其有水潤之,如乾則不可多下肥,無水解之,妨傷其根,爲農者必依農學之法,國家耗鉅欵以教人,汝輩妄爲之,故無功也,昔有農人考察種萊菔之法,分三行以種之,一行用多水灌之,一行水糞下足,一行土泥甚乾,及至長成時,其多水者裏浮而不堅實,其水糞足者,壯大堅實,土泥甚乾者,則細小而裏燥,前又有農務師名専雷士,其教人之法,量其地之多寡以下糞,法亦佳,今不必用之,因有一農學師,能先考究土質之肥磽然後下肥,現奥大利與我英人亦將其田不下肥而先種物,及至物熟時,權其輕重,以辨地之肥磽,則明年下糞有把握矣,此不過費一年之功,如欲考察各種植物,先以瓦盆試種之,一下肥多,一下肥少,及至熟時,便知其物之受肥多少,如何種法矣,

建屋護氣


  西五月十七號倫頓農務報云,凡耕種家欲保其瓜菜蔬菓各種發生之易,必須建一玻璃小屋,俾於冬時可以避寒,亦可以收熱,方敢望收成之豐稔,其建玻璃屋之製,係先鋤地深六英尺,寛二十尺,長五十尺,地面卽以玻作墻,高五尺,四面開活玻璃窗,如遇天氣太熱,卽開窗使生風透入屋裏,瓦面全用玻璃,亦遍開活窗,以便啟閉,屋脊作金字形,自鋤入之地計至屋脊頂處,宜高一十五尺,内設煤爐,如天氣嚴寒,即將爐火透發,使屋内温煖,其安放種核之法,係從鋤開地下處,積泥三堤中開二坑,以便人行巡視,如法建置,便稱合用,究農入初製此玻璃屋之意,因蔬菓多生於春夏,至秋冬便槁死,故特建此屋使秋冬能種蔬菓,而藉以生利,又可便人,但農家恐費耗資本,故不敢建造,細思此等玻屋,頗能補造化之缺憾,如花菓各品爲天寒時所無者,置玻璃屋中,均能種植,如有收成,可向富家大室并各行商店求售,亦可獲利,約計三兩年間,便可收囘建屋之費,此亦何樂而不爲之,又趁天寒時,可預將春天所應種之物,先下種於此屋内,俟春時移植於田畝,比之尋常種作收成不更捷乎,不知農家者流,有心於是否也,

講求糞田


  西五月二十二號倫頓農務報云,英國農人謂國家雖有農務師院,我輩亦宜另設一農人會,使人皆可以商論農事,衆人若有新法,報知會長,榜於會堂中,每禮拜會議一次,一日農人會議,或謂畜類糞溺有力,或謂無力,或謂人工所製肥料,如疏打石灰各等鹽類,力大於畜類糞溺,有一老農性甚鹵莽,遂辯之曰,余力田數世,皆以畜類之糞溺爲有用,由人工所製之肥料,不如也,一老農曰否否,余力田數世,皆用人工所製之肥料畜,類糞溺不如也,各持一說,互相辯論,一醫士斷之曰,彼此皆謬,未曾考求,何不將下田之物,彼此易用,則知之矣,無論六畜糞溺,與人製肥料,皆量其輕重,相其天時,下之方爲有用,不能膠執一偏之見也,余嘗種花以考之,若是時多雨,則宜於六畜糞溺,天時少雨,宜於人所製肥料,若天時旱,所下糞溺則乾,故無力,若下人所製肥料,細碎易化,故有力,凡植物吸濁氣而放生氣,糞溺及疏打等皆濁氣,植物等皆須助此濁氣,然後可生,余聞一農叟之言,他冬嵗收穫時,將糞溺下於田中,至春水時,糞溺和匀,則终崴不用下肥矣,但用糞溺,尚有虫蟻卵遺下,冬天置於田中,為雪凍死,則無虫蟻患,至用人力製之肥料,更無虫蟻,冬時既下糞溺,至夏季收穫,更將田犁轉,可不用再下,如田有草,即將田泥犁轉,而草死可作肥料,法國有農人耕田五十畝,以二十五畝用糞溺,以二十五畝先任青草發生,後將田泥犂轉,加以人所製之肥料,及至皆熟時,不能分其優劣云

工事 鋁可製瓦


  西五月八號紐約格致報云,自取鋁質之法精,其用亦愈推愈廣,據本報接來消息,竟有人思用之爲蓋屋以代瓦,夫蓋屋之料,自古以來有用薄木片者,有用坭焼成之瓦片者,有用粉石薄片者,有用鉛片者,有用白鐵片者,其價廉則不堅固,其堅固則價昂,然所謂堅固者,究未爲甚堅固,或忌火,或忌水,天時寒暑之變更,皆能傷之,日久無不毀爛,惟以鋁質打成薄片而爲之,必無此患,數年前柏靈嘗有工藝會場一座,全以此物爲蓋,其厚不過百分英尺之二,以其光滑之而向外,其功用果超出尋常,歴經天氣之乾濕,寒暑之低昂,毫無生銹形迹,有練達之人,稱說此物,將來必能與其餘瓦料爭勝,久後人或舍他料而用鋁質,但此物之價尚貴,雖全地球金類,以此質爲多,無奈煉之甚難,非電力製之不爲功,誠恐究難得其用,精於化學者,尚須考求簡易之法而煉之,若得此物之價與鐵若,則其用之廣,必比鐵尤甚也,

白鴿傳書


  附圖
  西四月二十四號紐約格致報云,現出有電機,用白鴿傳書,能知其來之時刻,先教白鴿使其習熟,若有書來,則白鴿駐足在機器內,而電氣即動,鐘內之針即指時刻,若有交戰時,欲設電線傳遞消息,駐守無一定之營,甚爲不便,不如用白鴿傳書之法,然用白鴿傳書,必要設此機器,且不用人看守,白鴿一到,電氣即搖鈴而響,機器旁之鐘其針即動,如某刻到,針卽指某刻,倘不用機器,則用人接書,或有生面人在此,則白鴿不下,且接書之人,常在此立候,有時倦卧,則不知白鴿到來,但此機器,必用教熟之白鴿,若未教之,縱使白鴿立於機上,不知立足在何處故電鍾不鳴,至機器或放營中,或放屋中,隨處皆宜,白鴿初到時,下於電機中,白鴿立足於板上,板下之線,卽觸電機,而鈴響矣,機旁之鐘,電氣即移,其針卽指某刻來矣,如未有人到接書,則白鴿長駐於機中,不能出入,故用鐵綱以限之,使其足必駐在板上,不能左右移動,初教白鴿時,見此鐵網則驚恐,不敢下墜,必先在鐵網之內,放出白鴿,更置粟米於機內,使其飲啄自如,後自馴服可用,此鐘與行時辰者同,卽使白鴿三百六十翼到來,皆能分辨時刻,遇白鴿到來,聞鈴響即往接信,將鐘内之針,移復原位,遂放白鴿出而飲啄之,此最新奇之機器也,

鐵路緣起


  附圖
  西五月廿四號美國無師自通工藝報云,本國格致師論火車之功甚大,可以運兵糧,載貨物,傳書信,頃刻千里,然其製造之法,今昔懸殊,前則鈍,今則靈,前則粗,今則精,故製器之道進而愈上,製火車建鐵路,創於英人,而今精於我國也,昔人製得一新器,以爲珍奇,不知今以為貿遷之具,昔人畫一圖,用紙數十幅,今則能縮其尺寸,片紙可成,可知愈出愈巧,故車式有新舊,行動有遲速,舊式車頭,其舊者士玷氣由水鑊而過機器櫃以動機,其氣復由煙筒而外散,耗火力亦多,新者士玷氣由水鑊過機器櫃以動機,而士玷氣所成之熱水,復引歸水鑊,不耗火力,然此頗難製造,今將新舊置式畧陳,與諸君講求,便知製器沿革之事,一千八百零八年,英人耶律,具絕大之聪明,始製成火車機器,水鑊直竪,士玷氣由煙筒透出,不能引歸水鑊,車無帳幕,以十墩重鐵砌成路,長有九咪,初行時,搭客有七十人,皆稱道弗置,惟取費甚昂,商人載貨不便,此英人初建鐵路之情形也,美國依雲,亦仿而效之,制車之式,用機撥動四輪,更制一車式,由機器廠發力,用鋼線纜牽動之,至一千八百二十四年,機器師士爹雲臣,心思靈巧,將舊式攺爲新式,前英人所製之車,遇曲路不能轉彎,士爹雲臣之車能轉之,其時商人集會襄助,由東而往西北之路,一年而告成,此美國繼築鐵路之大畧也,士爹雲臣建此最大之功,故沒世已久人不能忘,至一千八百八十三年,紐約博物院大會,請士爹雲臣之孫,令其陳乃祖製機器之精巧,使後人悉知往事,士爹雲之孫云,余少時膝下瞻依,先祖諄諄訓導,家範尚存,言猶在耳也,試畧陳之,昔時築車路,股本甚少,皆賴衆人集會助成,用木作軌,包以薄鐵,機器皆以生鐵鑄成,形式儉朴,水鑊之喉,寛一寸零二分,長四尺五寸,車頭之輪,用木爲之,廣四尺,余家尚有舊式焉,此士爹雲臣之孫所述也,前一千八百二十八年,爹路維,及乞臣公司,遣人到英國,考其火車製法,後得其式返國,修攺車頭水鑊,寛四尺一寸,長九尺六寸,燒煤櫃,寛四尺,長三尺,載士玷氣櫃,寛九寸,長二尺,車輪用木質,寛四尺,水鑊之水喉二,寛一尺零七寸,昔時之車料尚儉樸自士爹雲臣愈製愈精加重鐵料第三圖車頭,攺用捷法,惟車路稍輕,而車頭畧重不適用,第二圖,車頭頗佳,後將此法再攺之,水鑊寛二十二寸,長五尺,水鑊內喉,如鎗之鐵筒式,每一點零三刻鐘,行十三咪英里,此車爲最捷,我國初築車路時,大費調停,因各人不服,欲阻止之,及至築成,有放大石大木橫梗車路,欲以碰撞車頭,若行至中途,收機不及,甚爲危險,士爹雲初在英國築路時,英人聞之,到來察探,見國人抗阻士爹雲,臣幾至用武,後有權力者袒護士爹雲,見而不平,遂駡曰,今英國已有火車,而我國無之,彼独可築,而我不可築乎,今已戰勝英國,立爲民主,我國當築鐵路,製機器廠,以圖自強,汝輩何狂妄如此耶,後將其事在議院議妥,國人不敢阻撓,而車路遂在美國南省建築,事皆倣效英國之制焉,其時路成,車每頭帶車五輛鐘二刻行二咪五路,搭車者一百十七人,其時用口吹筒爲號,今則用士玷器爲號,車無帳幕,車內人皆攜雨衣日傘,今有帳幕,前則燒火發機,甚久始動,今則一刻鐘,機即動矣,前無號旗,今有號旗,更以吹氣筒爲開行之號,若有車到,先有人守街,免至傷人,若有大河阻隔,則設機器鐵橋以渡之,車離橋五里未到,先有電鈴響,使橋下之船,暫停止不過,一打鐘可行四十咪路,此皆古皆所無,而愈出愈巧也,

商事 意利日興


  西四月二十八號倫頓商務報云,意大利國內工商之務大興,蓋其國中之民加多,日用衣食亦必加多,惟其進口之農産未嘗加多,至造成之貨物,其進口之數反減,因其本國工務漸盛,而能自製也,查近十年之中,意國進口之成貨,如絲棉布疋鐵鋼利器等,較前減其半,想其所自製成此等貨物,較前增倍,如是足見其國之工務有大興之勢,能奪囘昔日外來貨之利,不知凡幾矣,查一千八百九十年,其國農人所産之物,不計材木牲口羊毛三項,尚値銀一百二十二兆鎊,雖其農人自用其所産之物甚多,所餘之數,亦甚巨也,自法國立重,稅之後,意大利出外之商務大減,蓋一千八百八十一年,意貨銷於法者,値銀十九兆餘鎊,至一千八百九十四年,忽落至五兆餘鎊,又一千八百八十八年,意大利出口貨,共値银三十九兆鎊,隨後三年,每年所出口者,不過三十四兆鎊,近今四年之中,每年出口貨,補囘原額而畧多,雖價銀大落一千八百九十年,出口貨共値銀三十九兆一億餘鎊,而去年其數必較畧大,意大利出口貨之要者,其絲綢約居四分之一,觀去年與前年出口之絲價雖落,比前十年已多百分之十二,計前年出口絲,共値銀十一兆鎊,仍以法國爲最,瑞士國次之,德國又次之也,意大利進口之貨,如煤油架非糖之類,皆大減,造成之貨物亦減,惟生料以應製造者或有加,此足證其工務漸盛矣,其進口貨,昔者多來自法,今則多來自英,而來自英者,亦漸減少矣,意廷曾設法以鼓勵其行舟出外之人,並建造船隻之廠,國家新立例,凡有本國新造之輪船,或外國代製之船,而報明朝廷於一千八百八十七年以前者,其船每墩連皮重,每行一千海里者,朝廷助銀八毫,於其初三年,此等船須過蘇彝士河之外而行其不能出此河之外者,則照上數減三分之一而助之,每三年津貼一次,每次減少一毫,至船過十五年,不復津貼桅船亦同得津貼,每三年一次,減少一毫五仙,至第九年以後,每三年一次,津貼銀二毫,以至二十一年而止,如有代外國製造之船,則不能得津貼,但由外國運來之材料,係爲造外國戰船而用者,則免其稅,意大利之工務,有志大興,但所惜煤薪不足,沿海工廠,皆用英煤,離海一百二十五英里以外之地,皆無廣大之工廠也,另有數處用水力,其費亦省,將來必多以電傳水力之法而代煤薪也,執養蠶藝,遍國皆然,婦女皆能爲之,又織絲綢之工廠極多,近尾倫地方有大織廠一間,用工人一千八百,又在琴毛地方,有染房一間,用工人八百,每日作工十一點鐘之久,婦女所得工銀,約居男工之半也, 按意銀每毫約合華銀一分五厘,

礦事 礦師述畧


  西五月十五號倫頓礦務報云,現英礦師名乞秩厨,往鳥絲綸探察礦地,察得哥勞文度,有礦地甚大,並察鳥絲綸金銀市場情形,該處金礦甚多,而採金股本甚少,是以復囘英國集一大公司往採,乞秩厨專心致志,皆欲經營此礦務,因該處金苗甚旺,質美而價高,雖鳥絲綸金礦甚多,未必獲利,惟乞秩厨事多奇中,必獲巨資矣,彼不獨考察哥勞文度,並考得添未士金礦甚佳,此兩處地形,皆繪圖懸於沙士勃雷侯壁上,沙侯亦不知有礦,故乞秩厨親往察視始露寶光焉,故礦務學堂山長,延乞秩厨教其學徒,乞秩厨遂在學堂指畫形勢,謂各肄業者曰,方今礦學日新,人欲知礦務,徒依古書,按圖索驥,恐未必大增知識,余不揣固陋,將現所目擊而指陳之,使礦穴之形勢,皆在肄業者之心目中焉,今人皆謂金礦生於石中,而不知亦有出於泥中者,余初到哥勞文度地方考騐,先用鐵釗挖開泥中土質,層叠如蛛網,有金砂露出,鋤開浮坭,皆有金墜下,惟礦穴甚深,頗難開採,若用地雷焚開,另闢新徑,螺旋而下,則法誠善矣,哥勞文度之側,有一礦地名蝦勞卡,鋤開土中,有金成塊,或數寸,或一尺,排列土中,穴深三百尺,開採嵗餘,已得金二墩,查該處前乃火山,今火燄已熄,其穴下仍有火氣,若採愈深,金質愈美,至添未士之礦,金色亦,與哥勞文等,而其質稍遜,然鳥絲綸不獨產金,更有鐵礦名給蔑他,開採數月,得鐵一千墩此地有土人擁女子爲酋長,欲在此地開採,必先請於女酋,近女酋所居之地,更多礦穴,惟須以時日,乃可圖之,由给蔑他往他路勞,有一鐵礦,產鐵甚隹,一禮拜得鐵十萬墩,已設四十間鐵局鎔鑄,若鳥絲綸礦地皆開採,則我英國之金,誠用之不竭矣,乞秩厨言畢,各學徒皆心領神會,頓增知識焉,

大利歸英


  西五月十五號倫頓礦務報云,中國北地,金礦最旺,英國富商,擬集十兆鎊股本公司,到中國開採金礦,然亦由多開小公司故集欵如是之巨,查此金礦,在蒙古之東地,礦場之廣,約有一十九兆零二十萬英畝,此礦中華已准開採,每日有一千華人作工,每一墩礦石,淘得金一磅半,再淘得金一兩,第三次淘得金半両,各國礦師謂中國日後金礦,爲地球之最,但開中國之金礦,必須集鉅貲,多購機器,他日中國之開礦者,當以此公司為嚮導,現每年產金一兆餘兩,該公司光緒二十一年開採,每年納稅與中華銀八百鎊,以二十萬五千鎊與中華購之,先交地價一半,此礦可獲大利,我英人從此多一金穴矣,

格致 木不畏火


  西四月二十四號紐約格致報云,現有格致師名芝卡勒,家甚富,徧考各植物,遊歷南亞美利加洲,見該處山上,有一種樹,其生長獨異,芝卡勒奇之,折一枝,用刀割,則甚堅韌,遂用火燒之不燃,徧查各植物書,不見詳有此種樹木,若用以建樓屋,能免火患,可知地球上之物,無不供人之用,獨人不能徧考之耳,地球初成,至地球將燬時,無不有新奇之物,最無用者,亦可使之為有用,南亞美利加洲,山林所產樹木甚多,產木之地,約有三百萬華方里,樹林之廣大,過於英倫三倍,間有被火焚燒,不能救止,甚爲可惜,不若任人斬伐,尚勝其棄於灰燼也,南方之地,近赤道,雨水不調,日光猛烈,樹根亦易乾枯,有時大雨滂沱,如洪水泛溢,則樹木暢茂,溺死禽獸甚多,間有海潮大漲,樹木沖倒在山下,及至烈日蒸曬,枝幹乾枯,居民往伐木作樵用,後遂火其山,使其草燒盡,而地下之樹根復萌芽,他日復成暢茂,此非善法,不知焼山時,火勢薰攻入隔林,樹木被其薰灼,則不能生長,有一年樹林遇火,萬木皆燬,獨此樹能存,高二十尺,圍一尺,樹幹臃腫,至雨水時則花生,花落結子,子熟則仁墜地,而徧地皆生樹秧矣,芝卡勒到此考察,見林中有炭,即知此山前被火燒,而此木獨存者,其樹皮之堅韌如牛皮,因天旱時,樹幹已枯,而樹心尚未枯,故有雨時,則樹心得水氣而活,新長之木質已大則枯幹作皮經雨淋日炙故堅韌而火不能燃此樹近海邊而生界南,北花旗之地,卡林備亞,産此樹約有千餘咪路,樹下多有金出,此樹不畏烈日,若有人取其種而徧種之,以此木建樓屋甚善矣,今人建屋,多用松杉各種雜木,而不知此木之大有用也,

物動成聲


  西五月十二號紐約格致報云,據李厘侯所稱,說凡物震動,令氣爲浪,浪傳至耳,即有所覺而為聲,最低之聲,每杪時中,物震二十次,最高之聲,每杪之久,物震二萬次,以二十次為最低之限,以二萬次為最高之限,但此說尚粗而未精,蓋震動之事,尚須計及其震動之猛弱,譬如有絃線震動時,其往復之程為十分寸之一,與其往復之程爲百分寸之一者相較,二線之急均同,則前線聲大而可聞,後線聲小而難聞也,但從試演而得線浪之粗,僅爲一百兆分篾打之八,即能感人耳而聞有聲,每篾打合英○三九三七寸,如此細微,比較顯微镜所能窺之物,尤小百倍,至論震動之次數,則不足爲據,因有耳靈之人,雖每分鐘之久,震動二十次亦能聞之也,

新法治病


  西六月十五號香港孖罅報云,上年西國新得隔膚見骨之法,所用之光,名爲盧煙賤之光線,又名乂光線,此光線一出,格致家皆能悉心考究,多試用之醫病,前經有人登録此光線能殺滅內傷之微細毒蟲,但以顯微鏡考之,並無實據,有醫師名習日者,考得以內傷之微細毒蟲,名挑罷喬老士者,將一隊導入豕肺之內,又以乂光線頻照之,其豕無恙,其不得乂光而照之者,竟如常豕染內傷之疾,歷騐不爽,又有醫士名柯舌者,報說,曾以乂光而醫一內傷女子,年方十七嵗,每日照肺一點鐘,連照三個禮拜之久,大有轉愈之勢,後因失其機器,遂罷而不照,女子之病,竟復變沉重而死,有一四歲孩子,背上生毛,曾得奧京維也納之醫士,名傅路安者,以乂光線連照十日,而盡除之,以乂光而除毛髪之事,尚屬常有,但非常時獲益,若用多次,必將毛管傷害甚深,蓋紀路基孻君,決斷此弊,由於機器管所用之鉑片,化作微末,侵犯其毛管也,迨多人陸續考求,確知此說爲不差云,

製鏡以膠


  西六月二十二號香港孖罅報云,有柏靈醫士,名譚麽罅者,以一種能舒縮透明之膠質,製成眼鏡,以擋砂塵火光之用,其膠質浸於醋强暗未路藥水之中,能變硬,但不若玻璃之脆而碎,鏡上不凝結水濕,近火亦不積熱如玻璃之甚,而又不易焚炸,有此諸益,而爲人所要需,自必通行也,


東方商埠述要年西人曾集公司築鐵路,通至吳淞,開行祇十六閱月,爲華官購去拆卸之,然其所行之時,雖未久,而所收客艙車费,已足抵經費,其餘貨腳,即爲溢利矣,光緒二十一年冬,中朝廷旨,議准興築鐵路,蘇省大吏,擬自上海築鐵路至蘇州,長約八十英里,此路既成,再續至鎭江,與南京,西人又擬在上海租界內,建設鐵軌馬車路,此事當無阻撓,唯皆未興辦,大約為期不遠矣,本埠有輪船公司四間,其船行於沿海一帶,並長江上下游,近數年來,華洋人等,皆陸續開設製造工廠,今已共有十數處,設非華官昔日禁阻機器,而又不許洋人管理製造之事,則上海久已為製造極盛之場矣,雖然,中英和約,原有准機器入口之理,西人行之本非背義,但英廷不欲勉強,故置之,今東事既和,有准外國在內地製造之約,日本人即到上海設紡紗廠,用紡紗機五萬架,繼而起者,則有渣顛洋行,美國貿易洋行,衣路拔洋行,晏好路家卜洋行,共四家,各用紡紗機四萬副,又聞另有工廠爲洋人所經理,亦接踵而起,但上海棉紗之業已大興,况復有人陸續集股,則上海棉務之工,將如英國蘭加士亞之盛矣,各工廠之最大者,則在上海楊樹浦,名上海織布局,光緒十九年十一月遭火焚後,即重建新厰,光緒二十一年始成,此新廠比舊者更大,內置紡紗機三萬五千副,此廠之股本,雖官商合辦,而官股甚多,又有華人富商,預在楊樹浦開設紡紗廠一所,內用紡紗挺子二萬根,再去數武又設一間廣大與此同,又有某廠購置軋花一百副,其所軋出之棉花,專供給某華工廠所用,又有廠名廣德昌,用日本軋花機器四十七架,每日軋出棉花九十擔,盡運往日本大坂銷售,又在浦東有軋花公司廠一所,內有麥加利軋花機三十二副,此廠所出之淨棉花,亦運售於日本,厦門路有麥堅士洋行,用日本軋花機六十架每日出淨棉花九十擔,亦運往日本,蘇州江有廣東庄軋花機廠甚大,又在亞路花庄,有華商大公司,用紡紗挺子二萬根,江之對而有華人軋花機廠,用軋花機七十二副,在江之北,將有華商開廠軋棉花,用機七十二副,其機在上海仿麥加利之欵式,又有繅絲廠二十五間,光緒二十一年,運出口外絲紗,計共得六千二百七十六包,每包重一百斤,在遮士田有興昌繅絲廠,用盆三百具,欲增至九百具,渣顛行有繅絲廠一間,用盆四百具,有我維晏洋行,在蘇州江,用盆一百五十具,江之對面,有大廠名勝昌,爲上海繅絲有限公司管業,內用絲盆五百具,此公司另有一廠在虹口,用盆五百具,蘇州江上,另有一大繅絲厰,爲華人開設,名松記,此人又在楊樹浦大道開設一間,連地克洋行,在蘇洲江,開大繅絲廠一間,又北福建路,有名禎祥者,用盆三百,又渣顛洋行,另有一絲皮廠在楊樹浦,有造紙厰,火柴厰藥石番梘廠各數家,别項工務亦有甚多,其增長之勢甚速,上海不日將勝於盂米,且可爲亞洲最旺之工藝埠也,又在虹口有亞士拖客棧,英租界有中心客棧,法租界有地客棧,另有次等客棧,皆與東方上等客棧同,有新聞報舘數家,一名字林日報,一名上海水星報,一名中華官報,一名上海時務報,一名上海日報,以上皆每日出報一次,又一名華北報,一名中國報,一名聯會報,每禮拜出報一次,又有華字各報,一名申報,一名滬報,一名新聞報,購閲甚廣,上海郵務處太多,英美法德日本各國,皆自有驛務所,而華人另有之,埠中又常有手車三千五百六十三輛,馬車四百七十輛,載客往來,又有西人銀行七家,華銀號數十間,上海為長江商務之咽喉,北方各口岸,亦得此處相濟,日本高麗,亦籍上海爲市場也,


  道光二十六年,至道光三十年,茶葉每年出口之中數,約為一千六百萬磅,而蚕絲出口,亦有七萬七千磅,同治六年出入口之貨,共値銀六十五兆兩,逐年驟增,至光緒七年,是年共値銀一百四十一兆九十二萬一千三百五十七兩,此後年年驟減,至光緒十年,已減少百分之二十分,後又漸旺,觀中國稅關清單所列上海前六年出入口貨值銀,光緒十七年一百四十五兆両,十八年一百六十五兆両,十九年一百六十六兆両,二十年一百七十七兆两,二十一年一百九十五兆両,二十二年二百一十八兆両,光緒二十年,至二十二年入口洋煙之値,因印度銀落價,故比前時爲增,比較光緒十九年,以二十年少五千七百七十五擔,以二十一年,多五百五十一擔,而二十二年又減少四千二百七十四擔,是年共入口鴉片三萬一千五百八十九擔,而各洋煙之減少者,因華人喜吸土煙,土煙味漸厚,而稅較廉,光緒七年,上海洋煙入口,共有五萬一千五百二十二擔,光緒二十年土煙入口,共有五千零四十六擔,光緒二十一年,增至一萬零四百一十三擔,比上一年多一倍,比其前年爲四倍,土產之鴉片,今亦有漸出外國者,又外國運來之棉布棉紗線向係年年加多,獨至光緒二十年,因銀價太低,故棉貨進口,亦忽然減少,光緒二十一年,棉貨入口之值,比上年多百分之二十,而光緒二十二年,再增百分之五分半,羊毛貨入口,光緒十七年,比上年多百分之三十六分,其次再增百分之七,而於光緒十九年,退百分之三,其次年,復增至百分之二十五,去年又增百分之九,又入口之金類,光緒十七年增多百分之十,其次二年無增減,光緒二十年,增百分之十一,前年減少百分之五,光緒十七年,入口火水油,共爲三千五百一十七萬九千二百零五加倫,一加倫約合華量八升,二十年增至四千三百三十一萬加倫,其次年減至二千九百七十一萬餘加倫,其來自美國者,自三十六兆餘加倫,減至一十六兆加倫,而來自俄國以箱載者,則由四兆增至七兆八億餘加倫,其以大桶載之,俄煤則自三兆增至五兆八億,光緒十八年入口之糖,重二十四萬七千八百九十四擔,光緒二十年

丁酉列國嵗計政要例言


  一自癸酉嵗林君樂知鄭君昌棪譒譯是書,中缺二十三年未有繼者,外國政事,偶見報張,不全不備,今為續譒,以繼斯志,
  一是書爲英國士咳咖路地所編輯,嵗出一部,以視癸酉之書,人民土地學校國用皆與昔異,而鐵路戰船電線諸事,尤爲遠絕,且舊書無有及中國者,此書則并有之,互爲比較,若數米鹽,強弱之由,一覽而知之矣,
  一是書無總表,卷首總表,皆從本書撮譒,特增學校,商務,及郵費諸表,以見譒此書之大意,非徒爲較量土地兵械已也,
  一地球上域地而治者,凡六十國,其次序悉依表列,如安南,馬達加斯加,緬甸,或削或亡,盡異於昔,凡國屬於人者,但附於所屬之國而已,
  一原書紀年用耶穌,方里墩磅用英權,今仍舊書,
  一書分爲九卷,一二三卷爲民主國,四五六卷爲君民共主國,七八九卷爲君主國,其卷首則僅列表目,故不預焉,民主國者,其國無君,或四年,或二年,由國人公舉,人多舉者,則爲總统,受命於民,任滿而退,君民共主者,國雖有君,而政由上下議院所,出君但畫诺而已,君主者,則政由君出,舉國之民無權者也,
  丁酉列國岁計政要目录
  卷首 表
  各國比较民數表     各国比較地数表     各国比較每方里人數表
  各国比較學校表     各國比較商務表     各國比較鐵路匀算方里表
  各國比較电線匀算方裡表 各國比較出洋轮船夾板裝載噸數表
  各国比較邮政進款表   各國比較國债錢粮并以錢粮抵还國债数表
  各國比较教民表     各國比較铁甲快船表   各国君民主表
  附 英国比較十年進口貨值表 英國比較十年出口貨值表
  卷一 民主國
  美國 美洲 瑞士國 歐洲 檀香山國 美洲太平洋
  卷二 民主國
  法兰西國 歐洲 巴西國 美洲     智利國 美洲
  秘魯国 美洲  唵蒯道國 南美洲之西 阿根庭國 南美洲之南科仑比亞國 南美洲之北
  卷三 民主國
  里比利亞国 非洲西北 南非民主國 非洲東南 阿连治国 非洲东南
  墨西哥國 中美洲   海帶國 美洲海湾岛  山道明哥國 中美洲
  告提抹辣國 中美洲  杭度辣國 中美洲   山萨佛道國 中美洲
  考斯搭裡噶國 中美洲 呢加拉乖国 中美洲  委奈瑞辣國 南美洲之北巴拉圭國 南美洲之南 乌拉乖國 南美洲之南 玻利非亞国 南美洲之中
  卷四 君民共主國
  英吉利国 欧洲 比利時國 欧洲 丹墨國 欧洲
  日本国 亞洲  瑞典挪威国 歐洲
  卷五 君民共主國
  德意志國 欧洲 奧大利國 歐洲     意大利亞國 欧洲
  希腊国 歐洲  路曼尼亞国 旧属土耳其 沙户亞國 旧属土耳其
  卷六 君民共主國
  荷兰國 欧洲 西班牙國 歐洲 萄葡牙国 歐洲

路电择录


  西六月七号電云,现俄國银行在新旧两京開設,欲本月十号,與民間借十五兆羅卜,約合英银二兆八十五萬圓,每圓每月行息四仙,此款乃贷與中国築铁路, 又云,西班牙與古巴战,古巴欲自主,是以該处西官欲逃,西班牙王电饬各員,依旧任事,八号电云前檀岛不許日工登岸,是以日廷與檀廷齟齬,日廷云,如檀廷堅執不许日工登岸,則兩國從此绝交矣,現檀國總理大臣,名缢依扶质,令美國報馆榜日人無理狀云,日工有七百人來欲登岸,我國阻之,将日工留於税關外,我國有例,凡有人被拘,欲代伸其冤抑者,任其親故求地方官出紙弔放,候再審讯,是以當日工被留時,日領事欲求出弔放纸,税關阻之,谓此弔放紙不能行於日工,日工由該船而來,必要由該船而去,如日人照我國纳人税例,则可登岸,如作迁居來者不能,故日人當時糾众会议,我國政府置之度外,查去年户口册籍,日人在檀有二萬四千四百零七人,中國二萬一千六百一十六人,外国人與檀人聯婚而生者八千人,美國五千二百六十人,英人二千二百五十九人,德国一千四百三十二人,法国一百人,那理振三百七十八人,匍一萬五千一百九十人,南洋海島四百五十五人,雜国六百人,我國三萬一千零十九人,外國人如此之多,而我國人如此之少,何怪我禁之不登岸,日工每禮拜有一千五百人到,倘來至一年,則我國無地以處之,試以我國人到日本照如此之數,日人亦必不許,則我國禁之,未为不是也, 十三號電云,俄与法聯盟,在俄京聖彼得堡立约, 又云,法總統出街,有刺客用枪击之不中,總統闻枪声,即奔避众人中, 是日又接旧金山來电云,檀岛不許日工登岸,兩國龃龉,將有决裂之勢,又接东京來電云,日本長崎,现有疫症,皆由台湾有一妇人初到传染,今將妇人安置医院調治, 十四号電云,檀日相爭美總統與议員商议,上下皆竭力保护, 又云,英属地卡厘咳打地陷,沉沒屋宇人物无算, 又云,美國议稅務尚未妥,待此例既定,然後议檀日龃龉之事, 又云,英富人巴拿涂在倫顿建一大屋,窮極華丽,金璧辉煌,铺设地氈一款,值银一千五百镑,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房密如蜂窝,塗抹五彩雲色,用銀作星宿,砌列壁間,又用银製成明月,悬于空中,夜间电灯火色如花,鮮妍各异,擬英王祝嘏日,即在此宴叙戚友,此富人商於亞非利加洲,人称之为銀王,後由亞非利加洲返国,至中途跃入海死,查其入水晶宮,而不住廣寒宮者,因其病已数月,忽发狂症故也, 十六号电云,意大利水師提督奏请朝廷,谓土企两国爭戰,歐洲各國皆有摇动,我国當整备軍械,须筹款增铁舰练士卒,以防後患, 十七号电云,印度北方地震,所有該處楼房屋宇,铁路電杆,並各地所种植之物,俱被摇落,人民死伤,亦為数甚鉅云, 又云,日前檀香山禁止日人登岸,爭论不休,今聞美廷欲干預其事,日廷遂即照會到美,谓我國与檀岛早經立有通商條約,今欲禁日人不得登岸,是于通商約內不符,我今欲向檀岛索回川资,俾到埠各日人得以返國,然後再议妥实條約,理屬至公,在美廷正無容枉事周旋也, 十八号電云,現慶賀英君主六十年登極之期,英陸路兵遊街,有四萬四千三百人,內有煙陳人,一萬零一百一十五人,另有夜间各民搭火棚在大地,有三百座,十九号电云,一千八百九十四年,與中國議訂和約,今已畫押,和約內準我英人在緬甸一带通商,设立衙門屯兵,依我國制,以治該處人, 又云,土企言和之事甚緩,企列人求歐洲各國調停,然企列仍陸續進軍守險, 二十三號電云,倫頓星頗士大廟堂,陳設儀物,祝英皇嘏,是日官民齊集,到廟堂祈祷,歌诗獻頌,既退後,各人在道歡呼萬岁, 又云,英皇電諭谢各屬地臣民祝賀之忱,願各民皆得其所,共膺天眷, 又云,是日英皇燕羣臣於不近咸殿,赴燕者有四百員,各臣皆獻頌,盡歡而散,明日英皇往鞋奪花園,與孩子相樂,童男童女共有一萬人,是日雖應酬甚多,回宮精神矍铄, 二十四号接伦頓來電云,法國特遣使到北京总理衙門,索南京地,創開商埠,闻已立约签押允行, 又云,法有矿師在广西地面,考察矿产,据中法所立約章,订准广西所有矿地,均归法人開採, 二十五号電云,檀日相爭,美廷欲为之保护,將來不知事勢如何,惟我与檀島既立有通商条约,當自完我事,美人之应否干预,日人之可否動兵,此則非吾所敢置一辞也, 又云倫頓人庆贺英皇登極六旬之期,皆懽欣鼓舞,皇太子因於邦人雲會京師之際,命御膳置备酒肴,以便贫民來此得饫仁恩,共计到者,有三十一萬余人, 又云,英属煙電地方,有船一艘,五月十七号,由香港開行回埠,至今未見到埔,想是途中失事,今英廷已发巡河船到各處寻覓,闻該船祇有船中办事人数人,並無附搭人民, 廿七号來電云,阿非利加洲之南,吞士付小國总统,名克加,特电到伦顿致贺,云英君主即位六十年,君民一体,中外辑睦,兴盛之机,蔑以加矣, 二十九号接日本东京來電云,日本台湾总督奴遮,奏准日皇,欲在台湾募工人为兵,现募得四百五十人,二十岁至三十五岁者,擬募士兵分为六旗訓练, 又云,日本在英定製铁甲舰一艘,已电知日廷,遣人到騐船,本月十八号交艦, 又接东京來電云,南亚美利加洲巴西国民变,欲将国政更改,巴廷已调兵往弹压, 又云,由天津往北京之铁路已筑成,长约三米路,行人搭车甚不便,因無车站,若有風雨,在此立候,無地方可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