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改進澳門的城市規劃與建設

楊道匡

目前的城市規劃與建設落後於形勢


  澳門從一個昔日人煙稀少的海島經過幾百年來的變遷,形成了今日城市的基本結構與佈局。這種城市怖局基本上是根據澳門半島的地形地貌以及歷史上市區的逐步擴展而形成的。它的存在有其合理的成份,但卻基本上是流於自然。而缺乏系統的規劃。本來一個地區在其城市化的過程中免不了會出現諸如人口膨脹、住房短缺、交通擠塞、環境污染以及居民的醫療、教育設施不足等一系列問題。再加上一直以來澳門的城市化是在一種缺乏明確的指導目標和有效的管理狀態中進行。所以隨着七十年代以來經濟迅速發展和人口的急劇增長,上述問題表露得更為嚴重,矛盾亦更為尖銳。如此種狀態不改變,則不僅與今日澳門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的規模極不適應,而且還會成為未來發展的障礙。
  從外部形象看,澳門有意成為一個旅遊城市,然而澳門目前落後的城市規劃與建設,祇會對旅遊城市的形象產生消極的影響。因為狹窄不整的街道,擠塞的交通,以及不潔的市容是絕對不會對遊客產生任何吸引力的。相反祇會使他們留下不良的印象。
  從內部效用看,由於歷年來的城市建設在一種缺乏明確指導目標,以及無規則的狀態下進行。雖然某些局部建設有所成就,但從宏觀上看仍然難以避免整體佈局混亂,以及各個區域之間發展的不協調與不平衡。這種缺乏規劃帶來的不良後果隨處可見。首先是資源的浪費,如土地是澳門最寶貴的資源,然而令人費解的是在急需用地的情況下卻有部份的用地被長期空置,還有不少已空置多年的舊屋在市區各處佔用的土地未被充分利用。此外,由於城市建設發展緩慢而造成目前市區與居住環境擠迫、活動空間狹小、公用事業和各種生活設施不健全等,再加上低收入階層在高租金的壓力下,導致僭建木屋區出現,很容易引致各種社會問題的產生,從而最終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重整市區與開發離島


  澳門城市規劃與發展的方向,應該擺脫目前這種過分擠迫於澳門半島的同心聚集式的單一城市規模,而發展成為數個具有多種功能的區域或城鎮組合的現代化的城市體系。因此,必須重整市區與開發路氹兩個離島。
  重整市區
  在路環、氹仔與澳門半島三地之中,澳門半島是整個地區的工商與行政中心。在此聚集了全為90%以上的人口與工商業機構,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市區的容量已達致飽和狀態,為適應未來的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就必須要重整市區。以達到疏導人口。擴展道路,改善居住條件與美化環境的目的。按照歷史的沿襲和近年發展的趨向,形成了目前澳門半島上市區的基本格局,按照其功能與作用大致可分為:北部是工業區、南部為旅遊商業區、西部是港口碼頭及倉儲區、東部沿海一帶為新興的發展區,整個中部一大片以及與各區連接的部份則為商業與住宅區。重整市區的計劃可以在保留上述格局合理部份的基礎上進行規劃與建設。理想的模式應該是使各區域建成一個多功能的各種生活設施齊備,既獨立存在又與其它區域發生聯繫的工商與住宅區。即各個區都具有住宅樓宇、商場、銀行、巴士總站、道路網、學校、醫院、酒樓食肆。此外,還應配備圖書館、影劇院以及其它的娱樂與休憩設施。實現這一模式并非屬於“天方夜譚”或“空中樓閣”式的幻想。與澳門一海之隔的香港在七十年代初期實行的大規模的重整市區與建設新市鎮的計劃,就是根據上述模式而進行的。至今已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在新界各處已分别建立了七個具有多功能的設施齊備的工商業住宅區。而與澳門近鄰的珠海經過近年間的開發與建設,從昔日的破舊小城鎮一躍而成為頗具規模的現代化城市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開發離島
  為了重整市區,必須要疏導目前市區內過於擠迫的人口,重而達到改善居住環境、擴充道路,解決交通擠塞以及美化市容的目的。在此可以參考香港政府實行的公屋徙置政策。即在市區以外的適當地帶,建立一批價格相對低廉的住宅房屋,將人口大量遷移到市區外圍地帶,使城市發展向郊區延伸,而尚未發展地區的開發與建設則可以由此而帶動。
  路環與氹仔兩個離島面積幾近澳門半島的兩倍,但一直以來未有得到充分的開發與利用,至今兩地仍多爲郊野與曠地,這對於總面積僅爲20平方公里,而寸金尺土的澳門來說是一種資源的極大浪費,因此重整市區的第一步應該在路氹兩島的適當地區建立一批住宅房屋,吸引目前市區內的居民遷移至離島居住,這樣市區內的上述地帶即可達到重新規劃與建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