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謬誤?真理?
惠施是先秦名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他的著作沒有保存下來,《莊子·天下篇》中記載了惠施歷物十事(考察分析十種事物),有些哲學家據此認爲惠施是一位“合同異”的相對主義的詭辯家。
惠施的“歷物十事”中說:“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古時候的燕在中國的北方,越在中國的南方。有些人就認爲既說燕之北是天下之中央,又說越之南是天下之中央,惠施不是胡言亂語嗎?如果我們細心想一下,地球上任意一點不就是天下的中央嗎?
惠施又說:“日方中方倪,物方生方死。”(太陽升到中天也正在向西斜,萬物正在生長也正在死亡。)有人說這是詭辯,其實它非常符合辯證法。事物是變化發展的,太陽一面上升,也一面更接近下山人們一面成長,也一面更接近死亡。這正是事物發展的辯證法。
惠施說:“天與地卑,山與澤平。”如果我們從宏觀的宇宙觀去認識這個命題,“天與地卑”其實一點也不奇怪。人們說舉頭望明月,我們也可以想像一下,登陸月球的太空人,他們何嘗不是舉頭望地球呢?至於“山與澤平”,凡是稍有地理學常識的人,都知道有些湖泊就比一般山還要高。例如我國吉林省的白頭山天池,湖面海拔二一五五米,它比澳門的松山就高出了許多倍。
惠施說:“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里。”幾何學上的平面,從理論上來說是沒有厚度的,沒有厚度累積起來也屬於沒有厚度,但幾何學平面的面積卻可以大至千里。因此惠施上述的命題也不能說是謬誤。
惠施說:“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太陽系之外有銀河,銀河系之外,還有河外星系。有的巨大河外星系由幾百億甚至上千億顆恆星組成。人類目前可以觀測到的河外星系約十億個。我們所觀測的宇宙還不是“至大”,因爲它之外還有星雲存在。惠施說:“至大無外”就是說的無限大。至於說:“至小無內。”那是說的無限小,以前人們認爲原子是最小的單位,其實原子之內還有電子、中子、質子、光子、輕子、介子、重子等三十多種基本粒子,這三十多種基本粒子還不是極限。可見“小一”才能代表無限小,惠施說:“今日適越而昔來。”昨天起程走來,今天到達越國。這不是很合理的事情嗎?
過去不少人都說惠施是詭辯家,認爲他的言論充滿相對主義。當然他的學說只留下一鱗半爪。“歷物+事”中有一兩個命題,至今還未得到合理的解釋。但我們不能把“歷物十事”一概說是荒誕不經,謬誤非常。其實惠施的一些命題,不正表現了客觀的眞理嗎?可見,謬誤和眞理,並不一定黑白分明,很多時還需要我們認眞小心去分辨,切不可急急忙忙妄下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