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孟子》爲甚麼出現删節本
上了年紀的人都會讀過《孟子》,就是沒有通讀《孟子》的,也會看過《孟子》中的名言警句:“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反躬自問,正義確在我,對方縱是千軍萬馬,我也勇往直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可能有些讀者不知道,《孟子》曾經有過刪節本。這位在元代被封爲“鄒國亞聖公”的孟軻,他的書有誰竟敢妄加刪削?不是別人,正是明代的劉三吾。當然這位劉三吾並非膽大包天之輩,他只是奉明太祖朱元璋之命行事而已。
大家知道這位朱元璋是一個出名殘暴的皇帝。開國元勳、文臣武將被他殺戮的不計其數,光是胡惟庸案、藍玉案、空印案和郭桓案合共就被他殺了十一二萬人。朱元璋的“廷杖”,歷史上是赫赫有名的。“廷杖”這個壞規矩是唐玄宗立下的,不過那時候,只是作個樣子,目的是使大臣受辱,被杖的大臣在衣服下面還可以放些厚綿重氈。但是到了明太祖,他就要褪下大臣的褲子,用大杖猛打。不少臣子就此慘叫連聲一命鳴呼的。所以很多大臣上朝前都和家人泣別,不知何日會慘遭廷杖。
就是這個專制魔王,他在洪武三年開始讀《孟子》,看了其中一些句子,便大發脾氣說:“這老頭要是活到今天,非嚴辦不可!”便下令國子監將孔廟中孟子的牌位撤走。洪武二十七年,他就組織一些人刪削《孟子》中的“違礙”語句。
《孟子》中有些甚麼句子令朱元璋勃然大怒呢?其中最令他不快的是“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後察之;見賢焉,然後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聽,諸大夫皆曰不可,勿聽;國人皆曰不可,然後察之;見不可焉,然後去之。左右皆曰可殺,勿聽;諸大夫皆曰可殺,勿聽;國人皆曰可殺,然後察之;見可殺焉,然後殺之。故曰,國人殺之也。”“責難於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吾君不能謂之賊。”(用仁政來要求君主才叫做“恭”,向君主講說仁義,堵塞異端,這才叫“敬”,如果認爲君主不能爲善,這便是“賊”。)“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無罪而殺士,則大夫可以去;無罪而戮民,則士可以徙。”“王曰:‘請問貴戚之卿。’曰:‘君有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
劉三吾根據朱元璋的指示,一共刪去《孟子》中的八十五條,只剩下一百七十多條刻板頒行全國學校。封建統治者對於孔孟之道並不是全部奉行的。他們需要的是儒家中的糟粕,對於《孟子》中富有人民性、民主性的精華,都被視爲不合綱常名教,有礙世道人心而加以扼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