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夜讀《回憶秦似同志》
春節假期,晚上閒來無事,便捧讀《回憶秦似同志》。這本紀念文集由“秦似紀念文集編委會”編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這本書是秦似的女兒王小莘老師送給我的。
王小莘老師是華南師範大學中文系講師,一九八八年來澳門業餘進修中心中文校外課程講課。進修中心何頌恆校長介紹我認識她時說:“王小莘老師是著名文字、音韻、訓詁專家王力教授的孫女、作家秦似先生的女兒。”由於她是研究古典文學的,又是我向來崇拜的王力教授、秦似先生的後裔,談起來特別投契,眞是一見如故,越談越興奮。
我向她表示,我也是秦似先生編輯的《野草》雜誌的忠實讀者。一九四六年《野草》在香港復刊,這份以雜文爲主的叢刊在香港共出了十二期。那時候我在澳門讀初中,每期《野草》我都從老師家中借來閱讀。我還記得,其中一期刊登了聶紺弩的《星空禮讚》,他在文章中抒發了個人的感情,讚美滿佈閃爍繁星的浩邈天空,高遠而偉大,仰望星空使人感到萬慮俱消,個人也非常渺小。林默涵接着寫了一篇文章批評聶绀弩充滿小資產階級的浪漫情調,後來秦牧也寫文章支持聶绀弩,反駁林默涵的觀點。我向王小莘老師介紹了當年閱讀《野草》的印象並且說:看來林默涵過於執着了,一個人抒發一下自己的某些感情實在無可厚非。她當時表示,秦似先生已在一九八六年七月十日逝世,《回憶秦似同志》正在編印,將來出版後,一定送一本給我。事隔一年多,這本書終於出版了。
秦似先生原名王緝和,秦是他母親的姓,據秦牧先生《懐念秦似》一文中寫道:“似字,則是‘以’、‘人’兩字組成的,含有以人的身份來生活和工作’,也就是要做‘生活主人’的意思。綜觀秦似的一生,他是實踐了青年時代的誓言的。”
《回憶秦似同志》收集了秦似先生生前好友和親屬七十多人的紀念文章和輓聯。還附有秦似本人的《自傳》、楊東甫的《秦似傳略》、《秦似著譯年表》。紀念文章寫來都感情眞摯,細膩動人。夏衍《悼秦似》的結尾就特別扣人心弦:“今天,七月十日,正是秦似逝世的一周年。辦《野草》的五個人,只剩下我一個了。讓一個比他大十七歲的人來寫這樣的悼念文章,實在是太寂寞、太可悲了。”
秦似先生的雜文成就是衆所周知的。人民出版社陸續出版“五四”以來十七家的雜文集,秦似就是其中的一家。我佩服秦似先生的不但是他的雜文,而且是他的崇高品格,他爲《宋雲彬文集》寫的序言中就毫不留情地揭露自己的缺點:“我不是基督徒,也不準備懺悔。但在大家都處於受折磨的逆境之時,我竟以未劃‘右派’的身份,向曾經是師友的雲彬表示白眼了,這同阿Q與王鬍相駡,何其相同!我從這裏發現我也有過這樣一種可恥的劣根性,雖然雲彬原諒我,我是難於原諒自己的。”嚴於解剖自己,襟懷坦蕩,高風亮節,爲人民事業和文藝工作埋頭苦幹數十年,這樣的人實在值得我們敬仰和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