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養花
我不懂得種花,但有一次種花失敗的慘痛教訓。
二十四年前,我探望已故的王文達校長。他是一位養花的能手,他家的園子裏種了不少花草樹木,培植了不少盆栽。王老帶我欣賞他的傑作,口講指畫,興致勃勃地介紹他的園藝經驗。一草一木、一缸一盆,都凝聚了他老人家的心血。有些盆景千姿百態,或盤屈、或挺拔、或偃臥、或舒發、或倒墜懸崖、或蒙茸披拂、或蒼勁古樸、或婀娜多姿。方寸千里,引人遐思。流連其間,令人心曠神怡。
臨別的時候,王老要送一盆榆樹給我,我再三推辭,表明自己從來沒有搞過盆景,對種花更是門外漢,全無心得,可能會把他的心愛結晶弄得凋零枯謝,有負他的雅意。王老保證榆樹最粗生,適應性很強,三兩天不澆水也不會枯死,一定要我拿回家擺設。我見他盛意拳拳,非常執着,只好接受他的好意,捧着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接觸的盆景回家。
那時候我住的是閣樓,二十四小時沒有陽光盼顧。我就把這榆樹盆景,放在書桌前的小窗臺上,這是我的居室中最佳的位置。
最初半年,我天天澆水,小心翼翼地照顧這株小榆樹。無奈種花不是我的愛好,這份殷勤,完全是出於不想辜負王老的一番心血和美意,是這種心理壓力所促成。久而久之,這種心理壓力漸漸減弱,故態復萌,我便忙於自己的業務和閱讀了。有時三兩天,有時四五天這才恍然大悟,發覺我的面前,還有一盆榆樹還未得到照料。由於缺乏陽光和水份,這株榆樹漸漸露出了病態:葉黃、枝枯,到後來只剩下光禿禿的枝幹,有氣無力的黃葉紛紛倒在枯樹的四周。我面對這種情景,茫茫然呆立着,心裏非常難過。
今年夏天,我家天臺上種的花爭艷鬥麗,全家都欣喜非常。十多天前,杜鵑花全盆通綠,只有一點紅色躱在翠葉底下,幾天之後,忽然間,紅色的杜鵑花盛放,好像一羣捉迷藏的小孩子突然露出臉來,哈哈大笑,是那麼動人、那麼燦爛。盛開的白蟬花好像一羣灑上香水的白衣女郎,亭亭玉立,散發着她們誘人的氣息。胭脂水粉花,紅、白、黃相間,組成了一幅悅目的圖畫。鮮紅的玫瑰花、嫩黃的白蘭花、高雅嫻靜的君子蘭花都綻開了笑容,爲這小小的天臺,增添色彩。君子蘭最難培養,水多不行,陽光太多不行,沒有水不行,沒有陽光也不行。要使它開花一定要照料周到,萬萬不能疏忽大意。
我的妻子聽了醫生的吩咐,要勞逸結合,開始學會種花。澆水、施肥、除蟲害、剪敗葉、去殘枝,悉心照顧,還要經常向內行人請教,不斷改進種花的技藝。沒有這些功夫,今年要想繁花滿枝,那是不可能的。我是一個旁觀者,從自己的失敗教訓中,更加深切體會到,養花的“養”字是有很多學問的。推而廣之,培養人才,那不是要付出更大的心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