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誠推薦《文字學概要》

  今年一月從郵局收到了裘錫圭教授的巨著《文字學概要》,這是他送給我的珍貴禮物。我在欣喜之餘,立刻覆信給裘教授,一方面表示感謝,一方面表示決心拜讀他的大作領受教益。終於在二月六日晚上,讀完了《文字學概要》。
  裘錫圭教授是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是一位著名的甲骨文專家,也是我國五、六十歲一輩的古文字學家中的表表者。一九八四年,我將《談“東”》、《從溯源探流談起》兩篇文章寄給北大的葛曉音老師,向她請教,她把文章轉給裘教授。裘教授當時用一張“文摘卡”寫了幾點意見給我。後來我又寫信給裘教授請教研究甲骨文應讀哪些入門書。他回信給我列舉了郭沬若的《卜辭通纂》、《殷契粹編》,陳夢家的《殷虛卜辭綜述》,唐蘭的《殷虛文字記》以及于省吾的《甲骨文字釋林》。至於工具書方面則有《甲骨文編》,李孝定的《甲骨文字集釋》,島邦男的《殷虛卜辭綜類》。我和裘教授素未謀面,他這種獎掖晚輩,不厭其煩地教導後學的熱情,令人敬佩。
  《文字學概要》由朱德熙先生題寫書名,全書分十三章。第一章《文字形成的過程》,以高屋建瓴之勢,從宏觀上研究了文字的定義,文字的形成過程。裘教授比較了在漢字、聖書字、楔形文字以及我國少數民族納西原始文字,寫成了這饒有新意的一章。
  一般的文字學著作都按照許愼的“六書”: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或者是稍爲變動一下次序加以論述。裘教授對漢字基本類型的劃分不採取六書說,而主張三書說。
  衆所周知,第一個提出三書說的是唐蘭先生。唐先生在《古文字導論》中將漢字分爲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聲文字三大類。不過裘教授不是抄襲唐先生的成說,他指出唐先生的三書說的不足之處:“一、把三書跟文字的形意聲三方面相比附。”認爲有些地方合理,有些地方不盡合理。“二、沒有給非圖畫文字類型的表意字留下位置。”“三、象形、象意的劃分意義不大。”“四、把假借字排除在漢字基本類型之外”認爲不夠妥當。
  裘教授接受了陳夢家先生在《殷虛卜辭綜述》中提出的象形、假借、形聲的新三書說,加以改造、發展,形成了他的三書說:表意、形聲、假借。
  裘教授將表意字分爲六種:1、抽象字。例如:一、二、三、(四)等字。2、象物字。例如:(山)、(水)、(木)等字。3、指示字。例如:(本)、(末)、(刃)等字。4、象物字式的象事字。例如:(矢)、(屰即順逆的“逆”的本字,“矢”和“仄”同音,意義也相近。即傾頭之意。5、會意字。裘教授又將會意字細分爲六小類:A、圖形式會意字。例如:(宿),表示人睡在屋裏的簟席上。B、利用偏旁間的位置關係的會意字。例如(朝)表示下弦月時日方出月尚可見的清晨景象。C、主體和器官的會意字。例如:(欠)“欠”的本義是張口舒氣(欠伸)之“欠”即用此義。D、重複同一偏旁而成的會意字。例如:(林)樹木叢生爲林,從“二木”。E、偏旁連讀成語的會意字。例如:劣。《說文》:“劣,弱也。從力、少。”F、其他。例如:(劓)劓的意思是割掉鼻子。6、變體字。這類字用改變某一個字形的方法來表意,爲數不多。改變字形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即增減筆畫(一般是減筆畫)和改變方向。增減筆畫的變體字,例如:(片)《說文》:“片,判木也。從半木。”改變方向的變體字,例如:《說文》說“”(,即“派”之初文)從反“永”()。
  形聲字方面,裘教授費了相當多的筆墨,他深入地闡述了形聲字產生的途徑,多聲和多形的現象,省聲和省形的情況,形旁和聲旁的位置,形旁的表意作用,聲旁的表音作用,聲旁跟字義的關係等。在“形聲字”這一章中,裘教授除了肯定許愼的貢獻之外,對於《說文》的錯誤也一一加以指出,不囿於舊說。對於王聖美的“右文說”,裘教授有獨特的見解:“用右文說來研究詞義,也要持十分謹愼的態度,千萬不能因爲某些字同從一個聲旁,就輕率地用同一種模式來解釋這些字的意義。例如宋人所舉的那幾個從‘戔’之字,它們的意義其實就應該分爲兩個系統,一系與殘損一類意義有關,一系與淺小一類意義有關。‘戔’字在甲骨文裏寫作,像兩戈相向。前人或以‘戔’爲‘殘’的初文,是可信的。所以“殘”的本義應該是殘害,‘歹而小者曰殘’的說法毫無根據。……‘金之小者曰錢’的說法也完全不可信。”
  “假借”一章,裘教授有很詳盡、很深入的論述,他從五個方面進行討論;(一)本字與假借。(二)被借字的意義跟假借義有聯繫的現象。(三)一詞借用多字和一字借表多詞的現象。(四)跟假借有關的字音問題。(五)語文研究中跟假借有關的幾種錯誤傾向:1、詞義研究方面的錯誤傾向;2、古籍解讀方面的錯誤傾向。
  此外,裘教授還指出了在漢字中還有少量是不能納入表意、形聲、假借三大類之中的,他將這少量漢字分爲五小類:1、記號字。例如五、六、七、八等字。2、半記號字。例如“叢”字的簡化字“丛”,就可以看作半記號半表音字。“从”旁是音符,“一”旁是記號。3、變體表音字。例如稍變“兵”字字形而成的“乒乓”。4、合音字。例如表示“不用”的合音詞“甭”,既是會意字,又是合音字。5、兩聲字。“例如‘牾’的古體‘啎’,《說文》認爲是從‘午’‘吾’聲的形聲字,其實可以看作兩聲字。”
  《文字學概要》可以說是目前最好的一本文字學的理論著作,它總結了前人的種種理論,並且創見迭出,建立了作者獨有的理論體系,成一家之言。裘教授治學非常嚴謹,他盡量利用當前最新的出土文物和國內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例如對於銀雀山漢墓出土的《齊孫子》(孫臏兵法)的《威王問》等篇裏的“篡卒”一詞,最初裘教授是這樣注解的:“‘篡,強取。篡卒指能搴旗斬將的剽悍士卒。’後來,由於同墓所出竹簡中的有關資料的啓發,才想到這個‘篡’字應該是選擇之‘選’的通假字。‘選’跟‘算’音近,古書中有相通之例(《論語·子路》‘何足算也’,《鹽鐵論·雜事》引作‘何足選哉’)。‘篡’從‘算’聲,所以也可以跟‘選’相通。選卒就是精選的士卒。”有不少地方,在校對時發現了錯誤或有不完善的地方,作者就注明加以刪去,由此可見裘教授的治學是非常嚴謹的。
  凡是愛好文字學的讀者,不可錯過《文字學概要》,我謹以至誠向各位推薦這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