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巧言令色”

  文友葉添先生先後在《語林》發表了《容易誤釋的成語》和《容易誤釋的成語續談》,用精簡扼要的文字,辨釋成語中的詞義,使讀者得益不淺。我也從中學到不少知識。
  《容易誤釋的成語續談》:“(19)巧言令色——‘令’不是‘辭令、命令’,而是‘美’的意思;”由於體例所限,葉先生只能“言簡意賅”地對這個成語中的主要詞義作這樣的辨釋。爲了使讀者更詳盡地認識這一成語的含義,筆者不避“狗尾續貂”之嫌,在這裏多寫幾句。
  “巧言令色”這一成語,最早見於《尚書》和《論語》。《尚書·皋陶謨》:“能哲而惠,何憂乎驩兜,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論語·學而》:“巧言令色,鮮矣仁。”“巧言令色”是指用花言巧語和媚態僞情來迷惑、取悅他人。因此這是一個帶有貶義的成語。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注》對上述一句的譯文是這樣的:“花言巧語,僞善的面貌,這種人,‘仁德’是不會多的。”《論語·公冶長》還有這樣一段話:“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孔子說:“花言巧語,僞善的容貌,十足的恭順,這種態度,左丘明認爲可恥,我也認爲可恥。內心藏着怨恨,表面上卻同他要好,這種行爲,左丘明認爲可恥,我也認爲可恥。)
  《漢語大詞典》對“令色”一詞,有三個注釋:①和悅的容色。②僞善、諂媚的臉色。③美麗的姿容。在注釋②中引了上述《尚書·陶謨》的一段文字。因此“巧言令色”這一成語中的“令色”應以《漢語大詞典》注釋②爲確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