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此“制”不同彼“製”
近日報章刊載,中國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主任柳斌,批評當前內地文字使用混亂,認爲應該堅持使用簡化字。他說,現在比較嚴重的問題是繁體字回潮,有人甚至從理論上加以鼓吹,爲繁體字回潮製造輿論,認爲寫繁體字高雅、是文化質素高的表現等等。
筆者認爲,內地已推行簡體字多年,不應再走回頭路,鼓吹使用繁體字。日前我有事進入珠海,經過拱北賓館,那裏就豎立了一塊繁體字的標語:“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必須控製人口。”印製標語的人可能爲了使港澳同胞都能看懂,故意使用繁體字,結果卻鬧出了笑話。
簡體字“制”既可代替繁體字的“製”,也是原來的“制”字。但在繁體字中,“製”字並不等同“制”字。
“製”字在《漢語大字典》中有七個義項:一、剪裁。二、製造、製作器物。三、撰寫;著述。四、作品、文章。五、式樣。六、衣料計量單位。七、用同“致”。沒有一個義項有控制的意思。根本不能構成“控制”一詞。
“制”字在《漢語大字典》有十三個義項:一、裁斷;切割。二、制作;制造。三、規劃;制訂。四、禁止;抑制。五、約束;控制。六、決斷;裁決。七、法度;制度。八、形制;式樣。九、守父母之喪爲制。十、帝王的命令。十一、古稱布帛長寬的法定尺度爲“制”,又爲一般法定物的通稱。十二、古邑名。十三、姓。
對比“製”、“制”兩字的解釋,我們認爲只能寫成“控制人口”不能寫成“控製人口”。
用慣了簡體字的人,一旦要寫繁體字,應該百倍小心。因爲某一簡體字,並非只代替一個繁體字,可能簡體字本身,原來也是一個未經簡化的漢字。例如“造”,這是“適”的簡化漢字。但是“适”本身也是一個沒有簡化的漢字,讀作“括”。《論語》中有一位“南宮适”,複姓“南宮”,單名“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