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氣”和“小器”

  一月八日《澳門日報》登載了星聯的專釋《英女王節儉跡近小氣》:“觀察家認爲,擁有十二億英鎊財產的女王,表面上號稱全球最富有女人,但平日起居很節儉。……女王節儉有時幾乎已到小氣地步。”
  “小氣”與“小器”同義,都是不大方、吝嗇之意。
  我個人認爲“小氣”原應爲“小器”,到了近現代,“小氣”流行,“小器”反而少人使用了。
  《漢語大詞典》“小器”、“小氣”兩條詞目都有收錄,兩者是同義的。從該詞典的引例中可以看出“小器”在先,“小氣”在後。“小器”——“不大方;貪小;吝嗇。元無名氏《桃花女》第一折:‘剛剛吃拿了一個銀子去,便關上鋪門,何等小器。’《紅樓夢》第七十回:‘紫鵑也太小器,你們一般有的,這會子拾人走了的,也不嫌個忌諱?’”“小氣”——“胸襟不寬;吝嗇。《紅樓夢》第六十七回:‘我又不是兩三歲的孩子,你也忒把人看得小氣了,《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九回:‘你們姑太太也太小氣了,既然送你皮袍面子,爲甚麼不送新的,卻送你舊的?’”
  “小氣”最早出現的例句是清代,“小器”在元代的作品中已經出現了。其實“小器”一詞早在漢代已出現,揚雄《法言·先知》:“或曰:‘齊得管夷吾而霸。’仲尼曰:‘小器。’”當然這個“小器”解爲器量小,即才具不大,無大作爲。但我們應該認識到,正是這個“小器”(器量小)的引伸義,才演變爲“小器”(吝嗇)的。
  有趣的是,曹雪芹寫《紅樓夢》時,既用“小器”又用“小氣”,可見清代正是“小器”、“小氣”同時使用的時代。
  “器”的本義是器皿。引申爲器量;器度。《論語·八佾》:“管仲之器小哉。”就是說管仲的器量不大。由於同音通用的關係,“氣”通“器”。《禮記·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氣從之。”王引之《經義述聞·禮記中》:“氣,即‘器’之假借也。”“樂氣”即“樂器”。按照通用的原理,作爲吝嗇的“小器”,自然可以寫成“小氣”了。
  值得注意的一個現象是除了大型辭書《漢語大詞典》“小器”、“小氣”兩詞目並立之外,其他詞典絕大多數只立一個詞目,以收錄古漢語爲主的詞典,只收錄“小器”,例如《辭源》(修訂本),《大辭典》。不過這兩本詞典都對“小氣”一詞作了適當的照顧,以《辭源》爲例:“小器——吝嗇。同‘小氣’《紅樓夢》四零:‘又嗔着鳳姐兒:‘不送些玩器來與你妹妹,這樣小器。’《大辭典》在引例句之前寫道:“小器——吝嗇。今作小氣。”
  以收錄現代語爲主的詞典,絕大多數只收錄“小氣”。如《辭海》、《新編漢語詞典》、《新編現代漢語多功能詞典》、《新華詞典》、《漢語反義詞詞典》、《同義詞詞林》、《實用解字組詞詞典》、《常用構詞字典》等。都只有“小氣”,沒有“小器”的詞條。
  此外,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現代漢語詞典》(補編)又補充收錄了“小器”:“小器同小氣”,不作解釋。編者的意圖很明白,他以“小氣”作爲現代漢語的詞語,以“小器”作爲古漢語中遺留至今仍然使用的詞語處理,讀者如要了解“小器”一詞的含義,仍然需要查閱“小氣”一詞。
  從以上引述的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到,“小器”、“小氣”一詞的變化發展情況。到現代,“小氣”大爲流行,“小器”漸漸消失。器、氣通用,人們自然使用筆劃少而常用的“小氣”一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