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録
也說“憂思”的“思”

——與思放先生商榷

曾嗚

  讀罷本版五月八、九日思放先生的《學生朗誦比賽中聽到的誤讀》,筆者對思放先生在朗誦比賽評判工作中認眞負責,一絲不苟的精神,深表欽佩!
  思放先生在文中糾正了粵語獨誦比賽中的一些誤讀,對參加比賽的學生以及沒有參加比賽的其他師生,甚至所有的讀者,都是有益有建設性的。
  然而,略感遺憾的是,思放先生在文章末段對《短歌行》中“憂思難忘”的“思”字所作的分析,頗有“過正”之嫌。思放先生認爲:“當‘思’字作爲名詞‘心緒;情思’的解釋時,應讀作‘駟’”;因此,“憂思難忘”的正確讀法應爲‘憂駟難忘’”。
  誠然,“憂思難忘”的“思”,其古音的確讀如“駟”,《辭源》、《大辭典》、《形音義綜合大字典》等均有註明;然而,它在今音中已逐漸統一讀如“私”音,且在權威性的辭典中得到了承認。
  以“漢語規範化”爲宗旨的《現代漢語詞典》,已取消了“思”的古讀“駟”;並將作爲名詞“心緒、情緒”解的“思緒”的“思”,也注讀爲“私”音。
  思放先生在文中引用了最新出版的八卷本“漢語大字典”的注音和注釋,本來想以此證明“憂思難忘”的“思”的正確讀法應爲“駟”;可是,《漢語大字典》的注音和注釋,恰恰證明了如下的一個事實——作爲“心緒、情思”解的“思”字,古讀是“駟”,今讀則應是“私”!
  原來,在《漢語大字典》“思”字條下,今音只注了兩個讀法:一是si(讀如“私”),下面共有+個釋義,包括作爲名詞“心緒;情思”的釋義;二是sāi(讀如“腮”),只有一個釋義,通“”。在今音si後面,注有《廣韻》的兩個古讀:“息茲切”(讀如“私”)和“相吏切”(讀如“駟”)。這正好表明了“思”在《廣韻》中的兩個讀音,現在已經統一讀如si音了。
  在si音下的第四條注釋,即思放先生在文中引用的例證:“心緒;情思。《詩·小雅·雨無正》:‘鼠思泣血,無言不疾。’陸德明釋文:‘思,息嗣反。’”這裏所引用的“思,息嗣反”,也是用來說明“思”的古讀,而非“思”的今讀。它的今音,仍是“思”字條下的第一個讀音si。
  其實,作爲名詞“心緒;情思”解的“思”,在古詩文中屢見不鮮,例如:
  “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門啼”《孔雀東南飛》;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登柳州城樓》);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此外,還有許多常用的詞語如“情思”、“哀思”、“鄉思”、“秋思”、“勞思”、“文思”等等。
  上述的“思”,都是作名詞“心緒、情思”解;但早已被人們讀如“私”音、且爲當代具權威性的辭書所承認,那又何必一定要將它恢復古讀呢?
  可見,無論是根據當代辭書的注音,還是根據目前的語言習慣,以及根據穗港澳聯合組成的“廣州話審音委員會”所制訂的“從今、從衆、從俗”的正音原則,當日朗誦《短歌行》的學生,將“憂思難忘”讀如“憂私難忘”並沒有誤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