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學生朗誦比賽中聽到的誤讀
在第七屆全澳學生朗誦比賽中,我參加了粵語組專上、高中、初中和高小的獨誦評判工作。同學們都認眞進行了準備,水準不錯,絕大多數都能夠咬字準確,吐音清晰,恰當地掌握感情,表現了原作的主題思想。但也聽到了少數字音的誤讀,在這裏提出來供同學們參考:
一、“俺”——專上獨誦中的《魯提轄拳打鎭關西》,朗誦同學將“俺”字讀作“淹”。“俺”字有兩讀,一讀作“厭”,解作大也。一讀作“顏”的高上聲。誦材《魯提轄拳打鎭關西》中的“俺”字出現兩次:“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饒你!你如今對俺討饒,洒家偏不饒你!”這兩處的“俺”不能解作大,故不能讀成“厭”。讀作“顏”的高上聲的“俺”解爲我、我們(不包括聽話的人),是一個方言詞。《宋元語言詞典》收錄了“俺”字。該詞典“俺”字有三個解釋:(一)我。(二)我們。(三)第二或第三人稱。你,他。這第三解釋,連《漢語大字典》也沒有收錄。不過《魯提轄拳打鎭關西》誦材中的“俺”都解釋爲“我”。
二、“蔑”——粵語高中組比賽中,有同學朗誦《兄逼弟曹植賦詩》,在朗誦“汝安敢恃才蔑禮?”時,誤讀了“蔑”字。
“蔑”粵讀作“滅”。蔑禮,無禮之意。
三、“凷”——《兄逼弟曹植賦詩》有一句:“相遇凷山下”,朗誦者也將“凷”字誤讀了。“凷”同塊。所以這個字粵讀爲塊。
四、“萁”——《兄逼弟曹植賦詩》中有曹植的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朗誦者將“萁”誤讀爲“箕”。
“萁”粵讀爲“其”。豆萁即豆莖。上述曹植的詩,《世說新語·文學》中則爲六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爲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漉菽一作漉豉)。
此外朗誦《兄逼弟曹植賦詩》的同學還將“窟”字誤讀爲“掘”。這個“窟”字粵讀應爲“忽”。
五、“嚮”——高中組比賽中,有《垓下之圍》,朗誦者將“乃分其騎以爲四隊,四嚮。”的“嚮”字誤讀爲“響”。“嚮”粵讀爲“向”。“乃分其騎以爲四隊,四嚮。”意思是將騎兵分爲四隊,趨向四方。
六、“湍”——高中組有人朗誦酈道元的《三峽》。他將“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中的“湍”字誤讀爲“盾”。“盾”是低上聲,“湍”應讀“盾”的高平聲。
七、“悄”——高中組有人朗誦朱自清的《春》。他將“風輕悄悄的,草綿軟軟的”的“悄”誤讀爲“肖”。這個“悄”字應讀上聲,不應讀去聲。
我發覺粵讀上聲的字很多人都誤讀爲去聲,可能上聲字較爲難讀。我評判高中、初中、高小三組中,凡有“悄”字,所有同學都誤讀爲“肖”,把上聲字的“悄”,讀爲去聲字。這種現象值得我們注意。
八、“蒐”——高中組朗讀羅青《獨行神偷》的同學,把“不蒐稀世奇寶,卻喜廢物破爛”中的“蒐”字誤讀爲“愧”。
“蒐”粵讀爲“修”。“蒐”可作多解,上述一句的“蒐”字可解爲搜集、尋求。
九、“和”——初中組有同學朗誦劉鶚的《明湖居聽書》,她把“那彈弦子的,亦全用輪指,忽大忽小,同她那聲音相和相合”中的“和”字誤讀爲“禾”。
“和”在上述句子中應讀去聲,讀如“禍”,聲音相應和之意。
十、“思”——初中組有同學朗誦曹操的《短歌行》,其中“慨當以慷,憂思難忘”的“憂思”,嚴格來說應讀作“憂駟”。《漢語大字典》“思”字除了作鬍鬚解釋的“思”讀作“鰓”外。“思”可讀爲“私”和“駟”。在作“心緒;情思”的解釋時,它作了如下的引例和注釋:“《詩·小雅·雨無正》:‘鼠思泣血,無言不疾。’陸德明釋文:‘思,息嗣反。’”可見當“思”字作爲名詞“心緒;情思”的解釋時,應讀作“駟”。《大辭典》在“思”字作“駟”音時,解釋爲“心緒;情緒”,“憂愁”。因此“憂思難忘”的正確讀法應爲“憂駟難忘”。“思”字要讀去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