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許廣平與澳門
鄧景濱
與魯迅“以沫相濡”、“十年攜手共難危”的許廣平,一生經歷,多在廣州、北京、上海等地渡過。究竟她與澳門有沒有關係呢?最近,筆者翻閱了一些與許廣平有關的書籍和資料,竟然意外地發現:許廣平確實與澳門有些關係!
原來,許廣平的母親姓宋,原居澳門,家裡營商。她懂醫道,能寫詩塡詞,也算是“閨中才女”。她嫁與許家之後,便在廣州高第街的許府居住。許府的門前有一對石獅子,門楣掛着紅底金字的“大夫第”橫匾。一八九八年陰曆正月二十二日,許廣平就誕生在這裡。
許廣平的母親,對許廣平的影響頗深。許廣平八歲那年,開始入家塾讀書。在這個守舊的封建家庭中,這是異乎尋常的事情。因爲這所家塾原是爲家裡的男孩子辦的,女孩子跟男孩子同塾共讀,據說會奪去男孩子的聰明。許廣平的母親因自幼生長在澳門的商人家庭,男女界限並不十分嚴格。她挺身而出,說:“不要緊的,我在娘家時,也跟兄弟一起讀書,並沒有奪去他們的聰明。”她不僅支持許廣平入塾讀書,而且晚上還叫許廣平的哥哥們幫她自修,每次酬金是一個銅板。這件事給許廣平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後來,許廣平自號“景宋”,就是取景仰母親宋氏之意。這與魯迅用母親之姓“魯”作筆名,有異曲同工之妙。
許廣平家祖輩爲官,祖先曾當過朝廷的“大夫”,故門前有“大夫第”的橫匾。許廣平的叔祖許應骙做過兩省總督,是反對維新運動的著名人物。魯迅在南京求學時,他的一位本家老輩曾反對他讀維新書報,而強迫他讀報上刊登的許應骙斥康有爲奏摺。後來魯迅半開玩笑地對許廣平說:“哼!我從小就吃過你們許家的虧。”許廣平的祖父做過浙江巡撫。因此,許家可以算是“簪纓門第”、“仕宦之家”。但到了許廣平父親許炳瑤這一代,家道已經中落。
許廣平十三歲那年,辛亥革命爆發,政局混亂。爲避戰亂,許家便舉家遷澳。不幸,許廣平的母親在澳門逝世,長於斯而逝於斯,也許是命運的安排吧。不久,許廣平的父親與二哥許崇歡往北京,留下大哥許崇禧在澳門照顧許廣平。
許廣平在澳門期間,得到大哥的敎導和啓發,視野豁然開闊,思想也日趨成熟。許崇禧在南京求學時,曾狂熱鼓吹民族民主革命。在澳門期間,他趁機向許廣平灌輸了不少民主革命思想,經常介紹報刊上的新知識、新思潮,使許廣平知道了孫文、黃興等革命事跡,知道了世界共和的趨勢。在許廣平的心田中,播下了民主革命的種子。當時的許廣平自恨年幼,不能投身革命。後來,她在給魯迅的信中,曾追述這一時期的思想。她說:“時適光復,家中長兄,因負笈南京,在校鼓吹種族思想最力之人,故對於光復民國時對幼小的我輩,恆演講大義,甚悔年幼未能盡力國事,失一良機……”(許廣平一九二五年三月廿六日致魯迅信)。直至南方局勢穩定之後,許廣平才隨家搬回廣州,結束了在澳門的這段難忘的生活。
許廣平在澳門的這一段史實,因資料不足,較爲簡略。僅以此一鱗半爪,獻給有興趣研究澳門歷史的同好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