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鄭觀應詩中的澳門
鄧景濱
澳門下環媽閣街龍頭左巷十號,有一座歷史逾一百一十年的古老大宅,這就是中國近代著名實業家、思想家、文學家、敎育家鄭觀應的故居——鄭家大院。
光緒十一年(一八八五年),鄭觀應返回澳門,爲新建成的鄭家大院寫了兩首七絕,詩題爲《題澳門新居》。其一:
群山環抱水朝宗,雲影波光滿目濃。
樓閣新營臨海鏡,記曾夢裡一相逢。
詩未自註:“先榮祿公夢神人指一地曰:此處築居室最吉。後至龍頭井,適符夢中所見,因構新居。”鄭家大院的所在地原爲居澳葡人的集居地,中有龍頭井,又稱阿婆井,井水甘甜,飲之可適應水土,吉祥如意。當時鄭家大院二、三層高的群宅,雄踞於下環區內,周圍景色及隔江的香山灣仔盡收眼底,果眞“雲影波光滿目濃”。其二:
三面雲山一面樓,帆檣出沒繞青洲。
儂家正住蓮花地,倒瀉波光接斗牛。
此詩首句烘托了新居樓閣的氣勢。全詩勾畫了周圍山水風物的勝景,與新居正門對聯“前迎鏡海,後枕蓮峰”所描繪的相互輝映。
《題澳門新居》二首,抒發了鄭觀應對新居、對澳門的喜愛之情;然而,對於當時的一些不公平現象,亦深感憤慨。《澳門感事》七古,在描寫澳門風俗習例時,情不自禁地流露了他激憤的愛國熱情:
澳門上古名蓮峰,鵲巢鳩佔誰折冲。
海鏡波平涵電火,山屏煙起若雲龍。
華人神誕喜燃炮,葡人禮拜例敲鐘。
華葡雜處無貴賤,有財無德亦敬恭。
外埠俱謂逋逃藪,各街頻聞賣菜傭。
商務魚欄與鴉片,餉源以賭為大宗。
歷查富貴無三代,風俗澆漓官勢洶。
屋價千金抽八十,公鈔不納被官封。
昔有葡督極暴虐,竟為義士誅其凶。
自謂文明實昏瞶,不識公法受愚蠢。
請問深知西律者,試思此事可曲從。
詩中第二句道出澳門被葡國侵佔的史實。第五、六句言華人葡人的不同習俗;第十一、十二句道出當時澳門的經濟,早已“以賭爲大宗”;第十五、十六句則言當時房屋業鈔稅重達百分之八,不納公鈔則被封屋!第十七、十八句高度讚揚了義士沈亞米勇除惡酋的壯舉。全詩洋溢着激憤的愛國情懷。
上引三詩,提到了澳門的三個別稱:蓮峰、蓮花地、海鏡。鄭觀應詩中接描寫澳門景物、人事的,僅此三首;但偶爾提到澳門及其別稱的詩句卻也不少,如提及“濠鏡”的有三首:“瓊台早懼稱孤島,濠鏡曾聞賃遠鄰。”(《上合肥傅相七排四十二韻》)“大府愛才難卧治,秋風濠鏡放閑鷗。”(《口占留別粵漢鐵路公司董事》)“下策思濠鏡,濡毫告相國。”(《香港差次感作》)第一首言濠鏡已被遠鄰租借,第二、三首則言歸隱濠鏡之念。
另提及“鏡海”的也有兩首:“世上誰知己,歸耕鏡海湄。”(《與潘蘭史徵君論時事感懷得五絕二十六首》)“星沉鏡海迷么鳳,月落珠江斷彩虹。”(《悼趙姬》)前詩言歸耕澳門,後詩言其妾侍趙氏病逝澳門。趙氏祖籍無錫,由戴恆作媒,婚後兩年,趙氏爲鄭觀應生下長子潤林;又八年,病逝,年僅廿五歲。鄭觀應先後爲她寫了《悼亡》七絕五首和《悼趙姬》七律一首,文情並茂,哀慟感人。